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中国人为什么要跪拜
就拿春节跪拜礼来说,最近网上争论比较多,有的认为是封建糟粕,不应该磕头;有的认为是传统良俗,应该予以继承,大家相互争论,互不相让。有的媒体为了吸引读者,提高点击率,故意把标题变更成“南北开吵,过年要不要给长辈磕头?”,意思好像是北方过年多跪拜礼,南方少跪拜礼。
其实这个标题本来就是伪命题,跪拜礼并没有南北之分,南方北方都有跪拜礼,只不过是如今媒体哗众取宠的套路而已。但是关于跪拜礼的分歧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整理了一下,反对跪拜礼的理由有:一、封建陋习,奴性十足;二、侮辱人格,不平等;三、“男儿膝下有黄金”,如今男女平等,男女都不应该跪拜 等等。
跪拜礼起源于原始社会,从甲骨文金文研究来看,“拜”字就是人们拿着谷物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而跪拜是因为古人最早都是双膝触地坐在席子上的,跪就是坐,长跪就是直起腰,跪拜就是向前叩首(关于跪拜礼节我们另文探讨)。跪拜礼从最初的祈求神灵,祭祀祖先,跪拜父母,发展到对封建帝王以及贵族都要行礼。
跪拜礼一直流行到上世纪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当时在废除跪拜制度的细节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民众之间不行跪拜,对民众在私人场合则不加干涉,这主要是跪拜礼有着不同含义。
针对官员跪拜,是一种不平等的礼节,确实存在侮辱人格尊严,蔑视人权以及要讲究自由平等,自然,这种封建糟粕绝对应该废除。但是,也要看到,跪拜礼并不是一无是处,还是有着其优良历史传统和道德礼仪需要。
我国以礼仪之邦著名,讲究礼仪和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孝道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慎游碰禅终追远,祭祀祖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大概这也是世人得以生存的意义所在。而孝顺,就要有一定的礼仪,其中,跪拜就是最重的礼节,表示最隆重的尊敬和无比的虔诚。
在后来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跪拜礼被取缔,民间跪拜礼却很盛行,尤其是逢年过节,祭祀祖先,叩拜神灵,父母寿诞,以及喜事丧事等,跪拜礼一直存在,长辈们教育孩子,从很小就开始,教导他们如何尊敬祖宗和先人,希望他们能够长大成材,光宗耀祖,不辜负父母一番心血。孩子们往往在小的时候并不理解,但是到了自己为人父母,或者下有儿孙,就知道孝道的重要性,因此,这种理解是分年龄层的,不到一定年龄很难理解。
后来随着文革,许多传统都成了封建糟粕,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侵入,让不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对一些礼节感到陌生。然而,在大多数农村以及文化气息较浓的家庭,跪拜礼依然存在。
正因为以上原因,造成了不少年轻人,对跪拜礼感到不理解,比如上面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说了,如果给政府官员跪拜,那么,这就是奴性,是封建糟粕,早已废除;如果给自己的父母跪拜,被认为是封建糟粕的话,我就不知道,在讲究神尘孝道的国家,什么还叫孝顺?有的人说了,孝顺不一定要磕头,这话是对的,确实不错。
但是,父母养育了你一场,为你含辛茹苦,把你拉扯成人,难道磕个头就这么难吗?!难道给父母磕个头就是侮辱人格不平等吗?因此,磕头和不磕头都有道理,只不过笔者认为,有跪拜礼传统的家庭,继续行跪拜礼没有错。
关于第三个原因感觉到可笑,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说的是男子汉要有志气,不要做奴才,要堂堂正正做人,并不是不让跪拜父母,就像俗话“跪天跪地跪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因为给父母磕头,把“男儿膝下有黄金”这个道理拿出来,那可是真莫大的讽刺!
当然,有的是因为自己是儿媳妇(或者女婿),认为给公婆(或者岳父岳母)磕头不应该,这个就仁者见吵埋仁智者见智了。针对这样的儿媳(女婿),我们要问,两人是否是真心相爱?如果真心相爱,以后和双方父母在一起生活,出于感谢爱人父母给了您这么个优秀的丈夫(媳妇),磕个头也应该,而且,对方家乡肯定有跪拜礼的习俗,如果犟着不拜那么就是自己找别扭,试问值不值得?
再者说,现在流行西方什么劳什子单膝跪拜,经常看到电视电影以及大街上,男士求婚跪在地上表白,我想,那时候这位女士就不想想“男儿膝下有黄金”了?!既然能对媳妇磕头,为何不能给生己养己的父母磕头?对方既然能给自己父母磕头,为何不能给对方父母磕头?
再者说,那些大谈特谈不能给父母或者对方父母磕头的人,说不定在庙宇求神打卦的时候,磕的头可能比谁都不少,殊不知,六祖慧能说过,“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家里有着两尊最大的佛不拜,却去外面祈求神灵,请问这有何用?若有神灵也不会保佑你,只有把父母长辈孝敬好了,那么您的修行也就非常完备了,自有神灵赐福。
因此,跪拜礼究竟是社会良俗还是封建糟粕,我想大家自己揣摩,毕竟,跪拜礼只是在至亲之间才会出现,外人自然难以置喙,也不要非扣上封建糟粕的帽子,你自己不愿意跪拜没什么,是你自己家教的原因,别人跪拜也是家教的结果,大家各按良心,自行其是。
『贰』 重拜父母是什么意思
"重拜父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仪式,表示子女对父母的敬重和感恩之情。
通常在重要场合或者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父母生日等时,子女会跪下来向父母行三跪九叩的礼,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敬重和感激之情,并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家庭平安、福寿绵长。
6、谢谢您们为我无私奉献的爱,册野祝愿您们健康长寿、开心快乐!
7、我的敬爱的父母,愿您们幸福平安,永远健康!
8、愿您们的爱情像老酒一样,越陈越香;像老树档姿改一般,枝繁叶茂!
9、愿这份顺从和孝顺,成为我们家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10、祝福最亲爱的父母,带着微笑和快乐,走过每一个明天!
『叁』 重拜父母是什么意思
重拜父母的意思是祭祖拜父母,这是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算命搜启认为有些小孩世清如命天生判逆反骨,漠视亲情,不敬父母,长大麻烦。所以在入读启蒙前,行拜师礼前正胡,先重拜父母。老师认为必须先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然后才能入学。
重拜父母就是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让孩子跪拜在父母跟前,由老师宜读拜孝经文的一种礼仪,大概意思就是给孩子懂得爹亲娘亲的道理。而现代的算命先生,把重拜父母理解歪一边去了,以为是拿亲生孩子给别人养,或是给孩子认个干爹干妈。这两者是不一样的,重拜父母的命,是命中有先天父母的,只是孩子欠管教不听话的,才能重拜的。
关于孝顺的句子
1、孝顺父母是人道,也是天道。孝顺父母是仁义,也是天意。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孝顺父母。
2、人人都有父母,也都会成为父母。对父母孝敬,就是给孩子做榜样。父母的恩情,此生还不清,父母的陪伴,真的很短暂,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吧,否则,会遗憾终生,留下亏欠。
3、做人最大的善,就是对父母尽孝,最大的恶,就是对父母不孝。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及时尽孝,善待父母,常伴父母,让父母安度晚年,让自己无愧无憾。
4、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亲者,公姑得一孝妇,胜如得一孝子。妇之孝不如导孙以为孝,孙能敬亲者,祖父得一孝孙,又增一辈孝子。
『肆』 父母重拜意思是什么 父母重拜如何理解
1、重拜父母的意思法天祭祖拜父母,这是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2、算命认为有些小孩命天生判逆反骨,漠视亲情,不敬父母,长大麻烦。所以在入读启蒙前,行拜师礼前,先重拜唯肢誉父母。老师想吧,必须先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然后才能入学的。
3、重拜父母就是在老师监督指导下,让孩子跪拜在父母跟前,由老师宜读拜孝经文的一种礼仪,大概意思就是给孩子懂得爹亲娘亲的道理。而指段现代的算命先生,把饥丛重拜父母理解歪一边去了,以为是拿亲生孩子给别人养,或是给孩子认个干爹干妈啥的。这有本质不同的,重拜父母的命,是命中有先天父母的,只是孩子欠管教不听话的,才能重拜的。而命中缺先天父母的,那叫过房是需要别人家认养的命。但无论哪种,都是古人希望对孩子更有利的成长。
『伍』 大过年的跪下拜父母 这样好不好
没什么不好的呀,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拜天拜地拜父母。几千年以来老祖宗留下的习俗,过年拜父母,给压岁钱,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嘉奖孩子的孝顺。其实就是图个喜庆祥和,家庭和睦。不是必须得跪,现在多拱手作揖送祝福语。过年嘛,怎么开心怎么来。
『陆』 祭祖的意义是什么
祭祖的意义是什么
前举你们知道祭祖的意义吗?说起祭祖这个词对于我们一些人来说既熟悉又很陌生,熟悉的是每到可以祭祖的节日都要去扫墓,而不熟悉的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呢?那就来看看我收集的资料吧。
祭祖的孝道文化。中国人相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人来源于物,物来源于天地。由于自然界给了我们衣食,祖先给了我们生命,所以要报本答恩,报答的方式便是敬天祭祖。祭祀祖先是为了发扬孝道,“家祭勿忘告乃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礼记。坊记》说:“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祭祖的教化文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祭祖的内涵逐渐演变为纪念祖先的崇高人格和丰功伟绩,成为圣贤崇拜的文化价值理想。荀子曰:“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祭祀会常常提醒自己的孝思,不慧耐碧忘祖先就是不忘本。孝是德之本,也是仁之本。《论语》里面讲:“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个仁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仁爱的仁,仁孝,孝是仁之本;一个是做人的'人,做人的根本就是孝悌,两个说法都很好,没有这个根本,就好像树木没了根,很快就枯萎了,水没有源头,很快就枯竭了,他的福报不可能绵长,所以祀祭是为了养我们仁厚之心。通过祭祀我们会念念追忆祖德、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们一生能在圣贤的引领、教诲中坚持不懈地圆满孝道。同时又给我们的孩子积德、培福,这就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中国人人心厚道,就是因为有这种仁孝,仁孝之心可以在祭祀活动中培养。
祭祖这一社会习俗负载了十分丰厚的精神内涵,联系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诸多范畴,经过千百年间无数代际的传承,已经作为一种精神和感情的遗传基因,作用于这个民族的精神发育过程。 炎帝、黄帝是我们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当年,毛泽东就提倡祭祖,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日本侵略我们,当时中国战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就在这一年的清明节,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黄帝文,然后特别委派代表,去祭祀黄帝,祭奠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前八句这样说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毛泽东通过祭文深深怀念我们的始祖,我们能建立新中国,也是祖德的庇荫,祭祀是孝道的体现,是帮助我们寄孝思,敦人伦,继续保持我们的孝德,这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每个家庭的优秀传统,应该发扬光大,这就是孝道。
祭祖的意义祭祖乃是敬拜、祭祀祖先,包括在父母丧礼上的敬拜和祭祀。祭祖是华人的传统习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亩帆、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柒』 春节为什么要跪拜父母
老话说十里不同俗,但春节拜年这个习俗却是不分东西南北都普遍存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不少人都是通过打电话、发微信拜年,但在有些地区,拜年还是要跪拜的,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表现,比如现在的“孔孟之乡”山东,给长辈拜年还延续着磕头这一传统礼仪。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对于春节跪拜礼来说,最近几天网上争论很多,有人认为是封建糟粕,不应该磕头;有人认为是传统良俗,应该予以继承,大家相互争论,互不相让。小编整理了一下,反对跪拜礼的理由有:一、封建陋习,奴性空宴十足;二、侮辱人格,不平等;三、“男儿膝下有黄金”,如今男女平等,男女都不应该跪拜等等。
跪拜礼起源于原始社会,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来看,“拜”字就是人们拿着谷物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而“跪拜”是因为古人最早都是双膝触地,屁股搁在脚后跟上“坐”在席子上,跪就是坐,长跪就是直起腰,跪拜就是向前叩首。跪拜礼从最初的祈求神灵,祭祀祖先,跪拜父母,发展到对封建帝王以及贵族都要行礼。跪拜礼一直流行到上世纪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当时在废除跪拜制度的细节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民众之间不得跪拜,对民众在私人场合则不加干涉,这主要是因为跪拜礼除了有“封建等级制度”的表征外,还有表示礼仪的含义。
作为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和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官员和权贵行跪拜礼,既侮辱人格尊严,蔑视人权,也掺杂着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的奴化,自然,这种部分封建糟粕绝对应该废除!而孝道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慎终追远,祭祀祖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不无关系,当外国人信主信上帝的时候,中国信仰的是自己几千年来的文化。而孝顺,就要有一定的礼仪,其中,跪拜就是最重的礼节。在1966年后的十年,许多传统文化被不分青红皂白的小将们一股脑当成了封建糟粕,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侵入,让者亏渗不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对一些礼节感到陌生。然而,在大多数农村以及文化气息较浓的家庭,跪拜礼依然存在。
所以上面说到的三条理由,前两条其实早就废除了,而第三条,则有些似是而非了。男儿膝下有黄金本意是说男儿当自强,不能轻易的屈服,不能丧失独立自主的人格。按照当代的礼仪和道德标准,男女都应该如此,而非按照字面意思狭隘的理解。况且从我们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的付出并不是有价的黄金能衡量的。可能有的人说了,孝顺不一定要磕头,这种想法也对。
因此,跪拜礼究竟是社会良俗还是封建糟粕,小编觉得大家要自己揣摩,毕竟当代社会,跪拜礼只是在至亲之间才会出现,父母养育之恩,不求子女能回报什么,只要子女能生活幸福,他们一辈子也就知足了。作为子女逢年过节给父母磕头,也是一种礼仪和情感的表达,没必要就扣上封建糟粕的大帽首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