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溯源大猜

重阳节溯源大猜

发布时间:2025-05-25 16:36:43

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所谓九九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Ⅱ 重阳节前参加了葬礼,重阳节还可以去拜祭先人吗

重阳节前参加了葬礼,重阳节还可以去拜祭先人。

重阳节的注意事项

1、不能说节日快乐

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因此,在原本有躲避凶邪寓意的节日里,说“节日快乐”似乎有些怪异,说上一句“身体健康”更为恰当。

2、忌房事

少数地区有“重阳节忌同床”之说,他们认为九九重阳,重九是阳数的极限,过后便是阴数。在这一天夫妻行房会使阴阳不调,容易引出其他祸患,不利后代繁衍生息。

(2)重阳节溯源大猜扩展阅读: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Ⅲ 重阳节习俗

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
赏菊饮菊花酒,在深秋的冷风中,唯有菊花争奇斗艳,使秋日多了生气,多了艳丽的色彩。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插茱萸,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节日溯源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民间习俗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项,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项。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
民间传说
登高寻九节菖蒲:传说重阳节登高之俗是始于秦始皇命术士郑安期前往岭南寻找长生不老药,郑安期在白云山觅得九节菖蒲时,不幸坠崖,乘仙鹤飞升。
登高山带回雷电火种: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Ⅳ 重阳溯源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先秦时期,当时人们认为数九为阳,九月九日则是阳气最盛之时。根据古代道家学说,阳气达到顶峰之际,需要入山炼药以求长生不老。因此,“重阳登高”已成为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重阳节源于中国古代的“上巳节”,后又与“九毛九”逐渐融合形成,而“九毛九”则是一种古老的节日观念。在唐朝,重阳节成为官方公众假日之一,当时的九日九月更曾与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联系在一起,其文化内涵也变得丰富无比。
如今的重阳节已逐渐走出传统,转化为一种现代都市文化活动。国家文物局定于每年的九月九日为“中国老年节”,旨在弘扬崇尚老年的社会风尚和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人们通过赏秋、登山、禅意等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敬仰,为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Ⅳ 重阳溯源有哪些

重阳一词,据说是与《易经》中的“以阳爻为九”有关。以九为阳,两九相重即为重阳,故农历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还有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称呼。这些称呼,均由九月九日举行的节日活动而得名。

重阳节的起源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期,屈原《远游》诗中就有咏重阳的诗句。晋朝著名道士葛洪辑录的《西京杂记》一书中记载:西汉初年,皇宫中就有“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节在唐朝时被朝廷确立为法定节日,官方正式宣告重阳节为“三令节”之一。

重阳节成为法定节日后,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到了宋朝,重阳节活动已经遍及全国,成为广泛流行的重要节日。明朝的重阳节活动依然盛行,明人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一书对此有详细记载。

重阳节的节日习俗有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重阳节登高习俗始于汉朝,到唐朝时广泛盛行。唐诗中有很多描写重阳节登高的诗句,最为今人所熟知的是王维所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外,还有李白的“九日天气晴 登高无秋云”,邵大震的“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月生夕风。”等等。

重阳节赏菊之习俗由来已久。《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晋朝时,重阳赏菊之风已十分盛行,如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至今脍炙人口。唐朝时,重阳赏菊之风大盛,如王维《奉和重阳节上寿应制》诗:“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直称重阳节为菊花节。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描写了贾府重阳节期间赏菊吃螃蟹的情形。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晋朝道士葛洪辑录的《西京杂记》一书中就有记载。唐朝王维的著名诗句“遍插茱萸少一人”,使这种古代重阳节习俗为今人所熟悉。古人认为插茱萸或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茱萸其实是一味中草药,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驱寒解毒。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在古代非常流行。晋朝道士葛洪辑录的《西京杂记》记有菊花酒的酿制方法:“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人认为重阳节饮菊花酒能延年益寿。《风土记》中说:“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而道书《神仙传》则说:“康风子服甘菊花、柏实散,乃得仙。”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起源很早,到宋朝时正式称为“重阳糕”。“糕”字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溯源大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梦见蛇是什么意思 浏览:301
商丘市交养老金在哪交 浏览:316
襄阳养老金指纹电话 浏览:865
大同养老保险补缴2016 浏览:636
重阳节千寿宴 浏览:886
孝顺故事200大全 浏览:41
怎么写老年公寓消防整改报告 浏览:12
佛教孝顺父母因果故事 浏览:266
父母不考证怎么办 浏览:916
女的拿养老保险是几周岁 浏览:411
政治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浏览:928
70岁以上驾车 浏览:268
老人如何补气血吃什么药 浏览:364
触动孩子孝顺的视频 浏览:841
念亲恩重阳节作文 浏览:356
老年人披搭 浏览:242
社区老年的活动调查问卷 浏览:876
城镇退休养老金标准 浏览:413
长老人斑怎么祛掉 浏览:225
少女和父母吵架如何处理 浏览: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