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摆渡人寓意
小说《摆渡人》有哪些发人深省的隐喻?
萧潇心理说
2019年04月28日 · 周贤工作室心理咨询师
周国平曾说:“一个人一生要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自己,即更高的自我;二是大师或好书。”关于好书,可能每个人的定义会略有不同。在我看来,好书是那些能叩动心灵、引人思索又鼓舞人向上成长的书籍。
英国著名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系列就是这样的“好书”。一口气看完这套书,不仅被书中的精彩故事情节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联结深深吸引,同时也为作者的巧妙隐喻所深深折服。一个虚构的故事中蕴含着如此多现实生活的隐喻,而恰恰这些隐喻又是这么贴近现实、直指人心。也难怪它被称之为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书中的那些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隐喻一:荒原-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基于自身经验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事物的理解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而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的经验、认知、想法去理解这些事物,最终不同的理解造就了不一样的世界。
在小说中,人死去之后的灵魂要到达最后安息的“家”,中间必须经过一个“荒原”。这个荒原是灵魂心像的投射,每个灵魂的荒原景象都是不同的。而荒原上的天气也实时反映灵魂的内心情绪状态,当灵魂心情愉悦时,荒原便晴空万里;当灵魂内心阴郁时,荒原便乌云密布;当灵魂愤怒时,荒原便狂风肆虐……
我们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看到同样的半杯水,有人心生喜悦:“哇,还有半杯水”;有人则长吁短叹:“哎,只有半杯水了”。境随心转,面对同样的事物,同处一样的环境,各人的感知却可以是天差地别。
所以,你是什么样的,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
隐喻二:恶鬼-负能量,只有你去关注它们的时候,它们才能给你造成伤害
每个灵魂的荒原上都有恶鬼的存在,每一个灵魂对于恶鬼来说都是一顿美餐。这些恶鬼会想法设法地吸引灵魂的注意,当灵魂一不小心被吸引,去关注恶鬼的的时候,恶鬼就会将灵魂拖走,而这个灵魂也就成了它们中的一员:一只新的恶鬼。但是,当灵魂不去看它们的时候,即使恶鬼在旁边盘旋、肆虐,也无法伤害灵魂。
恶鬼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负能量,只有当我们关注它们的时候,它们才会对我们产生作用。我们给予越多的注意力,所受的影响就越深,负能量因此也得到更多的“养分”,我们就会深陷负能量的泥淖不可自拔,并且最后可能我们自己就成了一个负能量的散播源。
“正念练习”是一种很有效地应对“恶鬼”的方式。正念是一种通过有意的注意和对事物不做评价的方式而产生的一种觉察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你正在做什么,就切实地去感觉你正在做的动作。你在呼吸,你就去感觉你的一呼一吸;你在吃饭,你就去闻食物的味道、品尝味道、咀嚼食物;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本身,也就是“活在当下”。当你能这样做的时候,就不会再被“恶鬼”所吸引,它们也就对你无从下手了。
隐喻三:摆渡人-人生向导,是人就会有自己的缺点和局限
小说中的摆渡人负责在荒原上一路引导灵魂到达分界线,保护灵魂的安全,不被恶鬼拖走。看书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作者对于这个摆渡人的设定没有那么“神”呢?后来才发现这正是作者的巧妙之处,为的就是破除“万能神”的神话。
摆渡人在荒原上除了不会被恶鬼杀死和比灵魂多一些对荒原的了解之外,他们的所知所能也很有限,送灵魂到分界线之后,他们就必须返回接引下一个灵魂。一路上,摆渡人会尽自己所能保护灵魂,但是仍有灵魂会被恶鬼拖走。
在现实中,摆渡人可以是很多角色,比如我们的父母、一个知心朋友、能给予我们人生指引的师者尊长、心理咨询师……他们会在我们深陷迷途的时候伸手拉我们一把,会在我们灰暗艰难的时候陪我们走过一段旅程。尽管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他们无所不能,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是人,不是神。
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给予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所以我们会觉得父母是无所不能的,是一个完美的神。可能很多人成年后仍然对父母带着这样的认知和需求,所以有人会埋怨父母没有给自己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但是事实是父母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是人就会有缺点和局限。当我们从“人”的层面去与父母相遇的时候,我们对父母就会多更多的理解,打破“完美的神”的幻象,自我也就能生出更多的勇气。
与父母的关系也会投射到我们的人际关系上,所以如果破除不了“完美的神”的幻象,势必会给人际关系带来挫折。对于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我们除了感恩,更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存在。
隐喻四:审判官-命运,面对命运,改变可以改变的部分,接纳不能改变的部分
在《摆渡人3:无境之爱》中,因为迪伦和摆渡人崔斯坦穿过荒原的帷幕重回现实世界,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打破了荒原的平衡。审判官因此带走了迪伦父母的灵魂以维持原有的平衡。迪伦知道后,要求审判官放回自己的父母,自己和崔斯坦愿意重回荒原。但是,迪伦和崔斯坦必须自己去荒原中找到父母的灵魂才能使他们重回人间。也就是说,重回荒原的选择一旦做出,极有可能既找不回父母的灵魂,自己也将和崔斯坦面临永别的境地。
面对命运给出的选择,对父母的爱让迪伦毅然选择了重回荒原,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父母的灵魂并将他们送回现实世界后。迪伦、崔斯坦、苏珊娜、杰克四人到了分界线,摆渡人不能过分界线,然而这一次他们居然过去了。审判官被他们的真情所打动,小小地开了个后门。一个小团圆的结局。
面对审判官的决定,迪伦和崔斯坦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部分:用自己的死换父母的生;当然不能改变的部分是:迪伦和崔斯坦无法回到现实世界,这是需要接受的事实。
生活的智慧也是如此,面对命运,努力改变能改变的部分,接纳那些不能改变的。
隐喻五:灵魂-自我,即使有摆渡人的帮助,个体成长的责任依然在于自我
在穿越荒原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尽管有摆渡人的帮助,但是灵魂依然需要自己跨过高山丘陵,越过重重险阻,才能到达安全的分界线那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穿越荒原的路上,不管灵魂如何抱怨走不动了,太累了。摆渡人都只会让灵魂继续走,因为如果无法在天黑前赶到安全屋都话,恶鬼就会把灵魂拖走。
正如前面所说的,作者为什么对于摆渡人的设定不是那么“神”,为什么不直接给予摆渡人一种瞬间传送的能力,直接把灵魂送到安全的彼岸呢?就是因为每个人成长的路,只能由自己走,摆渡人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但无法代替他走完这段路。
自我的成长是主动选择并对选择带来的结果负责。小说中也处处在传达着这样的理念:迪伦到达分界线那边后决定重返荒原寻找崔斯坦,就要承担独自在荒原中行走被恶鬼拖走的危险后果;崔斯坦选择和迪伦回现实世界,就要承担后续审判官给予的惩罚;迪伦选择让父母生还,就要承担与挚爱崔斯坦永别的结果……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书中的少年少女,一路主动选择并负责,一路迅速成长起来并完成救赎。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当事人,总是希望咨询师能直接帮他做决定告诉他怎么做,而不愿意去探索去自我成长。他们寻求心理咨询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找到另一个能为他们人生负责的人。只是,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背负另一个人而行。只有真正认识到成长的责任在于自身,也只能由自己完成,才会摆脱“弱小无助”的状态,为自己的生命真正负责。
小说的最后,迪伦和崔斯坦给分界线那边依莱扎带去了线索,她有机会拯救他那已经成为恶鬼的丈夫。于是依莱扎站到了通往荒原的门面前,她以为那扇门会重如磐石,那把锁会永远打不开,那门把手会纹丝不动。但是她只是轻轻一拧,门就开了。新生的机会就在那扇门里,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念,去选择并负责,去打开那扇门呢?
相关推荐
贾平凹《暂坐》:女人获得经济独立就能自由?这其实是一个谎言
海籽 0条评论
林徽因颜值到底有多高?从小到大12张旧照,告诉你何谓绝代风华
帝国的脸谱 273条评论
古言文,《春日宴》《九重紫》《美人温雅》高分角逐榜首,你爱谁
阿肆的浮生书铺 30条评论
林徽因讨厌她,张爱玲瞧不起她,她却活成了民国才女中最后的赢家
岛主历史观 14条评论
八旬老人将300万房产留给水果摊主,专家详解“意定监护”
杭州网 0条评论
热门讨论
娱圈汇
有一次,郭德纲问所有徒弟:“你们想要多少,才不离开德云社?” 当时各个徒弟都被问住,曹云金第一个表达忠心:“师父给多少都行,不行我贴给你都行啊。” 何云伟立马附和:“是啊是啊,师父,我们不在乎多少钱。都会好好表演的。” 郭德纲当时可开心,想着没白疼他们一场,没曾想,一年后的生日会,这些乖巧的徒
娱圈汇
2002年,付笛声拉着火风去买房,他很快就买了一套,火凤却迟迟未动,他说:“我真没钱,你买吧。到时候你买了我来你这做客。” 而付笛声豪爽的把自己的银行卡塞到了火风手上,他说:“刷,别和我客气。”没想到一下就刷掉了80万,后面火风才知道,那其实是付笛声的全部家当了。 付笛声和火风两人是很多年的好友
知了聊情感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今天我打算和我老公去宜家选张床,本来心里有了目标和规划,可到那里还没逛,我老公就拉着我往外走,还说以后再也不来了! 什么情况呢?我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估计大家听了也恼火! 我们到宜家的时候快中午了,就直接奔着卧室区域去了。谁知道看一张床上面有人,看一张床上面有人,甚至还有人直接在人家展示的床上吃饭
娱圈汇
一天,王刚打电话给女儿的男朋友:“你是外国人,我女儿是中国人,你们不合适,现在就给我分手!“ 对方却说:”我们是自由恋爱,你不该干涉!“ 王刚当年为了送女儿王婷婷出国,把央视的工作都辞了,就是想着孩子在外国能好好学习,才有出息,没想到的是,没过不久,就得知了女儿恋爱的消息,他和女儿男朋友皮特沟通
桑梓同学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自从大衣哥朱之文
㈡ 教育孩子,要以“爱”为第一位!你都是怎么做的
孩子能真切地感受到你的爱,他自身的性格和情商都会提高,他也会用善良的一面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会认真的对待学习,在不考虑智商高低的情况下,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下成长,对待一切都是积极向上的,抗压能力也会很好,所谓心情顺畅,其他也就跟着顺畅。
我也是孩子的家长,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归结起来就以下几点:
㈢ 对小孩子进行初步的空间知觉感培养哪种方式最好
其实用接触的方式最好的,因为这样子可以让宝宝切实的感受到很多真实的东西,他也会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
㈣ 摆渡人的概念被反复提及,谁是你的摆渡人
父母。因为我每次受到打击或者想不开的时候,都是父母给我做思想工作,帮我开导,所以父母是我的摆渡人。
㈤ 父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想到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父母作为孩子心理世界的塑造者,从孩子出生到成人再到成家,父母的影响无时不刻都会存在,即使父母的死亡,也对孩子存在巨大的意义。所以,父母本身的存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存在直接的影响。
(5)父母是孩子的摆渡人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做好父母
在教育孩子时,最好先审视自己,觉察自己的言行,是否做好了父母这个角色。教育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想得到怎样的孩子,先做怎样的父母,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正面或负面的“暗示”和影响。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积极、主动和准确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觉,以达到亲子之间良好的沟通。
㈥ 《摆渡老人》
《摆渡老人》阅读答案
摆渡老人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_______ 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2.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3.第⑤段中加点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和_________的心情。4.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___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___的形象。5.“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摆渡老人》答案1.恶作剧(淘气、调皮) 河面结冰 年老体弱2.因为老人失去可爱的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3.愧疚 感激4.可笑 可敬举例 (1)父母把儿子摆渡到成人世界。(2)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
㈦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自己父母的摆渡人,你们知道吗
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灵魂。
孩子是一面镜子,Ta的美好总能映照出成人的丑陋,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自惭形秽,也因此去自省、疗愈和成长。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可孩子又何尝不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摆渡人。
㈧ 家有儿子,千万不要对他说这6句话,你知道是哪6句吗
1.你是男子汉,不许哭。2.你看看别家孩子多棒,再看看你。3.我就知道你又在捣乱,真不让人省心。4.你看看你,跟你爸爸一个样。5.我真后悔生下你。6.听我的,我都是为你好。语言伤害不是“爱”,而是一道沉重的枷锁,一颗刺痛的钉子。身体的创伤或许吃药、看医生就能恢复,但是语言暴力的伤害不管过了多久,都难以修补。学会做合格的父母,从好好说话开始,请给儿子多一份的温柔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