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孩子高考家长应该做什么准备
一、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复习备考环境
当孩子在家的时候,比如晚放后或周末自己尽量不看电视或将音量调小,不要让朋友聚集到自己家打牌、打麻将,夫妻之间不要当着孩子的百吵架,这些会使孩子心情烦乱不能安静下来,不能专心投入于学习。家长可以看点书,尽量不去影响和干扰孩子。
二、家长要管理和引导好孩子
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们要尽量把孩子送进一所好的大学,让他们 与一些比较优秀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相互影响和促进。与不是和一些不求上进的孩子混在一起,彼此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要引导孩子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树立目 标,尽量考一个好一点的学校。
让孩子树立学习先于娱乐的观念,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高考在即整天光想着玩就是不务正业,是没有 志气,没有出息的。告诉孩子人生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关键是在年轻的时候。有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看电视、玩电脑,即使看也要在家长的指导下看一些 有助于学习的东西,并且严控时间。孩子的自控力是很差的。所以,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监控,严格控制他们上网和去外面玩的时间是必要的。非常时期要有非常的 举措。
三、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
对孩子放任自流:你爱学不 学,考上什么算什么,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觉得成绩无所谓,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其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于从小在福窝中长大的孩子,最怕的是“对 事不认真,对己不控制,对物不珍惜,对人不感激”,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吃点苦受点累才会感恩惜福,为理想而努力才会逐渐培养起有责任感。我们要根据孩子 的实际为他们树立一个切实的目标。(通过对比孩子现在的成绩和一些目标学校的录取分数,为孩子树立一所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考到的学校)
我们要告诉孩子考上大学对他前途的影响,让孩子学着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失败和贫穷不需要规划,而成功需要去认真规划。有思路才会有出路。如果只是一天天混日子,傻吃迷糊睡,这样的孩子永远没有成长,不会成熟,不能自立,沦为可悲的“啃老族”。
四、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信心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我们要时常为孩子加油、打气。相信孩子行,他就真的行。过去不等于未来。告诉孩子我们还有七八个月的时间,还来得 及,不要后悔过去,而要奋斗将来。只有暂时的领先,没有永远的落后。高三老师会把高中三年的东西,进行复习,即使以前没有努力,没有听懂学会,这一遍复习 时好用点心,努力完全可能弥补过来。那些高一高二学得好的同学,估计现在也都忘记了。
五、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
我们要让孩子科学备考,注意劳逸结合。晚上不要太晚睡,回家洗澡、吃宵夜不要磨蹭。要在11:00之前睡觉。最晚也不能超过11:30。保证第二天白天 上课精力充沛。周末不要太贪睡,以免扰乱了生物钟。晚上有个别孩子爱玩手机,家长要加以关注。要保证孩子睡眠充足。不要第二天昏昏欲睡,降低了学习效率。
六、关注饮食、情绪以及心态
紧张、焦虑、沮丧、情绪低落时要给孩子谈谈心。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孩子压力大时告诉孩子尽力就行,缓解压力。
② 孩子高考,父母需要做些什么
家长情绪“两要” 备考期间,家长的心情要稳定。家长的情绪必然会影响到孩子。高考前,许多家长会处于紧张状态,往往表现得心神不宁。有些家长听了一些小道消息,情绪忽高忽低,波动很大,这会给孩子增加一些情绪上的波动,既影响孩子的心态调整,又影响孩子的复习质量。在高考前的备考阶段,家长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摆脱外界的干扰,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这对孩子备考的质量将起很大的作用。 备考期间,家长的心情要愉快。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考不好,心情不好,愁眉苦脸,说话很少,孩子一看就明白,家长比自己还紧张。高考前半个月,家庭要有一个温馨和睦的气氛,这将有助于孩子心态的平和。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温馨的家庭氛围,将融化孩子心中的抑郁、苦闷、焦躁,有助于孩子调节心态,有助于孩子提高复习质量。 高考前半个月,家庭中不要发生争论,父母之间也不要发生口角。如果确有重要原则性问题需要解决,放在高考结束之后再进行。每年高考前都有一些考生的父母因报志愿意见不一致或复习的方法不一致产生争论,甚至发生争吵,破坏孩子平和的心态,影响孩子复习效率。 给孩子减负 据调查,很多“状元”家长,考上重点大学考生的家长,考前不再唠叨孩子的学习,不再反复叮嘱,也不再谈考不好的后果怎么样,不再给孩子许愿考好了给什么奖励,更不威胁孩子考不好怎么惩罚。他们只对孩子说一句话:“高考时只要尽力就行了!”所以很多考生事后说,父母这样的话使我心里有底了,我吃了定心丸,我心里塌实了,我会尽力的。 帮助制定复习计划 往年临近高考的半个多月时间,很多住校的孩子回家复习,这就需要孩子有一个总体复习计划和各科的复习计划,以及每天的复习计划。否则孩子会忙忙碌碌,感觉不知做什么好。制定复习计划以孩子的意见为主,家长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和提示,但绝不能包办代替。 一般来说,学习成绩比较好,自控能力比较强的考生,家长不必过多过问复习计划;学习成绩比较差或自控能力比较弱的考生,家长就得多费些时间帮助孩子一起制定复习计划。 创造良好的复习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安静的复习环境会使得孩子心态平稳,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吵闹的环境不仅使孩子心情烦躁,也影响复习效率。因此,在孩子自我备考的阶段,家长要想方设法使家庭的环境相对安静。家长每天可以看看新闻节目等,最好不要看太过于吸引孩子的电视节目,以引起孩子看电视的欲望,使孩子分心,影响复习效果。在这个阶段,最好不会客,否则将影响孩子安心复习;实在要与客人见面,最好在家里以外的地方。另外,在孩子复习时间,尽量少打电话,打电话时也要说话简单,不要拉家常、闲聊天。 督促孩子运动与娱乐 在高考自我备考阶段,不少考生一看书做题,就是一个上午或下午,中间也不休息,以致头晕脑涨,影响学习效率,影响心情。家长要提醒孩子在复习期间做必要的、适度的轻微运动。例如散步、做俯卧撑等。这有助于孩子解除疲劳,焕发精力。在孩子休息期间也可让听些孩子喜欢的音乐,这也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解除疲劳。但不宜看强烈的、有刺激性的节目。 确保孩子身体健康 高考前,由于饮食卫生问题造成考生腹泻时有发生。有些考生因开空调时间过长而受凉感冒发烧,还有些考生由于天气过热发生中暑。孩子感冒腹泻中暑,是考前孩子常见的疾病。它不仅影响孩子心态,也影响孩子考前的复习效果。 高考前,家长务必要做好饮食卫生工作,不让孩子吃过多油腻的食物,不让孩子喝过多冰冷的饮料。否则容易造成孩子胃肠功能紊乱。家长要督促孩子房间通风,多喝一些绿豆汤之类的饮料,确保孩子考前与考中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经常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孩子在家备考阶段,心态有些变化甚至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也要以平等的身份,从尊重孩子人格的角度出发,帮助孩子及时地调整心态,避免孩子不良心态的继续发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时,既讲一般的原则,又要告诉孩子一些具体调节心态的方法。 准备一个高考小药箱 孩子在家备考阶段,很可能出现感冒、肠胃不适、中暑等小毛病。孩子往往复习很紧张,顾不上及时去医院看病。其实这些小毛病也没有必要专门去医院求治。家长根据自己孩子身体情况和过去常容易发生的疾病,可在家中备用一个小药箱和小药盒,把一些常备药物放在里面,告诉孩子放在什么地方,孩子一旦有点小感冒,感觉嗓子不舒服或鼻子不通气立即吃点药,防止病情加重。在备考阶段,家长要特别重视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灭病于早发。 做好考试的物质准备 高考前几天,家长要提醒孩子把高考前需要的钢笔、橡皮、铅笔、小刀、尺子等文具准备好。考前一两天,督促孩子或者和孩子一起去看看考场,看看交通路线。也要讨论一下一旦发生交通堵塞而采取的几种解决方案。考试前一天晚上,检查孩子是否把准考证放在备考袋里了。 积极关注和鼓励 重视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不管孩子学习成绩怎样,家长都应多做鼓励和积极的暗示,使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总想着:孩子不逼着肯定考不好、孩子是不逼(打)不成器等等。在做法上,要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不要一天到晚把自己和孩子绑在一起。 不能期望值过高。类似“你是家中希望,一定要考上重点”或“考砸了,爸妈脸往哪儿搁”之类的话,均会挫伤考生自信,并产生恐惧心理。 不要过分呵护。全家围着孩子转,或考前请假专门照顾考生,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反而回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影响考场发挥。 必要时请医生帮助 很多情况下需要专业帮助。如果孩子抑郁、焦躁、失眠等症状确实很严重的话,最好的方式还是到专科医院与医生面谈,共同商量一个办法。这需要具体的分析,一般需要进行心理治疗辅助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使用一些抗焦躁、抗抑郁药治疗,但这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失眠者容易出现一些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对刺激反应过度,容易发脾气;疲乏无力,整天没精神,学习能力受影响;失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
③ 面对高考,父母怎样做,子女更容易考高分
如果高三学生父母明白这三件事,子女更容易拿高分上重点大学。
陪在子女身边,才是对子女最好的关心
高中阶段的学习难度越来越大,很多父母虽然也是大学毕业,但是,当自己的子女已经上高三的时候,父母要想在学业上辅导子女,往往已经力不从心。当然,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高三阶段,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陪在子女身边,才是对子女最好的关心。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哪怕是高三学生,他们内心里同样会孤单。作为父母,天天陪在他们身边,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更有利于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