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郭嘉对父母如何

郭嘉对父母如何

发布时间:2022-05-16 02:55:02

A. 郭嘉是怎样一个人

郭嘉,字奉孝,27岁出山弃当时势力最大的袁绍从曹操,此举已足见其强了,先后共在曹操麾下11年,时间虽短,但功勋显著,成功的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此后曹操鲜有卓著的军事成就。郭嘉绝对可以说是军事天才,神机妙算,当机立断。曹操曾三战吕布未果,准备撤军,郭嘉力主再战必胜,结果生擒吕布;曹操战袁绍时,有人担心孙策会趁机偷袭,郭嘉断言来不了,曹操打乌丸时,有人担心刘表偷袭,郭嘉再次断言来不了,结果均如郭嘉所料;曹操打败袁绍后,征讨其子袁谭、袁尚,连战连克,所有人都主张再战时,郭嘉主张撤军,结果如郭嘉所料兄弟内讧,曹操坐收渔翁之利,可见郭嘉之才能。赤壁之战,曹操大败,,曾仰天长叹:“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绝不使吾由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郭嘉身体不好,在曹操南征时,他明知南方多瘟疫,水土不服,在去之前他自己就说,要是到了南方,只怕不能活着回来,但仍然冒死前往,赤胆忠心可见一般。最让人觉得可惜的是,郭嘉不曾和诸葛亮对峙过,诸葛亮出山那年,郭嘉病死在南征途中,一颗巨星陨落。

B. 三国郭嘉的父亲是谁还有他的家世

三国里面并没有提到他的父亲。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2)郭嘉对父母如何扩展阅读: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C. 郭嘉传中郭嘉并没有什么黑点,为何后世人们对他评价这么不好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祖父郭昂,父亲郭惠,都因战功而显贵。他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被世人评价得如此高的他,为何后又落下不好的名声?


此外,世人总拿他与诸葛亮对比,他英年早逝后,就诸葛亮这个大人物就出现了。有人说,如果郭嘉没有死得那么早,必定可以和诸葛亮媲美,还有说会超过诸葛亮的功绩。大家对诸葛亮充满了敬畏之情,他就是个神算子,几乎事事都逃不过他的法眼,总会想出办法去解决任何问题。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后人怎能容忍郭嘉的存在,自然为了抬高诸葛亮而会“贬低”郭嘉。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看法?

D. 郭嘉的生平事迹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郭嘉少年时就有卓识远见,隐居乡间只与众多英豪为伍。早期曾经投靠过袁绍,但看到袁绍无果断的抉择力和任用察识贤能的才能,成不了大事便离开袁绍。后来由于曹操的谋士戏志才的死,郭嘉受曹操谋士荀彧的举荐,和曹操详谈后互相肯定对方的能力。袁绍曾经送信羞辱曹操,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对比曹操和绍的优胜劣败,鼓舞了曹操;又分析时局,认为先扫平吕布,再谋取天下。曹操东征吕布,久攻下邳不下,便有意退兵,但郭嘉与荀攸都认为吕布强攻下必败,决沂、泗水灌城,终破城。郭嘉认为不该让因吕布逆袭下投靠的刘备邀击袁术,认为这是放虎归山,后来刘备果然杀曹操置的徐州刺史车胄而叛。曹操想趁刘备立足未稳时速破,但诸将忧虑袁绍出兵,郭嘉指出袁绍反应迟缓应不会有大规模用兵,支持曹操的决定,事情结果也如他所料。官渡对峙时,孙策有袭击许昌之意,但是郭嘉分析认定孙策必为小人所害,稳定了曹操的信心。袁绍死后,建议曹操暂时退兵,让袁绍二子相残,后袁谭来投,曹军再次进击攻下袁尚的邺城。在南皮杀掉复叛的袁谭后,劝曹操多用河北贤才。追袭袁熙、袁尚余党时劝曹操兵贵神速,直指受袁氏之恩的乌丸大本营柳城,终破三郡乌丸并让他们臣服。可惜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而病死。曹操深感痛惜,泪流满面,对手下众人说:“大家跟我差不多年岁,只有郭嘉最年轻,本来想托嘱后事,但是却中年而丧,令人叹息。”赤壁战败后更慨叹:“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E. 郭嘉的简介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 。

起初,郭嘉往北晋见袁绍,袁绍对他十分礼敬。过了不久,郭嘉慢慢了解袁绍只是虚 有其表,於是就对袁绍的谋士辛评、郭图说:「有智慧的人要审慎的选择领袖,才能够保护自已,建立功业。而袁绍只效法周公礼贤下士的样子,却不知道用人的方法。做起事情来,毫无效率。一天到晚都在计画 ,却又没有决断力去实践。想要跟他平定天下,共谋王霸之业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於是郭嘉便离开袁绍。

荀彧推荐郭嘉给曹操。曹操召见郭嘉,跟他畅谈天下大事后,曹操高兴的说:「能够帮助我建功立业的,一定是郭嘉这个人。」郭嘉也高兴的说:「曹操真的值得我为他效劳!」

西元195年,曹操前往徐州击败吕布后,吕布退守城池。当时曹军疲弊,曹操原本要退军休养。郭嘉和荀攸一起对曹操说:「吕布有勇无谋,这时打了三次败战,他的锐气已失。军队的战斗力取决於主将。主将如果失去作战意识,那麽他的军队必定没有奋勇作战的意念。陈宫虽有智谋,但是无法迅速作出决策。趁现在吕布的士气还没恢复,陈宫尚未作出对策的时候猛力急攻,一定能彻底解决吕布。」於是曹操引水淹城,果然生擒吕布。

孙策转战千里,奠定江东的基础后,想要趁着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的时机,率领军队偷袭许都。曹操的阵营听到这个传言,大伙儿都非常的担心。郭嘉却一点儿也不害怕,他对大家说:「孙策才刚刚平定江东,人心尚未齐心归顺。而他打仗时所杀的都是盘据地方已久的强豪,他们都有忠心的部下卖命。然而孙策行事轻率而没有特别防备刺客。虽然部将军队众多,但是他这麽轻浮,就好像一个人走在路上,如果刺客被利用时机,一名勇士就可以解决掉他。就我的看法,他必定死在匹夫的手里。」果然孙策尚未北上,就被许贡的门客杀死了。

注:西元196年,孙策任会稽郡太守时,委任虞翻为功曹。孙策非常喜欢外出打猎,虞翻劝阻他说:「您喜欢轻装便服出行,随从部下常常来不及警戒,士兵们常常感到辛苦。身为统率,如果不够稳重,就不容易树立权威。所以传说中的「龙」,一旦变成普通的鱼,随便一个渔夫就可以捕捉它。而白蛇自己放纵,在野外被刘邦斩杀。请您多加注意自己的行为。」孙策虽然赞同虞翻的话,但是却改不了坏习惯。西元200年,有一天孙策出外打猎追赶野兽,他骑的骏马速度特别快,随从的马根本追不上。正当孙策追赶猎物时,突然遇到许贡(前吴郡太守,为孙策所杀)三名门客,他们用箭射中孙策的脸颊。从后赶到的随从立刻将他们三人全部杀死,但是孙策也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官渡之战不久,袁绍就羞愤而死。之后曹操在黎阳,连续击败袁谭、袁尚,当时大部分的将领都建议曹操一鼓作气,乘胜追击。郭嘉向曹操进言:「袁绍喜爱这两位儿子,因此并没有明确的指定继承人。而郭图、逢纪等谋臣又各拥其主,两袁必定相互争夺继承权,而无法团结。如果我们急切地攻打他们,他们就会团结在一起与我们对抗。如果我们改采防守策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就会开始争夺继承权。现今不如把矛头指向荆州,征讨刘表,等待袁谭、袁尚之间的变化。当他们的内部不合之后,再攻击他们,必定可以一举攻破。」曹操非常赞许郭嘉的意见。因此开始准备南征,当大军抵达「西平」的时候,袁谭、袁尚果然开始争夺冀州。袁谭被袁尚所击败,退守「平原」。袁谭派辛毗为使者,向曹操请求投降,於是曹操便派兵去援救袁谭,攻下邺城(斩审配)。之后又击败袁谭(因为袁谭背叛曹操),因此平定冀州。郭嘉因功封为「洧阳亭侯」。

曹操计画攻打袁尚及乌桓,当时许多部下都害怕刘表会派刘备偷袭许都。郭嘉向曹操分析局势:「您虽然威震天下,但是乌桓凭藉着距离中原遥远,必定不会严加防备边境。如果我们乘其不备,突然进军攻打他们,他们必定会惊惧而被我们消灭。而且袁绍待民宽厚,恩德施於民间与外族,而袁尚、袁熙兄弟还活在世上。现在四个州郡的人民(袁绍的老地盘:「冀、青、幽、并」四州)只是因为惧怕我方的军势而臣服归降,我们尚未施加恩德给人民。如果我们现在不攻打袁尚而去征讨刘表,袁尚会利用乌桓的帮助,招揽原来效忠袁绍的旧部属。只要袁尚与乌桓一发动攻击,四州的人民都会乘机响应,我们恐怕会失去青、冀两州。刘表这个人,只会坐在那里高谈阔论。他自己知道他的才能无法驾御刘备:如果给予刘备重兵,深怕刘备会反客为主;而不给刘备兵权,刘备无法被刘表善加利用(利用刘备开疆拓土)。因此就算我们倾全部之力攻打袁尚,也不用担心刘表。」曹操听从郭嘉的意见。

当大军抵达易县,郭嘉建议曹操说:「兵贵神速!如今我们不远千里奇袭袁尚,辎重太多的话,行军的速度就不会很快而难以掌握先机。而且当袁尚方面得到我们奇袭的消息,必定会加强防备。不如我们留下辎重,轻装急行来个出奇不意。」曹操接受郭嘉的提议!乌桓突然听到曹操挥军而来的消息大感惊慌,苍猝之下与曹操会战,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首领及重要干部都被曹军所杀,袁尚及袁熙奔走辽东。后来曹操感叹说:「只有奉孝能够充分了解我的想法。」

曹操征讨乌桓之后,从柳城回军,郭嘉在这个时候生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年仅三十八岁。於是曹操跟荀攸等人说:「在诸位谋士中,你们的年纪都跟我差不多,只有郭嘉是最年轻的。本来我打算天下底定之后,把我的继承人托付给郭嘉,只可惜他英年早逝,真是苍天作弄!」於是上表陈述郭嘉的功业:「郭嘉随军出征共计十一年,每当召开重要的军事会议时,其他的谋士都还在思索应敌的方略,郭嘉就己经做好了决策。我能够平定北方,策画的功劳当属郭嘉第一,只可惜他英年早逝而大事未定,实在不可忘记郭嘉的功劳。后来赤壁之战失败,曹操感叹的说:「如果郭嘉还在人世,我也不会受到这麽大的失败。
郭嘉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的优势、袁绍的劣势,认为曹操有“十胜”: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任何推测都意义不大。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无怪乎曹操听后赞不绝口,“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遂“表为司空军祭酒”。

如同荀彧一样,郭嘉在重要关头也总是为曹操谋划。如:官渡战后袁绍病死,曹操乘胜进攻袁谭、袁尚,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连战数克”。这时,有人主张加强攻势,彻底铲除袁军。郭嘉则主张缓兵以待其变。他认为谭、尚都深得袁绍宠爱,袁绍生前又无立嗣,兄弟二人之谋臣“必定斗其间”。如果我们 攻之急疾,他兄弟二人将合谋图外;相反,“缓之而后争必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果如其言,曹军一摆出攻刘表的姿势,袁氏便出现内讧。曹军回兵各个击破,遂平冀州。郭嘉也被封洧阳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随曹操平定乌桓。回兵途中郭嘉病重,不久去世,年三十八。谥贞侯。

郭嘉跟随曹操11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君臣相得,亲密无间。郭嘉说曹操:“真吾主也。”曹操说郭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郭嘉病重,“太祖问疾者交错。”不幸而死,曹操“临其丧,甚哀”,并不无惋惜地对荀攸等人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拟交郭嘉以治国安邦之任,可见曹操是多么赏识其才。郭嘉死后不久,曹操上表朝庭,全面肯定了郭嘉一生的功绩,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述追赠郭嘉封邑。

郭嘉英年早逝,给曹操的统一大业以很大影响——至少是曹操认为这样。次年曹操赤壁失利,还深情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后人有诗赞叹郭嘉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F. 郭嘉的一生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今河南禹州市),本属于东汉末年群雄袁绍麾下,后成为曹操麾下重要谋士,任司空军祭酒,封洧阳亭侯,死后谥为贞侯。

弱冠隐居
郭嘉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此前曾北见袁绍,了解袁绍的器度后,对其谋臣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 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离开远去。197年,郭嘉二十七岁时,被司徒赵温辟为府吏;一说司徒为司空之误,实为曹操辟为司空军祭酒。[谁?]后郭嘉得曹操谋士荀彧的推荐,代替早逝的戏志才,曹操与郭嘉讨论天下大事后说:“令我成就大业的人,必定是这个人。”而郭嘉出门后,亦高兴的说:“果然是我主公。”便被表为司空军祭酒。

出谋献策
刘备被吕布袭击,依附于曹操。谋士程昱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便问郭嘉有何意见,郭嘉认为:“的确。但曹公举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出诚信用以招揽英雄俊杰,恐怕仍未做到。现今刘备有英雄名声,他在穷途末路时投靠我们而我们将他杀害,这是杀害贤士的恶名,那智者、将士都会自疑,再次想选择谁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谁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声望,安危的选择,不可以不察觉!”曹操亦有感于此,便不杀刘备。

不过,郭嘉亦认为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而刘备得人心,不会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软禁刘备,但曹操却不接纳软禁刘备的计谋,为了使他心服于自己,反而对刘备更亲近。198年,曹操东征吕布,吕布固守城池,曹军疲乏,曹操有意退兵,但郭嘉与荀攸都认为吕布必败,建议用水计强攻,果然攻克吕布。不久,刘备借口攻打袁术而离开曹操的势力中心,程昱、郭嘉曾再劝阻曹操:“放走刘备,会生变量了!”但当时刘备已走,而且果然夺了下邳,对抗曹操,曹操大叹不应放走刘备,便决定与袁绍开战前,先东征刘备,众将领都担心袁绍会南下,但曹操不认同,郭嘉亦认为先东征较为务实。最后曹军遂大破刘备,解决了东边的问题。

算尽袁家
官渡之战前,曹操担心势力不及袁绍,郭嘉与荀彧便分析出曹袁间的十胜十败,令曹操信心大增。开战后,两军于官渡对峙,江东之主孙策有意北上,攻击曹操根据地许都,曹营众人皆感恐惧,但郭嘉研判孙策喜欢轻骑单出,必为刺客所害。果然,孙策在一次狩猎中被仇敌许贡的食客所杀。

200年,曹操大败袁绍。不久袁绍死去,曹操出兵讨伐袁绍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节节胜利,众人都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唯独郭嘉则认为应退兵,令其自相残杀,曹操从计,南击刘备。袁谭、袁尚果因争夺冀州而开战。可是袁谭为袁尚所败,出走平原,并派遣辛毗向曹操求降。曹操便进攻邺城,将袁尚赶向北走。不久曹军又击败袁谭,平定冀州。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曹操继续北上,讨伐袁尚及外族乌桓,曹营中都怕荆州的刘表会派刘备偷击许都,但郭嘉又认为刘表与刘备实是不和,所以应尽快解决北方事宜,更建言要兵贵神速,宜留辎重,轻骑兼程,出其不意,果然大破敌军,斩杀蹋顿,一路追杀袁尚。袁熙、袁尚前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将他们杀死,表示归附曹操,曹操成功统一北方。

惜哉奉孝
当曹操自柳城北还时,郭嘉得了重病,曹操非常担心,不断前去探望。可惜,郭嘉回天乏术,死时三十八岁。曹操到其丧礼时,大感哀痛,对荀攸等说:“各位年纪都是我的一辈,唯独奉孝最年少。当天下定了后,想嘱托他后事,但他中年夭折,真是天命呀!”谥郭嘉为贞侯,其子郭奕继嗣。208年,曹操于赤壁之战大败,大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而后也经常怀念起他,如“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262年,因功而受到曹奂于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

G. 关于郭嘉的故事

择明主而事

郭嘉从小胸怀大志,在二十岁时就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天下即将大乱,于是隐居以待时日,另一方面偷偷的和有才识之人保持交往。郭嘉最初出隐,是和田丰等北上依附当时势力最强大的袁绍。袁绍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更是厚礼待之。

但是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优柔寡断,用人不善,非成大事之人,遂只有一人的毅然而去。恰逢曹操招贤纳士之时,荀彧,程昱共举郭嘉!曹操招见郭嘉,问计袁绍。郭嘉说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并献计乘袁绍攻击公孙瓒之时一举攻克吕布。

这能使曹军扩大实力,又可以避免以后袁曹决战时,吕布从侧翼威胁曹军。曹操听完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对曹操的才能抱负更是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他离开曹操营帐后,大喜过望的说;“真吾主也。”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英年早逝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

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

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

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

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柳城。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

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爆发了白狼山之战。

此役,张辽率领先锋大破乌桓,乌桓单于蹋顿被临阵斩杀,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

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H. 求助!郭嘉字奉孝这是什么意思啊

感谢郭嘉是感谢国家的谐音,是网民们使用拼音输入法的小错误,但是大家觉得很戏谑和有趣,遍渐渐流行起来,以至于很多网友在说感谢国家的时候故意写成感谢郭嘉来产生恶搞的快感。

郭嘉是三国时期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姓郭名嘉,字奉孝。

字奉孝的意思是,奉孝是郭嘉的字。

古人有名还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又称“表字”。孩子出生三月,由父亲给他命名。男性二十岁行冠礼,取字。奉孝便是郭嘉的字。


(8)郭嘉对父母如何扩展阅读:

古人有一种“名外之外”,也就是字。俗话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起名以分彼此,取字可明尊卑。在许多情况下,“名”和“字”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并列式:字和名意义相同或相通,是并列关系。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的意思。

辅助式: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陆机,字士衡。机、衡皆为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李渔,字笠翁。蓑笠是渔翁的象征。

矛盾式:字和名以相反的意思进行关联。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扩充式:字与名往往出自同一句话中,意思相顺,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于谦,字廷益。《尚书》说:“谦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谦是前提条件,益是谦的后果。

延伸式:字的意思为名字的意思的延伸。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名、字怎么用?

由于古人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一般来讲,有以下几条原则。名一般用作谦卑的称呼,或是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不过,上对下、长对少也存在以“字”来称呼的情况,以示尊重。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十分熟悉的平辈之间才会相互称名。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万万不能称名。特别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完全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



I. 求郭嘉身世、生平、家庭

郭嘉年表

日期:公元170年
出生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
--------------------------------------------------------------------------------
日期:~~
早年听说袁绍求贤若渴,遂往之。但不久看出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纳才而不知用,难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遂去之。
--------------------------------------------------------------------------------
日期:公元196年 (27岁)
曹操得力谋士戏志才死,求才于荀彧,彧荐郭嘉。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大有相间恨晚之意,曹操慨叹道:“能助我成就大业的非此人莫属!”郭嘉也欣然觉得“真吾主也!”遂出仕,被表为司空军祭酒。
从此,二人开始了十一年的黄金搭档。
--------------------------------------------------------------------------------
日期:公元197年 (28岁)
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与信羞辱。操就北方之势问计荀彧,郭嘉。出来乍到的郭嘉详细立体的分析了曹操与袁绍的状况对比,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劝说曹操征讨吕布。郭嘉的分析流畅缜密,很具说服力,不但重新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从而正式将自己送入了曹操军事智囊的核心。
--------------------------------------------------------------------------------
日期:公元198年 (29岁)
吕布击败刘备和曹操的援军收纳了泰山贼部若干,势力壮大,虎踞徐州。曹操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了东线,对吕布展开攻势。
吕布在前期遇挫后固守,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
郭嘉和荀攸却看出胜机。郭嘉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之气衰力竭只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从谏,果然一鼓作气擒杀吕布。
--------------------------------------------------------------------------------
日期:公元199年 (30岁)
曹操派刘备朱灵联合袁术。郭嘉看破刘备狼子野心,与程昱,董昭谏曰:“刘备不可谴也!”曹操从言大悔,派人追刘备回来,已经来不及了。后来刘备果然杀车胄叛走,联合东海贼寇聚数万之众欲与袁绍联兵。
(关于这一节,参考《傅子》及《资治通鉴》。《三国志》中没有相关记载,仅见于裴注。但是《魏书》中有完全相反的记载,说有人劝曹操杀刘备,郭嘉劝曹操莫因一害而伤众士之心,曹操笑而附之。)
--------------------------------------------------------------------------------
日期:公元200年 (31岁)
曹操谴将征讨刘备,不克,欲自讨之。诸将都惧怕袁绍偷袭后方劝阻曹操,曹操拿不定主义,问计于郭嘉。郭嘉说:“袁绍性格迟缓多疑,就算要偷袭也不会很迅速。但刘备的势力刚刚聚集不久,众心未附。如果实行闪电战,必然得胜。”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获其妻子,擒关羽,进而又击破了和刘备联合的东海贼寇。
同年,曹操和袁绍对峙于官渡,正要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此时,江东小霸王孙策刚刚成就江东霸业,乘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遂有谋图中原之心。
曹军得知这个消息都很畏惧,只有郭嘉料道:“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所杀的都是深得人心众养死士的英雄豪杰。而孙策本人又轻率疏于防备,虽然有百万之众,但还是和孤家寡人一样容易对付。如果有刺客伏杀,只不过能凭借一人之勇罢了。我看他必然死于匹夫之手。”(此前董卓,曹操都遭到过刺杀)果然,孙策是年死于许贡家客的刺杀,北进计划毁于襁褓。
曹操终于打败了强于己数倍的袁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
日期:公元203年 (34岁)
袁绍已死,袁尚、袁谭被逐退到黎阳。诸将想乘胜攻破二袁。郭嘉说曹操道,谭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记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曹操十分赞同,于是南征,在军队形至西平的时候,果然谭尚变起,袁谭被击败走保平原。曹操轻而易举的分别击破了袁尚袁谭。
是年,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
日期:公元205年 (36岁)
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目前的控制抵御。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
日期:公元207年 (38岁)
袁尚逃入乌桓。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夷人贪婪不义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郭嘉进言道:“胡人自持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覆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迟早是隐患,现在四州未稳,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胡人一动,旧臣复应,民夷俱动后方就不安稳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必然会对他有所防备不尽其用。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啦。”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立刻进兵辽东。
到了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千里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曹操于是便问计熟知辽东地理的田畴,行小路奇袭柳城,大破仓促应战的敌军。这一战也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也许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逝,一代星陨。曹操痛拗失声,嘉表奉孝,增邑八百户,谥贞侯,并谓荀彧等曰:“你们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只有奉孝最年轻。等到天下事竟,我还要将后事托付给他,但他夭折在巅峰之年,难道这就是命运吗!”
嘉长子奕,字伯益,为太子文学,也早逝。子深,猎先后继承封嗣,生平不详。
嘉孙敞,字泰中,有才识,位散骑常侍。
--------------------------------------------------------------------------------
日期:公元208年 (郭嘉去世的次年)
曹操兵败赤壁,叹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J. 介绍一下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阴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军事家、谋士。

郭嘉初投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数十日后,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还说:“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却说:“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还没发现到袁绍的短处,不再多言,遂离绍而去。

起初,颍川名士戏志才为曹操谋士,曹操对他甚为器重。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与其共论天下大事,高兴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会见后,郭嘉也非常高兴地说:“真吾主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时为建安元年(196年)。自此,郭嘉以多谋善断而深得曹操倚用。

同年,吕布以辕门射戟的方式解救了刘备,刘备不久便又得兵万余人,引起吕布妒恨,率兵攻打刘备。刘备逃走,归降曹操,曹操待其甚厚,让刘备豫州牧。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问郭嘉该当如何,郭嘉说:“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曹操含笑而说:“君得之矣”(《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于是给刘备增兵增粮,派其至沛(今江苏沛县),收集散兵以对付吕布。

建安二年(197年),袁绍休书与曹操,辞语骄慢。曹操大怒,对荀彧、郭嘉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二人回答说:“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故羽虽强,终为所禽。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曹操笑着说:“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郭嘉又说:“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荀彧说:“不先取吕布,河北未易图也。”曹操操说:“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西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荀彧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腾最强。彼见山东之争,必备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侍中、尚书仆射钟繇有智谋,若属以西事,公无忧矣”(《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曹操于是上表封钟繇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钟繇至长安,移书写信给韩遂、马腾等,二人遂各遣子入京为人质。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征讨吕布。吕布败退固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曹军久攻不克,将士疲惫,曹操想罢兵撤退。郭嘉与荀攸指出:“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点头称是,于是,曹军乃引沂水、泗水灌城。经月余,吕布更加困迫。十二月,吕布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等叛变,引曹军攻入下邳,吕布被围在白门楼,被迫投降。曹操下令诛杀吕布、陈宫、高顺等,传首许都,凯旋班师。此役,曹操歼灭了劲敌吕布,为扫灭袁绍等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备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密谋除掉曹操。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郭嘉、程昱、董昭等闻后,都说:“备不可遣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后悔,立即派人去追,已然不及。后袁术南逃寿春(今安徽寿县),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乘曹操部署对袁绍作战之时,袭斩徐州(治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刺史车胄,又击败曹操派去讨伐的司马长史刘岱军,据有徐州、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等地,背叛曹操,响应袁绍。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董承、王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势力越来越大。曹操欲亲自征讨刘备,部将们担心袁绍从背后攻击,都进言说:“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曹操则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郭嘉也认为:“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三》)。曹操为剪除后患,遂亲率大军东征刘备。冀州别驾田丰劝说袁绍,乘机袭击曹操后方,袁绍却以幼子重病为由不肯出兵。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刘备部将关羽,又进击依附刘备的昌稀等,将其击破。刘备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袁绍,逐渐收集溃散的残兵败将,成为袁绍大举攻曹的力量。此战,曹操迅速击溃刘备,避免了在官渡之战中两面作战的局面。

自兴平二年(195年)起,孙策从袁术处借兵,渡江征讨江东(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至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已尽得江东之地,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此时孙策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欲率军渡江北袭许昌。曹军皆惊,唯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孙策果被郭嘉言中,后为刺客所杀。

同年,郭嘉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建安七年(201年)5月,袁绍因军败愤愧呕血而亡,少子袁尚继大将军及冀州牧位,令长子袁谭率少数兵力防守黎阳。九月,曹军渡黄河攻黎阳,谭请增兵,尚恐谭兵多后夺其权,遂自率军来援,与曹军相持于黎阳。

建安八年(203年)二月,曹军发起总攻,大战于黎阳城下,袁军战败,袁尚、袁谭弃城逃邺,曹军占领黎阳。四月,曹操进军邺城,为充实军粮,抢收小麦。袁军乘机发起反击,曹军小挫。曹操本拟重新组织攻城。郭嘉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纳其计。五月,撤军返许昌(今河南许昌东),留部将贾信屯兵黎阳,监视袁军。

建安九年(203年),袁尚、袁谭果然发起内讧,袁谭为袁尚所败,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曹操遂以支援袁谭为名,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七月,袁尚军溃散逃往中山(今河北定州),辎重尽为曹军所获。邺城守军闻汛瓦解。十月,袁尚势力基本上为曹操所消灭。

在曹操围攻邺城时,原已归降曹操的袁谭,又背叛曹操,乘机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地,并进攻逃至中山(今河北定州)的袁尚,迫使袁尚再逃故安(今河北易县东固安),投奔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刺史袁熙。袁谭收袁尚残部,驻扎龙凑(今山东平原东南)。曹操在击垮袁尚后,按各个击破的方针,以袁谭背盟为借口,出兵进攻袁谭。建安十年(204年)正月,曹操进攻南皮,大破袁军,占领南皮,袁谭出逃,被曹军追上杀死。袁谭所属各郡、县尽归顺曹操。郭嘉对曹操说:“多辟青、冀、幽、并名士以为掾属,使人心归附”(《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曹操为安抚地方,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稳定了统治。冀州平定,郭嘉因攻被封为洧阳亭侯。

时辽西少数民族乌桓部落乘中原战乱,掳迁汉族边民10余万户。曹操取冀州,杀袁谭后,袁熙、袁尚逃往乌桓,二者联结,不断侵扰边境。曹操为统一北方,于建安十二年(207年)秋,开始远征乌桓的作战。刘备闻讯,立即赶往荆州,劝刘表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夺取许都(今河南许昌东),迎献帝,兴汉室。曹操甚为担心,诸将皆说:“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唯郭嘉认为:“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曹操听罢,茅塞顿开,遂立即挥师北上,进至易(今河北雄县西北)时,郭嘉又献策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依计而行,亲率轻骑兵,昼夜兼程,疾速行军。在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东境白鹿山)歼灭乌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残余势力,斩蹋顿及名王以下10余人,俘虏20余万人(参见白狼山之战)。袁尚、袁熙投奔辽东郡太守公孙康。曹操再次采纳谋士郭嘉之计,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坐观局势,声言等待公孙康把二袁首级送来。九月,曹操从柳城撤军,不久,果然公孙康伏杀袁尚、袁熙及辽东单于速濮丸。

至此,曹操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又北征乌桓(参见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国北方只剩荆州刘氏。

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说:“难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回师不久逝世,年仅38岁。曹操哀痛不已,对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乃表告天下:“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于是上表谥郭嘉为贞侯,其子郭奕嗣。

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当初,陈群责怪郭嘉不治行检,多次在朝中控诉郭嘉,郭嘉却神色自若。曹操则更加重用郭嘉,而陈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兴。

点评:郭嘉身为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

三国志评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曹操表郭嘉「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淑:大都指女人的善、美 BY国语日报字典),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擒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桓,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连毒恨这个字眼都出现了,可见其心目中的重要性)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曹操因为痛失军师而频频书信给荀彧,追思郭嘉:「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白话来说就是郭嘉是少数能够完全理解、谅解曹操的贤内助),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因为郭嘉不能去南方,所以主公平天下都是往北方平的,真疼军师呀)。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阅读全文

与郭嘉对父母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2017养老金核定表 浏览:258
长春老年大学课程 浏览:990
吉林省老年大学和长春市老年大学有哪些 浏览:677
18和60岁 浏览:606
个体户退休金的计算方法 浏览:129
老年大学芭蕾舞蹈我的祖国 浏览:126
安徽省阜阳市三区养老院有哪些 浏览:333
大岭山体检是去哪个医院 浏览:282
父母的房产怎么加儿媳妇 浏览:206
欢庆重阳节新闻稿 浏览:150
湖北2017退休金上涨 浏览:524
台州职工养老保险2015发放 浏览:503
退休工资6000多什么级别 浏览:618
公务员会计退休年龄 浏览:432
长寿区川维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浏览:265
农村轮流抚养老人 浏览:178
广州养老院排名 浏览:930
70岁得了肺癌怎么治疗 浏览:668
企业职工在管理岗位上如何延长退休年龄 浏览:19
苏州退休社保哪多少钱 浏览: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