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儿什么时间给去世的母亲上坟合适
逢清明节或父母祭日,儿子女儿要去给父母上坟祭拜,一起去什么讲究都没有,如果女儿有事忙
来不了,可提前买好祭奠用的火纸元宝等物品,放儿子那里、由儿子一起捎带着去上坟(也有留下钱,委托儿子代买祭祀用品的),如果不是这样,女儿单独行动去上了坟,这在农村民俗中是忌讳的(意思是说这个人家里,儿子没有了,由女儿来上坟了)
㈡ 我老家驻马店汝南的,父母过世了,我想知道在老家春节什么时候给老人上坟
我们这里一般是大年三十早上或是中午上坟的,买上几挂鞭,烧纸,然后拿上祭品,放完鞭,磕完头就回来了!
㈢ 每年都什么时候上坟
还有冬至,南方有些地方的人称”过冬“,从古代延长至今的习俗办宴席,享祀先祖
(3)给父母上坟叩首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冬至还是一个传统的祭祀之日。据说,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民间在这一期间同样有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故而冬至才被称为“小年”。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而今只有潮汕、浙江部分地区仍延续祭祖旧习。
㈣ 父亲第一年去世应该在过年的什么时候上坟啊
要看当地的风俗习惯,各地风俗习惯都不一样的。
一般祭祀上坟都是在春节前腊月廿三以后,廿八是最好祭祀数字比较吉利,起早赶人少时去,带上供品或鲜花自家人搞简单仪式就可以了。
作为北方人,说说我们这边的扫墓禁忌,扫墓肯定是祭祀祖先,早些年多以土葬为主。扫墓的意义在于帮助祖先清理坟墓周边的杂草,修葺坟墓为主。以我老家的祖坟为例,上香、烧纸、磕头这是基本的流程,一般按照辈分的排序来逐次祭拜。之后可以带一些像菊花之类的鲜花摆放在坟前。
然后就是家里的长辈或大人,拿着镰刀、铁锹之类的修葺坟墓,然后对坟墓周边的杂草进行清理等,一般孩子如果去祭祖的话,禁止嬉笑打闹,毕竟祭祀祖先是比较严肃、伤感的,穿着上庄重一些即可。
扫墓注意事项
在扫墓之前的时间 ( 由起身开始计 ) 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衣着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到了先人墓前,将带来的香烛冥镪、鲜花果品、烧 、酒等物及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东西 ( 祭祀礼品多寡随意 ) ,摆放在墓前。
首先燃点香烛,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 ( 当墓地的守护神 ) ,随之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献花,然后燃烧冥镪,奠酒 ( 即将酒洒在地上,这代表向先人敬酒 ) ,礼毕。
便将礼祭先人的食品吃掉,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在墓地范围要内维恭维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㈤ 过年前给过世的父母烧纸钱是在哪天,有哪些讲究吗
以前在我的老家一般都是大年三十的上午去给逝去的先人们去祭奠。现在来说只要你看天气许可的话一般情况下没什么禁忌,当然去给祖人祭奠之前必须要洗洗干净,以免对先人不敬。当然也有人看看老黄历看那一天合适,这种情况也有一般城里人没那么多的讲究。毕竟祭祖也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挑个好日子去祭祀也是对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慰藉吧!
每到清明、鬼节、寒衣节,我们给他们烧纸钱,让他们也有准备过节的钱财和时间,能够过上快乐的节日,我们活着的人运气也自然会好起来,做事也会更顺。因为他们有了钱,就不会常常缠着我们“要钱”,须知,被缠者,就是阴气上身,我们活着的人,是阳气越旺,运气越好,身有阴气,做事怎么会顺呢?再说,买烧纸也花不了多少钱,何乐不为呢?运气好了,多挣些,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
㈥ 女儿给父亲的上坟选什么日子好
这两天就是冬至了,所以。这个日子就不用特别的去学了。在我国子女给亲人上坟一年最起码有三次吧!第一次是清明节,第二次是冬至,第三次是春节。所以女儿给父亲上坟也可以选这三个日子。除此以外。如果他想起来自己父亲都可以去看看他。这跟生活是一模一样的,谁都希望多看看子女即使他过去了?也是这样。所以你想去不需要究竟日子。想去就去,表达你的思念,即可。
㈦ 农历七月十五给去世的父亲上坟 啥时候最合适 是否必须当天
农历七月十五是祭奠老人的时间,可以从7月的12~15之间都可以去给老人上坟的。随便你挑哪一天日子从12之后都可以去上坟。
㈧ 新坟扫墓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人死后,每期七天祭奠一次,共七七四十九天,七七为尽期不录(不祭奠)。
也就是说只祭奠六期,其中第三期或第五期,去世人的家人和亲朋好友约和在一起,共同祭奠扫墓一次,这是第一次扫墓,第二次时间在人去世后的百日进行。以后,就是每年的清明节了。
还有每年的阴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去扫墓了。
不过,各地丧俗不同,你可以问问当地的老人们,他们知道,会告诉你怎么做。
㈨ 平常给父母一般磕几个头
一般在南方分别不大,除非在少数民族.
但是在北方就有区别了,人们常说"人三鬼四",所以,给长辈一般都是三下,而给去世的先人一般都是四下,不过有是时候也要看你是什么民族.
我说的都是汉族,呵呵,
㈩ 父亲的新坟怎么上坟
民间风水禁忌中流传的“富贵之家不改门,富家改门灾来临”是有一定依据和道理的。也就是说一个祥和安定的家运是不能擅自改变大门的出入方向。而“富迁坟”就是说家运衰败、子息、人烟稀少的家族,可以通过“迁”坟来改变这种状态,使家运及子孙兴旺发达。但是迁新坟地需要择生旺的龙脉凤地,要视野宽阔、前案后山、山环水抱的生气之地迁祖坟,这样才能起到“山管人丁,水管财,伸手摸到案,秀才、贵人门前站”的效果。因此对于迁坟不但要选择一块生旺的福地,还要注意迁坟中的一些事项。上新坟的时间是有规矩的,有些地区第一个年头是正月初一 ,第二个年头是正月初二 ,第三个年头是正月初三
适宜清明节扫墓的时间
有些地方在清明当天上坟,因为清明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来给父母上坟。她兄弟就要招待她。“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坟在12点以前,上了坟才回来吃饭;十一上坟在吃了中午饭后。也有人说,清明上坟,一般都在清明之前,或者在清明当天烧纸。传说那时烧纸一百顶二百。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清明这天阴曹地府收鬼,到夏历十月一才给鬼放假。因此清明后上坟,或十月一前上坟,故者的鬼魂还没有放假,无法出来收给它烧的纸钱。因此要“早清明,晚十一”。
清明节新坟什么时候上坟 新坟清明提前几天上坟
有学者认为,“早清明,晚十一”实际上是从活人角度考虑确定的。中国几千年来以农业生产为主,因此民俗活动时间大多根据农业生产而定。清明过后,气温升高,我国大多数地方开始春耕、春种、植树等,农活增多。而夏历十月一过后,天气转冷,农活基本完了。因此,上坟时间多安排在相对农闲的清明前和十一后。但人们又为了让人感觉是为故者考虑,编造出阴曹地府放假等的说法。
清明节上坟的时间和方式,因时间、地点不同而异,然而由于人们对先祖经验的尊重和崇拜,往往出现墨守成规的现象,而违背了先祖经验的本意。因此,只要有利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上坟时间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抑或不上坟而采用网祭、不烧纸而植树的方式方法。
清明节上坟有什么讲究
1.添土
上坟的第一件事就是往坟头添新土,要在上坟的左边或右边挖土,千万不能到正面或后面挖土。添土的时候要添三下,直接撒到坟墓上,不能拍下去或扣下去。如果触犯到的话,那就对先人的大不敬,先人是会怪罪的,就不会再保佑这一家人了。
2.上坟不能穿艳丽服装
清明节新坟什么时候上坟 新坟清明提前几天上坟
这一点是为了尊重死者,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这样的习俗,毕竟素衣才能显示出哀思之情,穿着鲜艳的花花绿绿的衣服,确实很难看出来有什么沉痛哀悼之意。农村人说上坟是做给活人看的事,其实也不排除有这一方面的因素,既然是做给活人看,穿着太过出格,别人是一定会背后说闲话的。所以这点也要注意了。
3.上坟后不能空手而回
根据农村的习俗,清明添坟后是不能空手回家的,多多少少都要带回来一些东西。可以在坟边抓一把土带回家放在门口,寓意以后能够能得到先祖福寿荫泽。
以上上坟的三大讲究,各位看官,你们老家有吗?这三大讲究,不仅是对死者的一种尊敬,也是一种自古流传下来的风俗礼仪,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信这套,但是古人的老规矩有时候还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