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低层次”的父母你知道如何分辨吗
看父母的习惯就可以看出了,所有的父母自然希望你的孩子长大后会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好孩子,但是你是否曾经想到过父母也被分为几个等级,有些父母只能达到合格的等级,有些则非常好,有些人甚至不合格,如果你问我低级父母是什么样子,我会告诉你看他用手机的习惯就可以了。
喜欢玩手机的父母一定不能成为特别好的父母巧妙地改善孩子的生活习惯,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亲子之间的关系会更好,我一直觉得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过多批评孩子,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父母水平,尽管我们爱孩子,但如果我们能成为好父母,那么中国的好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们必须树立榜样,同时成为他们的伴侣,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孩子而且我们的父母也成长,有动力,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贰』 层次越低的父母,越容易有这5种表现!
人的层次有高低,父母也是如此。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为什么有些孩子不优秀呢?
俗话说得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层次越低的父母,越容易有以下这些表现。
1
过度溺爱孩子
经常听到身边的家长互相抱怨:
“现在养一个孩子好难,不仅要给他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还要包揽他的日常吃喝拉撒睡,甚至还要把他当成小皇帝一样伺候着,舍不得他吃一点苦。”
可是,为人父母可曾反思这种教育方式,“保姆式”的 育儿 方式真的是在爱孩子吗?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过度溺爱,会毁了孩子。
孩子会失去自主独立生活的能力,会变得叛逆,会变得自私,更会使孩子不懂得感恩。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哪个父母不爱?哪个父母不疼?
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不要过度溺爱孩子,要懂得及时放手,让孩子独立。
2
一味袒护孩子
古人言:“子不教,父之过。”
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往往会一味袒护。
“他还只是个孩子,你们做大人的不要跟小孩子计较。”
“不要管得太严了,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
之所以会出现熊孩子,根源就在于家长对孩子的袒护纵容。
孩子犯错,作为大人,不去教育孩子,反而一味地袒护,如此纵容的行为,不过是断送孩子成长的一把利剑。
家长袒护孩子,纵容孩子的错误,孩子就有可能走向更大的错误深渊。
那时候再想管,就为时已晚了。
人无完人,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孩子也一样,而且孩子由于生活的经验不足,更容易犯错。
这时候若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将会获得成长。
3
挖苦打击孩子
不少家长总是抱着这样一种想法:
通过“打击式教育”来刺激孩子,以“激将法”来让孩子发挥更大的潜力。
但是,这种做法真的对吗?
其实不然,父母所推崇的打击式教育并不能让孩子变好,反而会起到反面作用。
在知乎上,曾有网友问:父母的打击教育到底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其中最高赞的回答是:不存在打击式教育,打击就是打击,打击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对子女的否定。
大多被打击的孩子更容易被打趴。
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卑,不再相信自己,甚至会成为讨好型人格。
这种自我怀疑和打击会深深隐藏在孩子的心中,哪怕成年后也不曾退散。
不可否认,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做法,真的有欠妥当。
作为父母,对锋搭源孩子教育应该因材施教,而不是让孩子按照你的规定成长,他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家长或许真该听听孩子的想法。
4
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你看看人家多懂事,你就不能让我省省心吗?”
“你看看人家考的多好,你怎么考的这么差啊?”
有些家长总是喜欢拿孩子和别人比较,用别人家孩子的节奏来规划自己孩子的成长。
但是,拿孩子比来比去,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许多极端行为。”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完全银态相同的两片树叶。
每一个孩子天份不同,发展不同,千万不要拿来比较。
要进步,和自己比。
今天和昨天比,这次和下次比,不要和别人比,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5
自己不以身作则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上行下效”。
意思是下面的人跟着上面的人做同样的事情。
而天下99%的孩子就属于上行下效的人,父母做枝冲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父母的言行举止,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如果父母自己不爱读书,不爱学习,孩子又怎么爱上读书呢?
如果父母举止粗俗,孩子也会变得不文明。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长在上面着什么色 ,孩子就是什么样。
你希望孩子成长,你渴望孩子成功,首先,你就得做好他的榜样。
教育学家有句话说得很好:“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你怎样引导他。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孩子的一生很长,父母肩上的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