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经常打父母是什么问题

经常打父母是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22-05-07 02:10:01

Ⅰ 儿子总是打骂父母怎么办

这样的儿子必须要狠狠的教育,必要的情况下就要给予各种处罚,比如体罚,断零花钱,关禁闭等等。如果你不舍得狠下心来处理他犯的错误,他会对你更狠,甚至会失去人性。

Ⅱ 初中生打父母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初中生打父母怎么办

不和孩子对打对骂
这是那些习惯打骂父母的孩子的父母经常做的事情。只要孩子对自己又打又骂,那么父母马上和孩子开始了“对打对骂”,就像是两个有矛盾的外人一样,他讲他的理你说你的理,你给我一巴掌我打你一嘴巴子,整个就是一场闹剧。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有矛盾的时候,千万不要和孩子这样,那只会让孩子明白,原来父母可以这样“对打对骂”。

家里人一定不要“起哄”
我说个身边真实的情况啊,有一次春节,我和一家子的兄弟妯娌去给长辈们拜年,走到某一人家门口,听到里面传来对打声,还以为是两口子大过年的打架,结果一进门才发现,原来是十岁的儿子和妈妈打在了一起。这家孩子第一次和妈妈这样打骂的时候,他的家人就像看热闹那样在一边起哄,还说看看谁能打过谁之类的话,结果孩子为了争那个“第一”,对自己妈妈是又踢又打还嘴里学着说粗话。平日里只要孩子发脾气一家人就会在一边看一边笑觉得孩子长本事了。记住了,当孩子有这种行为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好玩。

在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立刻制止
每一个孩子在某些时期都有过挑战父母的行为,比如孩子在哺乳期的时候,宝宝会试着去咬妈妈,有些妈妈会觉得很开心,哎呀孩子知道咬人了,可第一次纵容了宝宝的行为,那么宝宝一定会是一次比一次狠。宝宝年纪再小他们也明白爸妈喜欢自己什么行为不喜欢自己什么行为,如果你稍加给宝宝一点小教训,宝宝一定会明白的。所以你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及时制止决不纵容。

Ⅲ 叛逆期的孩子好吃懒做经常打骂父母怎么办

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有些失误,导致叛逆期拉长。不过你不要担心。孩子在骂你,也是你的孩子,在社会道德的约束下,以后他会尊重你的。目前 你要做的: 第一,观察、分析、沟通。观察分析孩子,他骂父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小听话,但长大后,发现父母并不怎么样,不再是自己心中的“伟大”的人,而觉得自己处处聪明,父母处处不如人,不如他。 2、现在孩子的生活压力很大,在外面受气了不敢发出,到家后又受父母的气,他这时就是发作,就会开口骂父母,这与你们平常教育有关。 3、自己心太高,而能力又不高。家里又不能满足他,他觉得很不如人。这样的孩子很危险,可能会破罐子破摔。 4、孩子没有事业做,心里空虚,也会与父母顶嘴,甚至骂父母。 不知道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种情况。 5、分析一下,你的孩子见到什么样的人很客气,不敢放肆。最后,你要懂得,社会上哪些人很受人们的尊重、客气之礼。例如:当官的人、有钱的人、德高的人 、敢说敢做的人。无能的胆子小的等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的。我说的这些,不知你明白了不。也就是你们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第二、寻找办法 1、保持冷静,不要与孩子对骂,甚至大打出手,因为我猜你们小的时候没有打过他,或者说很少很少打他。这时,你们打他的时候已经过了,也就是说你们错过 了用“打”来教育孩子的机会。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孩子小的时候,适当的“打”也是很必要的,如果他犯的错误很重,就要大。目前,当再孩子骂你们时,不 要与他对骂,等他冷静了,在心平气和的跟他讲道理。注意只用夫妇两人,只用一个跟他讲道理。他可能还会骂你,但也来保持冷静。如此这样的反复三到五次 ,如果他还这样,夫妇的另一个要站说来,也是心平气和的跟他讲:“你太过份了,你经学把你母亲骂得流泪起来。” “过分”这个词是社会大众,约定俗成 的,孩子们也有这个不成文的约定。你说这句话后,一般的孩子就会思考:是不是过分了点。如果他也跟你大骂,对不起了,一个字“打”,打得要狠,不要留 余地,但不能打出大伤,或者弄出人死。你硬起来了,孩子会怕的。这样“礼让三先”的做五几次,可能你的孩子会体会到父母的爱和持家的苦。 2、自己教育或请亲人教育孩子要明确:父母很辛苦,父母是爱你的,父母也需要别人的爱与关怀、理解。要多次的教育。 3、要求孩子做事时,要多征求意见。如果孩子不愿做,要询问他怎样做才好,如果按他说的做,成功了,他会高兴,他会觉得父母很看重他。如果失败了更好, 他会觉得可能父母说的是对的。这里要注意,你明知道孩子说的是错误是,但为了救你的孩子,还是就着他吧。如果他既不说出他的意见,又不按你的要求去做 ,这就是孩子已经很危险的。他连一点照顾父母的情绪都没有,不要说尊重了。如此三翻的这样,一个字“打”。注意要“如此三翻” 4、培养孩子喜欢的,你们又能接受的兴趣和爱好。与孩子一起活动,实践体验中体会亲情。 5、适当的向孩子诉苦,让孩子将心比心。 6、一定,一定要规定孩子在家的权利与义务。义务就是他非承担的事情。

Ⅳ 有些人为什么对自己的父母不好甚至还殴打

有这样一个家庭,父亲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很能挣钱,但就是应酬太多,每天早出晚归,妻子和女儿很难和他吃上一顿饭,聊上一会儿天。这样时间一长,寂寞的妻子有了外遇,俩人离婚了。父亲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女儿判给了他。女儿认为是父亲不回家造成了母亲有外遇,是父亲的冷漠使她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她恨父亲。在家里,女儿不是摔东西,就是骂父亲,骂的话非常难听。父亲打她,招来的是她更恶毒的骂。万般无奈的父亲感叹:“挣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女儿成了这个样子。”后来,他只好求助于心理医生。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像这样因为骂父母,甚至打父母而被带去看心理医生的青春期孩子有所增加。

无奈的父母

当这些孩子最初打骂父母时,父母往往始料未及:怎么会是这样?供他(她)吃供他(她)喝,给他(她)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怎么一点都不领情?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感到困惑,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对孩子进行斥责、打骂,结果导致孩子更加强烈的反抗。最后,不要说实现父母给孩子制订的各种学习目标,就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许多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无法求助别人;还有的父母觉得被孩子打是不光彩的事,没脸求助别人。只有在家庭内部寻求不到解决的办法,被孩子打得遍体鳞伤不堪忍受时,父母才会想到向别人求助。

■孩子的“暴力心”从哪里来

丛中教授分析说,青春期家庭暴力心理的形成,首先和父母的不当教育有关。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过度地承担了孩子应该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洗衣、收拾屋子之类。在过多承担责任的同时,父母自然赋予了自己无上的特权。这样一方面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成长锻炼机会;另一方面,父母很容易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支配(虽然是在爱心下的支配),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予以尊重,并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比如,父母认为好孩子应该学习好、不早恋,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父母恨不得他(她)在智力上达到十七八岁的水平,而在男女生关系上最好是七八岁的水平。这种希望当然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

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孩子还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比较好摆布,他们可以按家长的意愿去做一些事情,父母塑造孩子的意愿基本上能实现。但孩子十二三岁以后,到了青春期,随着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他们会越来越有自己的主张,他们会坚持按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做出行动。这反映了青春期孩子要求独立思考的愿望,他们想通过这样的行动来表示自己长大了。而此时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主张是幼稚的,对事物的看法是不全面的,总要阻止他们的行动。在阻止的过程中,冲突就来了。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按自己意愿塑造孩子的信心受到了打击。于是,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训的话越来越多,表扬的话越来越少,甚至动手“镇压”。这样做的结果会有两种:一种是孩子被“驯服”了,变得退缩、听话,认可父母的价值观,处事方式;一种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初和父母顶嘴,继而和父母对骂、对打。可以说,父(母)子之间的暴力是互动的,不是单方面的,而最初的发起者则是父母。应该说,父母对孩子的阻止是出于爱护,怕孩子走弯路。但是,他们没有尊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事实上,如果把阻止改成引导,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即使是碰几回壁,那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应付的代价。

丛中说,父母尤其是父亲在家庭里的行为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父亲经常对妻子、孩子或其他人拳脚相加,那么孩子就会认为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需要的时候,他(她)就会模仿。

青春期家庭暴力还与亲情的缺乏有关。一些孩子在出生不久,因父母工作忙等原因,就被送到奶奶或姥姥家抚养,等到上了中学了才回到父母身边。这样的孩子往往和奶奶、爷爷、姥姥、姥爷的感情比父母深。离开老人本来已使孩子感到痛苦,再加上父母往往比老人严厉,管得较多,又没有养育的感情基础,孩子很难和父母融洽相处,甚至认为父母没资格管自己,容易和父母形成对立,严重的可发展成“家庭暴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对父母一方的怨恨而出现暴力行为。丛中说,像这篇文章开头讲的那个女孩就是这种情况。

■如何解决“暴力”

丛中教授担忧地告诉记者,产生青春期暴力行为的根源在父母,但所有的父母都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他们认为有问题的是孩子,所以他们会带孩子看心理医生,而没想到要去矫正一下自己的行为。

丛中教授认为,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问题,比如父母特权、父母霸权、对孩子不尊重、和孩子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等等。一般情况下,孩子对父母中的一方较为反感,而和另一方相处还可以。在对父母进行心理治疗时,丛中教授会告诉让孩子反感的一方先暂停一切对孩子的管理,让另一方来管理。然后,再进一步调整亲子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要取得远期效果,父母要调整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待。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特点,有自己内心的真理,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平时少对孩子训斥,更不能使用暴力;对待孩子要以表扬为主,表扬要及时、肯定、实事求是,尤其要对孩子的做事态度,而不仅仅是行为结果给予表扬。

一个人感受到的爱越多,他(她)才能付出更多的爱;他(她)得到的尊重越多,他(她)才会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这在任何人之间都是一样的。

Ⅳ 孩子不听话经常打父母是什么病

欠抽综合征

Ⅵ 频繁的给父母打电话,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是一种思念父母的心理。当你在外面的时间过于长了之后,你就会特别想念自己的家乡,特别想念自己的父母,担心父母的身体是否安好,所以这个时候会频繁的给父母打电话。

Ⅶ 小孩总有暴力倾向经常打父母,该如何教育呢

一个生命本身是有其发展需求的。孩子做什么,做什么,说什么,都是自己的发展需要。就像一个处于困难时期的孩子,他必须按他的顺序走。他走别的路就发脾气,因为他需要秩序感。如果恶劣的限制性环境压抑了孩子满足自己需求的行为,孩子就会积累大量的情绪,当过多的情绪积压到无法发泄的时候,就会变成向外攻击的暴力行为。如果不允许孩子攻击和发泄情绪,他们将不得不转向攻击自己,这将导致抑郁症或其他心理障碍。家庭是支持孩子成长的,只要不涉及安全,不影响他人行为,为什么不能包容孩子?每个人都有情绪。为什么孩子不能发脾气?更有甚者,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情绪和感受得不到理解,只能通过肢体表达,成为暴力行为。

Ⅷ 孩子打父母怎么办 孩子打父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有果必有因,无语

Ⅸ 30岁儿子经常打骂父母怎么办

如果说30岁的儿子经常去打骂父母,那么这件事情的话如果严重一些,那么是违法行为,法律会对于相应的行为有相应的界定,会给予一定的惩治的,因此的最好法律会对于相应的行为有相应的界定,会给予一定的惩治的。因此的话最好不要发展到这种情况。有什么事大家坐下慢慢谈,打骂的行为伤害的是彼此的感情和彼此的身体。

Ⅹ 打父母触犯什么法律

打父母触犯虐待罪。
实施家庭暴力殴打父母情节恶劣的应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实施家庭暴力殴打父母致使其重伤、死亡的应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所说的“虐待”,具体是指经常以打骂、冻饿、捆绑、强迫超体力劳动、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各种方法,从肉体、精神上迫害、折磨、摧残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行为。虐待行为区别于偶尔打骂或者偶尔体罚行为的明显特点是:虐待行为往往是经常甚至一贯进行的,具有相对连续性。这里所说的“家庭成员”,是指在同一家庭中共同生活的成员。非家庭成员间的虐待行为,不构成犯罪。
根据法律规定,虐待家庭成员必须是情节恶劣的才能构成犯罪。这里所说的“情节恶劣”,是本罪的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具体是指虐待的动机卑鄙、手段凶残的,虐待年老、年幼、病残的家庭成员的,或者长期虐待家庭成员屡教不改的,等等。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经常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
要有对被害人肉体和精神进行摧残、折磨、迫害的行为。这种行为,就方式而言,既包括积极的作为,如殴打、捆绑、禁闭、讽刺、谩骂、侮辱、限制自由、强迫超负荷劳动等,又包括消极的不作为,如有病不给治疗、不给吃饱饭、不给穿暖衣等,但构成相关罪,不可能是纯粹的不作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阅读全文

与经常打父母是什么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2017养老金核定表 浏览:258
长春老年大学课程 浏览:990
吉林省老年大学和长春市老年大学有哪些 浏览:677
18和60岁 浏览:606
个体户退休金的计算方法 浏览:129
老年大学芭蕾舞蹈我的祖国 浏览:126
安徽省阜阳市三区养老院有哪些 浏览:333
大岭山体检是去哪个医院 浏览:282
父母的房产怎么加儿媳妇 浏览:206
欢庆重阳节新闻稿 浏览:150
湖北2017退休金上涨 浏览:524
台州职工养老保险2015发放 浏览:503
退休工资6000多什么级别 浏览:618
公务员会计退休年龄 浏览:432
长寿区川维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浏览:265
农村轮流抚养老人 浏览:178
广州养老院排名 浏览:930
70岁得了肺癌怎么治疗 浏览:668
企业职工在管理岗位上如何延长退休年龄 浏览:19
苏州退休社保哪多少钱 浏览: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