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湾结婚习俗
台湾和大陆的两岸文化都属于华夏文化,但台湾结婚习俗与内地仍略有不同,即具中国大陆婚俗特色,又同时有着台湾自己的风格。
台湾早期的婚俗也是多以父母之命和媒人之言为主,纳采为第一步:首先由男方请媒人探寻女方的意愿,然后探清女方的生辰八字(问名),如果经算卦先生补算出是吉兆(纳吉),就可以进行定盟的程序了(也就是订婚的意思)。这个仪式一定要男方送礼饼和戒指到女方家里(纳徽,也就是完聘的意思),通常情况下男方都要准备高额的聘金和丰厚的聘礼以表诚意,聘礼应为六件或者十二件,这时候订婚仪式结束,然后女方要准备汤圆招待客人,期望婚姻圆满幸福。
结婚的时候,女方和男方一起在女方离开娘家钱拜叩祖先,叩别女方父母,新娘在离开娘家的时将纸扇子抛出,这个意思是舍弃在娘家时不好的习惯,而从娘家带走的东西和内地一样带龙凤被子绣花枕头,然后和迎亲队伍一起去往男方家。亲队伍抵达男方家以后,新人们在入门前一定要有过火,踩瓦片等仪式,希望消灭灾难,迎接全新的生活。然后新人们一起拜叩男方家的祖先并告知男方已经娶妻成家之喜事,然后一同去款待来宾。
入洞房后共同吃下象征吉祥的事物,其中包括,苹果,桔子,香蕉,分别代表平安,吉利和财富。然后共饮交杯酒,代表今后生活美满幸福。在热闹的婚礼后,男方要再次和女方一起回娘家叩拜女方的祖先。岳父母宴请新胥,婚礼至此完成。
1.拜天公
在台湾中南部,男方迎亲前日,会在家门前搭棚设坛叩谢“天公”(酬神、谢神),感谢众仙佛保佑新郎顺利长大成人,如今即将娶妻,所以特于“结婚日”前“拜天公”以“酬神”。(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吃姊妹桌这个习俗因人而异,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新娘需面带愁容,大家都要说吉祥话。
5.等待新郎
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6.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7.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8.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9.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10.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11.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2.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3.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4.祭祖新人合祭祖先,新郎再带新娘入新房。
15.进洞房以竹筛放在新床上,桌上置铜镜以压惊,用意为求日后生男。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婚礼当天,长辈会忌讳让人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否则可能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16.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7.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颊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18.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它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2. 在厦门哪里,可以买到正宗的长寿烟(买过的来)还有大嶝岛什么地方有正台货
继金门高梁、台湾兰花、台湾水果26号,台湾香烟第一品牌———“长寿”香烟了正式大规模进军大陆市场,首站就选定厦门。专程前来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评价说,“这是相隔60年后,台湾香烟品牌首次与大陆香烟品牌同台争市。“长寿”牌香烟原产于台湾台北烟厂,至今约有50年的历史,现在是台湾烟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旗下品牌,在台湾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8%,被公认是“台湾香烟第一品牌”。台湾国际脉络股份有限公司是“长寿”香烟在大陆地区的指定代理商。据该公司人士透露,由于福建和上海的台商较多,这两个地区将是“长寿”香烟首批投放的两个市场,而厦门将成为“长寿”进入大陆市场的首站。据悉,在大陆市场销售的“长寿”香烟主要有四种规格,有烤烟型也有混合型,价位则从15元/包到23元/包不等。为了适应大陆市场,同时避免鱼目混珠,专销大陆市场的“长寿”香烟与在台销售的有所不同,最明显的变化是,外包装由在台销售的四角形改成了八角形,并采用了简体字。据了解,早在2003年,台湾“长寿”和大陆的“中华”香烟就达成了无偿交换商标的协议,2004年,“长寿”香烟完成了在大陆的商标注册登记。去年,经过两岸必经程序的审批,“长寿”香烟开始到大陆拓荒,公开竞逐这块全球最大的烟草市场。
在大嶝小台对额交易市场有
3. 上海有什么民风民俗
1、除夕
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 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撞“头钟”。玉佛寺一般都是烧头像的地方,龙华寺是撞头钟的地方。
2、上海桃花节
每年3-4月间举办,上海人赏桃花的习惯由来已久,南汇是赏花的好地方,上海南汇区多植桃树,为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民俗,自1991年起,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举办了上海桃花节,以进一步弘扬桃文化,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3、春节
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亲戚朋友往还拜年之期。客来多携礼品,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又必请吃酒饭。上海人一到过年必定要去城隍庙逛一逛,走一走那里的九曲桥。到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俗称“路头神”)诞辰,各地都有接财神之举。
4、元宵
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但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届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城隍庙及西园又是一个活动的中心点。
5、浴佛节
在上海,四月初八浴佛节(释迦牟尼诞辰),这天寺庙要拂去佛像身上尘土,诵经礼拜,城内外大的寺院如静安寺和方浜路的广福寺都有盛大庙会,庙会期间,山门外百货毕集,进行土特产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