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容易培养出优秀孩子的父母,通常都拥有哪几种品质
最好的教育,实际上是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孩子能够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最根本在于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教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处世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这七类家庭,已经预定了未来成功孩子的名额,与有钱没钱无关!一起来看看吧。
04、父母也爱学习
莫言曾在微博中说:
“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因为我认为敢于最早举起‘反叛大旗’的孩子,必定是治世英雄的雏鸟,父母仅仅会爱并不及格,因为母鸡也会爱,何况最真挚的爱的另一面往往是最苛虐的酷政。父母必须接受训练,具有相当的质量才行。”
而学习,则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
曾被评为首届中国书香之家、首都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的李岩一家,是因学习而改变人生轨迹的典范。
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的李岩做过采煤工程师,后来辞职到北京,先后从事过IT、传媒等职业,后来辞职创办了“第二书房”。
这一切,跟这个家庭的一个特质分不开。
李岩全家都是“极度爱书之人”,无论去哪里,随身都会带一本书,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也养成了随身带书、随时阅读的习惯,成为了北大才女,并出版了自己的著作。而他的太太刘称莲,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也自学成才,成了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
“我的人生,我的家庭,都因为读书而改变,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岩如是说道。
董卿说:“要想你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要想孩子爱学习,父母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学习氛围的家庭,在闲暇时间,父母能够放下手机,关上电脑电视,拿起书本,拿起报纸,多阅读,或者学习一门技能。
从李岩的家庭来看,正是因为家长的自我提升,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女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这样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学习就会成为孩子的习惯,而不是一种被强制性执行的一种负担。
B. 父母各自该赋予孩子什么品质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也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每位父母对孩子都有一个期望清单,调查研究得出,在很多不同的国家,大多数父母对于子女的期望清单包括有:健康的自尊、勇于承担责任、自律、同情心、尊重自己和他人、责任心、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等。
综上所述,我认为当今社会不管是父亲或者母亲,给孩子赋予最好的品质就是尊重和欣赏,尊重孩子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孩子让孩子具有自信和合作的精神。
C. 作为一名家长,你认为孩子的哪些品质最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伴侣,也是第一老师。家庭教育的持久性和影响力是早期教育机构无法比拟的。培养孩子们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优秀的品德
D. 你的父母有哪些优秀品质
母亲善良助人为乐的品格,时刻记在我的心里。有一个邻居,她的腿脚不利索,母亲经常帮她挑水,拾柴,甚至有时候把柴火送到她的家门口。有时我们家里做了好吃的,,母亲盛一大碗叫我送过去,或者干脆叫上她的全家人来吃,,那时没粮食都不多,我真佩服母亲的心胸和气度。记得有一次在村子西头晒花生,天空突然阴云密布,雷声轰鸣,眼看就要下一场大雨了,母亲赶紧收了自己的花生,又赶忙去帮别人收,母亲不仅帮别人收到一堆,还帮别人挑回家,母亲累得直不起腰,大雨倾盆而下,把母亲淋成了落汤鸡,回家后母亲感冒了几天,村里人都来看望感谢母亲。他们说如果没有母亲帮忙,花生或许真的被水冲走了。母亲说不必言谢都是邻里之间,相互帮帮忙是应该的,做点好事是举手之劳,是积德积福。
母亲诚实节俭的品格铸就了我。中国人说勤以持家,俭以养德。不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在后来有所改善的时代,
母亲始终不改勤俭的品格,并没有说因为生活的改善而铺张浪费,吃饭时哪怕掉了一粒饭也要捡起来,收割稻谷时那是真正的做到颗粒归仓。
母亲诚实纯朴,从不说假话空话,更不会说甜言蜜语哄人骗人,始终以诚待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母亲的品格得到村里众多人的赞扬。
母亲做事认真负责,善始善终的品格融进我的血液里。母亲做任何事情都会坚持做完,不会半途而废,哪怕再苦再累都不会推给别人,还是自己坚持完成自己的事情,而且是认认真真的高标准的完成,不会是敷衍了事,偷工减料,马马虎虎的应付。母亲说敷衍敷不过去的,人都不是傻瓜,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骗人的事是不会长久的。
E.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哪些品质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有:
1.正直、诚实
所谓正直,就是通过正当的手段,遵循公平的原则,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也要捍卫和尊重他人正当的收益,帮助弱小,保障他们的权益。正直的人,容易让周围的人有安全感,乐意与之交往。
在生活中,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则,光明正大、实事求是;对的事情一定要坚持,错的事情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教孩子占小便宜,或者对别人占小便宜的行为表现出羡慕、肯定的回应。
2.包容、尊重
在生活中,也许孩子常常会给家长讲述某个同学的缺点或“好笑点”,那么家长应该根据情况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学会包容,尊重他人。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邻居或同事的“不是”,以免孩子耳濡目染。
3.善良、有爱心
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会回报父母,会关心他人,会对社会有贡献。很难想象那些不爱父母、不爱护小动物的孩子,能在人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所以,我们在爱孩子的时候,也要让孩子爱我们,爱同学,爱老师,爱环境。懂得了爱,孩子才能拥有珍惜的品德。而有爱,我们的孩子才能不自私。
4.坚韧、刻苦
当孩子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要有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如果方向是正确的,就不能半途而废。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孩子一做某些事情,就浅尝辄止,怕麻烦,怕动脑,难以有所成就。
刻苦就是要不畏难、不怕苦。有些家长怕孩子累着,在家里不让他们的孩子做一点事,不教育他们的孩子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学习上,他们过度提倡“快乐学习”,而对孩子放松要求,以至于孩子在上学阶段轻松了,走上社会有可能反而辛苦一辈子。他们忘记了我国民间的一句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房子不打扫,不会干净;盆中的花,不浇水灌溉,就会干死;地里不播种,不会长出庄稼。也就是说世上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必须有所付出,付出汗水。
5.自律
优秀的孩子具有自律的内在动力。他们善于学习、敢于坚持,在工作中一丝不苟,懂得打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需要有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需要父母的参与。
6.认真、有责任心
每个孩子从小都应该认真承担的自己的分内的事情,让他们做父母的小帮手,爱劳动。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凡事都替他包办,其实在孩子们自己做的过程里,孩子们会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会承担日后团体对他要求,扮演自己日后的社会角色。有了责任心,孩子做事才会更认真。
7.主动
人生中虽然也有祸从天降和好运撞头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时候,灾祸和幸福还是要靠我们主动去避免和争取。人生更多的时候像是一次自助餐,想要什么要靠我们自己去拿。
主动才有机会,以逸待劳只是特殊情况。主动才能成长,尝试越多,经验就越多,应变就越强,阅历越广,就越不容易鼠目寸光、大惊小怪。相反,被动保守则会导致成长停滞。
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尝一尝,新鲜的事物、刺激的感觉让他们乐此不疲。为什么许多孩子那么木讷和被动呢?究其原因是在很小的时候,大人禁止的东西太多,管制的太严厉,让孩子不敢去尝试。孩子个性强还好,个性要是比较弱,就会处处担心、生怕越轨,从而精神生命开始萎缩。
8.专注
弥散的阳光算不了什么,而如果用凸透镜把它凝聚起来,则可以使物体燃烧。人的精力也是如此,散散慢慢,浑浑噩噩,一天天过去,什么进步和变化也没有,但是,心系一处,持之以恒,就会创造出让人惊讶的成绩,那些让我们尊崇的人必定是善于集中精力的人。
有些人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很专注。但是这种人是少数,更多的人看似紧张兮兮,但实际上用不下心去。往往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来关注问题,却只用百分之十时间来解决问题,关注越多,压力越大,精神上已经“苦”的不行了,行动上还没有开始,到最后不做不行了,只好草草了事,好可怜。但是,有几个人敢说自己身上不存在这种现象呢?
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创造和利用各种各样的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一旦沉迷于某件事情(只要它不是有害的),我们就尽可能的不要去打扰他,至少不要因为吃饭去打断他,晚吃一会儿饭没什么,饭菜凉了可以再热一下,孩子专注状态十分珍贵的,我们这一点麻烦千万不能忍不得。孩子的专注状态一贯的被破坏,他的专注能力就会受到损害,这将是终生的损失。
9.大胆、友好交往
鼓励孩子与他人相处,培养孩子大方好客、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在与人相处中要求孩子必须懂礼貌,对父母家人也不例外,对人彬彬有礼是对小孩子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人,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不骂人,不讲脏话;大人讲话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等等。
F. 好父母应该有哪些品质
1. 身体健康且精力充沛
抚养孩子即是智力活,也是体力活。当孩子还是个小婴儿时,需要父母频繁喂奶、换尿布、洗衣服等,而当孩子稍微大一些时,需要父母适时给予拥抱,陪着玩耍,这些都需要消耗父母不少体力。在学习站立和走路的时候,父母还需要有足够的体力随其左右,做好保护。
总之,无论你在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听到宝宝的啼哭,你需要立刻做出反应:跑到他(她)身边,抱起他(她),安抚他(她),看他(她)需要什么,这种立刻做出反应的能力,需要健康的身体作为保障。
2. 情绪稳定且可依赖
父母需要有能力给予孩子稳定的反馈,让孩子可以预期到父母的反应。
这里有个很糟糕的父母的例子。这对父母有好几个孩子,而且他们非常讨厌孩子哭泣,认为孩子一哭,就证明是父母做得不好。他们会像很多家长一样,用暴力来制止孩子们的哭泣。但是,这个例子中的奇葩父母,不仅仅是用暴力解决问题这么简单,他们会用哄骗的方式哄孩子来到他们的身边。比如“宝宝,别哭,来来来,让爸爸妈妈疼疼!”当孩子来到他们身边,准备依偎着享受点父母的疼爱时,迎接来的就是一巴掌。这些孩子们长大后,一直没有办法信任其他人,而且他们跟父母的关系很差,几乎很少联系。这对父母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父母是没有办法信任的,也是没有办法预测和依靠的;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互相矛盾。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连最亲的父母你都没有办法信任,你还能信任谁。所以,优秀的父母是在孩子遇到任何事情时,都知道父母(或者妈妈)是可以依赖的。
3. 善于表扬且乐观自信
虎爸虎妈的教育方法吸引了一大批家长粉丝,认为这种“棍棒”下必然出“好孩子”。但是,心理学家认为,“体罚”孩子是最无能的家长的最后办法,而赞扬孩子的优秀行为是非常好的替代方法。
体罚孩子不仅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智力水平,还会令其更容易抑郁、药物成瘾和患上精神疾病。另外,这些孩子在无形中学习到了“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这种行为模式,对以后亲密关系,以及与自己子女关系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棍棒教育”不是优秀父母的教育模式。
父母强烈的自信和乐观可以传递给孩子一个积极的信号,成为孩子的优秀榜样,还可以激发孩子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外在世界。同时,强烈的自信心也会促使父母不断学习,更好地照顾和培养孩子,解决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