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陪伴老人的温暖句子
1、已经到了失去的年纪,希望家里的老人能健康,能让我们空闲的时候多陪陪他们。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道不可等,珍惜身边的点点滴滴吧!多陪陪老人,关爱老人!
3、人的一生短暂。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不敢做的事。爱一个对的人。孝敬父母。多陪老人。
4、生命真的好脆弱,大家有空的话多陪陪家里老人吧。
5、越长大越懂得珍惜家人,尤其是要多陪老人,多和老人聊天,没有什么比陪伴更重要。
6、感觉老人都好孤独啊,孩子们长大了,聊的话题插不进去,想和孩子说话也不知道怎么开口,都多陪陪老人吧,真的很让人心疼。
7、趁着年轻,趁着还小,趁着爷爷奶奶辈的人还在,多陪陪老人,今天真真实实的感觉到他们年纪大了。
8、多陪陪家人吧!因为这比什么都重要!人只有老了,为人父母了才明白,父母的所求和金钱无关。
9、没事就在屋里多陪陪老人,外面风很大,在家多温暖!
Ⅱ 老年人跟我说40几的女人在一起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分开
现在恋爱是自由的,根本不是捆绑式的,如果两个人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完全可以分开的,把话挑明了说,我们在一起不合适,没必要在一起了。
Ⅲ 社会的老年人多孤独的话题
当子女离家,父母究竟有多么孤独?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桌子丰盛的饭菜,一阵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老人拿起电话,热热闹闹的电话那头,子女们以各种理由宣告“今天不回家”。老人脸上的表情慢慢从希望变为失望,放下电话,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都忙,忙。忙点好啊!”夜深人静时,电视已剩一片雪花,老人拉紧身上的毛毯御寒,宽大的沙发越发显出她身影的孤单与瘦小。这时,一个深沉的画外音提醒着天下儿女们:“别让你的父母感到孤独,常回家看看。”
一名年轻人曾在看过这一广告后,在网络上感慨:原来,老了是这么可怜的一件事。
在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中,不仅老人的生活、医疗需要保障,他们的精神状态同样需要受到重视。一项针对近1.4万名城市老人的调查发现,他们中四成人都有孤独、压抑、心事无处诉说之感。尽管今年6月26日,“常回家看看”作为精神慰藉条款,已经被写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然而,“别让父母感到孤独”,需要来自社会与子女更多的亲情与关爱。
谁来陪陪家中的父母
赵本山的春晚小品《钟点工》,讲述了一个老人孤独寂寞、儿子花钱找来一个陪聊老太太的故事。宋丹丹那句“再唠十块钱”让观众捧腹大笑,同时也让人对空巢老人的处境一阵心酸。近日,在重庆却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钟点工》。
在重庆市渝中区某大厦边的一个广告栏里,贴着这样一则信息:“勤俭懂事、黑发黄皮肤的单身女性,空巢老人蜗居合住,0租金。非诚勿扰,互相关照……”不大的纸面上,黑色字迹工整而遒劲。贴出这张广告的老人姓吴,今年已经74岁。当被问及为何张贴这样一则信息时,老人坦言,独自一人生活多年,因为患有糖尿病,担心夜间突然发病没人照料,不得已才想用“0租金出租”的方法,找个人陪陪自己。
家住辽宁省朝阳市的李奶奶和他有着同样的寂寞。今年76岁的李奶奶已经独居生活6年多,3个子女在北京、广州生活。她告诉记者,自己“像窝在鸽子笼里一样”,平常很少出门,在家每天做两顿面条。平时子女经常给她钱,寄来的食物总也吃不完,不受饿也挨不着冻,只是“无尽的寂寞难以打发”。“最盼望过年,像小孩子一样了。”她苦笑道,只有过年时孩子们才能回来看看她,但一过初五,“他们就要回去工作了,又剩下我一个人”,刚刚“热乎”起来的心窝又复归寂寞。
“空巢”,原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已被引申为子女离家后的家庭空寂。伴随着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国越来越多的子女不得不离开父母,远赴他乡工作定居,无形中造就了一个庞大的留守空巢老人群体。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城乡老人家庭中,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而且空巢化还在持续,“十二五”末期,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4。因为不堪孤独,空巢老人时常伴随着各种心理问题。
相比空巢老人还能盼来子女“归巢”团聚,另一部分老人则凄惨更多,他们只能在思念中孤单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家住北京市的李先生今年64岁,按说正是抱上孙子孙女、三代同堂的幸福时光。然而,一场车祸夺走了儿子的生命,也让他一辈子的幸福成为泡影。退休后,夫妇俩整日在房间对着儿子的照片发呆,几乎断绝了和以前生活圈子的来往。李先生说,中国老百姓活着就为了孩子,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没有孩子就什么都没有了。有时为了散心,他们会去附近公园,从朝阳升起一直坐到夕阳西下,看到跟儿子年纪相仿的青年人带着孩子戏耍,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掉。
中老年时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这样的家庭,正悄然无息地增加着。卫生部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每年新增7.6万个,全国失独家庭已经超百万个,这意味着将近200万父母只能独自生活。
“孤独寂寞是一把利剑,直插老人胸口”
今年1月8日,旅顺口区一家医院内,一名老人跳楼自杀;4月19日,中山区南山街某小区,一名老人从7楼坠下身亡;6月9日,沙河口区某街道,一老人因有解不开的烦恼,选择跳楼结束生命;6月24日,甘井子区辛吉街,一名60多岁的老人爬上楼道的窗户,坠下身亡……
这一幕幕仅是今年来发生在辽宁省大连市的惨剧,事实上,有关老人自杀的报道在全国各地都屡见不鲜。这些老人的离去让亲人垂泪,让熟人震惊。很多人觉得,老人选择自杀是因为不堪疾病的折磨,殊不知,孤独才是其背后真正的推手。
“孤独寂寞,恰如一把利剑直插老人的胸口。长期如此,太多负面情绪的积累,会造成他们的抑郁倾向,严重时就选择了结束生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对此十分痛心。她告诉记者,人的社会关系有“三圈”,最外圈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人,对个人情感起不到太多作用;中间圈是工作的同事,最内圈则是直系家属。老人退休后最主要失去中间圈,这时需要家人圈来弥补,但如果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就是“三圈”的全部缺失。在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看来,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安全感都会缺失,造成负面情绪增加,而空巢恰恰促进了这种情绪的增长。
中国老年心理关爱研究中心曾调查了江苏南京400户无子女或独居的60岁以上老人,发现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堪忧:52.5%的人“感到自己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49%的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58%的人“感到很孤独”,36.8%的人“觉得活着没意思”。
“缺少精神慰藉将成为困扰我国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之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说,其中既有想念子女的孤独感,也有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的空虚感。西北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院韩养民教授认为,对子女的无私疼爱让独守空房的老人很难承受他们离开后的巨大心理落差。生病或出意外时,得不到照顾的空巢老人常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以及自悲自怜的情绪。
此外,长期的孤单寂寞还会让老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慢性病增多,同时社会功能更加缺失,造成自闭,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美国加州大学对1600名60岁以上老人的追踪调查发现,经常感到孤独的老人,寿命会减少6年。“老人本身往往认识不到自己情绪方面的障碍,或认为并不光彩,怕给儿女们找麻烦而讳疾忌医,这样更容易耽误病情,延误治疗。”李娟说。
一个电话、一句问候,时时传牵挂
生活在北京朝阳区呼家楼附近的李奶奶,每天晚上都会走10多分钟,去附近京客隆超市门口,与十几名老人一起“拥挤”在马路边一块狭小的空地上跳舞。如今,这样的情景隐藏在城市各个角落,老人们的活动场所少得可怜。“要给老人多建些活动场所,让他们走出家门。社区也要组织老人多参加活动,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李娟表示。
今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写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看或者问候老年人。”事实上,崇尚“百善孝为先”的中国,绝大部分子女并非不孝,只是社会发展及带来的激烈竞争令他们不能常陪在父母身边,加深了老人的孤独感。
对此,杨萍认为,离家的孩子能做的就是经常与父母联系,进行有效沟通。可以每天打个电话,1分钟就够,聊一些让老人开心的话题,哪怕就告诉他们“我挺好”。另外,不要以为多给老人买东西,就是把老人挂在心上了。“要在精神上多关注,听他们讲讲心里话。人上了年纪,总会有许多感慨,不要嫌父母唠叨,他们会因为你重视他们、重视家庭而对晚年生活充满希望。”
最后,老人们也要学会自我排解,正确看待子女“离巢”,不必为此感到悲伤。子女成年以后离家独立是正常现象,也是社会发展趋势,老人要学会逐渐转变以子女为中心的思维状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保持精神愉悦。老年人过得健康、轻松,是给子女最大的心理安慰。
辅助延伸资料: http://tieba..com/p/3444774075
Ⅳ 老年人服务都有哪些,前景和企业
老年人服务项目有养老院、医院、家庭医生、老年大学、老年心理咨询、陪聊、健身房等等。
Ⅳ 我五十了,想找个陪老年人聊天,开心的工作,在微信,Q都行,中年人的感情生活也行,挣个工资
陪聊?还是当保姆吧,这样可以有工资,更有可以聊天。哈哈,老年人。估计用不着陪聊吧。
Ⅵ 有没有专门陪聊的.
当然有了。说陪聊有部分是好的。比如说一些老年人啊什么的在家闷就找人专说说话什么的属。还有一种其实就是很肮脏的那些。说白了就是找一小姐或者是找一男的怎么怎么样。你注意看下街边帖的那种招聘启示,就一些大酒店什么的,薪金很高。有的会写陪聊有的不会写其实就是做那个的
Ⅶ 帮老人搞卫生督促吃药洗菜淘米加陪聊,这种钟点工的时薪是多少
看家庭情况。
以及所在地区。
月薪一般四千左右。
小一点的地方。
时薪这边很少。
有要求,可以自己去与雇主沟通。
Ⅷ 我想要在杭州创建一个家政公司,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从事陪聊、代为看望等业务,需要什么条件、怎么做
1、统一形象(标志、工服、用具等)
2、统一招聘(定点招聘,保证服务员来源可靠)
3、统一培训(讲公司管理、家政知识,上岗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后续跟踪管理问题才会少)
4、持证上岗(定岗定级,持证上岗,员工持国家职业资格证,这样技能才有保障)
5、跟踪管理(定级回访,上门督导,出现问题及时协调。每月员工要搞提升培训,这样客户才愿意交管理费,呵呵,咱挣的就这钱呀!)
关键是你的经营管理要请楚,管理制度要完善,比如家政公司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制度,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家政公司突发事件处理,家政员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家政员工培训体系,人事聘用管理体系,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家政协议等都要规范了,这样执行起来才会顺。看起来也就规范了。操作起来也就就得心顺手了。
其中最主要是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要完善。家政行业是微利行业,但风险很大,搞不好挣点小钱全陪进去了。
我也是今年才搞的,总部培训了半个月,也算是入门,大家都是同行,以后多交流!
你做的这个也叫居家养老,民政部门有补贴的,可以去申请一下。
就是让家政公司培训家庭服务员,家庭服务员职业范围也有老人护方面的内容。
现在也有一种新的职业,居家养老护理员。
家政公司培训后,以派遣的方式进入老人家庭,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对老人进行护理,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陪老人看病,购物,购药等。
从事这种工作,可以向民政局去申请,国家补贴。就是国家对老人的补贴购成家政服务,让家政公司去服务。
刚开始属于业务探索阶段,两个人就可以了,业务做起来再细分岗位。
Ⅸ 老年人最易上当的九大“保健”骗局有哪些
近年来,不少老人深陷保健品骗局,有病不吃药,被骗光“棺材本”,甚至去世后家里还会收到推销电话。为此,河南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平安中原总结了容易针对老年人的九大“保健”骗局,提醒老年人一定要警惕别落入不法保健“陷阱”。
8、步步设套,最后“走人”
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一般几百元,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
9、“买保健品能发财”
厂商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只要购买一家企业生产的保健品,不仅可以获得包括境外旅游在内的种种丰厚赠品,更诱人的是可以获得大量该集团公司的原始股。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各种原因,既有老年人健康意识强、对保健品“情有独钟”,也缘于骗子的推销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具有欺骗性。
Ⅹ 如何哄老人开心呢
其实你要理解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她真正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我觉得你奶奶真正生气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收到红包,而是因为你的父母没有给他发消息,没有陪伴她,让她有了一种被忽视的感觉。
老人其实就是个老小孩,需要陪伴和重视。
其实我觉得奶奶根本就没有生气,她只是难受,难受儿女在如此重要的节日没有想到她,难受自己等了好久终于等到的一个和儿女相处的机会落了空,难受自己一直一个人,没有什么陪伴,没有儿女承欢膝下,难受儿女工作太忙没有空余的时间。老人只是在期待落空之后有了一点心理落差,她并不是真正的生气,多陪陪她,多和她聊聊天,让她的空虚孤独有所依,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