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放平心态面对老年痴呆的老人
首先要了解老年痴呆的特征,知晓了特征才不会把老人当成具有正常智力的正常人,才不会用正常人标准去衡量老人的行为言语。婴幼儿的哭闹和无理取闹,大人会主动哄哄孩子,最多是烦恼但不会反感和抵触,因为知道这是孩子的正常行为。老年痴呆的老人说出的话,做的事往往和现实生活有关联,家里人分不清真假,信以为真就会觉得被冒犯和被伤害,从而反感、讨厌老人。这就需要对老人有更多的包容和谅解。
她曾经给予你的好,像你对待你的孩子、爱人那样满眼都是喜欢,无论她怎么样,你持续喜欢她。然后去跟她说话,陪伴,照护,引导。拿出你最大的善意接受这一切,这是报恩的一次机会。
『贰』 老年痴呆患者和家人,通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呢该如何解决呢
老年痴呆患者和家人,通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呢?该如何解决呢?老年痴呆症的患者早期症状比较轻,晚期就非常重了,一般家属的照料主要体现在心理和生活起居上,早期患者发现有记忆力减退,做事力不从心等会非常的紧张,家里人要做好宽慰工作,从心理上做到宽慰,保持患者的心情愉悦。后期主要当心患者跌倒、走失、乱吃东西等,随时有人关注不要发生意外事件。再往后部分患者会卧床不起,那就是注意患者的营养饮食、肢体活动、翻身拍背等,防止褥疮、感染等并发症。总体来说,首先要从患者自身保持干净整洁卫生入手,其次,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和适当运动。最后,清淡饮食,易消化,营养丰富,多样化,忌烟酒刺激性食物。
『叁』 日常中如何与老年痴呆症患者相处
一,对于失智复人员,当然还制是要多包容啊。
二,如果有条件,可以请护工来帮忙的。并且开一个家庭会议,大家谈一谈办法。
三,老人也好,你也好,适当户外活动、散心,(如果是户外,则要照看好她,)这样对情绪调节,有帮助。
『肆』 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应该如何照顾
家里有老年痴呆的患者会很难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护理:有可能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定向力下降的情况,则可以在患者外出时派人跟踪,或在患者出门时,给他佩戴一些识别身份的联系方式或证件;
2、非药物治疗:如职业训练、认知康复治疗、音乐治疗,可以让患者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日常生活活动,让他多接触周边的亲朋好友,尽量不要让患者独处;
3、药物治疗:包括促认知方面药物的治疗,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以及脑代谢赋活剂。此外,药物治疗方面还包括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精神症状、抑郁症状,可以采用一些抗抑郁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一,尽量保持患者生活环境的,各种事物恒定不变,必须改变的时候,要采取一个缓慢进展的方式,由于痴呆患者,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很差。所以生活环境改变的话,会让其不知所措,所以老年痴呆周边的环境变化,尽量要慢一些小一点,并且反复指导,训练患者适应新的环境。
第二,对患者要提供适当的帮助,照顾老年痴呆,并不等于替他做所有的事情,如果是所有事情,都帮老年痴呆患者做了,那么可能会让其生活能力,迅速下降,所以要让痴呆患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他多做熟悉的事情。
第三,要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老年痴呆的护理,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为痴呆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及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因情绪波动,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压力。
另外老年痴呆患者,有一个简单原则,生活是很复杂,所以尽量不要让患者,做一些特别特别复杂的事情,例如做饭、用洗衣机等。因为这些事情,如果老年痴呆患者做了失败了,只会加重他们的挫折感,所以引起不必要的情绪反应。老年痴呆患者,尽量告诉他们简单的事,例如上厕所或者上床睡觉,这些特别简单的事,这样让患者有最基本的生活功能。
『伍』 如何与老人相处
他们呢,是比较多话的,而且有些习惯呢,不好说,也不好让他们改正的.那你就耐心点吧,帮助他们清理好了.有时侯就是需要我们小辈的做点事情呢.
不少后辈感到与老年人不好相处,认为老年人脾气怪了,名堂多了,爱固执己见,有时甚至不讲道理。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的生理、心理都会发生某些变化。老人从工作、劳动一线退下来后,这种变化会更大一点。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做儿女后辈的,都得与老人好好相处,尽好孝道。其实只要本着理解、尊重的宗旨,拿出我们儿女的“孝心、关心、耐心”来,是能与老人相处好的。 有些老人年纪越大越难伺候。有时会像个任性的小孩子,他要做什么就要什么,谁也劝阻不了。还有些老人越老疑心越重,有时怀疑某人拿了他的东西,有时怀疑媳妇作风不正……这些,都是老人心理变化引起的,有的就是老人痴呆的症状。我们要理解,要同情,不要当真,因为这是病态。他们年轻的时候,是绝不会这般乱说的,也是不会随便就怀疑人的。 还要理解老人记旧心态。老年人最大的一个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是支撑他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老人一般都喜欢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成绩、荣誉与见闻,我们不管已听过了多少遍了,都要拿出耐心来倾听,这时我们可以偷点懒,“嗯”、“啊”地答应着,多听少说。如果老人过多回忆起以往的苦难,为免老人过度伤心,我们又要因势利导,帮助老人摆脱苦涩的回忆。 没有一个愿同老人聊天的人不受老人的欢迎。与老人相处好的基本经验就是增加与老人的对话。人老后,社交圈子小了,孤独寂寞时时伴随着老人,他们特别需要与人交流,需要倾诉和陪伴,需要被人关注。我们做儿女的,要理解老人这种心理需求,尽可能抽时间多与老人说说话。多些时间陪伴老人聊天,可以让老人增强自信,乐观开朗,对防止老年痴呆症有明显效果。如果我们不在老人身边,我们也要定时通过问候老人,不要吝啬费,多与老人聊几句。有条件上网的,可定时与老人进行音讯、视讯聊天。 与老人交谈态度要和蔼,说话的速度要相对慢些,语调要适中,有些老人耳聋,则须大声点。要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如家乡、亲人、年青时的事、电视节目等,避扩音及老人不喜欢的话题。老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我们要真诚、慷慨地多赞美他,他就高兴;万一有事谈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绪有变时,我们要尽快扯开话题。在老人面前,要多讲一些开心、幽默的话语,少提生老病死之事,以免引起老人伤感。 从思想感情上来说,我们要认定“丈夫的妈妈也是我妈妈”。与婆婆建立起亲情。有了这样的观念,你就能够做到从细微之处关心婆婆,也就可以原谅婆婆一些不妥的言行。但同时我们又要注意,由于血缘关系,婆婆与妈妈是还有所区别的,因而,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妈妈一样爱婆婆,但又不可像在妈妈面前一样任性、放肆、耍脾气。做到了这一点,婆媳关系就会慢慢融洽。 礼物是婆婆与我们媳妇之间一种必需的润滑剂。“礼轻情义重”,婆婆的需要不是用钱多钱少来衡量的。因此,只要我们用心就能够体察到什么东西能够送到婆婆的心坎上——选她最想要而又没有的东西送。比如说,婆婆虽然已是老年,但总还是女人,件适合她的漂亮衣服和一条和这件衣服颜色相配的裤子,她自然会喜欢得很。她高兴了一家人就都高兴了。 家庭是重情不重理的地方,与婆婆的事,不要过份去要求明辨是非,婆婆就是错了,没有必要当面纠正她,当面让她下不了台,在媳妇面前丢面子。万一婆媳之间出现了分歧,发生了矛盾,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争吵。我们作媳妇的从尊敬长辈出发,要多作点自我批评。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矛盾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只要双方让些步是不难解决的。我们切忌到外面去说婆婆的不是,这是最伤感情的。有了不遂心的地方不要紧,可通过丈夫去向婆婆讲,这样的效果比到外面说咸道淡好得多。等对方情绪平静之后再商讨处理所存在的问题。 婆媳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原因多是由于家务问题和经济问题,有的人结婚以后家务活都推给婆婆去干,这样就容易产生矛盾。做媳妇的要多承担一些家务工作,凡事抢在前头去干,干的时候不要带着怨气,要心平气和地去干。如果媳妇事事都抢在头里,老人是最容易受感动的,反而会不让媳妇去干。 处理婆媳关系儿子要多做调节工作,起好中介作用。发生矛盾时要及时劝解,“和稀泥”,当面安慰老人,背后劝导妻子, 儿子作为婆媳关系的中介点,对婆媳双方的性格特点最为了解。儿子可以帮助婆媳进行心理沟通。通过儿子的沟通,婆娘之间可以更轻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进感情。例如给母亲 送礼多叫妻子出面,每年的赡养费由媳妇交给婆婆,这些策略都有助于婆媳之间的情感交流。 只要我们从孝心出发,处处从关心入手,耐心地对待老人,我们定能与老人融洽地相处,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他与你生气就暂时忍忍嘛!老人家,养你一辈子不容易,年老时还不准生生气?老了之后当然不会在喜欢运动了啊!一个老人,在这世上还有几年的福可享?在他有生之年好好对他吧,人一生不长,年轻时苦了那么就,老了就让他歇歇吧!
这位知友,不少后辈感到与老年人不好相处,认为老年人脾气怪了,名堂多了,爱固执己见,有时甚至不讲道理。孙子应如何与老人相处?对待不同型别的老人,有不同的相处方法。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休闲安详型:对生活没有太高的目标,有房可住,有食可吃即可。不需要山珍海味,满汉全席;白菜配豆腐,土豆配辣椒即可型别的老人。
相处方法:常回家看看,解决老人的日常问题,提供老人的衣食住行。
成熟自立型:中老年人的偶像,自立自强,自给自足,还可以福及儿女子孙。为人豁达开朗,时常四处游走,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奔波于社会交际。
相处方法;多尽孝心,多多陪伴,自己从老人身上学习社会经验(就不需自作多情的担心老人了,人家还担心你呢。)
紧张忙碌型:生活中忙于各种事情的老人看起来是自尊心强,干劲十足。实际上强悍的外表下是一颗孤寂的心。只有忙碌于各种零碎的事情,才能忘掉烦扰,掩饰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相处方法:肯定其积极向上,思于进取的态度;同时尽力为老人提供放松的机会,可以常陪伴老人外出散步,下棋。
多管闲事型:这样说虽然有点不礼貌,不过这的确是千百年来婆媳关系等家庭关系紧张的表现。老人年纪大了,社会经验比儿女更多。俗话说倚老卖老,老人会觉得晚辈不成熟,事事都要敦敦教导,而晚辈则容易反感老人反复的说教。
相处方法:老人是为你好,不触及原则的情况将就著听听就过去吧,不要顶嘴。
幼稚依赖型:并不是说老人幼稚,而是由于老年人的各种疾病,可能导致意识不清,从而表现出各种幼稚行为,类似孩童;或者由于孤身一人,空虚寂寞而产生孩童心里。
相处方法:情况严重的话就医咨询,多陪老人外出散步。
情绪多变型:情绪失控人人都有,老年人由于年龄大也容易出现情绪多变的情况,就如晴雨表,今日晴,明日雨,后日雨夹雪。
相处方法:物极必反,你强他更强,硬碰硬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所以不能以凶横硬气的口气和态度对待老人多变的情绪和行为。孙子兵法讲究避其锋芒,寻找战机。
据最新调查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0%。不少子女也埋怨,和年纪大的父母相处越来越困难。 那么,子女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呢?老龄问题专家特别针对几种不同心理型别的老人进行了分析。请看下面“六大秘方”: 型别一:防御拘谨型 特点和表现:此类老人心中会感到空虚和寂寞,而他们用来解决的方法就是投入紧张的工作和各种繁忙的活动中,这种日程满满的状态让他们可以忘掉年龄和孤单。 相处之道:首先不能简单否定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但同时也要尽量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提供放松的机会,诱导他们摆脱忙碌的心态。 型别二:安详安闲型 特点和表现:安于现状、容易满足是此类老人的特点。他们喜欢从周围人那里得到安慰,做事情的原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对周围的事情不是非常关心,只是享受个人的空间。 相处之道: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又不能太过疏离,要在合适的距离上尽量提供温暖的安慰,子女和周围人群只需给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就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型别三:成熟健康型 特点和表现:这种型别的老人对过去豁达以对,也很能适应心理变化,可以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和生活,会主动去从事一些有关的社会活动,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和朋友。 相处之道:晚辈们只要要进孝心,成熟健康型的老人就会感到很愉快。 以上三类老人的心理状态总体上来说都属于正常范围。而下面三种类型的老人就需要儿女和其他人多加留神,争取帮助老人顺利度过过渡期,安享幸福晚年。
你都说了老人都80多岁了,在这个世上还有多少个日子暱?要珍惜与老人相处的日子,老人会教会你很多做人的道理,家里有老人的是一种幸福。不少后辈感到与老年人不好相处,认为老年人脾气怪了,名堂多了,爱固执己见,有时甚至不讲道理。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的生理、心理都会发生某些变化。老人从工作、劳动一线退下来后,这种变化会更大一点。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做儿女后辈的,都得与老人好好相处,尽好孝道。其实只要本着理解、尊重的宗旨,拿出我们儿女的“孝心、关心、耐心”来,是能与老人相处好的。
有些老人年纪越大越难伺候。有时会像个任性的小孩子,他要做什么就要什么,谁也劝阻不了。还有些老人越老疑心越重,有时怀疑某人拿了他的东西,有时怀疑媳妇作风不正……这些,都是老人心理变化引起的,有的就是老人痴呆的症状。我们要理解,要同情,不要当真,因为这是病态。他们年轻的时候,是绝不会这般乱说的,也是不会随便就怀疑人的。
还要理解老人记旧心态。老年人最大的一个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是支撑他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老人一般都喜欢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成绩、荣誉与见闻,我们不管已听过了多少遍了,都要拿出耐心来倾听,这时我们可以偷点懒,“嗯”、“啊”地答应着,多听少说。如果老人过多回忆起以往的苦难,为免老人过度伤心,我们又要因势利导,帮助老人摆脱苦涩的回忆。
没有一个愿同老人聊天的人不受老人的欢迎。与老人相处好的基本经验就是增加与老人的对话。人老后,社交圈子小了,孤独寂寞时时伴随着老人,他们特别需要与人交流,需要倾诉和陪伴,需要被人关注。我们做儿女的,要理解老人这种心理需求,尽可能抽时间多与老人说说话。多些时间陪伴老人聊天,可以让老人增强自信,乐观开朗,对防止老年痴呆症有明显效果。如果我们不在老人身边,我们也要定时通过电话问候老人,不要吝啬电话费,多与老人聊几句。有条件上网的,可定时与老人进行音讯、视讯聊天。
与老人交谈态度要和蔼,说话的速度要相对慢些,语调要适中,有些老人耳聋,则须大声点。要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如家乡、亲人、年青时的事、电视节目等,避扩音及老人不喜欢的话题。老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我们要真诚、慷慨地多赞美他,他就高兴;万一有事谈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绪有变时,我们要尽快扯开话题。在老人面前,要多讲一些开心、幽默的话语,少提生老病死之事,以免引起老人伤感。
从思想感情上来说,我们要认定“丈夫的妈妈也是我妈妈”。与婆婆建立起亲情。有了这样的观念,你就能够做到从细微之处关心婆婆,也就可以原谅婆婆一些不妥的言行。但同时我们又要注意,由于血缘关系,婆婆与妈妈是还有所区别的,因而,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妈妈一样爱婆婆,但又不可像在妈妈面前一样任性、放肆、耍脾气。做到了这一点,婆媳关系就会慢慢融洽。
礼物是婆婆与我们媳妇之间一种必需的润滑剂。“礼轻情义重”,婆婆的需要不是用钱多钱少来衡量的。因此,只要我们用心就能够体察到什么东西能够送到婆婆的心坎上——选她最想要而又没有的东西送。比如说,婆婆虽然已是老年,但总还是女人,买件适合她的漂亮衣服和一条和这件衣服颜色相配的裤子,她自然会喜欢得很。她高兴了一家人就都高兴了。
家庭是重情不重理的地方,与婆婆的事,不要过份去要求明辨是非,婆婆就是错了,没有必要当面纠正她,当面让她下不了台,在媳妇面前丢面子。万一婆媳之间出现了分歧,发生了矛盾,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争吵。我们作媳妇的从尊敬长辈出发,要多作点自我批评。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矛盾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只要双方让些步是不难解决的。我们切忌到外面去说婆婆的不是,这是最伤感情的。有了不遂心的地方不要紧,可通过丈夫去向婆婆讲,这样的效果比到外面说咸道淡好得多。等对方情绪平静之后再商讨处理所存在的问题。
婆媳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原因多是由于家务问题和经济问题,有的人结婚以后家务活都推给婆婆去干,这样就容易产生矛盾。做媳妇的要多承担一些家务工作,凡事抢在前头去干,干的时候不要带着怨气,要心平气和地去干。如果媳妇事事都抢在头里,老人是最容易受感动的,反而会不让媳妇去干。
处理婆媳关系儿子要多做调节工作,起好中介作用。发生矛盾时要及时劝解,“和稀泥”,当面安慰老人,背后劝导妻子, 儿子作为婆媳关系的中介点,对婆媳双方的性格特点最为了解。儿子可以帮助婆媳进行心理沟通。通过儿子的沟通,婆娘之间可以更轻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进感情。例如给母亲 送礼多叫妻子出面,每年的赡养费由媳妇交给婆婆,这些策略都有助于婆媳之间的情感交流。
只要我们从孝心出发,处处从关心入手,耐心地对待老人,我们定能与老人融洽地相处,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太宽泛了,对待小孩老人需要耐心,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关爱
既然曾经因为这个原因离婚,最好就是搬出去住,不要一起住,或者上下楼住。老人家确实很多问题和子女想法是不同的,很难一致,最好就是把他当作你的客人,多送些吃的用的给他,也多和他聊聊天。别住一起,总有一天又有矛盾的。
你好
做到以下几点就好。
1】先学会爱自己
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同样也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也难以拥有一段和谐幸福的亲密关系。不了解自己,不懂爱自己的人,无法察觉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感受,很有可能总是会把这些归咎到对方身上,或者不正确地归咎到自己身上,无法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两人之间的问题,并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容易被情绪所控制。
2】学习管理情绪
遇到问题的时候,情绪通常最快出现,但是情绪的杀伤力可能很大,并且情绪会有很多种可能性,如果你不能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就会被情绪所控制,并且被情绪所伤,同时你的情绪也会伤到你所爱的人。所以,要懂得培养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在一次次的情绪体验中,慢慢了解并掌控自己的情绪。
3】当有需求的时候,记得说出来
表达是很重要的,而怎么去表达,更加重要。很多人,当有需求的时候,不说出来,总以为对方会懂,或者总要求对方必须要懂。天哪,对方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虫,你不说出来,ta怎么会懂呢?然后到了忍不住的时候你又突然爆发,或者就是用抱怨、指责的语气去跟对方沟通,这样的方式往往只会让你们的沟通愈来愈差,不仅达不到你所想要的,可能还会将矛盾升级。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如对我的回答还满意,请记得采纳,
如对我的回答有疑问请追问。谢谢。
推荐你看部电视《经营婚姻》
她们结婚那集,鸟儿她爸说出来一切……
2、青鸟的爸爸给小夫妻俩的建议:
①经营是一种理智的方式,仅凭爱情去维持一个家庭是远远不够的,建立家庭之后爱情会被无数的家庭琐事所磨灭,所以要理智地处理家庭问题,要有经营理念。
②我送你们俩,三个词六个字,算是给你们俩以后如何经营你们的婚姻提个建议吧。头两个字叫余地,要学会给对方留有余地。再激烈的冲突都能够及时化解。两口子过日子啊,最怕的就是两个人之间没有空间、没有缝隙、没有余地,时间长了就会感到窒息。有的时候松散一点没坏处。比如说我跟你妈争执一旦开始升级我们就立刻停下来,谁也不再说了,就怕说出来以后后悔的话。你们俩也一样,遇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放下,先别管,俩人出去玩玩,享受一顿美餐,心情好了,很多矛盾都化解了。还有两个字叫糊涂。有的时候对一件事情的判断呐,模糊一点没什么坏处,不必非得那么较劲、较真,非要争出个子丑寅卯,不把对方逼到墙角不算完。最后两个字是信任,女人跟男人不一样,女人最渴望的是被爱,最忌讳的是男人感情上的背叛。信任是一种能力,是经营婚姻中最需要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需要培养和锻炼才能获得的。如果妻子具备了这种能力,而且被丈夫感受到,那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万一遇到感情上的困扰,丈夫就会立刻想到妻子得信任,自觉地约束自己,对妻子的爱就会不断地增加。
③鄙夷、不屑和冷漠这三种表情,有时候远比痛斥、怒视和愤怒给对方的伤害更大。如果能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照照镜子,你们就知道这三种表情有多难看。
『陆』 我该如何面对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请心理医生支招,谢谢!
主张让她回家,等过些日子再接回来,要知道哪都不如自己的老家啊,自己家里无拘无束专,对她属而言才是真真要 回的地方。
做父母难,做子女也难。你也不可能辞掉工作去照顾她,最主要是做你父亲工作。让你父亲多照顾。有机会再到儿子女儿家小住。
『柒』 家里有一个患老年痴呆的老人且脾气暴躁怎么办
如果说家里有 老人老年痴呆,脾气暴躁的话,可以服用一些镇静的药物来改善这种症状,另外还要注意家属要多余老年痴呆的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考虑带老年痴呆患者出来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
『捌』 大家家里有老年痴呆症的长辈吗怎么扛过来的
我的婆婆就是个老年痴呆症晚期的老人,从七十多岁的发病初期到现在的八十七岁晚期,她的子女快被她折磨疯了!
早期的时候,只是觉得她记性变差了,很多事情跟她刚说过就忘记了,然后她还会自我调侃说自己是半个脑子。那时除了我,没有人会觉得她不正常。我曾提醒我老公说:你妈极有可能是老年痴呆症。没想到被我老公听了勃然大怒,说我心怎么那么毒辣,竟然诅咒他妈妈,我晕死了。现在想来,如果那时候懂得带婆婆去医院用药物干预,有可能现在的症状没那么严重吧!
慢慢的,婆婆的老年痴呆症症状越来越严重了,现在已经是晚期了吧!由于大便都不懂拉了,就要隔二、三天,带她到厕所,边忍受她的打骂、边强行往她的肛门插开塞露,她才能拉出屎来哦;小便也不会去厕所,就自己没感觉的哪里坐着就哪里拉尿,所以每天都要帮她穿上纸尿裤,刚开始不肯穿,或者自己偷偷脱下藏起来,后来逼她穿了好久,她才慢慢习惯了穿纸尿裤。但还是得隔二个小时就带她去小便,要不,纸尿裤也老是湿透,又要帮她换就更麻烦。不过,她可是坚决不肯去小便的,老是说大家欺负她,没尿拉硬要逼她拉尿,但是千万别信她的话,这时要拿点小糖果小饼干引诱她去,还要夸奖她说她乖。
她谁都不认识了,有时连自己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叫我公公也就是她的丈夫爸爸,还问我是哪里来的阿姨,小孩多大了?你问她多大了,她就说自己才三十多岁,还没结婚。骂人时,她会用以前从没听她说过的最恶毒、最下流、最黄色的话咒骂你,还说我早点死,拉的尿给我吃……好在我几乎没怎么搭理她,都是她的两个女儿,一个已经退休,一个一直是全职家庭主妇,还有一个专职炒股票、不用上班的儿子、也就是我老公专门侍候她。这样,说她惨又不至于,因为她的子女对她真的太有耐心太好了。
晚上的时候,她经常不睡觉,自己坐在床上自己跟自己一问一答地说话,有时凌晨听到她在叫她的早就死去了的妈妈,爸爸,伯伯,爷爷……有时又用手整晚指敲床板吵人睡觉……好在她的膝关节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几乎不能行走了,要不,晚上边说话边到处走更难搞。
她的嘴很馋,老是想吃东西,刚吃完又说没吃。有意思的是,吃饭的时候,她吃一口就放桌上不记得了,然后你要一直提醒她吃饭,吃着吃着,一转眼,她的碗具不见了,那是被她塞进裤兜里了,那就要帮她找出来叫她继续吃……
现在的她,脸上干干净净的没有老年斑且很少皱纹,本来己经完全白了的头发现在又长出了差不多半个头的黑发,身上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异味,因为每天都要带她去冲凉房洗澡、洗头发。她最恨洗头洗澡了,侍候她的子女要忍受着边被她咒骂边帮她冲凉,一不小心,她就恶狠狠地往你手上咬一口血印子,或打你,用指甲抓你……
看她这个样子,活到100岁几乎没什么问题,只能难为了侍候她的子女,但谁知道呢,反正我老公是每天妈妈长妈妈短的一点也不嫌弃。
这个我最有发言权,我的两个同学他们家里面一位是自己外婆得了老年痴呆,一位是自己的父亲得了小脑萎缩,但是症状和老年痴呆差不多。,我和大家介绍一下实际情况:
首先说我同学的外婆老年痴呆情况,她的症状比较严重,每天闲着的时候可能会始终持续某个状态中,比如会一直走楼梯,楼上楼下来回不停的爬楼梯,或者是脾气比较暴躁,看见人会骂人,骂自己的子女而且不太认识人,忘记了自己的亲人。
会和身边的人吵闹,而且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什么事情都记不住。这个时候她的几个子女也是有很大的压力。因为同学的外婆脾气很暴躁,经常会骂人,几个子女每天就轮流照顾老人,如果只让一个人长时间的照顾的话,情绪上会受不了压力。
还有一位同学的父亲,今年56岁,他是有小脑萎缩的情况。小脑萎缩临床表现和老年痴呆差不多。经常记不住事,现在同学的父亲完全找不到自己住了几十年的家,记忆力趋近于零。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情,你过一会儿再问他,就完全记不住。所有的事情都只记得年轻时候的事,其他的事时间长了就完全记不住。
而且情绪上不能受刺激,要特别温和的去和他说话。作为病人家属每天尽量的让病人开心,这样可以延缓他的病情发展。
老年痴呆的这种症状,可能突然之间一下子病情进展的特别快。一夜之间病情就会进展到一个阶段,所以在平时照顾老人的时候,尽量不要让他生气,刺激到他情绪加快病情发展。
如果家里面孩子多的话,尽量采取轮流照顾的方式,这样给每个人情绪上都不会有特别大的压力。
没经历过的人,请您阅读以下文字时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以下描述我们家发生的事,也许会颠覆您对部分老人晚年生活的认知,事实上,如果您运气不好,大概也率逃脱不了未来面对这种残酷的,撕心裂肺的陪伴。
好在你我有缘,能及时从这里了解到我所受到的磨难,从而吸取经验教训,避免老人的病情快速恶化而走弯路,减轻老人的痛苦,把您从无休止的沮丧、抱怨、身心疲惫中解脱出来。
说起来都是泪,我家公公患老年痴呆10年,想起这些往事仿佛是做了一场恶梦。
以下,我分几个段落把我家公公从发病,到渐渐无法控制情绪,发展到不可思议的人格变化,以及我们从不不知所措地迷茫、不理解,到逐渐认识他的病情起因和解决方案,给大家作一个系统的描述,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少走弯路。
一、老年人年青时身体很 健康 ,并不代表晚年不会得老年痴呆我公公今年91岁,南下干部,年轻的时候喜欢打猎、打乒乓球、游泳,抗美援朝那年,曾在零下十几度的江水里搭桥铺路,老人家前半生,身体什么毛病都没有,用他的话来讲,这一生都不知道医院的门是朝哪开的,所以,我首先要告诉大家的就是,老年人年青时身体很 健康 ,并不代表晚年不会得老年痴呆。
婆婆走的那年, 老人不到80岁,我们两口子作为家里的长房长孙,为方便照顾老人,从自己家里搬到老人的住所和他一起生活。老人自己花钱请了一个长期的保姆,家里有一百多平方米的后院,老人养了一条哈士奇,种些蔬菜和花花草草,每逢周末就和他的孙子、外孙欢聚一堂。小崽子们一个比一个精明,只要把爷爷哄开心了,老人就毫不吝啬地给每个孩子派发红包。
头两年。我们在家里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老人逢人就夸奖儿子媳妇体贴孝顺。
二、老人的言行渐渐反常,后来甚至发展到亲人都无法承受的阶段,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别走我走过的弯路如果服侍我们家公公自此一帆风顺,我就没资格在此跟您长篇大论了,后面发生的事情,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我挑几个要点,跟您描述一下老年人在得了老人痴呆后,逐步显现出的几种反常现象,您看了一定要引起足够的注意,从而避免重蹈覆辙,文章的后面,我将把正确的应对方法分享给您。
1、老年人初期的老年痴呆症反常表现有那些?我是怎么扛过来的?
后来,从老人的言谈举止上发现,公公对长期服侍他的人渐渐变得冷漠,平常从来不会因食物和日常安排产生抵触情绪,他变得毫无道理的挑剔,相反,对偶尔打打电话来,却很少陪伴他的子女格外亲切。
这一阶段,我对此感到有点莫名其妙地伤感,谈不上是怎么扛过来的,只是心里有些失落,面对老人的异常反应,往往从自身找原因,多多少少有些委屈。以为老人只是因为什么产生了情绪上的波动,根本没想到老人是由于老年病引发的前奏,错失了控制延缓老人病情恶化的良机。
2、老年人中期的老年痴呆症,有那些反常表现?我是怎么扛过来的?
一年后,我公公记忆力明显衰退,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却把过错强加在别人身上,说话没什么逻辑,与我们交流时开始显得得不耐烦,脾气大,说话嗓门粗,常常认为我们照顾他是为了图点什么,甚至于把自己的一些个人用品和财物藏起来,提防别人偷他的东西,隔天自己忘了就指桑骂槐地发泄,一个人出门回家时,往往走错了方向。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才猛然意识到,老人是不是身体哪方面出现了问题?以他的头脑和品性,不可能说出这种恶意伤人的话,如是,我一方面更加小心地继续伺候老人,从食物的营养上更加精细地调养,把老人的闲言碎语当耳旁风,背地里暗自抹泪,希望总有一天老人还是回到以前样子。
另一方面,身边有许多朋友也处在我这个年龄,从侧面和身边的闺蜜们打探,然来我公公现在的举动并不是个例,许多家庭的老人竟然和我公公惊人地类似,表现的方式各有千秋,从这时候开始,我从朋友的口中知道了更多老年痴呆症的表现症状,原来这种老年病还有一种名字,叫“阿尔兹海默症”。
如果问我这时候是怎么扛过来的,我只能这么说,知道了老人这些反常的举动,是老年性疾病所引起的,心里反而变得平静了许多,不再认为老人是在刻意地针对我,而故意刁难使坏,只是身体很累,频繁应付老人的各种差遣,恨不得早点结束这种常人不能接受的生活状态,我开始求助老人的其它儿女,那怕替换我一天,都感恩到泪如泉涌。
小结:
这个阶段得给读者们作一个小结,出现这种局面时,就是我前文所提到的走了弯路,当初我没有对老人的病情作更加深入的了解,事实上老人的病情到了这个阶段,虽然病情不可逆,但还是有方法控制病情继续蔓延,至少可以让伺候老人的子女,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喘口气,以免遭受接下来的一场人生恶梦。
3、老年人第三阶段的老年痴呆症,老人和服侍老人的子女都是一场恶梦?我想死的心都有
不得不说,由于我们两口子的失误,我公公的病情呈加速度般地恶化,接下来,是老人和我们全家人至昏至暗的日子,他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明目张胆地当着我歪曲事实,背着我在其它子女那里说我的坏话,甚至发展到打骂子女或护工,可气的是,对于伺候他无微不至的我们,像对待囚犯一般凶狠跋扈,在他的朋友、同事和亲戚面前,又表现出饱受折磨的神态,逻辑清晰,有理有据地诉说我们的不忠不孝,说起假话来,让听众们义愤填膺地对我们发起攻击,竟然谁都看不出老人有半点病态,用一句话概括好了,我和老公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回想起往日老人那副慈祥的面容,再对比今天他那蛮横无理的表情,所谓相由心生,有过经历的朋友一定能理解我,真的,这种可怕的老年病,的确能改变人的人性和品质。
这一阶段,怎么扛过来的?唉,一言难尽,我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老人面前,您能理解吗?
看过这里的朋友,如果您单纯只是想了解,家里有老年痴呆症长辈的子女,受到了那些磨难,是怎么扛过来的,大可不必,随便问一问身边伺候老人的朋友就有答案,只是这些善良的人,往往把这种事当家丑,到了实在扛不下去的时候,才会给您透露一点点实情,对于我本人来讲也算是咎由自取,怪只怪我自己,一次次地担误了给老人控制病情的良机。
下面的要说的其实与本话题无关,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啰嗦几句,给您分享几点我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不然,以上我经历的磨难对于您一点意义也没有。
三、家里有老年痴呆症的长辈并不可怕,只要发现得早,可以很好地控制首先我要申明的是,我不是这方面领域创作者,涉及到的名词和术语我会尽量避免雷区,请您体谅,我简单分享您4个关键要点,用心品一品就明白了。
1、如果您肩负使命,自己的老人又不幸患老年痴呆症,在初期显现反常举止时,一定记得要带老人去医院做检查,sj内科、老年病科都行,总之这是一种sj系统病。
2、找医生或在某度、某音上都可以搜索查阅这种病情,了解您想知道的所有内容。
3、医院的检查报告出来后,按专家给老人的结论和处置方案,很大程度能得到较好的控制,避免病情快速发展。以上3点做到了就是上策。
4、如果您和我一样,从开始就忽略了老人的病情,导致后果难以承担,请您为了老人、自己及家人不受更为惨烈的磨难,(事实上家里的各方面条件,很难服侍到位)把老人送到精神类康复养老机构,接受全方面的护理,这是无可奈何的下策。
写在后面:现在,我家老人入住这种养老院机构已两年多了,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儿女们隔三差五地过去看望老人,他气色也比以前强多了,对老人来讲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对儿女们来讲,我总觉用如释重负不太适当,但的确又是肺腑之言.……
以上所述,仅代表我个人的经历和观点,诚请有过经历的读者在评论区斧正、补充,谢谢!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痴呆的发病率是上升的,有一个统计,说的是,人活到90岁以上,痴呆发病率是百分之五十。好可怕啊!不过一般人活到90的不多。
我的一个朋友,她的母亲,在70时,得了老年痴呆,由她弟媳照顾,她弟弟去世了,弟媳一直和她母亲一起生活,她母亲是有退休金的,可以补贴弟媳的生活。她是上班的,还是单位的一个负责人,所以她不可能全面照顾母亲。但在金钱上付出的多。她说她母亲最严重的时候,大便拉床上,抓着吃,还到处甩,甩的墙上到处都是,很可怕的,以至于,她搬了一个大的新房子,都没敢让母亲去住。痴呆病人连小孩子的智商都没有了,严重时,不听话的,乱闹,活到80多。
还有一个朋友的母亲也是痴呆,不认识外人,糊糊涂涂的,但她认识自己的女儿,和人交流不行,但不乱闹,安静,听话,像小孩,最后在洗澡时,摔骨折瘫痪了,就一直在床上度过了。也活80多呢。由她弟弟常年照顾,姊妹兄弟出钱。
一个亲戚,一年前得了
痴呆,很可惜,她年轻时候人很好,任老任怨的,对自己的婆婆很好。是个好人,也不知怎么就痴呆了。她发病不闹,就是啥也不会做了,爱哭,最近不能吃饭了。只吃很少的食物,已76岁了,老伴儿女照顾着呢。
老年痴呆的病情也是不一样的,家里有这样的病人,都得有人照顾,别的也没啥办法,耐心的对待病人。最好有个专人照顾比较好。
我奶奶,从90年开始慢慢不认识人,到98年去世,大概7年多的时间。
先是不停的问:你是谁呀;后来到见什么吃什么,洗衣粉,钉子……;再后来开始像小孩子一样糟蹋人,屎、尿用茶缸子从窗户倒到楼下,还一点一点来……;请了保姆,全天候陪伴,照顾了有5年多吧。
直到去世,手臂比我都有劲,想抢个什么东西,一般来说大家都抢不过她,腿脚利索的不行,她想要快走你得在后边小跑才能追上。就是不知道如何吃如何拉,吃东西得保姆一口一口喂,大小便都得收拾,每天几乎都得换几次干净衣服。现在想想,那位保姆真的是好人啊,任劳任怨的。我们自己家里人,到后面也都是心力交瘁,一听到又大便了,觉得心都在抖--你一没看到,大便就抹到任何你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全家人就得到处找大便擦大便……刚开始换过好几个保姆,人家也受不了啊,后来这个保姆跟了好多年,把奶奶照顾的红光满面的。后来死于心脏病。
老太太从战争年代过来,一辈子非常让人敬佩,所以,虽然最后几年很糟糕,还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老太太。
我妈得老年痴呆症四年多了。头两年,她很熬人,没有固定的作息,有时候能连睡两天,有时候连着两天白天黑夜不睡,往外跑,干出自己都不知道的傻事。比如把我爸刚刚栽的葱都给拔完了,还拒不承认。因为她做这事时没有意识。
因此长期下去,把家人搞得疲惫不堪,苦不堪言。因为你不知道下一步他会做出什么事。因此亲戚朋友都给提供线索来求医问药,幸运的是经过治疗,妈妈现在情绪稳定,病好了很多,虽然腿脚一天一天不那么灵便了,但是只要情绪稳定,头脑清楚,她不再往外走,也能和人交流,还真是好事。
家里有病人,尤其是老年痴呆病人,千万不要对她发烦、吼叫,要对她有耐心,好好陪伴她。让她按时吃药,心情好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我是生活领域风平浪静,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妈妈有老年痴呆症,女儿也同样得了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会不会有遗传呢?
有一个女同事妈妈60多岁,得了老年痴呆症,儿子女儿她都认不出来,子女很无奈,只好请保姆照顾妈妈。同事每次去看妈妈回来,都在单位对同事们述说妈妈的事,那时候同事根本想不到几年后,自己也会得妈妈一样的老年痴呆症。后来听同事说妈妈去世了。
同事55岁退休,67岁开始有老年痴呆症状。有一年春节前夕,单位请退休人员吃过年饭,她也去了,我也去参加。结果在去的路上碰到了她,她却朝相反的方向走来,我带着她一起走到大酒店,吃完晚饭,单位领导派同事送她回家。
同事老年痴呆症发病的头几年,还不是很严重,都是老公照顾她,老公不论到哪里去都带着她。每年单位请退休人员吃饭,连她老公也一起请了。
70多岁后,听说同事的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了,连老公、儿子都认不出来了。还一个人到处乱走,走丢多次,家里人实在没有办法,才把她送到养老院去了。
今年偶尔听别的朋友说起,77岁的同事已经生命垂危了,只靠挂针维持生命了。
笔者在想:妈妈有老年痴呆症,女儿也同样得了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会不会有遗传呢?以上述说,是真实的事。
婆婆三年前因为摔跤骨折过,术后就不太敢走路了。开始还拄拐在屋里一步一步挪着锻炼,后来晕了一次,直接改坐轮椅了。老人家没啥文化,不读书不看报。唯一爱好就是收拾卫生,做饭都是副业[捂脸]。生病后,每天就喜欢看个电视,战争片。霸屏的那种。《铁道游击队》百看不厌[微笑]。坐还坐不住,20分钟一折腾,嚷嚷累了,要去床上躺着休息。越来越需要人陪在身边。
家人忙不过来,雇保姆,她不是嫌人家不讲卫生,乱吃东西,乱收拾,就是嫌人家说她。只好由自己家人照顾。
由于长期有病居家,胃口好,又不活动。慢慢开始便秘,有时还大小便失禁;脑子也开始不好使,经常记不住事。五分钟看不见谁,就叫他名字,咋还不回家?咋还没下班?下午4点没到就问,咋还不做饭?哪天儿子出差没来看她,就担心的不得了,深怕孩子出啥事。婆婆在年轻时可是个干净利落的人,啥时变得这么婆婆妈妈了,慢慢我们认清一个事实,老人家得老年痴呆症了。[流泪]
为此,全家开了个紧急会议。孩子决定轮流照顾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比较清闲的老二两口子主动承担做饭买菜重任,大家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陪聊的陪聊。尽量减缓老人的痴呆病情。每天给婆婆按摩拍打,防止腿部肌肉萎缩;勤换衣服,勤洗澡,保持清爽干净。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如今在家人共同努力下,虽然没能阻止病情,但婆婆气色愈来越好,扶着也能走几步,清醒时还能愉快的聊几句家常。也算老人家有福气。希望她老人家能延缓疾病,越来越好吧。
我婆婆92岁,瘫痪之前一直跟着姑姐,我家出3000块钱,三儿六女,俩年前瘫痪了,又加3000,伺候俩年,终于崩溃了,不伺候了,看仨儿子商量咋办,天天不睡觉,抓烂尿不湿,屎乱抹,精神的很。
我妈妈今年七十七岁了,也是老年痴呆。她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老了,有退休金。能享些福,还得了这个病。有时,她烦燥,闹心,骂人。有时,清醒的时候,就拉着我的手。或者抱着我和我贴贴脸。看着她,真难受,又使不上劲。
『玖』 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想把妈妈接过来照顾,可是老公不怎么乐意,怎么办
这种事情不能急,慢慢和老公商量着解决,老年痴呆很难照顾的,可以在附近租房子,把你妈妈接过来照顾,千万不要为这事和老公争吵,毕竟是你妈。这样你老公或许还能帮帮你,慢慢度过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