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爱酒的名人
酒从古代至今,一直被无数人喜爱,追捧。在古代一些大诗人,更是把酒给写到了古诗当中。以此来赞美,好酒给自己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感!古代更是有很多嗜酒如命的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爱酒的名人。
李白
怀素是一个爱吃肉、爱喝酒喜欢到处游走,爱写草书的一个和尚。一生酷爱草书的他,由于没有钱买纸,所以就种植了一万多棵芭蕉树,然后用芭蕉叶子来练习草书。而他书写草书的过程当中,觉得就是要喝酒,然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而且只要有人请他帮忙写字,他就跟别人说要请他喝酒,所以后来大家也都知道,只要是找怀素帮忙请他喝酒就对了!
㈡ 有哪些死于意外的历史名人
1884年:开办了美国第一家私人侦探所的阿兰·平克顿走在人行道上时无意咬了一下自己的舌头,结果死于伤口感染。公元前270年:诗人考斯的腓力塔斯死于失眠症,因为他在思考所谓的“说谎者悖论”。
㈢ 有哪些名人父母很厉害
孟子的母亲,只知道一条哈,望采纳
㈣ 有哪些名人是不听父母的话成功的
毛泽东 最典型的代表 可秒杀一切
你是不是青春期啊?要举例论证来反驳父母,达到你违背父母意愿的目的。
㈤ 演艺圈有哪些名人出过车祸
胡歌、 香妃刘丹出车祸死掉了、张雨生车祸死亡 、许玮伦 张信哲、 张柏芝 我就晓得这些了
㈥ 名人因父母的爱走上了成功之路的事例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达芬奇的父亲: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他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画画恐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
后来,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父亲竟然丝毫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3、盖茨的父亲: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和独立思考
比尔盖茨出身于美国西雅图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小时候酷爱读书,兴趣广泛,学了一阵子伸缩喇叭,又钻研作家艾德格来斯格洛兹笔下的泰山和火星人的故事。七岁时,盖茨阅读整部网络全书、名人传记,比如罗斯福和拿破仑,他尽可能去探究这些皇帝的一切。
他最喜欢读的是《世界图书网络全书》,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他喜爱谈成人作品,除了在学校的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的书房里,随意阅读父亲的藏书。这些书开启了他通向理智世界的大门,为今后他那种以观念制胜的事业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比尔盖茨回忆说,“成长期间,我的父亲总是鼓励我们广泛阅读,并且独立思考。他们会找我们讨论一切,包括从书籍到政治,每到夏天,我们一家人会北上胡德渠,与其他几家共聚一堂,举行许多竞争性比赛,例如接力赛跑、掷鸡蛋、抢旗子。
总是玩得很开心,而且让我们都了解,我们能竞争并且成功。”
4、安徒生的父亲:穷鞋匠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丹麦童话大作家安徒生,出生背景很平凡,父亲只是个穷鞋匠。他们住在富恩岛上的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那里有不少贵族和地主。贵族地主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
尽管如此,安徒生的父亲虽感到非常气愤,但这位父亲却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反而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
所以,安徒生的童年大多时候是和父亲一起度过的。虽然物质生活非常贫瘠,但安徒生的父亲非常注重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安徒生的家够简陋,只有一间小屋子,破凳烂床就能把这个小小的空间塞得满满的,没有留下多大的活动空间。然而父亲会将它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
父亲也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这些书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联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橱窗里父亲雕刻的木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起来。
而且,父亲还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人的生活,这种种感性的经验,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5、爱迪生妈妈:重视孩子的好奇问题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只上过小学三个月就退学了。而他的成功却得益于称职母亲的良好教育。
曾在课堂上,爱迪生总爱向老师提问:
“老师,为什么会起风?““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鱼为什么不会被淹死?”“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爱迪生的各种为什么让老师终于忍无可忍,老师将他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真烦,混蛋,老老实实学你的算数!你是傻瓜吗?像你这样读书也是白读。
爱迪生哭着回家,爱迪生的妈妈领着孩子到学校质问那位老师,并表示此后她自己会教孩子。
爱迪生的妈妈认为活的教材遍地都是,并不强制爱迪生像老师要求的把教科书完整地默记下来,而是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
当爱迪生问起妈妈孵出小鸡的疑惑时,母子俩一起查网络全书,爱迪生查蛋项,妈妈查鸟项。虽然没有什么结果,但爱迪生却学到了许许多多关于鸟和蛋的知识。两个人一起探讨着学校学不到的有关风、花、鱼等许许多多的知识。
爱迪生的妈妈从不给他答案,而是一起和他翻阅网络全书,和他一起思考,帮助儿子培养对学科的好奇,有这样的好奇就会不断学下去,而爱迪生的发明成就更是与此种好奇密切相关。
㈦ 历史上意外死亡的名人有哪些
1993年6月30日黄家驹(香港歌星)死因:在日本彩排时从高处失足摔死
1993年10月25日陈百强(香港歌星)死因:服药过量致死?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台湾歌星)死因:哮喘病突发猝死
1995年洛桑(内地笑星)死因:车祸
1997年11月12日张雨生(台湾著名歌星)死因:车祸
2000年1月30日刘丹(影视红星)死因:车祸
2002年7月31日陈宝莲(香港艳星)死因:跳楼自杀
2002年9月19日高枫(内地歌星)死因:PCP肺炎
2002年10月18日罗文(香港歌星)死因:肝癌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香港歌星)死因:跳楼自杀身亡
12月30日凌晨2点50分,香港著名演员梅艳芳在香港养和医院因为癌症引起的肺功能失调而不幸病逝。
2003年12月9日柯受良(香港艺人)
李国豪(李小龙之子)死因:拍戏时被道具枪里的真子弹射杀
上面是艺人版的 算不算
至于历史上的
杨玉环算不算?
肯尼迪啦 被暗杀死掉的
戴妃 死于车祸
林肯 也是被暗杀的,在剧院的时候
㈧ 哪些名人的父母酗酒 父母性格为人有缺陷 家庭不和重重矛盾 因而给他的性格人格带来终身影响
哪些名人的父母酗酒 父母性格为人有缺陷 家庭不和重重矛盾 因而给他的性格人格带来终身影响?
我只知道娱乐圈这种人不少,比如吴奇隆的父母、大小S的父母等等
经常在父母的打骂中生活的孩子,极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
如果是成长在一个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孩子的身心必然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也体会不到正常孩子该有的快乐,很可能因为在暴力环境中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精神处于长期紧张之中,甚至形成畸形的心理品质,长大成人后很难融入社会中。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挨打挨骂,那么他有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自卑: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实上,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他的抵触情绪很大。孩子经常在家庭暴力下,首先会产生很严重的自卑心理,因为害怕犯错误,而非常没有自信,自尊心也在一次次的家庭暴力下遭受摧残,这样长大的孩子,在走出社会后会很难立足,因为自卑往往工作能力上没有突出的表现。
懦弱:因为遭受到家庭暴力的小孩,长期处于紧张恐惧之中,所以对精神上的伤害是非常大的。长期出于家庭暴力下的孩子,会对虎爸虎妈的暴力印象留下阴影,一想到便会不自觉的产生害怕情绪,很容易在今后表现为性格懦弱,胆小如鼠。导致长大工作后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很容易出现退缩心理,无法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而在与人相处时,因为性格懦弱,而常常受到欺负却不敢反抗。
暴躁: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打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叛逆:家庭暴力下除了易产生性格落弱的孩子外,另一个极端现象就是性格叛逆。孩子在一次次的暴力伤害下,会渐渐失去对父母的爱,继而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在心理上产生扭曲,初期表现为叛逆,但随着长大成人,性格上发生严重扭曲,就容易用轻生、犯罪、甚至弑父杀母的极端行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心理扭曲是不可逆转的。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不仅使未成年的孩子承受皮肉之痛,更严重的问题是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加剧了亲子冲突。
㈨ 有哪些名人孝敬父母的事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㈩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名人从小失去父母
诸葛亮,从小父母双亡,随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