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父母要怎样面对孩子犯错
导语:父母要怎样面对孩子犯错?家庭教育专家指出 孩子不同的犯错有不同的处罚方式:比如,乱画东西,乱丢玩具等,处罚的方式是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工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首先,你要对孩子进行充分的了解。他的优缺点各在哪里,你要心知肚明。孩子为何会犯错,或者为何一而再的犯错,你要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本质,而不是首先想好怎么去惩罚他们。
其次,你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要因为孩子比较小就对一些小错误进行姑息,总一天这些被忽视的小错误会铸成大错,让父母措手不及。
再者,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试着挽回一些错误。比如,他生气打了邻居家的孩子,你可以陪着他一起去道歉。你应该做好一个监督者,让孩子切实的行动起来,去试着弥补他的过失。
最后,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在他能理解的范围内,明确的告诉他什么错误不可再犯,并和他一起制定他也认可惩罚的措施,例如:欺负邻居妹妹,将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不可以吃巧克力等等。
1、不要一味的责骂和打骂孩子
要知道孩子犯了错,他自己心里都有怕的感觉,怕父母的责骂,这时你如果细心的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你就会知道孩子犯了错自己也很自责的不好意思见父母,了解他为什么会犯错,然后帮助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原因,怎样预防犯错。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犯错了要勇于承担后果,而相反孩子犯错了父母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不了解儿童心理的想法与犯错的原因当众打骂孩子会导致儿童心理问题让孩子产生,不好意思见人整天呆在房间里,胆小、叛逆、等反感让孩子离你更远
2、处罚要恰当
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犯了什么错,对孩子犯的错进行分析,对孩子处罚的目的是要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以及错误的程度和伤害。要注意的一点是,别联系过去的错误加重现在的处罚,这样孩子会很反感。
3、不要重复处罚
父母要一条心地教育孩子,不可重复处罚,重复处罚会给儿童心理产生抗拒心理。
4、严宽要有度
父母对孩子的处罚要有“度”,不要言过其实,也不要轻描淡写。
5、处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
处罚要选对时机,不要在孩子刚犯错误还处于很兴奋的时候处罚,也不要在这件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处罚,应该选在孩子犯了错误,思想正处在矛盾时进行处罚。而且处罚的时候还要看场合,不要伤了孩子的自尊,在大家面前当面出丑。
6、根据孩子性格处罚
家长处罚孩子时,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决定处罚的轻重和方式,这很重要,不要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一、无意识的“错误”
解释:做某件事情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个性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结果而导致的失误。
场景1:红苹果是个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总是“闯祸”。妈妈不知教育了她多少回了,但总是当时点头认错,下次照犯。上回妈妈买的荔枝很好吃,她想给正在看电视的爷爷吃,在厨房门口就直接给爷爷扔过去了,没想到正好扔在爷爷的老花镜上,老花镜掉在地上“怦”的一声摔碎了。类似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妈妈真是拿她没办法了。
给妈妈的建议:很多妈妈看到孩子闯祸了,就劈头盖脸地说一顿,而不和孩子讲清楚原因。而像红苹果这样大大咧咧的孩子,这样说说极有可能扭头就忘记了,所以下回接着犯同样的“错误”。其实,妈妈应该让红苹果看到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后果,承认自己的“错误”,分析犯错的原因,她就会从中吸取教训,以后也就会少犯此类“错误”了。
二、好奇导致的“错误”
解释:因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而采取一些“破坏”行为或相对“过激”的行为,导致一定的损失。
场景2:豆豆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从小到大,凡是看到没见过的东西,她都会表现出很惊喜的样子。小的时候,豆豆只是过去看一下、摸一下。现在豆豆长大了,5岁多的她,见到什么稀奇东西就会直接冲上去探个究竟。妈妈很担心豆豆会伤到自己。
给妈妈的建议:对好奇导致的“错误”,比如想弄清新鲜事物的新奇之处,而把玩具等拆坏或者探究某些危险事物等,从本质上说这类不属于错误,而是探索世界的起点。
但这种探索有时候会很冒险,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或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这就需要妈妈帮助孩子分析这种行为的利害关系。如果损失或伤害较小,妈妈不妨鼓励孩子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小心。如果进行严厉批评,孩子不仅不会为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觉得自己无能,会自暴自弃。当然,如果孩子的探索行为太冒险,造成的损失或伤害很大,妈妈就一定要马上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且非常严肃而中肯地告诉孩子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并帮助孩子找出改正的方法。
三、趋利避害导致的“错误”
解释:为了避免爸爸妈妈的批评指责,不得不犯的“错误”;或者为了“讨好”爸爸妈妈(如想让爸爸妈妈多陪自己)而犯的“错误”。
场景3:性格温和、一向乖巧的雯雯,自从上了妈妈报的绘画班就开始撒谎。有好几次,明明不是自己的画,妈妈检查画时,雯雯就把小朋友的画当自己的给妈妈看。妈妈对此很是不理解,觉得自己一直教育孩子要诚实、不撒谎,并且自己和丈夫也从来没有给孩子做这方面的不良示范,孩子之前也一直都很诚实、很听话,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呢?
给妈妈的建议:对待孩子为趋利避害而犯的“错误”,比如说谎以避免妈妈的批评等,此类问题表面看来虽然在孩子,但究其根源却在于妈妈,妈妈应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高、太严,是不是过分看重事情的结果,致使孩子不得不犯“错误”。过高要求的后果,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孩子尽了努力仍得不到父母满意的回报时,便会犯上述“错误”。如果是这样,妈妈先作自我批评,才能打动孩子的心,引导孩子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四、盲目模仿导致的“错误”
解释:婴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被孩子所吸引、模仿,从而导致“错误”。
案例:妈妈一回家,就看见客厅地上都是垃圾,亮亮拿着扫把正在扫,可是越扫越乱。妈妈问:“亮亮你又在淘气,怎么把垃圾都倒在地上了。”亮亮看见妈妈绷着脸,小声说:“妈妈,我想帮你打扫卫生,可是……”
给妈妈的建议:孩子是好心办了坏事,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弄得乱七八糟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妨再给孩子做个示范,教孩子正确收垃圾的方法,然后让孩子把地上的垃圾清理干净。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妈妈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孩子乐于参与,多做几次,孩子就不会帮倒忙了。
B. 父母如何对待小孩子犯错误
每个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对于小学生所犯的错,父母需要像老师解题一样帮助孩子去分析。首先是行为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好的,先表扬他以降低孩子的焦虑;再看方法对不对,方法不错,或部分不错,肯定他,让他知道部分行为还是被认同的;最后看结果如何,错误怎样形成。
孩子也许开始以为自己是对的,父母需要告诉他任何行为不仅需要自己的满足,还需要别人的认同,要得到认同,就要遵守共同的规则,告诉他通常有哪些处事的规则。通过这样的教导,孩子很快会从犯错中学到很多好的东西,同样的错误也不会一犯再犯。
犯错有几种类别:一是无心之错,原因是孩子缺乏经验,对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这些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二是有意之错,有好的动机但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好心办坏事,帮倒忙,比如想帮妈妈洗碗却砸坏了一叠盘子。三是无理之错,想要发怒气、报复或攻击谁,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
协调不好本能与环境的关系。只要我们提醒孩子不要总犯同样的错误,或不要去犯无意义的或低级错误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
要让孩子在错误中获益,家长们一定要避免两个不好的倾向:
一是父母竭尽全力来预防孩子犯错,一旦犯错又竭尽全力让孩子避免受罚,以为孩子犯错一定是父母教育不好,要替孩子受过。其实不然,再好的父母也不能保证孩子不出差错,但好的教育一定把犯错看成是教育的良机,使孩子从犯错中获得成长。
二是过度惩罚,以为不管多大的孩子干了错事都是非常糟糕的事,是品行或道德问题,凡事上纲上线,把事态说得很严重,甚至不惜用谩骂体罚来纠错,使小错变成重大的心理创伤,犯错违规的冲动没有化解,而是被潜抑和深藏,成为一种心理情结,削弱了孩子的防御能力与生存能力。
纠正孩子的错要先解决好父母内心的情结,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时不会那么有理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父母也是人。孩子的有些错误还会激发父母早年的心理创伤,无意识地想通过教育孩子去纠自己几十年前的错。对孩子犯错的态度常常透视出父母早年未处理好的.情结,注意孩子的心理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就能避免父母的过度要求。
在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遭受轻微体罚,不会形成长久的心理创伤;亲子关系不良的家庭凡事小心,一句不恰当的话,会让孩子记仇一辈子。
应对错误的一般原则:孩子2岁前,父母不能责罚孩子;2~5岁,父母对犯错的教育要顺其自然,多鼓励和肯定;5~12岁,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学习社会规则和承担成长的责任;12~16岁,如果孩子外向,心理承受力强一些,对错误的批评可以引入是非观念,对内向的孩子还要多注意。对道德、良知的培养,父母不要心急,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孩子自然会变得善良与懂事。
C.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
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给家庭带来的欢乐,每个父母都把孩子当成手心的宝贝。所以说起孩子的教育问题,相信都是很多父母非常关注的。有一些孩子因为年纪比较小,所以对周围的一些事物都比较好奇。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以身作则,给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那么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呢?
众所周知,生活中的一些父母脾气是比较暴躁的,他们把在生活中的苦发泄到儿女身上。所以当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比较暴躁,并且用责骂的方式来对待自己。这其实对孩子的以后生活是非常不好的,虽然说生活很苦,但是大家还是要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
D. 孩子会犯错误,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犯错误
孩子犯了错误,首先我们要分清一下错误的性质,有些错误并不是我们成人眼中的错误。比如说撒谎这一件事情,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他的撒谎是有不同原因的,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有的孩子撒谎是为了得到家长的承认和认可,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反思家长自己的行为了。所以举着一个例子并不是强调孩子犯的错误,只有撒谎这一件事情,而是从这一件事情上让家长反思一下孩子犯错误背后的更深层原因。孩子犯错误之后,惩罚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方法仍然是如何解决犯错误,如何避免犯错误,这才是最关键的一个内容,是我们作为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共同克服的内容。
E. 父母怎样正确对待犯错的孩子
父母怎样正确对待犯错的孩子
若你的孩子犯了错,请宽容地对他,因为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正是其成长的过程,若不让孩子犯错,就等于让其停止前进了。接下来我整理了父母怎样正确对待犯错的孩子的相关内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我们一定要记住,虽然孩子的错误行为应当受到惩罚,但孩子的人格,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受到攻击。如果父母经常无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不断地体验自己的无能和失败,孩子性格中矛盾、愤怒和敌对的情绪就会增大,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
不埋怨孩子
有的家长不管面对多少人,都会对孩子大加指责,说孩子多么多么不好,怎么怎么不行。这不仅会让孩子丧失自信,还会让他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不但不会去用心改正错误,还不利于以后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脾气暴躁,当孩子不服管教的时候,就急得大喊大叫或者采取一些过激的教育方法。孩子做错了事情,本身就已经很伤心或者很恐惧了,家长不断埋怨孩子,只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紧张、焦虑,只顾害怕了,如何改正就顾不上了。此外,有的孩子还会产生反感情绪,形成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
听听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耐心问明原因,然后因材施教。比如,当孩子拿了家里的钱,不要一下子想到偷这个层面,认为孩子变坏了而教训孩子,而要耐心询问孩子为什么拿钱。孩子讲明原因后,家长就要根据情况分析,告诉孩子以后应该怎么做,或者家长在零花钱上做一些改变,避免孩子以后出现这种行为。借这个机会,给孩子讲讲偷的问题,比如,怎么做是偷,为什么不可以偷,偷会带来什么恶果等。
教育孩子要就事论事
教育孩子不可上纲上线,要就事论事,不要让孩子产生一种犯了错误就是坏孩子的想法。有个男孩把亲戚送的`一把卡通剪刀挂在了钥匙链上,非常漂亮。一天,不知怎么搞的,剪刀找不到了,男孩非常沮丧。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指着孩子鼻子就说:“你就是这么粗心!丢三落四!以后甭想要任何好东西了!”听了妈妈的话,孩子头也不回,直接冲出了家门。孩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反应,错在妈妈没有问清事情经过,一点都不理解孩子失去漂亮剪刀的悲伤,就给孩子贴上了“粗心”的标签。
公共场合给孩子留面子
父母千万不要在公共场合羞辱或打骂自己的孩子,这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还会让孩子性格的扭曲,把羞辱当成一件平常事。这样,当孩子面对他人羞辱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反抗的信心和能力。此外,父母这样的做法,还会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
F. 作为父母,你如何看待孩子犯错误一事
我想问一下,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犯错误这件事的?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而且人生就是一次次的试错的尝试。那就流传了很久的“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是也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失败这个事情么?
但是,我突然发现,我不应该这样对待这个错误,这绝对是一个增加她安全意识的一次机会。我对她说:“兮兮,妈妈知道你很想跟爸爸妈妈捉迷藏,但是你知道不知道躲在汽车的后面有多危险?”她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好好的跟我们交流,后来就哭了,我把她抱了起来,安抚她的情绪,关注到她愧疚的小心情。这时候,爸爸也很适时的提起了《变形车珀利》里面的类似的情节,居然从兮兮的嘴里说出了“死角区"这几个字,我相信,这一次错误,一定会对孩子的认知有所提升,她通过动画片和自己的做法,已经实实在在的联系到了一起。所以呢,不要害怕孩子犯错误,现在不犯小错误的孩子,以后肯定大错误不断,那个时候才更让父母操心。
——————————————————————————
关注公众号:童画界亲子体验营。做卓越父母给娃一个多彩童年。
我是兮妈梓桐
G.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犯错是最正确的方式
父母对孩子犯错的行为应给予必要的理解、宽容;而不是一味地责怪,更不应采取暴力,训斥打骂。
最简单的言语反而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孩子,我们用复杂的思维和智力乃至智慧这种高超的人类艺术来要求孩子,所以在孩子半岁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犯错,我们能不能保持一个更简单的交流状态?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之后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还固执的一错再错。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必须冷静对待,帮助孩子认识分析错在哪里?并让孩子知道这个错误造成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危害。
H. 家长在对待孩子犯错时,都该如何应对
当孩子犯错时,个人觉得家长要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应对:
可见,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犯错的真相、犯错的尺寸,让孩子该承担责任就承担责任,该改正错误就改正错误,再加以实时的正面引导,那么孩子就会得到历练,得到成长,从而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
上述观点大家支持么,欢迎关注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