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和父母难以沟通,我该怎么办
我们父母那一代,和80后90后这一代,中间的观念断带太严重。我们的父辈从物质极端匮乏的时代走来,他们非常缺乏安全感,思维方式偏向于保守,因而与生活富足的80、90一代注重享受和个性发展的观念是有很大差异的。
孩子慢慢长大就会发现,父母说的那一套现在已经行不通了,时代发展太快了!改革开放前后和网络时代前后的社会风貌、价值体系,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孩子面前,父母有时是心虚的,但为了维护权威还要硬撑着;孩子逐渐成长成熟,也会对父母产生质疑,特别是上大学以后,尝试着用自己的主见和父母抗衡。于是两代人的沟通就成了问题。
更多情感干货欢迎关注“茉九姑娘”微信公众号,搜索mojiugn就能找到我哟~
『贰』 高三学生压力大,不愿和父母交流怎么办
1、要理解孩子,因为高三这一年由于超负荷的学习,睡眠不足,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孩子年龄小承受能力差等原因,许多孩子心理不同程度存在过分焦虑、紧张的心情,往往有急躁、没有耐心、情绪波动大的现象,稍不如意,一点小事,可能引起孩子较为强烈的反应。比如,你给孩子一谈学习他就烦;比如嫌家长走路、说话的声音太大;比如你无意中夸XX家的孩子多有出息了,孩子会认为你是在嫌弃他。可能会采用一些过激的语言或行为表现出来,而有的家长却认为,孩子越大越不懂事了,为了孩子付出了这么多,他却这样对待家长,太寒心了。有的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教育孩子。结果双方矛盾激化。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却孩子和家长的隔阂更深。这觉得家长在高三这个非常时期,理解孩子,不能太较真,要容忍孩子的一些过分的表现。再一了解才知道,她的妈妈经常说些讽刺孩子的话。比如早晨孩子站在镜子前梳头的时候,她妈妈在身后面说话了:“唉,打扮的再漂亮,学习上不来,也没用啊”。结果气的孩子直哆嗦,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我问她为什么给孩子说这样的话时,家长话,我嫌她梳头的时间太长了,光注意打扮,太耽误时间.我说你为什么不能直说呢.家长说:我说她根本不听.我心想,这种教育方式要听才怪呢.3、用平常心对待孩子,同前面举的例子相反。有一次,我发现有的孩子整天过分紧张,班空也不出来,中午也不休息,结果好象神志不清,学习成绩下降。同孩子的谈话中,孩子告诉我:是家长过分的关心增大了孩子的压力。家里条件不好,但每天饭菜换着样的做,挖空心思给孩子做好吃的。不管考试成绩好孬,从来不批评,总说,没事没事,下次努力就行了。上学送出门,放学接回家。孩子说我真盼着他们狠狠地批我一顿,这样我也能好受。他们对我这么好,明年我要考不上,怎么对得起他们啊。压力没有是不行的,但过大的压力就是使孩子透不过气来。所以我们家长就应当采取外松内紧的政策,坦率真诚的对待孩子。掌握好分寸。真正的高手是不放任孩子的同时,又不让孩子感到过于的束缚,能够尽情的发挥。应当说,在高三阶段如何的对待孩子,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有。应当从实际出发,坦率、真诚的对待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多倾听非常重要.高考像一根敏感的神经,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然而,作为高三家长,这个承载着巨大的精神、心理、体力、情感、经济多重压力的群体,这些上有老下有小、要干事业、要顾家庭、身心疲惫、体力不支的家长们,却被社会所遗忘了——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俗话说:高考考学生,其实也在考家长。随着高三阶段“一诊”考试到来,高三学生进入了更为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第一学期即将结束,近日,为了帮助孩子度过这个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家长们也纷纷“摩拳擦掌”,厉兵秣马:有的辞去工作全力以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与孩子共同迎战高考上;有的为保障孩子不受干扰,让电脑、电视“下岗”,把电话铃声调到最小,连说话、做事都轻声细语、蹑手蹑脚,全家进入紧急戒备状态;有的不惜重金,精心为孩子选择家庭教师;有的四处寻方问药,为孩子滋补身体;还有的身先士卒,每天给孩子当陪读„„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可谓用心良苦。说实话,我比较担心,就怕孩子做得不够好。随着高考的氛围越来越浓,家有考生的陈女士索性从城郊搬到了南岸居住,主要是为了方便照顾孩子的生活。孩子面临高考时头一回,我们做家长的也没经验,只希望多关心他一下。读高中就是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陈女士说,进入高三以来,家里一切都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要求时刻把心放在学习上,每分钟都要用在学习上,一切作息以学习为目标。但孩子不自觉,看电视,玩游戏的现象经常出现,完全不管肯定不行,但当面训斥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赌气,影响好几天的心情,这让她头疼不已。她说,高考毕竟关系到孩子的未来,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考不上大学,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经历了十多年寒窗苦读的孩子,心里都会留下人生的遗憾,可陪读的过程却让她感到茫然和无助。孩子回家有时不免要聊聊他学习、生活情况,告诫他珍惜时间和机会,但对此孩子都会显得很不耐烦,甚至强烈反抗,有时候还要争吵一番。学生:希望家长少一点“唠叨”“我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要相信我有足够的判断自己学习程度的能力,家长应该尊重我们自己的意见。在市三中校园,一些高三学生认为,现在每天都是起早贪黑,每天都是和书本打交道,书山题海,似乎永远都是做不完的试卷。没有经历过高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竞争,什么叫残酷,什么叫艰辛?”高三学生小赵说,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各科都有复习计划,家长们的操心可以理解,但不能粗暴的干涉、要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味强调要不要买资料、请家教„„完全把学生当机器。小赵认为,学习主要在于自己,选择怎样的方式应该由自己来决定。就算家长社会阅历、经验丰富,最终也不能代替自己的孩子去参加高考。家长都希望我们在高考中能考个好成绩,无形之中就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我们。作为考生,我希望家长少一点‘唠叨’,相信我们,尊重我们。老师:一切从孩子实际出发教育孩子难,跟考生一起备考的家长更难。究竟怎样做才最有利于孩子高三阶段的学习呢?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的宜宾市三中高三年级主任陈永红老师认为,高三家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和高考生一样,尤其在备考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担忧。在压力面前,其中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放心,少不了要多唠叨几句,而作为考生来说,本身在学校的复习已经是处于超负荷运转,身心疲惫,回家又受到家长们的“唠叨”,心情自然会受影响,学习效率不高。怎样做好高三家长,如今也是学校和家长关注和思考的话题。一些科任教师则认为,把家长视作高考压力“传染源”,考生与家长相处不当,家长会将“无形的压力”传染给考生,并影响考生正常复习与临场发挥,正所谓“关心则乱”。陈永红表示,高考本身就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较量,一切应从孩子实际出发。进入高三,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时候,都会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们进行沟通,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熟悉高考各阶段的操作程序、高考政策以及心理疏导策略等方面的问题。一诊”过后,考生的压力会增大,尤其是本次没有考好的学生,心理最为敏感、脆弱。家长和孩子相处过程中,帮助他们以自信和轻松的状态度过最后阶段,是制胜的最佳策略。所以说,要做好高考家长,除了生活上照顾,家长们还要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高考,与孩子们交朋友。可以说,“家长调整好心态,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叁』 我和父母无法沟通 该怎么办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的,我小时候也是像你这样,一次比一次厉害。家里的人性子都很急,现在我结婚成家孩子也不小了,看见你的事情我也就想起当时对父母的态度和他对我的态度,有时真的很后悔,不应该对父母吵,他们不管怎么样是对我们负责人,他们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多,经验广,他们的理论是叫我们少走弯路,过上小康生活,或追求富贵族的生活,我现在比起以前就像两个人,脾气太好了,别人生气我从来不生气有时还在微笑,慢慢改吧,脾气太暴躁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有些事要敢面对现实,做到心里不要有虚荣心,不要对父母要求过高,父母给咱这条生命我们自已去展翅飞翔吧!
『肆』 跟父母没法沟通,怎么办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与我们每一个人最息息相关的两个人,但很多时候因为代沟和年龄,常常让我们感觉与父母很难沟通。自我意识萌芽开始,经青春期,成年,至中年后,与父母的沟通,贯穿多年,也是一个永恒的人生话题。
1、要有子女应有的态度,尊重父母我们跟父母沟通时,首先必须要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和孝顺,这样话题才好展开。即使谈话时他们的意见有错也不要公开顶撞,而要用温和、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使他们在得到尊重和心理满足的同时,平心静气地分析并最终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意见
2、多倾听
父母给的建议或者引导,绝对是为了我们自己好,没有任何的恶意。可能当时跟咱们的理念不合,或者跟自己的追求不符,而导致让你不想听那些建议或者劝告。那你也没必要当面的跟他们争吵,稍微陈述一下自己的理念,让他听听你的想法。如果他们不认同,他们会给出理由。我们要将他们的理由记下来,然后好好思考。毕竟那是二十来年经验的积淀。
3、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都包装起来
父母比我们多活了几十年,通常都会因为自己的人生经验丰富而不愿意听别人的劝告。更何况是比自己小了二三十岁的后辈。想象一下一个小学生跑出来对你说,叔叔/姐姐,我来教你一些人生道理,是不是很想抽他。想要与父母沟通,就先要让父母愿意与你沟通。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想要表达的包装起来,引诱你的父母来听。一种比较简单的做法,就是先把父母夸一顿,例如您的人生经验丰富,对我帮助很大云云;然后在告诉他们,“美中不足的是......”,说出你的真实想法。
4、多理解
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就跟母亲唠唠叨叨的嘱咐我们多穿衣服多盖被子一样,父亲会不停的嘱咐不吃亏,别上当,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他们眼里,这些事情我们永远不懂,尽管我们已经懂得。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他们是看不得自己这个艺术品收到半点损伤的,所以他们想小心呵护,但他们比较不能天天围绕在身边,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所以,这时候我们要理解他们那份呵护的心。不要嫌他们唠叨,多肯定他们。说句,老妈老爸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