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活到多少岁才是最合适的呢, 寿命太长的人会怎么样
人活到多少岁才是最合适的呢,寿命太长的人会怎么样?如果在身体完全能自理的情况下是我希望活到80到85岁之间,那个时候女儿也50多岁,我觉得挺好。如果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就越早走越好,一是自己也很痛苦,二是不想给子女造成负担
死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又必须面对。每个人对生命的看法都不一样,有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很多人越是步入老年,越是再乎生命,用老人的话来说是掰着手指头过日子!
能自理的老人,年龄越大的越会患得患失,因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走,内心会有恐惧感,也常常会感叹!这种情况当然是想自己活得越久越好,俗话都说的好,长命百岁!
我们从各方面都能看出现在的老人求生欲望很强烈
1.很多老年人现在非常注重 养生 、保健品、治疗仪,到处听课,就是想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2.现在的广场舞不只是大妈的主场,很多男性也加入了迈开腿的行列
3.有些老年人,抽了一辈子烟,喝了一辈子的酒,家里人怎么劝都没有用,医院的诊断书一下,全都戒了,医生的话就是圣旨
4.很多老年人有某方面的病,慢慢就成了这种病半个小专家,对各种药物的副作用了如指掌
5.不愿意听关于生死的话题,也不愿意谈年龄,有些甚至是不愿意再过生日,因为过一个就少一个
而寿命太长的人会怎样
我们村有一位102岁的老奶奶,卧床两年。老奶奶的大儿子、媳妇已经去世了好几年。小的儿子、媳妇十分孝顺,但是奶奶进食难,骨瘦如柴
这样活着的意义也不大,本人也挺痛苦的。但是只要人活着一天子孙就得尽全力照顾
我曾经听一位癌症病人说,他不怕死,就怕死之前太难受!确实啊,对癌症来说,一系列的化疗真的是比死还难受!
我个人真不愿意活到那个份上,我的愿望是希望有生之年安乐死能够合法化,让痛苦的人有选择放弃生命的权利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讲,人活到35岁就可以了,这样最有利于演化,维持自然平衡,控制种群数量。
人在15岁就有生育能力,把孩子养到15岁,使他也具有生育能力,正好30岁。然后,再生1-2个孩子,养大。如果自己不生,就把孙辈带大几岁。就可以去死了。年龄大了,生产力下降,身体就弱,容易生病,活着就是抢占子孙的资源。
但是,人不是纯粹的动物,人超越了原本的天性,不断地改造自我。生存环境从稀树草原来到了平原,从渔猎变成了耕作,然后又进入文明 社会 ,发展出了工业、服务业,建造了城市。这时候,人的体力不那么重要,智力、分工与协作、沟通与交流则成了关键。这样一来,人就需要越活越长,寿命高了,对人类有好处。
具体是这样的:
1、长寿,或者活得更长,可以让人更好地积累经验,开发知识,从而更好地有利于这个物种。老年人经验更丰富,见识多,能处理很多难题。
2、老年人的地位相对超脱,心智更成熟,有利于解决 社会 的冲突,在家族及至整个社区中享有调解、仲裁、分配等权利。
3、长寿的人多了,才可以发展出文化,去建造更复杂的、更精巧的组织,形成国家,促进协作,从而让人成为真正的群体物种。
4、活得长一些,能促使自我意识的觉醒,自己变得不想死。然后,他就要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去构建整个死后的世界,形成一套世界观(哪怕是很荒诞的)。结果,这就发展出了宗教,编绎出了神话,最聪明的大脑则想生了哲学,然后又派生出一系列其他的东西。
5、个人为了达到长寿,需要做一系列的努力,更好的生活习惯,更先进的医学手段,更有钱,等等。这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动力,客观上推动了 社会 进步。如果人人都想着早死,怎么可能去奋斗,去改变自然啊?
。。。。。。
不过,现在的人普遍活得都挺久的,世界上的人多数是成年人、老年人,新生儿却不多。这就产生了新的问题,老人会占有太多资源,等他们身体不行需要照顾了,将给 社会 带来极大的负担。(这个问题不能多说了)
现在一个人的寿命,到底活了多久才合适呢?其实这个是没有准确的答案,因为现在的 社会 较过去不一样了。
不仅仅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提高,而且人们整体的幸福度上涨。自然而然现代人整体寿命上升! 以前人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但是现在来看,70岁的年龄似乎已经很平常了。
有时候去大街小巷逛一下, 经常是70多岁的老大爷、老奶奶买菜、带孙子孙女等等。因此现在人类的一个年龄趋向,大概就是寿命在不断增长的样子。 那么是不是活得最久就更好呢?其实也不尽然,有时候活得太长的话,不仅仅身边孤独无人陪,而且容易拖累子孙后代。
一个人并不是不是活的越久就越好, 人体机能的衰退就是年龄增长下,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而且一个人到了老年人的年纪,经常会患上很多老年疾病。比如老年痴呆、冠心病、癌症等等,这反而是适得其反的。 也让我们知道,一个人并不是获得越长久越好。
01:那么人活到多少岁是最好,人普遍最理想的年龄是多少岁呢?根据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民众的平均寿命在75岁附近。而此前有人体研究专家皮亚杰表示:“一个人最理想的寿命是在70-80岁之间。” 在他的观点里,一个人在这个寿命区间里,并不会彻底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而整天会饱受疾病的折磨。同时人也能够有基本正常的意识,能够维持自己的日常生命活动。
其实这个是符合情理的,因为这不仅仅和我国人均寿命差不多,并且在这个年龄段的人, 确实还是有生存能力的。并不是到了那种整天躺在床上,不能起床吃饭、洗漱、上厕所等日常基本行为都做不到。 以70多岁年龄来说,确实此时的人意识形态还是清醒的。也能够独善其身!
我家这边的邻居老大爷,他今年74岁,整天不仅仅接孙子上下学,而且还平时喜欢下棋,做饭,整天乐呵乐呵的,神采奕奕有精神。经常我还和他打招呼, 真的是看不出来70多岁的样子,仿佛就只有60出头的模样。
02:一个人寿命太长,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影响有些人认为70-80岁不够,一个人需要活到90多岁才行。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十分错误的!举一个例子来说, 如果一个人活到了90多岁的年龄,这个时候他的子女大概是在六七十岁。难道指望自己的子女照顾自己吗?这个时候他子女都是爷爷奶奶辈了,本来自己身体都不太好。这个时候子女是很难照顾的。
并且一个90多岁的人了,人 的智力下降、细胞也是大部分老化、身体各方面都是比不了年轻人的。这个时候活得越长久,反而是在连累子孙后代。本来自己孩子年龄就不年轻,难道指望孙子辈赡养? 这个时候的孙子辈正是拼搏奋斗的年龄,不仅仅要考虑车贷、房贷等压力,还要照顾一家上下开支。实际上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照顾一个90岁的老人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一个人并不是活得越久就越好的原因。 有时候活得太久,对子孙后代都是拖累、并且几代人之间由于思想观不同,子女本身的经济压力就很大。 整天都是加班、兼职的赚钱,并没有太多时间陪着长辈的。
而且这个年龄的老人, 器官上面也是很可能出现障碍,比如视力、听力、嗅觉等等方面,并不会有年轻时那样灵敏。一个寿命太长的人,其实更是一个“孤独患者”。 还是拿90岁来说,这个时候身边基本上同龄人寥寥无几,甚至是没有了。这个时候没病还是好事,整天可以吃吃饭、散散步、晒晒太阳、睡一觉就过去一天了。
而一旦有了疾病困扰, 整天不仅仅需要躺在病床上,而且还24小时需要人照顾。上厕所都是很麻烦的、有 些时候都是突然尿在床上,还需要子女、护士擦拭身体。基本上活得太久的人,一旦被疾病侵袭的话。人生的最后阶段,最后阶段都是只能靠喂饭投食。
并且治病花销巨大,如果说不治病吧,难免有人说儿女不孝。但是治了病吧,像癌症这种绝症也是徒劳无功的。基本上是花钱打水漂的。而且这种重病还是很难治好的! 同时正常来说,一个90岁的年龄的老人,都是这种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了。那一个人100岁的时候,那情况肯定更加糟糕啊。 这也是不是从侧面证明了,一个人并不是越长寿越好呢?
03:其实寿命不需要太长,最重要的是提高生活质量、保持乐观的心态其实一个人活得多久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乐观的心态,并且提高生活质量,这才是一个人的显著追求。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一个人70-80岁的年龄,是最理想的寿命区间。因为这个年龄段人的意识依旧,并且大部分能够独立做事,完成一般的正常起居生活。并没有面临腿脚不便,整天需要儿女陪伴的情况,因此也不会太连累子女,能够减少很多负担。
在这个年龄段了,心态一定要放宽,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认真过好每一天。 就算哪天突然去世了,也不要抱有恐慌的心态,过好今天和现在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整天自怨自艾没有子孙陪伴,他们都要想办法赚钱养家。 要保持个人卫生、穿着和打扮尽可能精气神一点。穿衣可以落落大方、而不是整天头也不洗,衣服破破烂烂,那样不仅仅外人会嫌弃,自己儿女肯定都不喜欢吧。
另外要尽可能淡泊名利,对于儿女的生活不要大幅度干涉。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完全是没有错的。这个年龄的人了,应该想办法为儿女减轻负担,比如平时有时间带带孙子孙女,做做饭这些家务。要多学习、多动脑,经常做锻炼。
实在是身体不好的话,每天慢走散步也行,不要整天躺着,有空还可以去跳下广场舞、打打太极之类,总之要尽可能动起来,让生活过得富有情趣。 平时遇到想吃的 美食 ,自己有钱就买,没钱就和子女说,一般儿女是会尽可能满足长辈要求的。
做到了上面这些, 我相信老人足够安享晚年,并且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感和生活质量都有保障。同时最重要的,还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微笑是准没错的。我相信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一个老人足以过得开心快乐。 并且在不断的锻炼身体机能中,人体的 健康 状况肯定更好,人也很可能长命百岁。
总结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是肯定的,没有人能够一直活下去,衰老死亡是遵循自然规律的。 从根本上来说,一个人到底能活多久,应该是没有准确的答案的。70-80岁的年龄,只是一种数据调查下,并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我自己认为的答案,但是我觉得这个是很准确的。
因为人的寿命不在于长久,而在于活的有意义、活得精彩。如果一个人整天什么事都不做,活到100岁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应该活在当下,不需要追求能够活多少岁,也没有必要刻意强求长寿。应该是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充实自我,这才是一个人追求的根本。
2. 七十岁老人心理变化
心理学上认为,衰老感(Senility),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身心状态的变化、各方面能力的变化、社会环境和家庭地位的变化。
从表面来看,人到七十,心态会发生巨变,从曾经的热血澎湃到安然度日,从满腔愤懑到力不从心,可以说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重大转折点。在感知力快速下降的情况下,身体影响着心理,“越老越不中用”的心理暗示油然而生。
同时,身边的人对自己称谓也在发生改变,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再加上家庭地位的陡变,朋友长辈的相继离世,逐渐放慢的生活节奏,种种因素给老人带来的是沉重的衰老感。
社会适应能力不足
然而,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衰老也跟着衰老,相反,新事物会不断涌现,所谓的“代沟”就在此刻出现了。老人们会感觉自己仿佛被时代抛弃了,心中自然会产生孤独、寂寞、空虚、无聊的感觉。而这种恶劣的心境则会加快衰老,比如,长期的心理负担会造成血压升高,增加患上心脏类疾病的概率。
现代社会,老人们普遍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现实生活亦常有这样的例子发生,当恩爱的老夫妻有一人去世后,另一半不久后便也随之与世长辞。
家庭地位的变化
深入分析,70岁老人骤然离世,与家庭地位的变化密切相关。现代社会,60岁以前,一个人占据家庭主心骨的位置,属于主要劳动力和领导者,是被依赖的对象。
而在60岁之后,人的家庭关系出现变化,从主心骨到边缘人物,从被依赖到依赖家人,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老人们难以接受,毕竟,我们都不希望成为别人的“包袱”。
心理学上讲,被需要的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还在付出中获得幸福感。而此时老人只能麻烦别人,除了得到相应帮助,或许只剩下劳烦别人之后的愧疚与自责。
3. 人活到七十岁最担心害怕什么
人活到七十岁,最担心的是什么?
对于七十岁的人来说,生活就像是一道需要跨过的门槛。跨过去了,一切顺利;跨不过去,就可能栽倒。
当人活到70岁以后,身体的各项指标和机能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你以前的身体有多么好,过了70岁以后,你的身体将会一年不如一年。如果持续的不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锻炼的话,那么你的身体将会慢慢地变弱。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人的心理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即使是以前天不怕地不怕,把生死看淡的人,也会产生出恐惧的心理。而这种恐惧心理,会因个人的心理而有所不同。
过了70岁以后,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同时也会彻底对自己的儿女了解清楚。有的家庭当中无儿无女,或者儿女比老人先去世一步,那么剩下的只有老人了。在老人70岁以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自理能力也一天不如一天,他们当然会想到以后没有人照顾的可怕场景。再说难听点儿的话,就是没有人要,自己去世的时候恐怕也没有几个人会去伤心难过。
有的家庭当中有儿女,但是当你过了70岁以后,如果瘫痪在床或者说有了很多的疾病以后,你的儿女就会非常的嫌弃你,到最后很有可能也会把你置之不理。这种例子不在少数,大部分70岁老人最担心的也是这种情况,为自己的儿女辛苦努力了大半辈子,到头来还是老无所依,这种恐惧感恐怕会一直在老人的心里久久不能够驱散。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到了70岁的这个年纪,身体的细胞都是处于一个衰老的状态,导致身体的很多器官也是都到达了一个临近崩溃的状态,在听觉,感觉,味觉等等方面儿可以切身感受到。而在这个年纪也是一个发病率最高的年纪。每一个70岁的老人都不希望自己的身体发生任何的偏差,更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拖累自己的子女。所以他们害怕生病,更害怕自己因为生病而给自己的子女成为负担。
邻居家的老奶奶今年刚好70岁,刚过了七十大寿就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每个月还要拿出好几万块钱来给老人治病,到最后病没治好,家里也彻底破产,欠了一大屁股的外债。而这个结果并不是老人想看到的结果,同时也是每一个老人最担心的事情。
很多老人从结婚到现在的七十岁,他们走过来是非常的不容易的。虽然在那个年代里面大多数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的感情也是非常的深厚的。彼此都非常的珍惜他们相互之间的爱情。老一辈儿的感情我们现在是根本体会不到的,因为他们走过了在当时那个年代里面最艰难的时刻,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兵荒马乱的时代,能够走到现在确实是非常的不容易。
70岁也已经算得上是非常老的年纪了,谁都说不准会在七十岁以后的某一天里面一个人会突然的老去,所以他们最担心就是自己会比自己最爱的人先去世。
我们的社会在飞速的发展,时代也是在一点一点的改变。新生的事物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很多你不敢相信也不肯去相信的事物也早已经成为了事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和自己的孙子等新一代的人发生代沟。这时候你所担心的便是和这个时代已经彻底的脱离了关系了,而你却无能为力。因为你已经到了70岁年纪了,很多事情不是你能够去左右的了。
自己的孩子和后代可能也已经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事业。都有了自己的思想,想用自己70岁年纪的思想去束缚住自己的孩子和后代,肯定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事情了。孩子也仅仅在过年节日的时候回家看你,其余时间你很有可能仅仅成为了一个透明的人,没有人去听你的唠叨和意见,彻底的成为了一个被忽略的老年人。
70岁的这个年纪,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能够再继续去工作了,因为在很多方面儿你的能力已经不能够表现出来了,包括身体的敏捷和大脑思考等等方面,而在70岁的这个年纪,你唯一能做的便是去公园散散步,找地方旅旅游,散散心,或者跳一跳广场舞之类的。
最担心的是在70岁的时候你仍然还在工作,如果不工作的话,可能自己连饭都吃不上了,迫不得已还是要去工作,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劳累了这大半辈子,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
可能在70岁之前,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你仍然都有发言权,同时你的话也是最权威最有效的,是家庭的主要领导者和被依附的人,家里不管什么样的事都会找你商量。
但是到了70岁以后,自己家庭的地位是一定会发生改变的。因为在这个年纪以后,你的子女也会到了一个新的年纪。在处理事情方面儿,他们可能会比你更有办法,所以在很多时候,即使你不想去交出家里的权利,但是你的家庭地位仍然也会发生改变。
如此强烈的反差,肯定会让你在短时间内去不适应。所以这样的担心也是有效的。
人活着一辈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人活到70岁。我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就在71.6岁左右,所以呢,70岁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平静乐观的去看待,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件事情。
如果你的家里有老人的话。在这里要建议你常回家看看,多回家陪陪老人。让老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感和你对老人的爱。
说实话,人活到七十岁才真正到了享福年纪!拿农民老人来说,七十岁已基本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孙子也快成人了,心也放下了!
若说怕什么?当然怕患病、怕死!
反过来说:假若剩孤身一人,再加上仅仅每月百元养老金,连平常吃药都不够,更不说去游览什么“名胜古迹”?……
所以说:农民老人到了七十岁,根本谈不上什么“幸福指数”!只要能吃饱穿暖,只要身体健康平安,这就是福!
假若患病在如今的医院诊治,一般农民家庭决无承受能力!自己呢,一生劳累也难攒千二八百,儿女呢?大多都是农民,连自己子女也难养活,拿啥去给父母看病住院……
所以说,真正到了那种境地,活着是受罪,活着是给儿女生活的“雪上加霜”!没有幸福可谈,活着就无任何意义!……
至于别人咋想,反正这是我的心里话!
唉!如果“安乐死”能合法化,能到老年有病时申请到手,这该多么好……
至少可以在“尊严中解脱”……
我今年68岁,还有两年就到70岁了,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过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到70岁已经进入老年,就是身体没有什么病,和年轻人比起来,那也会差的很多。
到70岁最担心什么?我认为首先要有自己的住房,身体能够自理,就要自己单独生活。如果没有自己的住房,那就是自己没有家了,没有立锥之地,就会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以必须要有自己的房子。
有了房子就有了家,但是没有钱还是不行,人到老年一定要有自己可以支配的钱。不能指着别人,更不能指着子女。如果到了老年自己没有钱,那老年的生活一定会很惨。俗话说,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怀里揣着走。
有了房子再有了钱,最好还有个老伴儿。能和自己一心一意白头到老的老伴,如果没有老伴儿,那就雇一个保姆。最好不要玩儿黄昏恋,组建什么二婚的家庭。更要管理好自己的钱,小心被年轻的异性给骗了。
有了房子,有了钱也有了老伴儿,最好再有一两个知心朋友。愿意听自己说话的,和自己兴趣相投的老朋友。没事儿聊一聊,隔3差5的见个面。有了房子,有了钱,也有了老伴儿也有了朋友,最好是身体没有病。
人到70岁这个年龄,最怕的是身体有病。如果身体有病了,已经不能自理了,那这一辈子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今年68岁,老伴70岁了,我俩的身体还可以,我自己的住房,也有可以支配的养老钱。
身体能够自理的情况下,就自己单独生活。如果自己先没了,老伴儿愿意干啥,愿意咋地就咋地了。如果老伴儿先没了,那就自己一个人生活。个人更随便自由自在的,我身体不能自理了,那就听天由命了。
4. 七十多岁的老人总是糊涂,说话总是前言不搭后语的
1. 七十多岁的老人总是糊涂,说话总是前言不搭后语的,可能是脑萎缩的症状。许多老年人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治疗或采取预防措施。
2.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记忆力可能会逐渐下降,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如果老人出现严重的认知障碍,如经常性地忘记事情,说话不连贯等,可能需要引起重视。
3. 除了医学上的治疗,孩子们应该多关心老年人,多与他们交流和互动。这不仅能够帮助老年人减缓大脑衰老的过程,还能够增强家庭关系,让老年人感到被关心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