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轩辕的父母长什么样

轩辕的父母长什么样

发布时间:2022-06-26 01:04:50

㈠ 轩辕黄帝的父亲是姓姬吗

黄帝姓姬,号轩辕,人称轩辕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我国早期的史籍《国语》、《左传》,都把黄帝说成是神话人物。千百年来,黄帝是人还是神一直是个谜。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黄帝内经》一书,这一谜底从此逐渐揭开。《黄帝内经》是几千年来出土的关于黄帝的第一本书。据台湾93岁高龄的著名史学家、台湾轩辕教会会长王寒生和大陆学者余明光先生研究,这本书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168年作为随葬品埋人马王堆三号墓中,距今己有二千多年。两位老先生部对《黄帝内经》进行了注释和编译,并一致认为《黄帝内经》不是伪书,而是一本实实在在的 "治国之本 "的书。他们由此推断,黄帝不是人们所说的"传说中人物",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

㈡ 轩辕黄帝的父母是谁

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慧。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互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战,黄帝联炎帝打崩蚩尤部落,杀蚩尤。战后炎帝恃强,欲侵凌诸侯,黄帝规劝无效,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备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驱虎,以与炎帝发生了“阪泉之战”,三战以胜之。此后,黄帝以战争手段,制止了各部族之间的混战,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而诸侯尊轩辕为天子以代神农氏。

㈢ 黄帝故里在哪里黄帝的父亲是谁

http://www.zj60.com/web/NewsInfo.asp?FirstKind=MT_00002_100011924&KindID=MT_00002_100011927&ID=MT_B0001_100017566

全球华人的梦想孤身一老的努力 寻根
来源:东方今报 作者:姜柯安 赵建中 时间:2005-11-22

黄帝故里在哪里?即使到现在,还会有不同的说法,包括陕西黄陵、山东曲阜等。但越来越多的华人,渐渐认可了黄帝故里就在新郑的说法。而引起这种改变的,正是因为一个人的努力——74岁的赵国鼎。
20多年来,他上北京、下山东、到陕西,查阅历史资料,进行实地考察,提出了黄帝出生、建都在新郑的说法,并取得广泛认同。
11月20日上午,精神矍铄的赵国鼎老人,在参加黄帝故里的规划方案专家评审会的间隙,给记者讲述了自己对黄帝故里考证的来龙去脉。

起因 寻根寻来一场尴尬

赵国鼎1931年生在新郑市具茨山主峰旁边的自然山下。他小时候在自然山寺小学读书的时候,经常听老师和村里的老人说起,中华始祖黄帝就生在具茨山附近,那里是他战斗建都和发明指南车的地方。古老的传说,让赵国鼎从小就相信:黄帝就是在新郑出生,建国定都。
但真正让他去考证黄帝故里就在新郑的原因,还要从海南老乡来新郑寻根,结果寻来一场尴尬说起。
1983年,当时在新郑市城关经济联合社工作的赵国鼎到海南考察。三亚市相关部门的一位黄秘书是河南老乡。他告诉赵国鼎,在三亚市有个河南村,5000多名村民都姓黄。村里老人说,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南宋时期从汴京(开封)南迁的。村里人都很想回河南寻根,但不知道去哪里合适。
一听这,赵国鼎来劲了:“去新郑啊,我们那里有黄帝故里,轩辕祠,全世界华人的根都在我们那儿呢。”一个月后,在黄秘书的带领下,几十个海南客人真的找到了赵国鼎,要去祭祀黄帝陵墓。
但当赵国鼎领着他们去轩辕祠时,连赵国鼎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轩辕祠现在变成了兽医院的一个仓库,庙房、山顶都扒光了,清代立的碑也找不着了。
海南的客人感到很扫兴。他们告诉赵国鼎,不管黄帝在新郑的传说是真是假,如果放在海南,他们会修葺所有的遗迹,建设很大的祠堂,来祭祀黄帝。毕竟,这是中华始祖。
赵国鼎感觉面子上很过不去。一来,好像自己说了瞎话;二来,黄帝故里到底在不在新郑,他也开始有些怀疑了。

决定 一步改变他的一生

生性耿直的赵国鼎开始迈出了他求证的第一步。
他先找到新郑文管所、县志办、文化馆,但得到的答复让他有些泄气:以前这里有一块清代立的轩辕故里碑,但世事变迁,这块碑现在也找不着了。
更让赵国鼎气馁的是《史记》的汉代注释。《史记》中记载:“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而其注释更详细地指出“生于寿丘”,且在鲁东门外(今山东曲阜县东北约六里)。更深入地找寻下去,黄帝故里还有甘肃天水说,河北逐鹿说。
黄帝故里到底在哪里?赵国鼎决定刨根问底。

找寻 三下山东实地求证

《史记》注释言之凿凿,黄帝生在山东寿丘,赵国鼎要去实地看一下当地有没有实证。1984年春天,他第一次来到曲阜,但没有看到任何有关黄帝故里的遗迹,也没有听到任何有关传说。他只在少昊陵,看到一块复制《史记》注释内容的碑。
当时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已经小有名气,许多海外华人祭祖都去那里。黄帝陵的根据是个神话传说:“黄帝乘龙升天,帽子埋在陕西,靴袜葬在荆山(今灵宝境内)。”
接着,赵国鼎又去了陕西黄陵。在那里,陕西人承认,他们这里是黄帝的衣冠冢,连陵墓碑上也是按《史记》注释的说法:黄帝生于山东寿丘。
这一年,赵国鼎在工作之余,光山东就跑了3次。让他感觉迷惑的是,寿丘虽然有《史记》注释佐证,但根据好像并不存在。因为在新郑,不仅关于黄帝的传说众多,就是黄帝遗迹,也有好几个。他决定要从历史记载中,查找黄帝故里的真正所在。

转机 古籍之中求得结果

赵国鼎想到了北京,那里专家很多,古籍完备,也许可以找出个所以然来。1985年,赵国鼎十多次往返新郑与北京,来到北京,他就一头扎进黄帝故里的考证中。他先来到中国历史博物馆,这里的研究员周争恰好也是新郑人。他给了赵国鼎一套《水经注》,上面有一句十分关键的话“新郑城内有黄帝遗祠”。
在中华书局,赵国鼎又碰巧找到了另一个新郑人,档案管理员高流水。这次,高流水给了赵国鼎更多的支持:提供了《山海经》、《国语》、《左传》等大量古籍。赵国鼎慢慢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在《国语》中有这样的记载:“黄帝炎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国,今郑也”。赵国鼎兴奋了,“郑”说的就是现在的郑州地区,新郑自然包括在里面。
在西晋皇甫谧著的《帝王世纪》中有这样一句话“黄帝生于轩辕之丘,轩辕都曰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郦道元的《水经注》也引用了这句话。
一切都逐渐明朗,赵国鼎又来到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和国家文物局。这里的专家说,从新郑发现的仰韶文化和裴李岗文化来看,可以证明这一带确实有我们祖先的存在。历史研究所的一位专家更是告诉赵国鼎,以当时的地理条件,新郑更符合黄帝故里特征,因为山东在当时属于东夷,而不是有熊国。

疑问 《史记》是否记载有误

考证的结果令赵国鼎十分满意,但《史记》的注释是怎么回事?
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姓陈的教授,给赵国鼎解开了这个谜团。根据他的考证结果,这个《史记》注释是汉代人孔安国所为。孔安国是孔子的17代世孙,在当时的社会,大家都对孔子十分崇拜,孔安国就在《史记》的注释里加上了寿丘的具体地点。
后来在一些出土文物中,也验证了这个注释是后人所加。同时,文物考古部门也证实,在已知道的11处黄帝遗址中,新郑有6处。

欣慰 成果终被逐渐认可

1990年,赵国鼎的第一本论述黄帝故里的专著《中华文明始祖黄帝》出版。1991年,第二本专著《黄炎二帝考略》出版。
为了让更多的专家认可新郑就是黄帝故里的所在,新郑市有关方面和赵国鼎利用各种机会,召开专家论证会。1990年7月,在郑州召开的一次论证会上,专家基本上认同了“黄帝生于轩辕,建都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的说法。
1992年,在北京召开的“华夏文化与中原文明”国际文化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各地的100多名华人专家,也基本上认同了这一观点。
1992年,新郑开始举办“炎黄文化艺术节”,到今年已经举办了11届。
与此同时,新郑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黄帝故里进行开发与建设。1991年,修葺一新的轩辕故里对外开放,随后的几年,新郑黄帝故里的其他各个遗址都经过修缮,向游人开放。

愿望 妥善保护祖先痕迹

2005年10月,新郑市政府对外宣布,要用100万元重金,在全球范围内征集黄帝故里的规划方案。已经74岁高龄的赵国鼎老人,成为专家评审组的一员。
2005年11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17届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大会上,赵国鼎应邀参加,因为对黄帝故里的考证成果被广泛认可,他被授予了荣誉奖。赵国鼎在大会上发言,再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黄帝出生、建都在新郑;从黄帝建国立都到现在,历史已经越过了5002年。
对于刚刚揭晓的黄帝故里规划方案,作为专家评委的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管如何进行规划,不能漏掉对黄帝遗址的保护,更不能有所破坏。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痕迹,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
http://www.ggdj.com.cn/wsdx/fyrw/200512/2715.html

人文始祖黄帝

作者:-- 网上党校文章来源:--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05-12-23

黄帝,是少典的次子,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称轩辕氏。黄帝幼时聪明异常,既长见识渊博,才干出众,遂继承父亲少典被拥立为有熊部落首领,故又称为有熊氏。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前期,社会变革十分激烈,因此史书中留下了一些关于他南征北战的生动记载。

相传炎帝扰乱各部落,黄帝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后与炎帝大战于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之野,并取得胜利。此后又讨伐蚩尤部落,统一了中原华夏地区。黄帝时代,发明创造繁多,成就辉煌,遂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因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
http://free.dns2008.cn/bbs/ccb/topic_view.cgi?forum=2&article_id=0202051002145840&publishtime_id=0202051011153140&t=0&class=2&page=30

少典——轩辕- ...

xue
发表时间 2005-10-11 15:31

栏目版主
积 分:34140
货 币:15348
总数第:1777 贴
来 自:吉林 少典——轩辕- ...
摘自 万胜网络 xue 2005-10-11 15:31
http://free.dns2008.cn/bbs/ccb/index.cgi
少典——轩辕- -

少典——轩辕
(黄帝)—少昊——乔极——喾——弃——不窟——鞠—— 公刘——庆节——
朴——差弗——毁喻——公非——高圉——亚圉—— 祖类...
是卫国公族,清人陈厚耀《春秋世族谱》和顾栋高《春秋大事表》等书,根据左传杜注等资料,都对卫国石氏传承关系有所介绍,据此可以列出卫国石氏的大致世系:

┌—○—石骀仲—石祈子

卫康叔(姬封)—康伯—考伯—嗣伯—疌伯—靖伯—○—┴石碏—石厚——○—┐

┌——————————————————————————————————┘
└—石稷—石买—┬—石恶—(?)石曼姑——石魋

└—○—石圃

?
在目前已经掌握的资料中,这个世系应该说是比较可信的。
宋人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辩证》中说:"石,出自卫大夫石碏,其先以王父字为氏。碏生石厚。碏孙骀仲,生祁子及庶子五人。骀仲孙曰成子稷。稷生共子买,买生悼子恶。恶生曼姑,曼姑生魋。又有石圃、石乞。"
邓的说法有二点值得注意:(1)肯定石骀仲为石碏之孙;(2)石稷为石骀仲之孙,据此石稷则为石碏五世孙。
宋人石介在《石氏墓表》一文中对卫国石氏早期世系又有另一种不同的表述:"石氏之先出于卫康叔之后。......按《本纪》云:卫,静伯生公叔,公叔生显伯,显伯孙挚生何为石氏。"(《徂徕石先生文集》)
据此可列出以下世系:
卫静伯——公叔——显伯——○——挚——石何
石介所引《本纪》不详何书。所涉人名均不见史传,姓氏资料和石氏宗谱亦未见提到。静伯疑即靖伯。录此姑存一说。

在一些石氏宗谱中,也涉及卫国石氏的世系。我所见到的民国丁丑修《南明石氏宗谱》(以下简称南明谱)中,有《石氏受姓源流世系》,列出从卫靖伯到石奋共18代的世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买
┌厚 ┌恶 ┌楚 ├署
靖伯—还清—材—元燮(卫武公)—石碏—┴积—骀仲—┼惠—┴制—┴蜀(即作蜀,孔子弟子)
└圃
┌章
蜀┬桢生 ┌敬 ├美 ┌建
└祺生—┬韬—┼忠—┼耀 ┌英 ┌无党 ┌毅 ├甲
└淑 └信 ├辉—┼俊—┴无偏—┬兴序—┴奋—┼乙
└光 └彦 └兴庠 └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面的第11世以后的人名不见史籍记载,无从查考,但第5世至第10世的人名大多见于《左传》等史籍。根据《左传》杜注等资料,这个世系是大有问题的。
(一)先说石碏。石碏为卫靖伯之后,许多资料是一致的。但石碏是靖伯的第几代子孙,有不同的说法。杜预《春秋释例·世族谱》云:"石碏,靖伯孙。"这一说法为今天的姓氏学者所采用。 而这里说石碏为卫武公之子,靖伯的五世孙,与传统说法不同。
(二)石碏有子石厚,这在《左传》中有记载,但另一子石积不见史籍。骀仲是石碏之孙,这与宋邓名世的说法一致。但《礼记》郑注说石骀仲是石碏之族,陈厚耀《春秋世族谱》说石骀仲是石厚从弟,均与此不同。
(三)这里记石骀仲有三子:石恶、石惠、石圃,这肯定是不对的。《礼记》:"石骀仲卒,无适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石祈子兆 "据此,石骀仲有六个庶子,其中一个叫石祈子,继石骀仲为卫大夫,见于《左传》,但《南明谱》却说是三个儿子,而且无石祈子。《左传·襄二十八年》:"石恶出奔晋,卫人立其从子圃,以守石氏之祀,礼也。"可见石圃为石恶从子,而不是石恶之弟。此外据杜注:石恶为石买子,而不是石骀仲之子。石惠史籍无记载。
(四)记石楚、石制为石惠之子,石骀仲之孙,这也是有问题的。一般认为,石楚、石制为郑公孙段(字子石)之后,并非属于卫国石氏之族。另据左传杜注,石买为石稷子,石恶之父,而不是石恶之孙。
总之,南明谱关于卫国石氏世系的记载,核之史籍,多有出入,不太可信。那么其它石氏宗谱又如何呢?

前年,《人民日报》曾报道南京发现一部记载历史长达2700年的《武威石氏蚺城宗谱》,这部家谱是著名书法篆刻家石学鸿老人保存下来的,从公元750年石姓始祖石碏开始记载,石碏以后历代子孙均有名录,历时2700多年。我没有见过这套宗谱,不知道在这套宗谱中,石碏以下的世系是如何记载的。
2004年9月8日,广东兴宁的石卓欣告诉我他手里有一部2000年修的《广西玉林市兴业县沙塘石氏族谱》,其中有《轩辕黄帝至卫武公、石碏公世系表》和《石氏历代先祖名人简介》二篇资料,并把这二篇资料用电脑传送给我。
在《轩辕黄帝至卫武公、石碏公世系表》中,列有从康叔至石碏的世系如下:
康叔(武王弟,建卫国)—牟伯(又名康伯)—孝伯—嗣伯—总伯—仁(又名靖伯)—贞伯—顾侯—┬武公
└石碏(武公弟)

这里说石碏为卫武公之弟,卫靖伯四世孙,也与传统说法不同。另外有些人名不见于《史记·卫康叔世家》,不知何本。

在《石氏历代先祖名人简介》中,有石碏(1世)、石骀仲(2世)、石稷(4世)、石恶(6世)、石作蜀(6世)、石圃(7世)和石奋(17世)及其四子,并标明世序。
这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系表,但其列出的世序应该是有所根据的。从沙塘谱中得知,石学鸿先生曾在1997年5月赠给广西容县石荫塘《武威石氏蚺城宗谱(摘录)》一册,广西《沙塘石氏族谱》的编修者应该也看到过这本摘录本。故猜测这本《沙塘石氏族谱》中的先祖资料很可能是从《武威石氏蚺城宗谱》摘录下来的,而在《武威石氏蚺城宗谱》中应该有从石碏到石奋更完整的世系表。
?
既然《武威石氏蚺城宗谱》中完整的世系表不可得,因此我根据《沙塘石氏族谱》中的有关资料,拟定一个从石碏到石奋的粗略的世系表:
1 2 4 6 7 17 18
石碏—(?)石骀仲—○—石稷—○—┬石恶(其后裔居赵邯郸)—......—石奋—┬石建
├石作蜀(?) ├石仁
└○(?)———石圃 ├石衍
└石庆

这个世系表显然是十分粗略的,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一)以石碏为第一世,石骀仲为第二世。这有二种可能:(1)石骀仲为石碏之子。(2)石骀仲为石碏从子。如果第一种,那很可能是错误的。而第二种与陈厚耀《春秋世族谱》说法是一致的,而且与《礼记》郑注以石骀仲为"石碏之族"的说法相合。
(二)以石稷为第四世、石恶为第六世,这与《左传》杜注:"成子石稷,石碏四世孙"、"(石买,)石稷子"、"买之子石恶"的说法都是一致的。
(三)以石圃为石恶的侄子,也与《左传》记载相符。

(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史记·石奋传》记石奋的四个儿子为石建、石甲、石乙、石庆,其中石甲、石乙应该不是真名,而这里列出的石奋四子,除石建、石庆外,还列出另外二个儿子叫石仁、石衍,应该是真名了,可以补史记之缺。
由上述来看,沙塘谱记载的卫国石氏世次与《左传》及杜注等资料基本上是一致的,并可推测《武威石氏蚺城宗谱》的有关记载可信度应该比较高。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这本《武威石氏蚺城宗谱》。也希望石氏宗亲能够提供这方面的资料,一起研究。

2004.9
【附】卫国君侯世系年表(据淇县石同勋《卫国国君世系政要纪年初考》一文附表)
康叔:武王同母弟,名封。公元前1042年在朝歌建立卫国。卫国始祖。
康伯:康叔之子,二世君。
考伯:康伯之子,三世君。
嗣伯:考伯之子,四世君。
疌伯:嗣伯之子,五世君。
靖伯:疌伯之子,六世君。
贞伯:靖伯之子,七世君。
顷侯:贞伯之子,(公元前867——前855)八世君。
厘侯:顷侯之子,(公元前855——前813)九世君。
武公:厘侯之子,名和(公元前813——前758)十世君。
庄公:武公之子,名扬(公元前758——前735)十一世君。
桓公:庄公之子,名完(公元前735——前719)十二世君。
州吁:庄公之子,(公元前719——前717)十二世十三位君。
宣公:桓公之弟,名晋(公元前717——前699)十二世十四位君。
惠公:宣公之子,名朔(公元前699——前695)十三世十五位君。
(公元前687——前668)
黔牟:宣公之子,(公元前695——前687)十三世十六位君。
懿公:惠公之子,名赤(公元前668——前659)十四世十七君。
以上都朝歌。
戴公:昭伯之子名申, (公元前659——前658)十四世十八位君。
以上都漕邑。
文公:昭伯之子,名毁 (公元前658——前633)十四世十九位君。
成公:文公之子,名郑(公元前633——前630)十五世二十位君。
(公元前628——前598)
公子瑕(公元前630——前628)十五世二十一位君。
以上都楚丘。

穆公:成公之子,遬名(公元前598——前587)十六世二十二位君。
定公:穆公之子,名臧(前587——前575)十七世二十三位君。
献公:定公之子,名衎(公元前575——前557)十八世二十四位君。
(公元前547——前542)
殇公:定公之弟黑肩之子,名剽(公元前557——前545)十八世二十五位君。
襄公:献公之子,名恶(公元前542——前533)十九世二十六位君。
灵公:襄公之子,名完(公元前533——前491)二十世二十七位君。
出公:灵公之孙,蒯聩之子、名辄(公元前491——前479)二十二世二十八位君。
(公元前479——前466)
庄公:灵公之子,出公之父,名蒯聩(公元前479——前476)二十一世二十九位君。
公子班师: (公元前476——前475)二十二世三十位君。
公子起: (公元前475——前474)二十二世三十一位君 。
悼公:出公之弟,名黔(公元前466——前461)二十二世三十二位君。
敬公:悼公之子,名弗(公元前461——前442)二十三世三十三位君。
昭公:敬公之子,名纠(公元前442——前436)二十四世三十四位君。
怀公:亹名(公元前436——前425)二十四世三十五位君。
慎公:敬公之孙,名颓(公元前425——前383)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
声公:慎公之子,名训(公元前383——前372)二十六世三十七位君。
成侯:声公之子,名遬(公元前372——前327)二十七 世三十八位君。
平侯:成侯之子(公元前327——前319)二十八世三十九位君。
嗣君:平侯之子(公元前319——前277)二十九世四十位君。
怀君:嗣君之子(公元前277——前246)三十世四十一位君。
以上都帝丘
元君:嗣君之弟(公元前246——前221)二十九世四十二位君。
君角:元君之子(公元前221——前200)三十世四十三位君。
以上都野王。

- 作者: 飘庙认生 2005年02月25日, 星期五 03:19 加入博采
--------------------------------------------------------------------------------------------------
http://zhang.she.com.cn/zszp/zssq/yandi/shaodian.htm

http://www..com/s?ct=0&ie=gb2312&bs=%BB%C6%B5%DB%B5%C4%B8%B8%C7%D7%CA%C7%CB%AD&sr=&z=&cl=3&f=8&wd=%C9%D9%B5%E4

http://www.zzwb.com.cn/lvyou/2005-10/11/content_288260.htm

㈣ 黄帝轩辕的父亲是谁

传说黄帝是
少典

附宝
之子,本姓公孙,居
轩辕之丘
,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
有熊氏
。史载炎帝以姜水成,因有火德之瑞,故号炎帝

㈤ 黄帝的父母是谁

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其出生是何等的非凡!黄帝是少典国君的儿子,他的出生具有神异的色彩,他的母亲名字叫附宝,到了一个叫祁的原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应而怀孕了,她怀孕的时间很长,有24个月,最后在寿丘这个地方生下了黄帝。照这样的出生传说,似乎与他的父亲又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以为,从时间来说,24个月的怀孕时间决不可信。但有一点值得思考,那就是黄帝他妈在怀孕前后的生活环境非常好,无边的旷野,广袤的森林,山水被绿色所笼罩,空气绝对新鲜,环境绝无污染!她可能是有一次到原野中有事,突然遇到雷雨,在惊动之下有所感应,小腹上下空灵顺畅,如有神灵化入肉体,所以回去难免与老公汇报一下,于是慢慢神异传说开去。实际上那并非是怀孕,又过了14个月左右,少典与黄帝母亲在做爱时正好怀上了黄帝,到了那次神灵感应以后的24个月,黄帝正常出生了,便以为是怀孕了24个月。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认为24个月的怀孕,现在很难考证了。

㈥ 轩辕巧巧的父母介绍

身份:轩辕三光领养的女儿
双亲:轩辕三光(生身父母为诸葛智和苗氏,巧巧原来姓诸葛)

㈦ 炎帝和黄帝的父母是谁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 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慧。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互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战,黄帝联炎帝打崩蚩尤部落,杀蚩尤。战后炎帝恃强,欲侵凌诸侯,黄帝规劝无效,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备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驱虎,以与炎帝发生了“阪泉之战”,三战以胜之。此后,黄帝以战争手段,制止了各部族之间的混战,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而诸侯尊轩辕为天子以代神农氏。

㈧ 求正上古轩辕皇帝和女魁的父亲少典的详细资料

少典是姓氏不是人名,而轩辕恰好是少典氏族与有轿氏族相互通婚,孕育的后代(炎帝也是)详见下方 : 前2877年(1岁),弱而能言,不到70天就能发出简单的语词,到1岁时,就语言明晰,常提出一些奇特的问题。 

前2876年(2岁),学步,思维敏捷,聪慧过人。 

前2875年(3岁),幼而徇齐,才智周遍,语言表达能力强。 

前2874年(4岁),初学于项先生,授之结绳记事之术。 

前2873年(5岁),初习伏羲卦象“——”、“——”,初识阴阳之理。 

前2872年(6岁),对神农氏以前主要文明成果基本涉列一遍,尤其痴迷伏羲卦象“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前2871年(7岁),学习神农所重64卦,精解卦意——对天地万物现象的记录和规律性的解释。 

前2870年(8岁),长于姬水(今陕西黄陵境内环绕桥山之沮水),因而姓姬。长而敦厚聪敏,善于思辩问题,通过游戏,在玩弄卵石、草棍中,发明了杠杆,以后又用绳子相系,用一块石子在木棍的前后移动,就可以称起不用重量的物什……这一发现,以后被发明为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杆称。 

前2869年(9岁),看人们从山上滚下的木头而发明了车轮,并进而想到,天地阴阳更替,周而复始,不也是车轮一样旋转吧见一滚动的木头带动纵向搭于其上之木,感而有思,将车轮装于纵木之下,形成最初的“独木车”。 

前2868年(10岁),成而聪明。是年少典逝世,因搏技和发明,袭封君之地,代有裹氏为姬王。知神农之弊。 

前2867年(11岁),黄帝元年。初制冠冕,封王师(臣)项先生,调查氏族内部积弊与民情。

前2866年(12岁),黄帝2年。封附宝为王母。

前2865年(13岁),黄帝3年。以土德王,注重农业,革旧弊,施新政,初建宫室。 

前2864年(14岁),黄帝4年。得后土辩乎北方,积弊初治,但氏族实力仍弱小。

㈨ 轩辕黄帝的父亲是谁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1-2]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㈩ 上古君主一一黄帝的父亲是少典,母亲是谁

黄帝和炎帝是同父同母兄弟。炎帝的父母:炎帝的父亲是少典,炎帝的母亲是陈附宝(陈锋氏)。黄帝的父母:黄帝的父亲是少典,黄帝的母亲是陈附宝(陈锋氏)。黄帝和炎帝是同父同母兄弟。

阅读全文

与轩辕的父母长什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孝顺儿歌 浏览:265
养老金计发基数以哪个数据为准 浏览:116
女人长寿年轻怎么保养 浏览:830
2020两会对退休年龄 浏览:12
老年人一月食谱 浏览:805
为什么说抖音是老年人玩的 浏览:24
50岁开车拉80岁老人 浏览:575
关于重阳节的粘土手工 浏览:113
求到养老院护理工作 浏览:265
宜昌老年大学报名处 浏览:901
五险一金影响退休金吗 浏览:51
养生推拿手艺哪里学 浏览:440
老年痴呆可以吃甜吗 浏览:788
敬老院院长约谈 浏览:597
年限满25年退休金 浏览:758
端午节时怎么养生 浏览:212
登高是重阳节吗 浏览:157
什么样的人活得最长寿健康 浏览:905
中选小学重阳节 浏览:304
敬老院的老人们英文 浏览: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