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长期不能与父亲(或母亲)生活的青少年所反映出的心理、人格特征
独尊型。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有的学生不但不叫继父母,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叫。这类学生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头。
逆反型。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因而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学生文某,母子本系农村,继父为高工,继父凭着高工的职称,把文某母子迁到城里,但这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组合家庭里,行为没有约束,从来没有叫过父亲,其实继父非常关心文某,一周来学校一次,对文某的教育不厌其烦。但是我们看到,老师和继爹教导他时,他一是眼望窗外,二是三缄其口,最后对继父的千叮咛,万嘱咐报之一句:"晓得,还罗嗦什么?"他不爱家庭常常是很晚回家,甚至不回家,放假也背着书包在学校内外玩,借口说是学校补课。用钱没有节制,常常以谎言骗走家里很多钱。与同学在外面抽烟、喝酒,家里不给钱就吵,有时甚至向老师借钱却从来不还,对这类学生如果放松教育,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不完全由家庭产生,但父母离异,放松管教而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决不可低估,老师、家长和社会应对这些感情特困户重点扶贫,采取有效方法,对症下药,使他们早日走出困境。
先应多种渠道协同。学校、家庭、社会应"联网"。学校老师要主动深入地调查访问,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家长要主动配合,把单亲学生的心理特点报告给老师,以减轻老师工作的难度。社会要消除偏见,多献出点爱心,让单亲学生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其次要促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渺茫型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六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的教育,班主任可采用成立课外学习小组的形式,帮助他们学习功课,以提高成绩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可明确人生目标,又可逐步消除孤独感。另外要引导他们多看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以及影视片,以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评价客观事物,讨论文学作品,认识自我形象。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外部因素和自我调节使他们尽快走出渺茫的境地。
第三要创造活动的环境。教师要研究孤独型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行为的规律,对症医治,单亲学生一般地说,不能享受双亲家庭学生同样多的亲情,教师要主动地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第二父母。绝对禁止恶言训斥,多做个别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在校外活动中,使他们真正觉得学校就是家庭,老师就是父母,同学就是兄弟。教师有计划地成立活动小组,让单亲学生置身于集体活动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第四要辅助以法规校规。对独尊型、逆反型的学生,首先更应耐心、细致而又严格地要求,同时还应辅以纪律、公德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格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分相结合有时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研究单亲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实施正确的教育手段是班主任老师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每个学生都会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这类学生有了心理、行为方面的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的法码,使他们的生理、心理、成绩真正健康协调地发展,最终成为社会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Ⅱ 已经有将近一个月和父母没有联系了,感觉对自己来说这样很好,是心理有问题吗
母与子女的关系问题早已经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这个问题现在确实越来越重要了。
随着孩子年龄慢慢增长,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与家长之间有了代沟,那么矛盾确实随之而来的。父母随着年龄增长,也越来越不灵活了,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慢慢的变缓慢了,此时的我们便需要去手把手教他们,可能需要一次两次三次地去教他们,难免会觉得不耐烦,但我觉得这完全可以通过我们自身的行动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我们要设身处地地去为父母们着想,想想他们已经慢慢迈入中老年了,已然没有了年轻时的灵活,想想在十几年前,你还是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时,父母对你是多么的有耐心,那时候喂你饭,教你说话、走路,可不是现在重复一次两次三次那么简单了,基本上这些事情都持续到一年以上,甚至更长,现在只不过你们双方角色互换了,小时父母教导你,现在你长大了,成熟了,该轮到你去教父母的时候了,我们理应有他们那样的耐心啊,毕竟还有什么比养育一个孩子更麻烦的事情呢。
你成长的每一日每一夜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这样的耐心岂能与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而比呢!乌鸦反哺乌鸦反哺,连动物们都知道感恩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何况我们人呢?所以,少年们,多去理解体谅父母吧,正如他们当年关心照顾我们一样,多为他们着想,你慢慢地就会去静下心来和他们说话了。
Ⅲ 经常不主动联系父母的人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像80,90后的。在外打工的人也是挺不容易的,首先要习惯外面的环境和生活。再一个就是工作上的烦恼。工作不易,有时找不到好工作时,为了能在城市生活,只能是先就业再择业。工作有可能是又苦又累的,时间又长,工资又很低。像我刚毕业出去那会,第一份工作是做焊锡的,在一个很小的私人厂里做,工价给的特别低,一天12小时做下来才几十块钱。焊锡做的眼睛又疼。但没办法,刚出来嘛,身上又没钱,又不可能再向家里要钱。只能是先解决温饱问题,慢慢稳定下来再说了。
至于长年在外打工,不怎么和家里联系。这里面应该有很多原因。
有的是在外打工挣的钱不多,外面消费又高。一年到头没什么钱剩。心里比较自卑。感觉对不起父母。不是他们不想和家里人联系,其实他们时刻都想着父母亲,时刻都牵挂着他们。只是被无奈的现实给压抑着。
有的可能是在外做生意不尽人意,做生意做亏了,又不好和家里人说起。只能是自己默默的承受,自己顶住压力又重新再来。这时可能跟家里人联系少了,忽略了对家里人的关心和问候。
还有的可能是有些年轻人在外太贪玩了,我行我素惯了。在外挣点吃点。完全忽略了家里人的存在。很久都不和家里人联系一下。
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我觉得都应该和家里人多多联系,要知道在家的父母亲真的很牵挂在外的游子们。儿行千里母担忧。家永远是我们最温馨的地方。
Ⅳ 几年不和父母联系是种什么感受
哪有不想父母的啊?毕竟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家,最熟悉自己的父母啊,岂能不想他们?
几年不联系了,多半是工作出国,去外地,环境又挺封闭的,不让联系家人,其他的想不出为何不联系父母?
除非和父母闹了矛盾,心里有疙瘩,其实自己不搭理父母,也不会好受到哪里去?一定是不好意思主动联系,或是对父母有意见。日积月累成结了,不好解。想父母也只能深深地放在心底。
Ⅳ 进大学后,越来越不想和父母联系,是心理问题吗
就算是一种心理的成长吧!进入大学后。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再也不是依靠父母。衣来张口饭来伸手。我们要学会自理。有时候会觉得不想和父母联系。其实是自己内心的一种独立。这是成长必经的一个阶段。
我们的父母不可能和我们在一起一辈子。我们终究会脱离自己的父母,独立生活。所以不想和父母联系,代表的,不仅生活可以独立,而且心理上也真的是不再依赖父母。其实应该为自己高兴。自己终于真正的长大。真的成年。在这个社会上可以自己生活。不用让父母为自己担心。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在大学里。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有绚烂多姿的大学生活陪伴的我们。我们总是沉迷于新奇的事情。不再受父母的管制。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用着父母的钱。敢自己想干的事。虽然这种自由可能非常的好。这种生活可能觉得非常的自由自在。但是我们必须要调节好这种心理。因为这种心理是错误的。我们认为自己独立了。我们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经济来源于父母。还是依靠着父母的钱来过生活。所以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我们还没有真正的长大。越来越不想和父母联系。只是想脱离他们的那种管束。这是一种小孩子的心理。我们已经上大学。是成年人啦!要有责任与担当。我们不仅是要学好知识。同时也要拥有良好的品格。关心父母,魏家有个责任也是必要的。虽然我们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但我们可以一个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只要尽到责任,孝心,父母会理解我们的。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个家。家里有盼望,我们成才的父母。要沉迷于现在啊,忘记了,一心为我们好的父母。常回家看看。常与父母联系,尽我们自己微薄的一点孝心。
Ⅵ 长期不联系父母的心理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Ⅶ 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沟通是什么心理
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沟通的心理可能是孩子大了,心事有时候更愿意和朋友之类的同辈人分享自己的心事,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沟通也可能是这样做过,但结果总是不如意,所以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沟通了
Ⅷ 不想和爸妈联系,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有很多人进入大学之后,就变得更加独立了,很少跟家里人联系,这当然不是心理问题。我们在家里的时候,总是被自己父母管着,他们总是在你的耳边一直唠叨,你总想着有一天能够逃离他们的魔爪。当你到了大学的时候,你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你就自然而然不怎么想跟自己父母联系。
大学是非常自由的一个地方,耳边不会再有父母的叨唠,没有人会来管你,也就是这样放肆的生活让很多都变得更加颓废,他们开始没心没肺地过着每一天。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一个安逸的生活,他就会特别沉迷于这样的日子,一旦别人来管他,他就会特别烦躁,这个时候往往有很多人都不怎么想跟自己的父母联系。只有当生活费没有了,才会迫不得已跟自己的父母打电话,但是内容也只是要钱而已,这样的行为只会更加伤自己父母的心。
在我没有上大学之前,我总是被自己的父母管得很严,就算有些时候要跟自己的朋友出去玩,他们也会像查户口一下,问我跟谁出去玩了。我就很讨厌他们这样管我,我都是一个成年人了,我就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直到了大学我离开了他们,我才发现我的人生重新开始了,再也不会按照他们给我规划那样活着。我每天都可以过着自己理想的生活,无忧无虑地过日子,除了每个月必须要打电话要生活费,其他时间我根本都不会联系他们。
你只是还在一个叛逆期,现在的你还没有体谅到自己父母的不容易,可能将来到社会上了,你就知道父母有多么的好。
Ⅸ 从不给父亲打电话是什么心理
你好,我觉得从不给父亲打电话,证明父子关系,或者说父女关系比较紧张。孩子不愿意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