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摧毁孩子对你的信任,只需要重复这三种行为
台湾作家王丽芳曾经在她的文章中讲过这么一件事:
作为一个畅销 育儿 书的作家,她很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那些遇到难题的孩子:比如说在学校受到欺负的孩子。
但她又发现尽管自己很耐心,但这些孩子并不愿意和她讲出心里话。
带着这个困惑,她请教了自己的老师,老师告诉她:
亲子之间的信任危机,让孩子在家中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到了 社会 上,也本能地不信任那些伸出援手的大人。
虽然大多数紧绷的亲子关系在孩子成年后,会得到缓和。但丢失的信任,却很难再找回来。
这三种行为,最容易导致信任危机的发生。
01
言而无信,刷爆了孩子的“信用卡”
前不久,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在浙江温州, 两个五年级的小女孩拉着手坐在四楼的雨棚边缘闹着要跳楼自杀。单薄的雨棚承载着两个人的重量,看得人心惊胆战,一个万一后果不堪设想。
幸好最后在老师、父母和救援人员的劝阻下,两个孩子才慢慢地坐回去被救下来,避免了一场惨剧的发生。
而让孩子执意去自杀的原因,其实是因为父母爽约,没有陪她们到互相家里玩。成年人听到这样的自杀原因,都会感到匪夷所思:这点事,值得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但小孩的世界与大人的比例是不同的,我们随口一句的承诺,在孩子那里是有着很重的分量。正如一位网友说的:
的确,一个冰淇淋,一次游乐园之行,一个盼望很久的玩具,在大人这里不算什么。但在孩子心中,那些全都是真的,他们日日念着这些许诺,兴奋地盼着兑现的那一天。
但大人突然说“我忘了”甚至在孩子闹脾气时一句“这算什么大事”的呵斥,就成了多少孩子解不开的心结。
正如 社会 学家林·扎克曾说:
父母的失信,会让孩子耿耿于怀,不断累积的失望与愤怒,甚至成为了一种伤害自己的执念。
而更令人感到难过的是, 当父母习惯了去开“空头支票”,也是在无形中消耗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信用值。
知乎网友@香蕉说自己的爸爸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一开始自己也会生气,闹别扭,但时间长了也就麻木了,甚至觉得爸爸那种许诺的样子很可笑,“答应时各种爽快,履行时各种推诿”。
当她渐渐长大,爸爸抱怨她不爱和自己沟通时,她在心中冷笑: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走到这步,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成人之间的信任感是从信守承诺开始,而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同样如此。
为人父母,如果许诺就要兑现,如果因为一些原因不能满足孩子,请真诚地告诉他们原因,说一声对不起。
不要让亲子之间的信任毁于一句冷冰冰的“下次再说”。
02
侵犯隐私, 以“爱的名义” 丢失孩子的信任
记得看过这样一则有点荒诞的短视频。
故事开头,是身着婚纱的女儿领着一个乞丐回家,通知妈妈自己和这个男人领证了。大惊失措的妈妈气得把男人赶出门,立刻把女儿锁在屋子里。
她弄不明白,自己乖巧的女儿为什么会做出这么荒唐的事情,连结婚这种事都不告诉自己。在失魂落魄中,她遇到了一台“人生回答机”。
机器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把母女过去的相处细节一点点重放在她眼前:
小时候,她翻看女儿的东西,在女儿激烈反抗时说“妈妈都是你为了你好啊”;
长大了,她在女儿的房间装上摄像头,当女儿反抗说“你装上这个,我还能有自己的生活吗?”时,她理所当然地回答“什么自己的生活,你是我一把拉扯大的,还有什么事是我不能知道的。”
工作谈恋爱了,她翻看女儿的手机,查看她与男友之间的聊天记录,母女大吵过后,她看着低头不语的女儿说:“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啊”。
过去的一幕幕在眼前展现,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她着急赶回家,想为过去的种种道歉时,女儿早已离开,空荡荡的房间里只剩下后悔不已的妈妈。
原本相依为命,亲密无间的母女,就在妈妈一次次去侵犯孩子的隐私后,让女儿彻底失望,拒绝沟通,母女关系越来越疏远。
一边是喊着“我为了你好,为什么你什么都不告诉我”的妈妈,一边是被强迫暴露自己隐私的女儿哭着回答“我无法信任你”。
母女之间的天平彻底失衡,最终走向另一个极端。
生活中,不难见到这样的父母。他们担心孩子成长中会走了弯路, 于是以爱之名侵犯孩子的隐私。说到底,不过是把孩子当成了私有财产和附属品来看,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一切拥有知情权。
然而越是想掌控,越是想了解,却反而无法走入孩子的内心,获得他们真正的信任。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金伯利・肖内特认为:
感受不到被信任和尊重,孩子会无法心甘情愿地分享自己的隐私。
在动画片《小猪佩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猪妈妈送给佩奇一个盒子,佩奇好奇地问妈妈我应该放什么进去呢?
猪妈妈告诉她:“你来决定放什么,这是你的秘密盒子,不要告诉我。”
开心的佩奇接过盒子,把自己所有想藏起来的秘密都放了进去。
从不擅自打开盒子窥探女儿秘密的猪妈妈,赢得了佩奇的信任,因此佩奇才会无所顾忌地与家人分享秘密。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只有在有足够安全感的情况下,才会愿意主动与人分享。
父母担心孩子年龄小,犯错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关心不是要监视孩子,不允许他们有私人空间,而是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去找出一种更合适的方式去做孩子成长中的掌舵者。
03
强迫分享, 耗光了孩子的信任
在综艺节目《放学后》中,高子皓的表妹来到家里玩时,看上了他手里的抱抱毯,但子皓却不想给表妹。
看到这一幕的妈妈,开始用“妹妹是客人,应该让着妹妹”的理由劝说他把抱抱毯给妹妹。但子皓依然紧紧抱着毯子不愿意:
“不,这是我的。”
此时妈妈火了,开始大声呵斥“给她!”
被迫“分享”了自己心爱的抱抱毯,子皓满脸都是委屈,他失落地跑回房间默默哭了起来。
在妈妈看来,不愿分享与自私划上了等号,但观察室的嘉宾包文婧却认为孩子不愿意分享, 首先要好好沟通,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不要去强迫孩子分享,否则这其实是一种伤害。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分享,乐于分享,一看到孩子别别扭扭拒绝的模样,就很容易着急上火。这是因为在我们心里,把不喜欢分享贴上了“自私”“小气”“没教养”“不懂事”的标签。
但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恩斯特·费尔的“糖果实验”却告诉我们, 自私是孩子的一种本性,不喜欢分享很正常。这只是孩子物权意识发展阶段的正常表现。
大人为什么乐于分享?那是因为在成人的世界里, 分享是一种互惠互利的事情。
我们十分清楚,分享是可以得到回馈的。但在孩子看来, 分享意味着失去。
强迫孩子分享,有的甚至如子皓妈妈这样直接上手抢过来给别的孩子。这些行为一方面令孩子觉得自己说不的权利被父母否定了,拒绝别人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懦弱的性格。
另一方面, 他们会觉得父母连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不能保护,产生对父母的不信任感。
分享是一件美德,一定要在孩子同意和快乐基础上。想他们学会分享,比如我们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之前谢楠在面对儿子吴所谓不肯分享玩具时,告诉他:“你可以说不,但是你要想一想,如果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可以研究出新的玩法,我们要不要试一试?”
听了这话的吴所谓想了想,就把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了,甚至是带着一点期待的心情。
谢楠的做法就非常符合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和他们讲分享是美德这种大道理是没有用的,她用了引导的方法,把分享的快乐明确在孩子可以理解的基础,并且传达出不管如何,玩具分享不分享的决定权都在你手上。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要大方很多。粗暴地强迫孩子分享只能在伤害孩子的同时,也耗光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04
《成为母亲之后》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孩子经由父母而来,也在父母的守护与教育中迈入成人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 亲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有多少:
亲子之间,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我们要教会孩子什么,而是在这场成长的牵绊中,紧紧拉住我们与孩子之间名为“信任”的红线。
共勉。
❷ 孩子不信任父母是何原因如何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
父母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发展,或者希望孩子能有明显的进步,都会对孩子撒谎。想促进孩子学习,培养孩子其他好习惯的父母,会用谎言让孩子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应付孩子。但是这种育儿方式在教育宝宝的时候可以节省家长很多时间,也可以提高教育宝宝的效率。但是会破坏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如果总是骗孩子,会慢慢破坏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也会给孩子的心里蒙上一定的阴影。
❸ 孩子对父母态度不好,这时候应该怎么引导教育
引言:父母发现孩子对自己的态度不好,就要了解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当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父母要多多关心孩子,多多陪伴孩子,这样孩子遇到了困难就会跟父母诉说,父母也能明白孩子的想法。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孩子对父母态度不好,这时候应该怎么对孩子引导?
❹ 宝宝不愿和父母沟通,不信任父母父母应该怎么做
❺ 孩子对父母没有了信任和依赖,会有哪些表现呢
如果小孩子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父母,而且这样的孩子也不会选择依赖自己的父母,那你可能就会发现小孩子平时在生活中是不太喜欢跟父母说话的,而且父母跟孩子的关系也会特别的不好。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善亲子关系,而且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要欺骗小孩。
三、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一定要注意相关的问题,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太过紧张了。我们每个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方式。
❻ 孩子很叛逆,不再信任父母怎么办
1. 多和孩子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俗话说,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经过多年的幼儿式的教育,由于孩子的思想,主见还没有独立出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很可能用命令式的口吻来促使或者阻止他们做某些事情。在开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孩子由于自己的心智还没有成长起来,另外对家长多少有敬畏的心里,因此表示遵从,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过去的方式来对待,会使孩子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家长需要改变这种方式。 2. 适当授权,放飞雏鹰,给他们历练的机会。 有些经验,如果不是亲身体会是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的。很早的时候,我们都学过《小马过河》的文章,不同人的体验,经验是不同的。作为家长,不可能一辈子用自己的翅膀护佑着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在经过某些事件后,通过反省,变得成熟,而成熟,独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3. 充分信任孩子,多鼓励,少打击其积极性。 信任很重要,没有信任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就很难做成一件大事。信任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孩子如果从家庭教育里学到信任的话,就能将之适用于周围的人。另外信任也是对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承认,这对孩子思想、人格的独立都用有关键性的积极作用。 4. 用无言的爱来教育孩子。 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要有适当的表达形式,并且不经常抱怨孩子的不理解,要如春雨般滋滋不断,润物于无声,再执拗的性格,也会在爱的感召下,发生扭转。 叛逆期的出现是对家长一种紧急的警告,提醒他们以往的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了,要用对待大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抉择,支持他们做事的方式,支持并放飞他们去外面的蓝天中飞翔,这样才能培养出敢于搏击苍穹的雄鹰。</p>
❼ 当孩子失去父母的信任会怎样
第一,孩子不再信任父母。一旦失去孩子的信任,那亲子关系直接跌到冰点,从些家长不要指望孩子能对你说真话,你也不会再真正了解到孩子。
第二,教育难以实施。孩子都不相信你了,你说的话就如同空气一般,你的教育更是无法实施,这就为什么有些家长总在疑问,为什么方法都不灵呢。因为孩子在对抗你。
第三,孩子更容易叛逆。说白了就是对着干,原因也只有一个,孩子不信任家长,只要家长说的在孩子心里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反着做,在青春期的时候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
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家长只要做到拒绝撒谎、杜绝欺骗就可以,如何做到,关键有三点:
第一,不要轻易承诺。
有些家长说话很随意,孩子问的时候,自己随口一答,结果到时候做不到,失信于孩子,所以,做承诺的时候先想一下,自己能不能做到,如果能再答应,如果不能就说清楚,孩子也会理解的。
第二,家长也要学会道歉。
家长向孩子道歉是不是感觉有点没面子啊,真是想多了,家长做错了,大大方方道歉,反而会得到孩子的尊重,越是藏着掖着的家长,会让孩子看不起,所以,既然没做到就真诚道歉吧。
第三,时刻告诫自己。
把孩子当回事,时刻提醒告诫自己,别认为孩子小就可以糊弄,说话一定要算数,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李玫瑾教授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说话算数。如果没做到,那一定要弥补回来。亲子关系中,守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来源:家庭教育指导师迈特
❽ 父母的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充满不信任呢
父母的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充满不信任呢?
3.你想教他什么,不需要多次提及,就能带来结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犯错是不可避免的。父母犯错后的不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些父母看到孩子犯错会打骂,然后非常后悔。这些家长不仅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承诺再也不打骂了,但没多久他们又失控了。父母的食言行为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当然,父母不应该为了面子而承认自己的错误。父母的错误,错误和道歉是无法挽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