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杨绛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初识杨绛先生,是值2016年杨绛先生逝世“爆红”之际,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头条,亦或是微博无处不充斥着这个醒目的名字,虽惊诧于当时的轰动,但我对她仅仅停留在“钱钟书的妻子”这一印象上。《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让我得以全貌的了解杨绛先生。
杨绛先生的一生是顺遂而幸福的,最大的苦难莫过于爱女和丈夫先于自己离开世界,独留下她一人,读这一段的时候,觉得整个基调都是悲悲切切的。虽然正是因为杨绛先生的长寿,才让我们得以读到更多的好作品,但于杨绛先生而言,没有爱女与丈夫的世界未免太过凄凉,有时候长寿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也许这么说太过于悲观了。
以前不喜欢读民国才女的传记,因为读到的大多是一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令人心厌不已,这本书很好,能真正了解杨绛先生的一生。推荐想了解杨绛先生的人可以读一读这本书,虽细节不多,但对杨绛先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足够了。
⑵ 林徽因和杨绛,大家如何看
这两位都是奇才女子,都应得到后人的尊重与敬仰,在中国的历史上,杨绛与林微因都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作为后人,我们除了敬慕,不应该也没有资格去评判。
你喜欢哪一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留给后人的财富不只是文章,更多的是精神。
杨绛是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也是钱锺书先生的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就是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奇女子,出身不平凡,嫁人不平凡,自身不平凡。杨先生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杨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林微因,同样的传奇女子,功绩累累。同样出生在大家庭,身世显赫,知识渊博,才华横溢。
林微因出生于1904年,杨绛生于1911年。这两个人虽然年龄只差七岁,但两个人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杨绛先生专注于文学创作,而林微因先生集建筑、设计与诗文集一身,在中国的建筑领域,林微因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两个人专注的领域略有不同,但两个人都是中国杰出的女性,都为后人创造了财富。值得我们尊敬与崇拜。
⑶ 有人说杨绛先生是最后一位大师,为什么有这种说法
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20世纪中国文学界再没一对像钱钟书和杨绛才华高而作品精、同享盛名的夫妻了。”——夏志清(1921-201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5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许多读者。
时隔四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评论家盛赞其文字“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⑷ 为什么说民国才女杨绛活成了女人心中的样子
杨绛,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被尊称为“先生”的女性。她与同时期民国才女似怒放玫瑰一般的张爱玲、聪慧娴雅如莲花一般的林徽因相比,杨绛先生温婉含蓄的宛如一只玉兰花,姿态优雅,韵味绵长,现代的女人们评价民国时期的才女时,唯有杨绛先生,被称为活成了女人心中的样子。
钱钟书先生生前称夫人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其实不争不抢的杨绛先生,反而在婚姻中和丈夫“势均力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她活成了所有女性心中的样子,因为她自己有让世界称赞的才华,同时也将贤内助的作用发挥到了最佳。事业与家庭都是最理想的状态,试问谁不羡慕?
⑸ 杨绛寿龄105岁,她的长寿秘诀仅“两个字”
2016年5月25日,著名的文学家、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去世,享年105岁。历史上能有如此高寿的文学家非常少见,而杨绛先生的一生历经风雨坎坷,遭受了重重磨难,仍然能长寿,众人难以理解,静读杨绛先生的人生感言,不难发现她的长寿秘诀或许可理解为“心静”二字。
内心的从容与淡定,是每个人必修的人生课程,有的人解悟了,他的人生便淡定从容;有的人终其一生对任何事情都耿耿于怀,这样的人生不快乐了,于是,这样人真的能被“气”死。
一个简单的“静”字藏着难得的人生智慧,正如杨绛先生所言“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如果这个世界终将是自己的,何不让自己静静地享受并不长的人生呢。
⑹ 杨绛女士长寿的秘密是什么呢
心静,看淡得失,还有保养。
⑺ 为什么有人说杨绛先生是最后一位大师
杨绛女士走了,找钱钟书先生说话去了,这大概是这个世纪至今为止最浪漫的事情了。悼念也好,祝福也罢,杨季康先生如此盛名在外,离世之时也只不过换来一大部分人的“刻奇”而已,不过我想,这对早已知天命的夫妇是不会在意这些的,我不清楚关于他们的任何评价,也不关心岁月流淌在河床上留下的痕迹。我只知道,这对夫妇用思想和文字构建的世界是那么的奇妙和愉快。正如一个时代的结束总是以伟大人物谢世作为标志的,比如王国维在北京城的殉身,那就是经学的落幕,比如76年的大事,那也是时代的告别。但无论如何,总会有人作为时代的殿军提醒时间和总结过去。有清一代,到1912清帝逊位,学术之论何其繁盛,但是无论顾炎武,抑或戴东园,归根到底还是由梁启超进行总结。《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此文只能梁任公作,旁人绝对不可,一无学识可支撑总结,二无时代之巨变体会。所谓学术总结,莫过于学术之争的总结,而学术之争,本质上便是思想之争,思想之争,那便是道统的争议。今文与古文,黄老与孔孟,纯儒与杂儒,理学和心学,汉学和宋学,乃至新文化运动,都是如此。而这新文化运动,毫无疑问已经取得了胜利,其开创者如陈独秀、胡适、周树人等,开一代风气,于是读书的种子便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直到形成我们当今这样的文化。每次遇到有人说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华”,我都是不说话,大概就相当于一个标榜做出了永动机的民科非要在清华园开课一样,无法交流。而这总感觉,恰好用杨季康先生的名言来说,便是“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却想得太多。”这句话现在很火,很多人表示醍醐灌顶。如果我记得没错,初中课本上《论语》第二条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夫子三千年前说的,没人愿意去记,现在说自己醍醐灌顶,就算是诃佛骂祖的禅宗也不敢这么做啊。我们现在的文化石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但是巨变之际的社会一定是百家争鸣,杨绛女士的伴侣,钱钟书先生却是学贯古今的人物。要知道,不是谁都能称得上学贯古今,我们看多了文人的自吹自擂,抛开名声,胡适先生只能说学贯中西,不能说学贯古今;章太炎先生便是国学大家,又不能称作学贯中西;周树人先生那是文起三代之衰,却难称一句国学大师。诸如种种,便是缺憾,但钱钟书先生恰恰好好学贯古今又颇得西方新思想。写《围城》可谓新文化运动的杰作,《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立意便有一种“长风几万里”的青霜,《宋诗选注》无需多言,《谈艺录》和《写在人生边上》可以同苦雨斋一争长短,六十岁之后创作的《管锥编》搁古代大概能开宗立派了。正是这样的人,所以眼高于天的刘文典才发出感慨,清华以后就看钱钟书的了。刘文典的轶事最出名的莫过于一脚踢翻蒋介石,然而他讲庄子可谓三百年最通透者,抗战之时在西南联大,刘文典月下讲庄子尽得魏晋风流。据回忆录,刘文典极看不起新文化运动的诸位干将,一日日本飞机过来轰炸,教授们都纷纷躲避,刘文典身体不好跑不动路,突然看见沈从文也在跑,比他跑的还快,这气不打一处,开口便骂道“我研究庄子的跑就算了,你一个搞新文化的也跑,跑什么跑。”傲气可见一斑,而沈从文先生日后用他独有的笔调证明了自己,这都是后话了。
⑻ 杨绛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初识杨绛先生,是值2016年杨绛先生逝世“爆红”之际,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头条,亦或是微博无处不充斥着这个醒目的名字,虽惊诧于当时的轰动,但我对她仅仅停留在“钱钟书的妻子”这一印象上。《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让我得以全貌的了解杨绛先生。
杨绛先生的一生是顺遂而幸福的,最大的苦难莫过于爱女和丈夫先于自己离开世界,独留下她一人,读这一段的时候,觉得整个基调都是悲悲切切的。虽然正是因为杨绛先生的长寿,才让我们得以读到更多的好作品,但于杨绛先生而言,没有爱女与丈夫的世界未免太过凄凉,有时候长寿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也许这么说太过于悲观了。
以前不喜欢读民国才女的传记,因为读到的大多是一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令人心厌不已,这本书很好,能真正了解杨绛先生的一生。推荐想了解杨绛先生的人可以读一读这本书,虽细节不多,但对杨绛先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足够了。
⑼ 杨绛,她是女的,为什么被称为先生
杨绛先生,是为数不多的一位女性文学翻译大师,更难得的是,虽已驾鹤西去,却谱写了超过百年的长寿神话。 杨绛,一位年岁过百的大师,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女性翻译家。她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且岁月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博学、才情、恬淡、低调的个人魅力,被称为是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 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2003年获当年度中华文学人物的评选“文学女士”称号。 2004年5月,杨绛先生从事创作70周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八卷本《杨绛文集》。《文集》共约250万字,收有她的小说、散文、戏剧、文论和翻译作品,让人们看到杨绛作为一位小说家、评论家和翻译家的多方面才能。 简单说,“先生”是称谓,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以此外延为对有一定地位、学识、资格的人可以称为“先生”。古汉语“先生”一词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并非所有人都可称为“先生”。 也就是说,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 来源:西江文艺
⑽ 谁知道杨绛得什么病去世的听到新闻非常震惊,到底怎么回事
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澎湃新闻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对这一消息进行了确认。
据称杨绛有遗言,火化后再发讣告。
杨绛先生逝世时已经105岁了,毕竟已经很长寿了,现在并没有报道说杨绛先生的死因,个人认为是老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