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父母怎样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交流
家长需要掌握沟通技巧 1、学会理解和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父母需要躬下身来主动倾听孩子说话,这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尊重。父母在倾听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孩子在倾诉过程中可以逐渐明确自己的问题,最后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法。有时,孩子的问题也不一定能解决,但因为有人接纳、理解他,就能使他消除不安和焦虑。当然,有时孩子的观点、判断可能很荒唐,父母可以反对,但要告诉孩子您懂得他的想法,明白他的感受。 2、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尽量避免与孩子冲突。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冲动,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有时由于方法、言辞不当,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并有碍沟通交流。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宜采取疏导的方法,让孩子把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如果发生语言冲突,家长一定要冷静,要采取适当方式主动停止争辩,待双方冷静后,再来开导孩子,这样效果会好得多。 3、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每个孩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 4、及时充电,不要落伍。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当着自己的孩子说,“现在的孩子真了不得,他们懂的我都不懂”、“我们思想落伍喽”。家长可能是无心,但向孩子传达的信息却是“你跟我说的我听不懂”。这滋长了孩子轻视家长的恶习,觉得与父母沟通是没有价值的。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也要及时充电,带着兴趣去了解孩子的世界。
㈡ 父母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沟通
和青春期孩子沟通和交流也不用过于敏感和焦虑。
一定要以平等的态度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因为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平等感,目前情况下多给孩子成人的意识,而且比较平等的与其交流,接受其意见,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重视和尊重。一定要多给予孩子包容和耐心,青春期的孩子有各种问题,容易出现各种矛盾冲突,跟自己的父母有时也可能会大突小叫。这时不能过分的苛责,甚至总跟孩子过不去、反反复复唠叨,容易把孩子推向矛盾的另一边。也应该多一些鼓励和陪伴,比如陪伴孩子做运动,陪孩子出去逛街,每天晚上一起散步,或者陪伴孩子读书等等,这些陪伴的活动都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㈢ 父母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青春期是孩子必经阶段,因此作为父母不要担心,你的孩子只是长大了,进入了特殊的时期,心理学上称为心理闭锁期。心理闭锁期是通常说的青春期,一般指12—14周岁的孩子,这个时期孩子情感丰富,思想要求独立。作为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首先应该改变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接受孩子的成长,并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首先要改变孩子教育方式,家长以往强硬的教育方式一定要转换为引导的教育方式。父母教育方式的改变从以下四点着手:
1、以往的一手包办转变为放手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2、变以往爱唠叨的性格,说话当说则说,有理有节,常讲常新。
3、记不可强迫命令式口吻,改变以往要求孩子言听计从的心理,尊重孩子的意见。
4、打击式教育为鼓励式教育,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孩子,多给孩子鼓励,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理解他们的感情,关心他们的意愿。
㈣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父母该如何进行沟通
好好的 跟他们说,不能打骂。现在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性格非常古怪,而且非常的叛逆有很多的父母都感觉非常头疼,应该怎样能和他们去沟通了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我们要采取一个正确的办法来指导和引导孩子的成长,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不听话的,只要我们家长认真地和他们去交流还是很好的,他们会理解苦衷的有的时候不是孩子的错误,而是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正确以上就是小编说出来的两个阶段不能去打骂孩子希望能够对大家教育孩子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㈤ 父亲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换位思考,尽量不要用家长的身份去压孩子一头。交流首先要的是尊重,而尊重更多是互相的,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把ta当作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来沟通的,让ta感受到平等,然后才会信任和有下一步的沟通。我在读高中,父母一直很坚持这样的观点,所以家里平时交流都没有问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㈥ 父母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脾气都比较大,你不能够事事都顺着孩子,不知道你家小孩现在多大了,如果年龄还小的话,可以用机器人陪伴孩子的童年
㈦ 父母该如何处理好与处于青春期孩子的亲子关系
试着与孩子交朋友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顽劣叛逆,家长们常常怀念他们幼年时听话、乖巧的模样。随着心理的成熟和发展,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将人际关系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同辈群体中。为了显示自己的成人感,他们往往会疏远父母。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往往一时难以接受孩子因为成长而对自己不再那么依赖。与此同时,思维方式的差异等客观原因,也使得两代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彼此缺乏互相的理解和认同,沟通起来困难重重。
周燕江建议,青春期的孩子自主、自尊、自立意识明显增强,父母要想与其进行良性沟通,必须将其作为成年人加以对待,并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尊重,运用共情的能力,以朋友的姿态与孩子平等交流。
关键词1:信任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前提,它具有双向性。父母要想获得孩子的信任,最有效的方式是放低姿态,坦诚自我。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往往以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权威形象出现。这种传统延续至今,大多数的父母自我壁垒性强,不愿意向孩子敞开自己,习惯用“你不能做”、“你应该做”的句式教育孩子,这种强硬的命令式口吻,往往会带给孩子一种被打击、被轻视的不平等感。
要想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抱有一种与孩子平等做朋友的意愿,以开放、民主、自由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青春期时遇到的困惑、做过的傻事、遭遇的压力,甚至心仪的异性,展现一个真实的、不完美、可亲近的家长形象。
美国经典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中,母亲麦琪为了拉近与女儿卡萝尔的关系,主动坦白了年轻时做过的囧事,顺利地让女儿接受自己成为朋友。可见,蹲下来与孩子处于同一高度,以平和的姿态与其交往,将真实的自己呈现在孩子面前,这才是信任之道。其实,父母敞开自我,也可以得到孩子的理解与支撑,获取爱的力量。
关键词2:尊重
信任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但是作为独立个体,每个人都希望保留自己的空间。
青春期的孩子都愿意将自己想象为成人,父母要理解这种心理,并像对待成年人一样给予其充分的尊重,相信他们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的孩子毕竟还不是真正的成年人,为人处世的稚嫩与不足必然存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适当观察,从侧面感受孩子的情感、行为,再给出自己的建议。任何强行干预、直接侵入的行为,比如翻动日记、偷看手机等,都会让孩子觉得被轻视、被侵犯,从而失去对家长的信任。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要做到客观评价孩子行为的对错,不能简单地将错误都归咎于孩子,类似“都是你的错!”、“我觉得你不行!”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极度反感。
关键词3:共情
“共情”是指一种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在青春期教育中,父母也要做到共情,即理解孩子当时当下的情绪。
比如说,孩子向父母抱怨“这道题目好难啊,我怎么做也做不出来!”这个时候,父母的回答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肯定是你没动脑筋,自己再去好好想想!”另一种是:“是的,这些题目确实不容易,你再尝试着动动脑筋,好吗?”在前一种的回答中,父母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无视他们的苦恼,将问题推回给孩子,使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后者,则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孩子的困难,安慰并鼓励他们再次进行思考,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
两种立场和态度完全不同的回答,孩子由此得到的心理感受自然也会不同。显而易见,充满同理心的回答,容易打破与孩子的隔阂,有利于双方进行深度交流。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敏感、易怒的心理特点,一旦他们在家庭无法得到理解和认同,那么他们会渐渐向父母关闭心门,转而选择向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网络等倾吐自己的痛苦,由此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典型案例
如何将以上的亲子沟通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周燕江结合青春期“偶像追星”和“网瘾”两个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案例一
偶像追星
我们的身边不乏一些痴迷的粉丝,他们在机场彻夜等候为偶像接机,在偶像见面会上疯狂尖叫,掏钱支持偶像的演唱会……其中,青少年无疑是粉丝群体的主力军。相较于成年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热情来追星。
通常,父母大多不会支持孩子的追星举动,还常常导致家庭矛盾的不断发生。事实上,偶像对于孩子具有特殊的意义,偶像是孩子理想中的自我,他们通过偶像来标榜自我。当孩子的追星不可改变的时候,父母不妨尝试着去接受,并加以利用,引导孩子朝好的方向发展。
孩子崇拜偶像一定是有其原因的,父母可以尝试加以了解和理解。除了美丽和帅气的外表,偶像吸引他们的一定还有其人格特质和个人魅力。比如,有的明星坚持梦想,非常敬业,热衷公益……这些都是值得青少年学习的品质。家长可以加以利用,引导他们学习偶像的良好特质,并找到在学业内外的成功动力。
总之,在孩子追星的问题上,父母需要利用偶像的积极面,鼓励孩子学习偶像的优点,完善、发展自己。片面的打击或是禁止孩子接触偶像,起不到任何正面效果,只会引发反叛心理。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及时了解孩子的偶像,从侧面掌握孩子的价值观、审美观和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和孩子拉近距离。
案例二
恋网成瘾
网络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与网络的频繁接触,使得青少年中恋网成瘾的比例居高不下,有的甚至投入了大量的金钱,还荒废了学业,使得家长忧心忡忡。
事实上,要想完全阻断孩子与网络的接触并不现实。避免恋网成瘾,控制青少年的上网时间成为必要的手段。建议在孩子上网之前,父母就可以与其就上网时间做好事先的约定。因为对于预设的规则,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如果等待孩子上网上到一半再加以制止和限制,通常孩子很难听进去。
网络是把“双刃剑”,通过网络,家长也可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其实,可以尝试运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与孩子形成积极的互动,不仅可以关注孩子的动向,家长也可以写下自己对于生活点滴的感受,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从而产生亲近感。此外,父母还可以多逛逛孩子喜欢的网站,了解他们的关注热点,在亲子的互动中激发共同语言,深入孩子的世界,实现无障碍沟通。
㈧ 家长怎样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1、和孩子交流时要多倾听、少说话。许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总是自己说让孩子听,特别是当孩子在某一个问题上申诉时,家长就以翅膀长硬了为理由,堵住了孩子说话的机会,而这样的交流,实际上是家长给自己设置了与孩子沟通的障碍。如果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就应当多让孩子说,既算是孩子真的犯了错误,父母也要静下心来,以同情与认同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让他倾诉,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加插自己的意见与批评,孩子心中的感受得以抒发后,烦恼自然就会消失一半。这样做不但可增进亲子沟通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当遇到任何烦恼时,回到家里都会得到父母的体谅和支持。这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当然,孩子也更愿意在这种安全感中多与父母交谈和沟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都倾诉给父母。
2、与孩子一起探讨教育的方法。不少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到处打听教育孩子的方法,却忽略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如农民种庄稼,知道庄稼最需要的养料是最好的养料,企业家懂得顾客最满意的商品才是最好的商品,孩子最喜欢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家长不妨找孩子一起探讨,什么教育方法才是受孩子欢迎的。家长应当怎么做才是孩子感到快乐并愿意接受的。教育者父母的行为和态度方式最直接深刻地影响教育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什么,必须先明确他需要什么?如现在的孩子追星的问题,有一个家长就特别明智,她的女儿偶像是周杰伦,她说作为我个人并不欣赏周杰伦,但因为女儿喜欢,我只好试着去了解,如果父母看不起周杰伦,哪么他必然形成代沟。家长说我搜集周杰伦的资料,他是奋斗出来的天才,青少年喜欢他是有原因的,他生活在单亲家庭,对母亲非常孝顺,这是很感人的,出售周杰伦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跟女儿学唱他的歌。然后去与孩子有效地引导,理性地对待偶像,母子之间就有了共同的话题。我认为歌唱得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与孩子沟通,沟通比水平更重要。
3、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个人空间。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们的生活,只希望父母充当顾问或支持才的角色,过多的干涉他们会有一种被监督的感觉,认为失去了自由,便会产生一种不满情绪,就会躲避家长,并产生隔阂。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个人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设计去独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实现自己的愿望。
4、父母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首先要把孩子看着是自由、独立、完整、有独特个性、人格和尊严的人。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尊重孩子的报负和志向;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判断及个人的意愿。切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父母尊重孩子才会激起孩子的自尊。人性最大的悲哀是缺乏自尊。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没有尊严的人等于是一具躯壳。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才能获得外界对他的尊重。
5、父母要与时俱进,讲究教育的艺术。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苦恼的家长,殚精竭虑,什么招都用了,孩子就是不听话。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家长落伍了。现今社会是个多元的时代,孩子面前的诱惑很多,从客观上讲教育的难度确实是增大了,但我们的家长没有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国有70%的家长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养育孩子方面的知识,使用的方法多是上一代养育方法的延续,有的则是一成不变的方法来培育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难免在教育孩子时力不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