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适度把握对孩子的爱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娅.克莱尔博士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对孩子要“适度的爱”,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安全、理解,让他们在摸索成长的路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应对问题的方法。
适度的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想法和他们自己独特的人生。让他们能做一个独立与完整的自己。
适度的爱,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世间百态。
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事。
适度的爱,就是用他们的语言及方法和他们交流,让他们说出内心的声音,但是,仅仅让他们表达意见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明白父母了解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被接受,被聆听,然后他们才有安全感。如此才能有勇气向父母做更多的开放与交流。
适度的爱,不是盲目地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经验新的挑战,而是有计划地在他们尝试与经验的过程中支持、帮助与聆听他们,让他们不觉得孤孤伶伶的一个人在摸索。
适度的爱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不断地反省、观察、调整与改变自己的思想与行为。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关心一般都是无微不至的,有些家长甚至包办了孩子的所有事情。很多家长都有过度保护孩子的情况,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只要家长能做的事情,绝对不“麻烦”孩子,希望通过周全保护,让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远离所有挫败和伤害。
为人这一生,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失败,不能直面挫折和惨淡,那么人生的诸多沟沟坎坎要如何安全度过呢。
㈡ 严是爱,松是害!家长该如何把握这个度
对于“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家长应该以具体的事情为例来把握好整个对,这样才会让孩子知道原则的重要性。
都说慈母多败儿,严父必出孝,其实对于这句话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说特别的溺爱,从小什么事情就惯着他,那么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就会显得无拘无束,没有一定的约束,迟早会闯出大祸。所以我们经常会看见很多新闻说自己的孩子承认以后,由于性格的叛逆伤害自己的亲生母亲,这种新闻比比皆是,所以很多人也在开始反思,到底是眼底好还是松一点为好?
小结。
不管是严厉也好还是放松也好,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首先是以爱的关怀和陪伴为主,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让孩子在健康的正能量的环境中成长,这样才会让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㈢ “过度的爱”正在毁掉孩子,父母该如何正确把控分寸
对于父母爱孩子这本就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发现由于家长会给予孩子过度的爱,所以就导致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有很多专家都建议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正确的把控爱的分寸。换一句话说,父母在爱孩子的过程中,既要学会对孩子宽容,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并且能够把这种宽容和严格做到恰到好处方能保证孩子健康的成长。
父母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握爱的度。
㈣ 对小孩子的爱与严要适当,要怎么去平衡呢
成功的教育一定是在规范和自由之间达到了平衡。孩子的身心能力都在迅速发展,他们需要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进行探索;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开始发展,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
对年幼孩子真正的爱应该着眼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这种爱是理性的,它建立在孩子对家庭规矩严格遵守之上。
并且告诉孩子规则的存在不是让某一方更加强大而是要制约平衡,大家共同享受共赢的乐趣,以免出现混乱的现象。让孩子建立制度规定可以培养孩子的大局观,建立完成后还可以让孩子思考规则制度是否完善,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缜密性。
㈤ 家长应当爱严相济,父母应该如何全方面的关心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爱严相济,要做到全方面的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爸爸妈妈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来关心孩子的话,那么孩子的发展将会变得非常好,也就是说家长应该选择用正确的态度来应对自己的孩子,要尽可能的选择用正确的方式来让自己的孩子好好的成长,这一切对于孩子而言有着更大的帮助。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小孩子,只有这样小孩子个人才能够变得更好一些。
所以家长如果想要全方面的关心孩子的话,那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全方面的了解孩子,然后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选择一些对于孩子有用的东西,这对于孩子而言是更大的帮助。而且也能够让小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取更好的收获,这一切对于孩子来讲都有着很好的意义。
㈥ 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父母如何才能做到爱得适度呢
有爱而无严,有养而无教,是溺爱不明。宽和严都要有个限度,太宽了,孩子任性自私;太严了,孩子胆小懦弱。这两种偏向都会给孩子的一生打上不良的烙印。家长向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实际且具有教育意义。孩子通过努力达不到的要求不宜提出;对孩子的成长关系不大的要求不该提出;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要求绝不提出。
父母的虚荣心助长了自己孩子的优越感,盲目地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把自己得到的享受看为理所当然,养成自私任性、伯苦怕累、不求进取等恶习。要培养孩子听从家长教育,服从家庭生活的合理安排,学做家务事的好习惯。如学生李某的妈妈让他在暑假中当家理财,李某认真计划开支掌管生活费,从此懂得节俭合理消费。宽严要适度。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应特别注意寓爱于教育中。
㈦ 父母该如何把握,教育孩子中的“宽严有度”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许多班主任往往没有把握住对学生“爱”和“严”的尺度。他们不太爱学生,爱得太随便,失去了老师的尊严,或者把他们捆得太紧,管理得太差,以至于学生“一说到老师就脸色发白”。
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来说,严于律己,严于渗透,是值得研究的。
没有帮助,没有帮助别人,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格应该是:
1。严格但不严格
只是需要随时对学生严格要求。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对学生不负责任。但是严格不等于严格。严格是指班主任态度强硬,独断专行,偏执。严格会让孩子恐惧退缩。久而久之,学生的不良心理,如依赖、紧张、意向等就会滋生。所以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的,而不是严厉的。
2.严格和风格“风格”意味着范围和尺度。班主任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一定不能超过一定范围。同样的错误——没做作业,总是表现很好,犹豫不决的学生肯定有客观原因,但普通学生就不好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不能简单草率的评论。相反,他不得不使用不同的方法来严格要求学生。
这种不同的方法就是这样。
㈧ 家庭教育中,如何掌握适度
现代的家庭教育和传统的家庭教育概念不是一回事。传统的家庭教育主要特征就是子孙满堂,传宗接代是传统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没有或者淡化了这个任务,就认为,家庭就是不完整不存在的。
现代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夫妻和谐相处,然后才考虑传宗接代的问题,也就是在现代家庭教育里面夫妻和谐是主题,然后是亲子教育,文化教育,生活教育,这些因素构成了家庭教育体系。
一般地说孩子们身上总有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点父母要表扬。对于缺点则要批评。这表扬与批评都要有分村,不要过头。表扬过了头,孩子会趾高气扬,目中无人,自以为是,听不得不同意见。这样一来孩子便故步自封,难以进步。批评也要适度,不可一味地批评,没完没了地批评。批评过度,会使孩子丧失自尊,丧失自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自甘落后。因此家庭教育的度主要应该是掌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度。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爱体贴。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二者缺一不可,主次亦不可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