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一、幼小衔接,家长的态度既要积极,也要讲究策略
1、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多鼓励孩子
2、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
二、家长合理指导孩子规律作息
1、安排孩子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随时可以提醒孩子。
2、逐步帮助孩子确立时间观念。在孩子做某件事(喝水、上厕所、做作业等)之前,要让TA做好充分准备,明确需要完成的时间。
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比如能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用好的东西及时归位,保持整洁。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
1、倾听和提问的习惯;
2、表达和发言的习惯;
3、阅读和书写的习惯;
4、记忆和思考的习惯;
5、遵纪和守时的习惯;
6、合作和分享的习惯。
Ⅱ 孩子刚上一年级 家长应该怎样辅导
第一招:态度决定一切,习惯造就优秀。
刚从幼儿园大班升上一年级,许多孩子的心理还没有及时过渡,因为他们并不真正明白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一些孩子还像在幼儿园那样,回家之后首先是玩,想不起来要先做作业。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立下规矩,明确任务:让孩子知道,学习才是首要任务,这个任务没完成,其他的事情都只能靠边站。
有些家长自己不能先从心理上转变,对孩子仍然当幼儿园一样要求,惯孩子,先紧着孩子玩儿,玩够了玩累了才做作业。总觉得反正一年级作业并不多,一会儿就能做完了。这种想法要不得,这会让孩子学习态度松懈,不利于习惯养成。抓早抓小,最利于养成习惯。错过了一年级,孩子变得疲沓起来,家长再来矫正,难度就大了许多。最通俗的比方就是一张白纸和一张涂画过的纸,哪张才能画出最美的画呢?想必大家都能知道。
第二招:鼓励伴随努力,学习需要独立。
简单地说,家长要及时而果断地给孩子精神上“断奶”。也就是,不要事事处处做孩子的依靠。尤其是作业方面,更要从手把手地教甚至代做当中抽离出来,让孩子自行解决问题。
一年级的作业,说起来不难,但真做起来又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懒于动脑,上课听课不专心的孩子来说,更是不容易。但这时候家长可千万不要心软,孩子一央求,就立马把答案说出来。
告诉孩子由易到难,做作业没有必要按部就班,而是按照从会到不会的顺序来进行,先把会做的做对做好,再集中精力去攻克有难度的。
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让孩子逐渐产生自信,原来靠自己一样能解决问题啊。家长再不失时机地夸奖和表扬,甚至给一点小小的激励,比如一颗棒棒糖,答应看一集动画片,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中对自己解决问题上瘾。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伴随终身的。很多孩子之间之所以产生巨大差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第三招:限时完成作业,养成时间观念。
孩子做作业不单要完成,还要有质量,同时还得讲究速度。家长不能以孩子做完了、做对了为目标,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又好又快完成,效率很重要。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限定时间。每天家长都先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量,预估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规定各门功课完成的时间。
起初,可以观察孩子做作业的状态,家长在一边默默地记时,看看孩子到底在哪些方面耗时较多,有没有磨洋工,什么情况下会开始磨蹭,怎么样才能激励孩子一鼓作气完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家长开始有意识地干预,帮孩子改掉作业拖拉、做小动作、分心做其他事情的毛病。
把时间与奖惩结合起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奖励,完不成就适当惩罚,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也是要从小抓起的。
当然,家长也没有必要太过焦虑,刚一年级就恨不得马上考大学了。学习是长跑,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无所谓赢在起跑线。一年级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角色转换、心理过渡和习惯养成。家长若能及时帮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一样很强烈呢!有了这份心,还怕孩子们不努力?
Ⅲ 一年级家长如何在家辅导孩子学习
英盛观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教育从来就给予了最热忱的关注,极力介入孩子的教育,都期望孩子能赢在这条起跑线上。
下面是从一名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角度,从课程学习和行为习惯两方面讲的一些要求,提的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语文学习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学习主要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
(一)汉语拼音
1、认识汉语拼音的重要性。新教材一开始仍然安排学习汉语拼音,因为孩子学会了汉语拼音,掌握了汉语拼音这根拐杖,将会大大提高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打下坚实的语文启蒙教育的基础。
2、了解学习目标。即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注重家庭辅导,帮孩子过“拼音关”。
(1)单韵母的四声必须读得滚瓜乱熟。
(2)把每课的音节制成四声卡片反复让孩子拼读,准确而熟练为止。
(3)注意充分利用卡片让孩子复习巩固音节的拼读。
(4)指导孩子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二)识字与写字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仍把识字写字作为低年级的重点,不同的是识字量大了,这一变化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因为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表达。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及早阅读无论是对学好各门课程,主动1、了解学习目标。即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100个;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清楚教材编排。会认的400个字在课后横条中,从拼音部分就已开始编排;会写的100个字从识字(一)开始安排,在课后田字格中。汇总起来,书后生字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这两类字一定要分清。
3、配合老师识字写字教学的落实。
(1)每天检查孩子认读生字的情况,先查当天学的,再查前面学的,反复再现,避免遗忘。
(2)鼓励、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如认姓氏字、认牌匾字、认广告字、认商标字等,让生活成为孩子识字的大舞台。
(3)指导孩子把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尤其要注意笔顺的正确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摆放位置。
(4)坚持让孩子听写生字。每学一课听写一课,同时抽查前面容易写错的字,细水长流,帮孩子牢固识字。
(三)阅读
1、朗读课文。强调孩子大声朗读,不唱读,不指读,做到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
2、背诵课文。这是积累语言的最好方式。家长要严格要求,孩子必须背得相当熟练,不结结巴巴,不多一字,不少一字,不重复。
3、课外阅读。
(1)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2)培养孩子从小爱看课外书的习惯。一是为孩子购买或订阅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二是保证孩子每天20分钟左右的固定阅读时间;三是教给孩子一些读书方法;四是提倡亲子共读。
(四)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是口头语言的交往。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所以新教材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家长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1、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每天和孩子交流,做孩子忠实的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
2、让孩子在交往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多带孩子走出去和亲朋好友交往,鼓励孩子和邻近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
二、关于数学学习
1、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每天翻一翻书本,问一问他在校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没掌握的地方和心理方面的障碍,进行个别辅导。
2、随着教学进度制一套20以内的口算卡片,随时让孩子练习,要求达到正确、迅速。
3、要积极配合孩子完成课外实践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增强孩子的实践能力。
Ⅳ 帮孩子适应一年级的节奏,父母要怎么做
当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阶段,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小跨度,他们刚开始肯定会适应不了的,因为幼儿园的生活大多是轻松快乐的,但是上了小学之后,他们就需要开始好好学习了,在课程上也会有一些变化,他们就需要开始注重自己的学业了。那么不仅需要孩子们努力学习,也需要父母们帮孩子们去适应这样的跨度。父母需要对孩子们多一些耐心,因为刚开始孩子对于这些知识难以理解,而且他们的脑回路经常会非常的奇怪,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耐心,去耐心的帮他们解答,慢慢地他们就会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经常可以看到家长辅导孩子们做作业,把父母们弄崩溃的,说明这些父母缺乏一些耐心,面对孩子们一些奇怪的问题,要有耐心的去解答,告诉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那样想错在哪里,要给孩子一一解答,这样他们就会明白了,他们刚开始上学,就会存在许多疑问,父母们需要多为孩子们解答。
Ⅳ 家长应该如何跟上一年级的孩子沟通
刚上一年级应该只有五六岁吧。对于五六岁的儿童的行为作任何评论都还为时尚早。你为孩子行为早早地就贴上标签,而且以严厉地语气、打骂的行为、愤怒的情绪不断地加强孩子对这些标签行为的认识,最常见的结果其实是这些不良行为反而更容易成为孩子以后学习生活中的习惯,而越来越难改正,并且会同时伴随一定的自责和内疚,从而否定自己的能力。
父母最好先认识到这些行为出现的必然性。6岁的孩子生理与心理发展还有很大差别,他的动作多,爱说话,注意力不集中一方面可能是大脑思维发展还没有达到完全自控的程度;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在上学前,家长没有过于强调动作的规范,而上学上课却要服从老师的各种要求和规范动作,一下子还不适应。
父母对待孩子出现的这些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先要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的出现,而不是一味地表现出讨厌和批评,再引导训练规范的行为方式并加以强化。
代币法是很好的一种训练规范行为的方法。比如上课小动作太多,首先不要表现出责怪,与孩子定下要怎么做(上课记好笔记,多发言回答问题),父母每天可以和孩子聊些上课的事情,并且保持与老师的联系,每周两次向老师寻问孩子的表现,做得好就奖励一个五星,集齐十个就答应孩子一个要求。让孩子在改变行为中感觉到有意义,有趣,他自然会愿意做出改变。
Ⅵ 父母如何帮助一年级新生适应小学生活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次飞跃。学校生活与幼儿园有明显不同,在幼儿园,孩子受到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且以游戏为主,而进入小学以后,便开始接受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学校教育,这时,他们会感到自己已经长大,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向往,但是学习并非是一件易事,与游戏相比,它就更显得单调乏味了,而必须完成的作业,又使一些孩子望而却步,心里在闹别扭,学校没有幼儿园好玩,对学习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因此,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让孩子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显得至关重要。
一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适应小学的群体生活。
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普遍较差,依赖性强。许多刚入学的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不会扫地,不懂得照顾和同情别人,缺乏社会义务感。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首先要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是小学生了,让孩子为自己以长大而自豪,我已经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其次,对于个别自理能力太差,不适应群体生活的孩子,需要家长的配合。老师及时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能否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孩子的特长爱好、性格、健康状况,还有家长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以便及时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群体生活。
二、了解孩子,制定对策,激发孩子向往学校的感情。
六七岁的孩子特别好动,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作为教师对初入学的孩子进行常规教育的同时,在教学上要创造一些情境,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组织教学上,应该为孩子的动手动脑创造机会和条件,如孩子在动手动脑中健康全面发展。有些家长,当孩子调皮或学习不认真时,喜欢拿老师吓唬孩子,这样不但没有效果,反而给孩子留下阴影,认为老师是个坏人。当孩子失去兴趣时,家长可以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小时侯刻苦读书的故事,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让孩子意识到只有从小认真读书,长大才能成材。另外,让孩子讲一讲自己在校的情况,好的可表扬鼓励,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激发孩子向往学校的感情,增强对新生活的信心。
三、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从小养成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因此家长应该配合学校指导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辅导孩子学会上课,要求孩子上课时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不想不说不做与本课学习无关的事,开动脑筋,不懂就问。
其次,辅导孩子学会做作业。要求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家长不要陪读陪做,要求孩子做作业时要精神集中,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磨蹭”。
第三,辅导孩子学会阅读课外书。要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让孩子去读, 知道孩子的读书方法,逐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Ⅶ 父母该如何帮孩子适应一年级的节奏
父母应该在孩子去学校的时候尽量陪同他们,而且在做作业的时候,尽量在旁边指导,关于一年级如何指导父母,应该是非常有经验的,所以这样能帮助孩子适应一年级的节奏。孩子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可能会感觉非常陌生因为这在幼儿园不同幼儿园是有老师四小时进行陪护,而且学习任务也不重,但是在一年级就完全不同。老师不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照顾孩子们,而且对于孩子们的学习也不能进行一对一指导,所以很多事情都要靠孩子自己完成。一年级学习的知识也是挺多的,大部分学校也学习语文和数学,对这两门课的复杂程度也比幼儿园的学习要高上很多,父母应该经常在孩子旁边陪同学习,一般孩子会有不耐烦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关于父母该如何帮孩子适应一年级的节奏这个问题,我有下列看法。
一、在孩子去学校的路上要尽量陪同他们去学校。
陪一年级的孩子去学校,我相信基本上父母都会做到,不仅是为了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去学习。毕竟一年级跟幼儿园不同,一年级学校离家里还是挺远的,而且孩子们对于一年级也非常陌生,不像在幼儿园非常自在,所以家长一定要陪同。
如果大家对于父母该如何帮孩子适应一年级的节奏这个问题有其他看法,欢迎在下面评论区留言。
Ⅷ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父母应该如何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言: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其实更应该注重一下孩子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小编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孩子刚适应学习的时候,对于学习计划自己可能不能能够详细的制定,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让孩子跟着计划来进行学习。当孩子适应了这段时间之后,让孩子自己学会自己制定计划,根据自己的进程,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来进行自我安排。
Ⅸ 刚入小学一年级,父母应该如何帮小孩快速进入状态
孩子从幼儿园到了小学总是会有一个过渡期的,而在这个过渡期当中,家长对于孩子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家长使用的方法正确的话就会帮助家里面的小孩快速的进入到上小学的状态,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帮孩子进入状态呢?
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孩子在学校里面自然是要和其他的小同学在一起相处的,但是有些孩子是性格比较内向的,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把孩子带到一些小朋友多的地方,让孩子主动的去结交自己的朋友,而在结交的过程当中孩子会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这样孩子上学了之后也不会认生的太厉害,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融入到小学的生活当中。而和同学打成一片之后,自然也就会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孩子会觉得小学的生活更加的有趣。
Ⅹ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阶段孩子们应当养成的习惯,我觉得只有三个。
首先就是作业习惯就能上架,放学回家第1件事,拿下书包,拿出作业准备动手,作业完成之前。什么事都不做,这是唯一的,当然除了上厕所除了喝一点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