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父母的单字叫法有哪些

父母的单字叫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3-30 08:55:02

Ⅰ 父母用一个字来称呼

我觉得应该是辈

Ⅱ 称谓父母的古雅的词是些什么

根据构成父亲称呼短语的结构,特对父亲的称呼方式做了以下整理。
一、 以“阿”、“家”、“老”和“先”等字为前缀的称呼方式
(一)以“阿”为前缀的叫法,有以下几种
1、阿父` 《南史·谢诲传》:“女为彭城王义康妃,……(诲诛,)诲女被发徒跣与诲诀曰:‘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2、阿公 对父亲的方言俗称。《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
3、阿伯 对父亲的一种口语称呼。清人梁章钜《称谓录·一·方言·称父》:“吴俗称父为阿伯”。
4、阿耶 《乐府诗集·二五·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清代著名小学家钱大昕《恒言录·三·称父曰爷》条云:“古人只用耶字。……《木兰诗》‘阿爷无长男’、‘卷卷有爷名’,本当作‘耶’字。杜子美《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自注云:‘《古乐府》不闻耶娘哭子声,但闻黄河之水流溅溅。’即是引《木兰诗》,初不作爷可证。木兰诗‘爷’字,乃后人所改。又杜《北征诗》:‘见耶背面啼’,亦不作‘爷’。”今耶则作爷。
5、阿翁 明代著名小学家方以智《通雅·十九·称谓》中有这样的话:“方言:秦晋陇谓父为翁;今人作书于子,自称阿翁;称人之父曰乃翁。”按,方氏此说有失允当,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有“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乃翁”乃是陆游自指,而非称呼他人之父。
6、阿爹 《续古文苑·二十·汉·戴良·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昌黎集·二三·祭女孥文》:“阿爹阿八,使汝奶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孥子之灵。”《水浒传》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那后生那里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听这厮胡说!……”
7、阿妈 这是女真人对父亲的口语称呼,在看清代特别是满洲人的小说或者电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叫法。《元曲选·缺名·货郎旦·三》:“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
(二)以“家”为前缀的称呼方式。这类称呼主要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的父亲,有自谦的意味。有以下几种
1、家父 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太平御览·三四六·三国魏曹植·宝刀赋》:“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这里的“家父”,是曹植对其父亲曹操的称呼。
2、 家君 既用做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也用做对别人父亲的称呼。《世说新语·德行》:“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有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唐朝王勃《滕王阁序》:“家君做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3、 家大人 清代著名的小学家王引之在他的著名著作《经义述闻》里每一篇的开首 都要冠上一句话:“家大人曰”,“ 家大人”,即王引之称呼自己的父亲王念孙。
4、 家严 金庸《天龙八部》:“甘宝宝问道:‘令尊可好?’段誉道:‘家严身体康健,托赖诸事平安。’”“家严”,是段誉对甘宝宝讲话时称呼自己的父亲段正淳。
5、 家翁 《隋书·长孙平传》:“鄙谚曰: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
6、 家尊 称呼别人的父亲。《世说新语·品藻》:“谢公(就是谢安)问王子敬(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固当不同。’”“家尊”,在这里是谢安对王献之父亲王羲之的称呼。
7、 家公 对自己父亲的称呼。《后汉书·二七·王丹传》:“(侯霸)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也用做对别人父亲的称呼,《孔丛子·执节》:“申叔问子顺曰:‘子之家公,有道先生,既论之矣。今子易之,是非焉在?’”
(三)以“先”为前缀的称呼。这类称呼一般用于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有下面的几种
1、 先父 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左传·成九年》:“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这是自己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也可以用来称呼别人死去的父亲,《晋书·鸠摩罗什传》:“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这里的“先父”,指的是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水浒传》第一回:“王进笑道:‘……为因新任一个高太尉,原被先父打翻,……’”
2、 先君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以坚部曲还策。”裴松之注引《吴历》曰:“先君(即指孙坚)与袁氏共破董卓。”也用做对别人死去父亲的称呼,如《魏书·穆绍传》:“老身二十年侍中,与卿先君亟连职事。”
3、 先府君 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苏洵《嘉佑集·十四·送石昌言使北引》:“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儿子给父亲写行状,一般也用这样的称呼,如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写有《先府君行状》。
4、 先考 这种说法不用于口语,一般在祭文、灵位或者碑文中出现,《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死曰考……”唐朝张九龄《曲江集·十七·追赠祭文》:“谨以醢脯庶羞之奠,敢昭告于先考先妣之灵。”这是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也用于称呼别人死去的父亲,北魏《元诱妻薛伯徽墓志》:“先考授以礼经。”
5、 先人 对别人死去父亲的称呼。《左传·宣十五年》:“尔用先人之治命。”这里的“先人”,指的是魏颗已经死去的父亲魏武子。
6、 先子 女子对丈夫死去父亲的称呼。《国语·鲁语下》:“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韦昭注:“先子,先舅季悼子也。”“舅”字解释如下。
7、 先舅 女子对丈夫死去父亲的称呼。《尔雅·释亲》:“姑舅,则曰……没则曰先舅、先姑。”
8、 先君子 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宋邵伯温《闻见前录》自序云:“伯温早以先君子之故,亲接前辈。”
9、 先夫子 对自己死去父亲的称呼。清朝钱谦益《重修素心堂记》:“吴江张益之先生,余之先友也。余儿时闻诸先夫子:益之世居越来溪水。”
10、先公 对自己死去父亲的称呼。晋朝陆云《答兄平原书》:“先公克构,乃崇斯堂。”清朝黄宗羲《移史馆先妣姚太夫人事》:“先公被逮,太夫人每夜向北辰而拜,祈声酸苦。”
11、先帝 现在皇帝对死去的上一代皇帝的称呼。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2、先卿 古代君主对臣子已经死去父亲的敬称。《宋史·理宗纪》:“工部侍郎朱在进对,奏人主学问之要,上曰:‘先卿《中庸序》言之甚详,朕读之不释手,恨不与同时。’”顾炎武《日知录·先卿》:“称其臣为卿,亦可称其臣之父为先卿。”
13、先严 对死去父亲的敬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兄弟襁褓时,先严、慈便相继弃养,亏得祖父抚养成人,以有今日。”
(四)以“老”为前缀的称呼,这类称呼一般用于子女称呼父亲,表示一种亲昵。有下面几种
1、 老爷子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老舍《骆驼祥子》:“‘也不是我说,老爷子,’她撇着点嘴说,‘要是有儿子,不象我就得象祥子!可惜我错投了胎。’”
2、 老公 此说见于《南北史续世说》。原文为:“高昂兄弟并劫略。其父次同语人曰:‘吾四子皆凶狠,我死后有人与我一楸土耶?’及次同死,昂起大冢。对之曰:‘老公!子生平畏不得一楸土,今被压,竟知为人否?’”老公即是高昂对他父亲高次同的称呼,相当于现在的“老头”。
3、 老太爷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尊称别人的父亲(也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或公公、岳父)。”
4、 老爷子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对人称自己的或对方的年老的父亲。”
5、 老子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一》:“予在南郑,见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八岁,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大范老子、小范老子,盖尊之以为父也。”《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王夫人道:‘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宝玉笑道:‘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
6、 老爷 封建社会大家族里对自己父亲的称呼。《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宝玉一面登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
7、 老爹 儿媳妇对公公的方言称呼。
8、 老大人 对别人父亲的敬称。《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各位司、道大人听扫这里,因为署院说的是他老大人,一齐肃然起敬。”
9、 老太公 对别人父亲的敬称。元朝人谷子敬《城南柳》第二折:“当日死了你那老太公,怎么生下你这个小业种。”
10、 老太爷 对别人或者自己父亲的敬称。《红楼梦》第一百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这块玉还是祖爷爷给我们老太爷,老太爷疼我,临出嫁的时候叫了我去,亲手递给我的。”
11、 老父 对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
12、 老公公 女子对丈夫父亲的方言称呼。
13、 老儿 父亲的俗语称呼。宋朝人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二卷:“今人呼父曰爹,语人则曰老儿。”
14、 老爷 子女对父亲的一种称呼。元朝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老爷休道一桩事,就是十桩事,你孩儿也依的。”
15、 老尊 父亲的别称。《醒世恒言》第 卷《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原来父母虽亡,他的老尊原是务实生理的人,却也有写田房遗下。”
16、 老汉 对别人父亲的称呼,含有轻蔑的意味。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猪与鸡》:“等你老汉儿回来,老子再跟你算帐。”
17、 老头儿 对自己父亲的称呼,有亲昵的意味。元朝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正在教场耍子,老头儿呼唤,须紧走一遭。”
18、 老头子 对父亲的一种称呼。王跃文《国画》:“皮杰越是喝酒,话就越多,嗓门也越高:‘兄弟们,我在外面自己闯天下,沾不了老头子的光,靠的就是些难兄难弟。搭帮兄弟们啊,老弟我才万难混了碗饭吃。老头子,他不端掉我的饭碗就算开恩了。……’”
(五)以“令”为前缀的称呼。该种称呼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别人的父亲。
令尊 和别人交谈时,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以“令”字为前缀称呼,也是一种固定的结构,如“令堂”、“令爱”、“令弟”……
(六)以“尊”为前缀的称呼,此类称呼大多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
1、 尊大君 《晋书·谢鲲传》:“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
2、 尊大人 也是对父亲的一种称呼方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父子天性,岂能终绝……郎君先回,求亲友于尊大人面前劝解和顺,然后携妾于归,彼此安妥。”
3、 尊公 《三国志·魏志·袁尚传》“十月至黎阳”句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刘表遗谭书:‘天笃降害,祸难殷流,尊公殂殒,四海悼心。’”
4、 尊府 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序》:“李生之尊府,以侍御史管汴之盐铁。”
5、 尊侯 干宝《搜神记》第十八卷:“后有一法师过其家,语二儿云:‘尊侯有大邪气。’儿以白父,父大怒。”
6、 尊翁 《荡寇志》第九十五回:“尊翁归天,我还不曾来吊唁。”
7、 尊君 《世说新语》中卷上《方正》第五:“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8、 尊人 古代指称父母,近代多用做对方父亲的专用敬称。叶圣陶《北上日记·三月二十七日》:“其尊人方患气管炎,年已八十有二岁,颇为可虑。”
二、单字称呼 即以一字成词来称呼父亲的词汇,有如下几种
1、大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山东省聊城市的一些县市有这种方言叫法,如茌平县的赵官屯乡。
2、爹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广雅·释亲》:“爹,父也。”《梁书·始兴王儋传》:“民为之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爹在家怎么教你的?……’”这是很多北方人对父亲的称呼方式。现在由于普通话的普及,小孩子一般都用“爸爸”来称呼父亲了;在农村,“爹”这个词还用做儿媳妇对自己丈夫父亲的称呼。
3、爷 《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之水鸣溅溅”。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
4、伯 (读bê) 对父亲的一种方言称呼。山东省宁津县中东部一些乡镇有这样的叫法。一般是称呼对方的父亲,在大曹等西部三个乡镇里,只保留了一句骂訾语。按《说文·人部》:“伯,长也。”段注:“凡为长者皆曰伯。”在宗法社会里,父亲是整个家庭的首脑人物,称父曰伯,或源于此。
5、哥 这种称呼方式只在古代的某一时期、某些人物曾经如此叫过,并不普遍。 一般用做自己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父亲。《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曰:‘四哥仁孝’。”这里的四哥指的是唐玄宗的父亲唐睿宗 。也有父亲和儿子交谈时自己称呼自己的。清代梁章钜《称谓录》云:“淳化帖有唐太宗与高宗书,称哥哥敕。父对子自称哥哥,盖唐代家法如是。”
6、父 对父亲的书面称呼。《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易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7、爸 这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而产生的对父亲的单音节叫法。在现在的父亲称呼利用率上和它的双音节结构“爸爸”相差无几。
8、叔 这种称呼范围不大,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及茌平县的一些乡镇里存在着这样的叫法,如菜屯、丁块乡等地方,自己的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小的,则对父亲如此称呼,一般是直接面对相称;这是指的对生身父亲而言;称呼继父或者养父为叔的则为普遍一些。
9、舅 古代妇女对丈夫父亲的称呼,《尔雅·释亲》:“姑舅在则曰君舅……”唐朝诗人朱庆余诗《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问舅姑。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该诗第二句中的“舅”就是诗中的这位新婚少妇对她丈夫父亲的称呼。此外,在一些保留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形态的少数民族社会里,“舅”,是子女对自己生身父亲的称呼。
10、 《中华小字典》该字条下云:“吴人呼父也,见《广韵》,今苏人呼父为爹,当为 之转。”
三 双音节称呼方式
除带前缀的双音节称呼之外,还有两种对父亲的双音节称呼方式,如下
(一)非叠音方式
1、父亲 这种方式也可看做后缀称呼。如还有母亲、娘亲等称呼, 中心词后加“亲”而成。这种形式用例颇多,兹不列举。
2、岳父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妻子的父亲。也叫岳丈。”
3、岳丈 见上。
4、泰山 丈夫对妻子父亲的称呼。《水浒传》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执手对丈人说道:‘泰山在上……’”
5、丈人 对妻子父亲的称呼。《水浒传》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只见众邻居,并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也做“老丈人”。
(二)叠音称呼方式
1、 爸爸 这是在普通话通行之后的普遍称呼法,作为现代汉语的规范性用语而存在的。
2、 爹爹 父亲的方言俗称。《宋诗一百首·孔平仲·代小子寄翁翁》:“爹爹来密州,再岁的两子”、“爹爹与奶奶,无日不思尔。”《续传灯录·七·归宗可宣禅师》:“爹爹妈妈,明日请和尚斋。”在传统的戏剧剧本里还存在着这种称呼方式。 喜欢看和喜欢听传统曲艺节目的人,对于这一称呼应该是很熟悉的。
3、 哥哥 见于上文单字称呼中之5“哥”引清梁章钜《称谓录》文。
4、 公公 妻子对丈夫父亲的称呼。《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秦氏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这都是我没福:这样好的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家女孩似的待……’”
以上是对父亲称呼方式的梳理。由于本人经历有限,所阅既少,复才疏学浅,故于父亲称呼方式仅知如此。从中演绎推举,并全其称呼者,仆所不敏,以俟君子。

一般的有妈妈、娘、母亲。称呼别人母亲“令堂”。提到已经去世的母亲“先妣”。
“奶子,是重庆部分农村对母亲的称呼。
宁夏泾源等地的回族把母亲称为“娅”。
云南的基诺族称母亲为“阿妈”。
“额吉”是蒙语对母亲的称呼。
“额娘”是满族对母亲的称呼。
“阿娜”是维吾尔族对母亲的称呼。

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妈”、“姥”、“大人”、“慈”、“家家”和“姊姊”等。

Ⅲ 表示自己父母的词语有哪些如爸爸,妈妈,家父,家母越

口语称爸爸、妈妈 、 爹 、 娘、老爸、老妈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Ⅳ 都是中国人,为什么香港称呼父母叫爹地和妈咪呢

某些人不懂就不要胡说喔。

笔者就是香港人。香港人称呼父亲为「爸爸」、「爹哋」;称呼母亲为「妈咪」,不能说和英国殖民历史完全无关,但要说有绝对影响力,又不尽然。

一般来说,在香港,是80後、90後出生的这两辈人才开始大规模地称呼父母为「爹哋」、「妈咪」的。

笔者的父母(50後、60後)是称呼笔者的祖父母、外祖母为「阿爸」、「阿妈」的。那一辈人基本都是这样称呼父母,只有特别有钱、受过西方教育的人才会称父母为「爹哋」、「妈咪」的。

众所周知,香港早在1840年就已经开始割让给英国了。

但是直到笔者的祖父母那一代人(20後、30後),大部分都是贫穷得没有机会接受学校教育的,只能接受传统的封建式家庭教育,基本上都是目不识丁的。某些人可能有幸上过几年私姿乎丛墪,但最多就只是这样了。香港人除非是做洋买办(也不是人人想做就能做),否则是接触不到香港上流社会和西方文化的。就算彼时英国人已经统治香港近百年,也没影响底层华人到改变他们对父母称呼的地步。

笔者父母的那一代是战後出生的一代,虽然家境还是贫穷但起码已经上得起学了。以前香港的中学全都是英语授课的,除中文科、中国历史科外都没有用中文的。笔者的父母当时是高中毕业的,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学历了(彼时大学生如凤毛麟角,也没有专科这种玩意儿存在)。这些接受了英语高中教育的50後、60後思想上比他们的父母更西化一些,没那麼传统也是很正常的(当然在笔者这一代眼中还是老顽固)。大量香港人因为受过教育而由贫穷阶级跃升到中产阶级,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也会向有钱的华人更加看齐。到了笔者这一代,基本上所有人随随便便都能高中毕业,就算是贫穷阶层也对西化无可避免,久而久之,所有香港年轻人都称呼父亲为「爸爸」或「爹哋」;称呼母亲为「妈咪」,不会像上一辈一样老气横秋地称呼父母为「阿爸」、「阿妈」了。

大部分国人因为平时讲的是普通话所以特别看不习惯,其实称呼父母为「爹哋」、「妈咪」并不是除了「崇洋媚外」之外就一无是处的。

大部分中国人小时候都会亲暱地称父母为「爸爸」、「妈妈」,但到了某个岁数,就会因为同侪影响和外人看法(就是怕羞)而改称父母为单字的「爸」、「妈」。不少父母都为此感到失落,觉得子女和自己的心理距离因为称呼的改变而拉远了。

香港人称呼父母为「爹哋」、「妈咪」,是可以由小称呼到大,由大称呼到老,永远不用改口的。父母不会因为子女对自己称呼的改变而产生心理落差。

当然,其实背後有地缘的原因。

因为香港特殊的政治顷扰地位,大部分香港人都不会选择离开香港回到内地发展事业(内地工资低,拿回香港不好花。就算自己选择到内地生活,大部分香港父母还是选择留在香港养老,那就要为父母在香港花钱。),都会留在香港这个小地方,和父母之间的物理距离很近(很多人乾脆长大了也继续和父母一起生活),也就能时常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和父母感情自然就好(香港也没有催婚催育的风气),称呼自然也更亲暱。

而内地人离乡背井、穿州过省都是家常便饭,跟父母的物理距离远了,心理距离就自然更远了,这个叠字的「爸爸」、「妈妈」自然就叫不出口了(顺带一提,香港人真的不像内地一样,基本上是完全不在乎无谓人说三道四的!就算是迹樱成年人向爸爸妈妈撒娇也不会害羞。)。

Ⅳ 爸爸都有几种称呼

爸爸的称呼繁多,包括父亲、爸、爸爸、爸比、老爸、阿爸、爹、老爹、阿爹、爹哋、爹爹(来自英语“Dadd也把父亲称为y”的粤语发音)、爷、老子、老窦(源于“三字经”中的窦燕山,常误写为老豆,粤语)、老头、达达、多桑;还有四川重庆一些地方及周边地区称父亲为老汉(儿)等等。

中国古代又称爹。已死去的父亲胡纳被称为亡父、先父、先严、考、先考,皇考;在世的父亲为生父,“生父”亦同时可指有血缘关系亲生的父亲也叫亲爸(相对于继父、养父或后父)。

此外,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较文雅的说法是家父、家严,称、已死去的父亲为先考,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是令尊。要特别注意的是,有时候母亲或与有子女男性结婚的女性(继母)也会用儿女对父亲的称呼(爸爸或孩子他爸)代表她的丈夫。



(5)父母的单字叫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法国语言学和史前人类学研究联合会的科学家日前对“爸爸”一词进行了考察。他们发现,人类14个主要语系中基本上都存在这个词,而在7%的被研究语言中,“爸爸”一词的意思都是父亲或者是父亲一方的男性亲属。

负责此项研究的科学家认为,对于“爸爸”在各种语言中的统一性可能只有一个解释:“爸爸”是人类祖先最先会说的一个词。

此外,一位语言学家说,因为婴儿很可能将自己会发的第一个音与他们首先认识的人——父母联系起来,所以各种语言正做闭中“爸爸”一词的含义都基本相同举裂。

Ⅵ 我国古代对父母称呼都是怎么叫的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

(6)父母的单字叫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相关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

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Ⅶ 古时候中国人怎么叫父母(急!写论文用,最好是能提供参考文献,谢谢!)

“阿”类父亲称呼

阿父,《南史·谢诲传》:“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阿公,对父亲的方言俗称。《南史·颜延之传》:“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阿伯,对父亲的口语称呼。清梁章钜《称谓录·方言·称父》:“吴俗称父为阿伯。”

阿耶,《乐府诗集·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爷”应作“耶”,乃后人所改。如《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古乐府》:“不闻耶娘哭子声,但闻黄河之水流溅溅。”

阿翁,明代方以智《通雅·十九·称谓》中有这样的话:“方言:秦晋陇谓父为翁;今人作书于子,自称阿翁。”

阿爹,《续古文苑·汉戴良·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

阿妈,女真人对父亲的口语称呼。特别是满洲人的小说里,常有这样的叫法。《元曲选·货郎旦》:“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这里的“阿妈”,即指父亲。

“家“类父亲称呼

家父,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最为常见。

家君,既用作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也用作对别人父亲的称呼。《世说新语·德行》:“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有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

家严,金庸《天龙八部》:“甘宝宝问道:‘令尊可好?’段誉道:‘家严身体康健,托赖诸事平安。’”

家翁,《隋书·长孙平传》:“鄙谚曰: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

家尊,称呼别人的父亲。《世说新语·品藻》:“谢公(谢安)问王子敬(王献之)‘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固当不同。’”“家尊”,在这里是颤御虚谢安对王献之父亲王羲之的称呼。

家公,对自己父亲的称呼。,《孔丛子·执节》:“申叔问子顺曰:‘子之家公,有道先生,既论之矣。今子易之,是非焉在?’”

“先”类父亲称呼

先父、先人、先考、先舅,较为常见。先父对自己死去父茄燃亲的称呼。先人,对别人死去父亲的称呼。先考,一般在祭文、灵位或者碑文中出现。先舅,古代女子对丈夫死去父亲的称呼。还有先严、先卿等。先严,对死去父亲的敬称。先卿,古代君主对臣子已经死去父亲的敬称。

“老”类父亲称呼

老爷子、老爷、老爹、老大人、老公公、老父、老尊等,这些都较为常见。

“令”类父亲称呼

令尊,和别人交谈时,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尊”类父亲称呼

拆虚尊大人、尊公、尊府、尊翁、尊君等,均为古代对父亲的称呼,此类称呼大多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

单字父亲称呼

除爸、爹、大外,舅,曾是古代妇女对丈夫父亲的称呼。现在某些地方,还有以“相”、“管”称呼父亲的。

叠音父亲称呼

爸爸、爹爹、公公(妻子对丈夫父亲的称呼)而外,更有以“哥哥”称呼父亲。

Ⅷ “父母”用一个字表达该怎么说

爱如春雨,可以滋润别人和自己。
爱如黑暗中的一点明星,可以照亮别人和自己。

爱如莲花,濯清涟而不妖
爱如篮子,载着我们美好的回忆和收获....
爱如阳光,温暖你我

爱如桃花,生早春而不媚。
爱如寒梅,长三九而不惧。
爱如康乃馨,温馨而祥和。
爱如泉水,清澈而甘醇。

Ⅸ 对爸爸和妈妈的称呼,从古至今都有哪些

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Ⅹ 爸爸的文言文

1. 父亲的文言语句

根据构成父 亲称呼短语的结构,特对父 亲的称呼方式做了以下整理。

一、以“阿”、“家”、“老”和“先”等字为前缀的称呼方式 (一)以“阿”为前缀的叫法,有以下几种 1、阿父` 2、阿公 3、阿伯 4、阿爷 5、阿翁6、阿爹 7、阿妈 (二)以“家”为前缀的称呼方式。这类称呼主要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的父亲,有自谦的意味。

有以下几种 1、家父 2、家君 3、家大人4、家严 5、家型帆余翁 6、家公 (三)以“先”为前缀的称呼。这类称呼一般用于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有下面的几种 1、先父 2、先君 3、先府君4、先考 5、先人6、先子 7、先君子、先公 、8、先严 (四)以“老”为前缀的称呼,这类称呼一般用于子女称呼父亲,表示一种亲昵。

有下面几种 1、老爷子 2、老公3、老太爷 4、老子 5、老爷 6、老父 7、老爷 8、老尊(五)以“令”为前缀的称呼。该种称呼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别人的父亲。

令尊 和别人交谈时,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以“令”字为前缀称呼,也是一种固定的结构,如“令堂”、“令爱”、“令弟”…… (六)以“尊”为前缀的称呼,此类称呼大多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

二、单字称呼 即以一字成词来称呼父亲的词汇,有如下几种 1、大 2、爹 3、爷 4、伯 (读bê)5、父 6、《中华小字典》该字条下云:“吴人呼父也,见《广韵》,今苏人呼父为爹,当为 之转。” 三 双音节称呼方式 除带前缀的双音节称呼之外,还有两种对父亲的双音节称呼方式,如下 (一)非叠音方式 1、父亲 2、岳父 3、岳丈4、泰山5、丈人 (二)叠音称呼方式 1、爸爸 2、爹爹。

2. 父亲的文言语句

根据构成父 亲称呼短语的结构,特对父 亲的称呼方式做了以下整理。

一、以“阿”、“家”、“卜滚老”和“先”等字为前缀的称呼方式 (一)以“阿”为前缀的叫法,有以下几种 1、阿父` 2、阿公 3、阿伯 4、阿爷 5、阿翁 6、阿爹 7、阿妈 (二)以“家”为前缀的称呼方式。这类称呼主要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的父亲,有自谦的意味。

有以下几种 1、家父 2、家君 3、家大人 4、家严 5、家翁 6、家公 (三)以“先”为前缀的称呼。这类称呼一般用于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有下面的几种 1、先父 2、先君 3、先府君 4、厂畅班堆直瞪绊缺豹画 先考 5、先人 6、先子 7、先君子、先公 、8、先严 (四)以“老”为前缀的称呼,这类称呼一般用于子女称呼父亲,表示一种亲昵。

有下面几种 1、老爷子 2、老公 3、老太爷 4、老子 5、老爷 6、老父 7、老爷 8、老尊 (五)以“令”为前缀的称呼。该种称呼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别人的父亲。

令尊 和别人交谈时,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以“令”字为前缀称呼,也是一种固定的结构,如“令堂”、“令爱”、“令弟”…… (六)以“尊”为前缀的称呼,此类称呼大多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

二、单字称呼 即以一字成词来称呼父亲的词汇,有如下几种 1、大 2、爹 3、爷 4、伯 (读bê)5、父 6、《中华小字典》该字条下云:“吴人呼父也,见《广韵》,今苏人呼父为爹,当为轿局 之转。” 三 双音节称呼方式 除带前缀的双音节称呼之外,还有两种对父亲的双音节称呼方式,如下 (一)非叠音方式 1、父亲 2、岳父 3、岳丈4、泰山5、丈人 (二)叠音称呼方式 1、爸爸 2、爹爹。

3. 古文中的父亲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4. 赞美父母的文言文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5. 描写送给“父亲”的文言文有哪些

1.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2.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杨氏之子》

3.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4.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5.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陈元方候袁公》

1.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2.杨氏之子 刘义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塞翁失马 刘安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4.智子疑邻 韩非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5.陈元方候袁公 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阅读全文

与父母的单字叫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生养老保险去哪交怎么交 浏览:380
2015重阳节适合搬家吗 浏览:602
长寿村天罡 浏览:263
眉山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比列 浏览:832
重阳节溯源大猜 浏览:927
湖南航天医院体检怎么预约 浏览:655
如何让生病的老人好的快 浏览:936
2016浙江退休养老金调整 浏览:979
上海宝山有哪些养生馆 浏览:13
2017年北京基本养老金 浏览:703
职工养老金单位缴纳 浏览:328
复利养老保险 浏览:217
祁阳老人换一口牙需要多少钱 浏览:567
党员有养老金吗 浏览:515
宜昌退休金长多少 浏览:395
养老保险越早交 浏览:65
北京老年人俱乐部 浏览:346
老人仰卧腹部起伏快是什么原因 浏览:843
腾讯体检检查哪些 浏览:465
简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17 浏览: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