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有老人不远行,下一句话怎么说
正确的说法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出自《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翻译为:父母身体健康时外出,要让父母知道你的去处是安全的。如果父母的身体需要照顾,而自己又需要外出就“必须”安排好照顾好父母的“方法”,以尽孝道游“必”有“方”。
不远行的前提:
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等等。
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也可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B. 形容父母在家,儿女不远行的诗词是哪一句
父母在,不远行,远行必有方
C. “父母在不远行,远行必有方”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忠孝观,父母健在时,不远出,不能把父母丢在家里没人照顾,就算远出,也有出去的方向和返回的时间安排告知父母。。。
D. 有句话说的大概意思是 父母活着 子女不远行 那句话是什么啊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E. 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
儿行千里母担忧
但还有一说是好男儿志在四方
对于一个人来讲,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要出远门旅行,创业或者做官。如果实在要出远门的话,就要事先告诉自己的父母自己将要去的地方,使家中的父母不必为远行的游子担忧。
首先这句话表明了中华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儿行千里母担忧,为人子女应该时常守候在双亲的身边,恪守孝道。而且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通讯不便利的原因,相互之间传递信息很不方便,所以父母健在的时候不适宜远行。但是,如果是出于工作或者其他正当的原因,儿女必须要出远门的时候,必定要先告知父母将要去的方向和具体的地方,避免亲人无谓的牵挂和担忧。
在现代社会,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涯若比邻”已经变成了现实,人与人的相互联系更快捷方便,所以回去看望父母比过去容易了,离别的痛苦也因此冲淡了不少,人生短暂,有多少个不得已,被迫分离,去异地他乡,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现代社会的竞争太激烈了,停步不前就可能被时代淘汰,这样,岂不是更让父母担忧,是更大的不孝顺?
所以,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不要太拘泥于一方了,楼主也别太难过了
不过,如果我们因为工作或者其他方便的原因要离开自己的父母远行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家里的亲人,更应该利用便捷的通讯工具及时的告知父母,或者利用快捷的交通工具,时常回到父母身边,珍惜父母健在的宝贵时光,共享天伦之乐,避免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F. 父母在不远行的短句
“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在日常的听命侍奉上,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
G. 父母在、不远行。后面两句是什么
你问的这句话抄,原文是:袭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意思是: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
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H. “父母在,不远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父母在,不远行”的下一句是“游必有方”
I. 父母在不远行,若远行必有方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
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懒得打字,上面的是转的。
个人理解比较中庸:这句话里的游必有方的意思是:如果一定不得已要出远门,那么不但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向,而且自己出远门也得有个正确的奋斗目标。
J. “父母在不远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自《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白话文: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
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10)家里有父母不宜远行的句子有哪些扩展阅读
辨析:
有些人以为孔夫子意思为,有父母,就守在家里孝敬父母就行了。这是曲解圣贤的意思了。如果家境贫寒,难道让父母跟着你饥寒交迫?这不仅不是孝,而且是最大的不孝。
有些人把“方”有人解释为方向、去处,这是不对的,而应该解释为“理由、道理”,这个“理由、道理”包括给父母讲清楚“游”的“理由、道理”,更包含对父母的安置、赡养即对孝的兼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