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果大学生被网络诈骗,一个人去派出所报案,会通知学校和家长吗
大学生被网络诈骗,一个人去派出所报案,是不会通知学校和家长的。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提供虚假的陈述、提出虚伪的证据,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从而获得财产的行为,称为诉讼欺诈,成立诈骗罪。
具有以下情形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1、不知是伪造、变造、作废的金融票据而使用的;
2、将他人的金融票据误认为是自己的金融票据而使用的;
3、不知存款已不足而误签空头支票或者误签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的;
4、签发汇票、本票时因过失而作错误记载的;
5、不知是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而使用的。
诈骗主要形式包括:
1、熟人借关系进行诈骗
此类骗子往往是冒名顶替或以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的。而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或出于“热心肠”,上当受骗
2、中介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
当前,此类诈骗案件有上升的趋势。而此类骗子就是利用同学急于找到好的兼职、家教的心理,以招工点、兼职家教介绍所等名义进行诈骗或利用同学们作为其兼职劳动力,从中大捞一把。
3、特殊身份
此类骗子多以“能人”的名义进行诈骗,如谎称自己是导演、公安人员、气功大师、医生等,对找工作等难办的事表示“完全有能力”解决。这类诈骗手段较为单一,较易识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二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B. 孩子小学时被勒索后不断给钱了事,不告诉家长,等七八年后家长知道真相后处理难吗,
这时间太长了,物是人非,没有证据,口说无凭,不要抱有什么希望了。告诉孩子把这当成一次教训,无论遇到什么事,有法律保护,不需要害怕的。
C.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情愿进行裸贷,也不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要钱
大学生之所以宁愿自己裸带,也不愿意向父母伸手,主要体现了三个问题——独立意识增强,觉得向父母张口丢人!
远离裸贷
很多大学生都上过小额贷款公司的片,换句话说现在应用商店里面有一堆一堆的小额贷款软件,比如拍拍贷,比如你我贷,比如说金融贷……是这些小额贷公司他们的利率都是非常高的,换句话说他们只不过是披着羊皮的高利贷,因此大学生一定要远离贷款,远离小额贷,远离裸贷!
D. 很多被校园霸凌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向老师家长求助
很多被校园霸凌的孩子不愿意向老师和家长求助,我认为主要是缺乏信任,首先可能是家长在之前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并没有特别注意孩子的感受,所以孩子认为这种事情发生之后,找家长和老师并不能解决问题,其次就是家长也并没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到孩子安全感。
1、家长教育问题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可能做得并不好,因为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所以需要家长去教育,但是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缺乏耐心,所以导致很多事情认为孩子做得不好就大声呵斥,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产生害怕的心理,很多时候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需要的是告诉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但是往往家长并没有这么做。
4、事情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孩子告诉家长或者老师之后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认为已经解决了,但是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因为毕竟是在学校,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更多,所以一旦欺凌者只碍于老师和家长的权威暂时妥协,那么对于被欺负的孩子来说他之后可能会遭到更多的欺凌,所以很多被霸凌的孩子会选择忍气吞声。
所以总结起来主要是跟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关系的,家长在小时候就应该在孩子心中树立保护意识,被欺负了就应该还回去,因为一旦你选择忍受,那么就会让别人认为你很弱,那么下次还会被欺负,但是哪怕每次还手还是打不过,那么下次再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欺负你的人也得考虑下你是否还会不会还手,孩子被霸凌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跟家长有关系,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多拿出时间关心孩子,真正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信任家长和老师,那么遇到情况他才会想起来还有人能帮助他。
E. 被高年级同学勒索钱财怎么办给家长说了怕挨打,给他们钱怕他们得寸进尺,我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怕被挨打呢?难道你是得罪了高年级同学才被索要钱财的吗?
如果不是的话,我建议你要告诉家长,让家人和你一起处理好这件事情,像你说的,给了钱可能会得寸进尺。如果是的话,你就更应该告诉家长,不要害怕被挨打,家人把你送到学校是为了让你接受好的教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向你的家人坦白,这样得到家人的原谅和帮助,不是一举两得吗?
F. 当孩子遭遇校园勒索,孩子又不敢跟家长和老师说,该怎么办
让孩子遭受到了校园暴力或者勒索时,却不敢跟家长和老师说,这其实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害怕就是一味的纵容,这并不能改变什么,只会让孩子受到越来越多的打击报复,胆子变得越来越小。
学校明明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但总会有一些不学无术的人,他们整天就喜欢欺负别的同学,甚至以打架斗殴为“己任”。
作为家长肯定不能时时刻刻跟在孩子身边,我们能做的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勇敢的说出来,面对不公,有说不的勇气。
孩子突然出现情绪反常,或者是精神紧张,特别是身上出现了伤痕的时候,就要引起重视了。
G. 对父母,为什么只报喜,不报忧
8号晚上11点多,我准备睡觉。
忽然接到一个朋友的问候微信。
这货一般不怎么联系我,这个时间点,恐出了大事。
打起精神,赶紧询问。
一开始她只是客套,说打扰了,最近过的好不好。
过一会,才说,自己今天刚做完手术,现在麻药散了,有点疼,睡不着,想找人聊一下。
我大吃一惊,问怎么回事?
她说,切除肚子里一个疑似良性的肿瘤,手术需深度麻醉,有风险,她没敢告诉父母,在北京也没亲戚,只叫了一个好朋友帮她支应着。
我责怪她太大胆了。
这么严重的事,怎能不叫亲生父母在身边。万一出点什么事,这可怎么得了。
--------------------
聊完已经一点多,我心绪不宁。
睡不着觉。
干脆刷抖音,想着玩一会给自己进行催眠放空,然后睡个好觉。
结果刷到这样一条视频。
本来没什么,一点视频评论,我瞬间被击中了。
终于知道,心绪不宁的原因在哪里了。
------------------------------
这个女生,不是我身边第一个,人生遇到重大事件或艰难境遇不跟父母沟通的了。
我仔细数数,至少她算我身边第五个。
一个做眼睛手术的同事,曾让我下午临时请假去帮她签字,因为她本人签字不可以,必须有亲人帮她负责。然而她谁也没告诉。
一个认识的人,离婚1年了,带着孩子独自煎熬,靠托班和邻居偶尔帮个手,有时甚至需要把孩子锁在家里,来咬牙上班,保住工作。
一对年轻的90后夫妇,老婆在天坛医院,做开颅切除血管瘤手术。俩人竟然全程都没告诉父母。手术结束,修养半年,康复了,才敢跟父母透漏一二。手术前妻子已经双目接近失明,手术凶险也是高等级,术后各种并发症副作用,全程就俩人在那熬着。
多年前,户总也在301医院做过开腹的手术,才20多岁的她,也选择不告诉父母,然而她麻醉过敏,差点下不来手术床。
------------------
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调查显示,有52.0%的受访者都习惯性与父母报喜不报忧。
我们给这类人贴上:能力强 、孝顺父母的标签。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是能力强,还是现实下的无奈选择呢?
--------------------
人,趋利避害是本能。
我们为什么不向父母报忧?因为后果我们计算过了,不划算。
如果一件事,做了对他有利,很舒服,他是非常有动力去做的。反之,后果他接受不了,会引起更多麻烦、恐惧、担忧、内疚、负罪感,那么谁愿意去干呢?
------------------
抖音上的评论,让我扎心的原因就在于,部分孩子评论:
当他们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时, 父母却用嫌弃和责怪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仿佛孩子不该生病,给父母带来如此多的麻烦和经济压力等。
孩子向父母倾诉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时候,父母也并没有接纳,包容,理解,提出好的解决方案。反而是用嘲讽、责骂甚至暴力的方式去回应孩子。
一次两次,多次后,父母自己切断了和孩子亲密之路。孩子早已习惯,身后无任何依赖屏障,一切只靠自己硬着头皮去应对。
因为习惯了,背后空无一人。
-----------------
琳琳说,我做手术不敢向父母说, 是因为他们接不住 。他们文化少,经济能力差,一辈子没经历过什么大事,没出过老家,知道我生病要做手术也干着急,日夜担忧的,万一再急出病了,更麻烦了。
我说,理解。
我记得好朋友东哥也说,一次父亲又催婚,东哥委婉的说,现在城里女孩结婚都要准备房子,至少有个首付才靠谱。父亲却批评他说,不要找那么势利眼的,再说,谁谁家的孩子是自己奋斗买的,谁谁家找了白富美,婚房都是岳父母出的。
后来东哥再也不和父亲说这类话题,因为有种 被指责无能 的愤怒感受。
父母催他,只说,没遇到合适的。不再谈实质问题。
中国的孝文化暗示,作为一个孩子,应该多向父母付出,少索取。倘若你生活过的比父母好些,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被怀疑不孝的。倘若时常让父母为你忧心,劳神,那是大不孝。
我们承担不了,对父母的负罪感和愧疚感。
所以我们咬牙坚持,不敢透漏分毫,以免被内心折磨。我们需要做一个有出息的孩子,物质上多回报父母,精神上多给愉悦消息。
否则,我们是有罪的。不需别人评判,自己良心会受折磨,会治自己的罪。
长大后,我们就成了父母的父母。
--------------------
从我身边的案例来看,最喜欢和父母报喜不报忧的,是家庭较多兄弟姐妹的。
他们这部分人,从小就不怎么被重视。
打压,忽略,嫌弃较多。
成年后,他们靠自身的优秀,去再次引起父母的关注,夸赞。
弥补当年缺失的父母之爱。
所以他们习惯性,给父母更多好消息,更多物质回报,让父母对自己更加满意。
以此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
看似这些报喜不报忧的孩子很强大,实际却让人心疼。
人的情绪,是需要流动的。
缺失的家庭亲密关系,迟早在另外的地方要找补回来。
另外的地方是哪里?
肯定就是 与伴侣的亲密关系了。
根据我的观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几个:
1、早恋
父母给的爱很少,他们会在青春期幻想有一个人做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包容和关注。有个人稍微对自己好一点,立马就沦陷了。实际上心理未成熟时,青涩的爱情只是成长的炮灰。
2、缺乏自信
有喜欢的人也不敢表白。因为觉得自己不配。有人爱我,我也害怕。觉得他们没看清我的真面目,了解我后他们会失望,因为我没有那么好。
即便有了爱人,他们总怀疑伴侣,这人是否是真的爱自己?他们去找各种理由,来确认,伴侣没有那么爱我,因为我本来就是不值得被爱的。我父母都不爱我,你凭什么爱我呢?
3、别对我好,我不配
有人对自己好,不但没有感激,反而很愤怒。我觉得你对我好是阴谋,恐怕你是想让我对你有内疚之心,然后来控制我吧?我拒绝接受。
4、持续索取
幻想当公主或王子,对方要无条件满足我包容我的一切。如果不满足,就指责对方不爱自己。爱情也讲究平衡,持续的索取,对方迟早接不住。
5、想找更好的伴侣,借助光环,让其他人觉得我是成功的。
比如某人生逆袭的知名总裁,换了n个老婆和女友,最后娶了一个年轻漂亮高知的白富美,以此证明,自己是成功的。不过因为本身生命底层有缺失,即便有了白富美太太,仍觉得不够,继续试图证明自己的成功和魅力,到底被多少女性崇拜,可以任尔予取。
于是他在美国有了仙人跳事件,据说被人设计,出轨一个女大学生被勒索,被抓进局子,让全国人民吃瓜,股价一夜之间蒸发N个亿。
6、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有不少男生,过分地区要求爱人孝顺父母,也有不少女生,过分的对娘家进行输血帮扶。如果你仔细研究他们背后的故事,以为父母从小对他们的爱是满格,所以他们才不惜一切代价回报,那就错了。他们的童年都过的不怎么样,父母也没有比其他父母更爱他们。
比如,珍珍说:“我父母从小辱骂我,打击我,否定我,但是我还是爱我的父母,总想着少花钱,多做家务,农活,减轻父母负担,一出来工作就省吃俭用,把省的钱都给我妈,想着这样他们就会爱我了。”
这就是长期在某种环境下无法逃脱,时间长了,当事人会把情境合理化,甚至还有进行重新包装弄得很伟大的样子。
只有这样,内心才能不起冲突,接受不好的回忆。
这些孩子努力获取 父母 关注,并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无限维护。
---------------
为什么那么多人,对抖音这条视频泪流满面。疯狂评论。
是因为,这对父母一看着装和样貌,多么像我们底层的父母。
我们发现,原来即便父母经济条件有限,生活窘迫,也还是给予孩子满满的爱。而不是暴脾气,不耐烦,斥责,嫌弃和抱怨……
一瞬间,我们把那个噘嘴委屈的女孩,当成自己。
我们多么希望,自己也可以像她那样,有困难的时候,可以被充分的接纳,在父母身边放肆的脆弱,放肆的委屈,不用伪装坚强……
如果可以,谁愿意,身后无灯火,前路雾茫茫呢?
H. 大学生不向父母伸手要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大学生不向父母要钱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我家境本来就不好,因为父亲投资失败,家里基本就是靠着亲戚的救济过活。但是父母还是省吃俭用供我上大学。
新生开学的几天,我大概也办了有好几张,赚了几百块钱,后来又发传单,带家教,推销考研补课班还有驾校优惠券,这么多的渠道加在一起,保证我一学期的生活费也就没什么问题了。所以自从爸爸妈妈给我交了第一学年的生活费,我就再也没有和他们要过钱,因为我知道他们自己就是很拮据的人,但有时候会来学校看我,给我带很多好吃的,当然也包括很多生活用品。我承认自己的贫穷,但是我却感谢这样贫穷家庭给了我完整的爱,让我从小到大都成长的很快乐!
I. 当学生遭遇敲诈勒索时,怎么办
作为学生还属于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社会上有人敲诈勒索时,自己聂于他们的势力是无法正确解决和面对的。所以可以把事情跟父母说明,由父母决定接下来怎样做。
如果不想多事可以让父母护送上下学,这样那些人就不敢敲诈勒索了,如果有证据,也可以举报到公安局。公安对社会上这样敲诈勒索的都会认真对待,严惩不贷的。
J. 孩子在学校遭遇暴力敲诈勒索,家长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遭遇暴力敲诈勒索的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先找到孩子把情况完全了解清楚,问清楚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敲诈者的身份,然后给孩子以信心,让他不要害怕。了解清楚情况后尽早找到学校班主任,把情况告诉老师,并且希望学校引起重视,然后让学校把敲诈勒索的孩子的家长喊过来,让他们对此进行了解,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如果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的话,就绝不要心慈手软,直接向警方报案,不能姑息容忍。因为敲诈者只会越发嚣张,只有借助法律的武器,才能够打击这些无知少年的嚣张气焰,并认清自己的行为是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