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养生的原则有什么
养生的原则:
养生,又称道生、摄生、保生。即采取各种方法以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养生的原则包括:
(1)顺应自然:了解和把握自然界各种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保持与自然的统一,即“天人合一”。
(2)形神兼养:注意将调养形体与调摄精神活动相结合,使“形与神俱”,即保持形神合一。
(3)调养脾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保养肾精,“食饮有节”,才能保养脾肾。
(4)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特点、所患疾病、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制定具体的养生方法,才能达到有效养生的目的。
B.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不包括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不包括中庸之道。
《中医养生学》中养生的基本理论分为八小节,分别是:生命、天年、衰老、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协调平衡、正气为本。
天人相应,指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形神合一,主要在于说明心理与生理的对立统一、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等。
中医养生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厚德养生。
中医养生学强调道德修养对于养生长寿的重要性。德高者寿高,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有仁爱之心不仅自己健康长寿,也能使他人健康长寿。上行下效,全社会都具有真诚的爱心,自然能出现一个健康长寿的社会。崇仁修德,这便是内养正气,属于养生学之养神养心的范畴。
二、强调中和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始终视中和节度,无太过、无不及。过犹不及。比如动静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如此即可达到阴阳气血平和,有益健康和长寿。中医养生学主张通过适宜的手段,在必要的时候用药物调整人体之偏使其气血阴阳归于平和。
三、以养气为要。
气是中国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养气。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化生的,因此养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保养人体之气,以保养正气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