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加强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
父母和孩子沟通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理解尊重孩子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但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吗?二、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种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有一位父亲因一个偶尔的机会,得知自己的儿子对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惊:此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儿子对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认为自己非常爱儿子。从此,他改变了管教儿子的方法。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110报案了!“担心”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则是由“担心”而产生的。直接地、坦诚地把自己的“担心感觉”告诉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当的原因还是不正当的原因晚归,听到这样的话,多半都会感受到父母的深切关心,并且产生内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1、避免夸大事实。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2、避免笼统模糊。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3、善于认错。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三、学会拥抱,学会耳语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父子之间、母女之间都要多沟通,家长要多计划、多创造机会,慢慢地,孩子同你都会习惯这种方式,越习惯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比较含蓄的,我们不善于说出来或做出来,我们明明爱孩子却很少对孩子说:“孩子,我们爱你”。如果你实在不愿接受拥抱这种方式,其他方式如握手、头顶头、搂肩膀、拍拍头或后背、用力握他的双肩、轻捋他的头发等也都可以采用。总之,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积极主动。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经常用语言、动作、表情和姿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视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你对我们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你能行!”四、学会倾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需要用嘴去说,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当家长的,好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总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却很少主动去听孩子的。那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在家里我们尽量的少说,多听,你会发现与孩子的关系、与配偶的关系、与老人之间的关系都会有很大的改变。文章来源:励志一生网
2. 孩子如何和父母有效沟通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孩子如何有效与家长沟通,方法是什么,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怎么和家长进行沟通
要尊重家长,这时沟通的前提。尽管教师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家长的作用不可小看。所谓“差生”和“不听话”的孩子不能见到家长就告状,多表扬孩子,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和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有说话的艺术,讲话尽量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具有号召力和鼓动性,让家长对自己所说的话深信不疑,给家长一份信心,也让他们相信自己孩子的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就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配合。
做好家长会的工作,让家长会开得有效率。老师和家长的心情大都是一样的,都想借此尽可能为了孩子更好的提高成绩,作为刚上任的老师,就要精心准备,把自己对本班学生的教育和教学设想、计划以及准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告诉家长,并简洁明了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
孩子和家长沟通的方法
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也是令父母头疼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想与父母讲心里话。但有时父母把沟通的渠道给堵塞了,父母首先要反省自身,是不是孩子每次和说完心里话之后都会被您狠狠的说教,或孩子想和您说心里话的时候您都很随意搪塞过去。
如果有这样的情况,无论是一两次还是多次,父母都要注意改变。此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伴随着小叛逆,这也是导致亲子间沟通不良的原因。
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就是接纳孩子原来对您的沟通方式的不接纳,接纳孩子目前做得不够尽如“您”意的地方。也就是不管孩子现在各方面的表现如何,您都要充满爱地接受孩子,并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给孩子,让她知道,不管她行为如何,父母对她的爱都永不离开。
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方法。
3. 父母如何与孩子正确沟通
父母首先情绪要平和
然后就事论事,明辨是非,做的好的及时表扬,做的不好的及时纠正估计。
4. 父母怎样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父母跟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很多的孩子有抑郁症的现象,完全就是因为没有跟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才导致了事情的发生。所以说这也就体现出来了,父母跟孩子之间是需要有一个好的沟通方式。这样的话,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近一些,而且孩子有什么事情也才会跟父母说。
当孩子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的时候,要么这个父母就是做得很成功的。其实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所以说彼此之间应该互相的去了解,互相的去体谅。做一家人确实是有着血缘关系,但是有一些父母的做法,让孩子即使是流落在外,也不愿意再回到父母身边。
5. 怎么处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
方法一: 1、主动沟通。平时多与父母聊一聊在校的事情和学习上存在的困惑,和父母说说心理话,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2、换位思考。不要动不动就和父母顶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体谅父母的心情和难处。 3、尊重理解。 有事外出,应主动与父母联系,免得父母担心,要多听听父母的观点,同时也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当观点发生分歧时,双方要冷静思考产生分歧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达到求同存异的沟通结果。 4、多些宽容。遇事不必斤斤计较,因为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人,也是我们最爱的人。 5、有错就改。不隐瞒自己的错误,让父母帮助我们改正错误,父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6、主动帮助。帮父母做些力 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开心。 方法二 招式一:主动交流 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招式二:创造机会 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田里劳动、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 招式三:认真倾听 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背后的理由。 招式四:主动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招式五:善于体谅 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招式六:控制情绪 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离开一会,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招式七:承担责任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干些农活等。趁机还可以跟老爸老妈聊聊天。 招式八:讨论问题,达成协议 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计算机而荒废学业,如果能就玩计算机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作出讨论和达成协议,问题和分歧便能解决了。
6. 孩子如何与父母沟通
很多父母跟孩子沟通时总是高高在上,不注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有自己的人格、自尊、价值观,在跟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伤害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