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按传统,多少岁该做寿,有什么讲究
为老人过寿可是有大讲究的,过去讲究从六十岁开始,七十为大寿、八十为上寿、九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这些过寿都是大型大办,毕竟老人高寿是一种祥瑞。
个人认为,给老人过寿要根据当地的规矩予以安排,宴席规模应该充分考虑老人的要求,量力而行,不应该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不然,过寿的形势就变了,大家都是图这抽奖、红包、菜品去的。
㈡ 人类老人满寿为多少岁
人类满寿到底是多少,
没有最权威的说法,
现在的人长寿也就是100多岁,
所以无法判断人的满寿到底是多少的。
㈢ 老人几岁可以做大寿
满60岁为花甲之年应该做寿,然后满70岁、80岁为整寿,俗称大生也应该做寿。88岁为米寿要做,90岁以后每年都应做寿。其余年分则因人而异,可做可不做。因各地习俗不同,没有统一规定。总之过了60岁之后每年做寿也是可以的。
做寿统称“过生日”。在关中农村,老人、小孩均过生日,中青年却很少过。
旧时医疗条件差,小孩长大不易,故民间称其过生日为“过门槛”,很重视12周岁以前的生日。婴儿满周岁,主人装扮一新,宴宾客。一般亲友送衣帽、玩具等礼品;外婆送虎头鞋等。抱小孩至酒席间开眼界,讨口彩;席毕抓周,验天赋。12岁以前,每到生日,穿新衣,吃美食,尤其中午一顿臊子面必不可少,称“长命面”;当日孩子无论有何过错,都可免责。至12周岁春节,舅家最后一次送灯(故有“外甥打灯笼——照旧”之说),以后生日可过可不过。
一般儿女给父辈50岁开始做寿,但倘若往上还有更老的长辈,如爷爷辈,则做寿轮不到父辈,只有老人谢世,父辈过寿才能够心安理得,否则,有咒老人快死之嫌。逢整数如60岁、70岁、80岁为大寿,儿辈更重视,庆典更热烈。但73岁、84岁为门槛,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之说,过寿时故意往大说一岁,意即已经跨过了“门槛”,有长寿之相。
过寿当日,女婿、外甥携烟、酒、肉、寿糕,其他亲戚、朋友以点心、酒、鸡蛋相贺。招待以炒菜与长寿面为多。现在,乡间祝寿者甚多,规模亦逐步趋大,除一般礼仪外,殷实之家还给老人尤其是高寿者播放电影,录音、录像乃至唱大戏,待客也由普通的“五盘子”向“八碗”、“十全”、“十二件子”、“十三花”等宴席发展,其中不乏相互攀比心理,但臊子面(擀薄切细,很长,亦称长寿面)必不可少,而且过寿之人必须吃第一碗。
㈣ 给老人做大寿,年龄有讲究吗
祝寿 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六十九岁过七十大寿,俗称整寿。祝寿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辈至亲,近邻厚友也多临识贺。整寿礼有寿幛、寿衣、寿人(糕点)、寿桃(面蒸)等;一般过寿只有寿人、寿桃。生辰 商洛人对生辰甚为重视。婴儿有看三天、过十天、过满月、过百天、过周岁。中年人讲究过三十六、四十九,俗称“门槛子”。到这一天,家人用红布做成红裤带系在腰间,或用红布做成内衣穿上,意在消灾灭难;老年人讲究过六十大寿、七十大寿,表示祝贺。还有过七十三、八十四大寿的。主要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认为这两个年龄是老年人的门槛子,大庆大贺,以免灾避难。过生辰日,穷苦人,无甚讲究,有钱人,大操大办,设大宴,前去祝贺的叫“吃生日”,送厚礼。给娃“过岁”,外婆家给送疆绳、银镯、银锁、银项圈。一般民间做寿七十岁为「大寿」八十为「上寿」九十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都盛大祝贺。亲朋好友送来贺礼,并演戏一面喝酒一面看戏,戏的内容以富贵长寿为主。寿宴中,一定要有「猪脚面线」这一道菜。寿星还要盛装,坐在正厅接受子孙拜寿。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师「铁口直断」,某些年岁不敢作寿,以免被黑白无常带走。做寿老人(50岁以上)诞辰日的庆祝活动,逢十称大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作大寿前要向至亲好友发请柬,发放日期一般在作寿的前三日,否则为失礼。民谚日:“三日为请,二日为叫,当天为提来。”亲友接到请柬,便准备寿礼届时前往,俗称“拜寿”。主人还要大摆寿宴,宾客痛饮,有的还请来堂会,增加喜庆气氛。拜寿也称“祝寿”。老人作寿时,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礼物多为寿桃、寿面、布匹及带寿字的糕点。布匹俗称“寿帐”,均挂在院中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寿帐上写些吉祥语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给男子常用“仁者有寿”、“贵寿无极”,送女子则用“蓬岛春蔼”、“寿域开祥”等
㈤ 按传统,多少岁该做寿,其中有什么讲究
从古至今,无人不盼着自己福寿绵长,因为我们都有着长长久久的期盼啊。所以,对于年纪逐渐变老的人们,按照传统应该是要做寿的,只不过因为现代文明的冲击,很多人已经不太清楚多少岁该做寿以及其中的讲究了。事实上很简单,如果是要摆寿宴的做寿,那要等到五十岁后,其中的讲究也是分年龄层而变化的。
如果说家里家境殷实可以在五十岁以后年年做寿也是可以的,不过要记得避开两个年龄,一个是七十三岁一个是八十四岁,这两个年龄是传统文化中对于生命终结点的两道坎。至于为什么是七十三,那是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岁,而八十四也是孟子逝去的年龄,所以要十分注意不然可能引发矛盾。
㈥ 请问过大寿是59过还是60
一般是提前一年,就是59岁过,这个有两层含义。第一,有的说法是整六十过的话。对老人不好。其实说白了,为什么要过大寿,一个是庆祝老人健康长寿。一个是用喜来冲大灾之年的晦气。第二,老人能过六十在古代是长寿的标志。那也侧面说明了。在古代六十确实是人生命的坎,是个危险的年龄。所以提前过,也是为了提早让老人享受到长寿的乐趣,不留遗憾,如果真要有个三长两短,只差一岁两岁满六十。
六十岁生日提前到五十九岁时过大寿,可能寄托着老人儿女们希望老人永远保持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生活的美好愿望吧。
去年九月底的时候,我的父亲在九十七岁时去世,母亲现在已经是九十四岁长寿老人,因为我们家就三姐弟,记忆中父亲母亲过六十岁和八十岁生日时,即分别年满五十九周岁和七十九周岁时,就我们三姐弟和我们的儿女们给老人做寿,简朴不麻烦,多好。
无论六十大寿还是八十大寿,在我们农村老家这里,大多数的老人过生日,基本上就是老人的儿女们聚拢来祝福,有的人家也会有几位至亲至戚,如亲舅舅、亲叔叔等前来祝福,但不用送现金,拿上点鸡蛋或抱上只把鸡就行,重点在于人亲自前来祝福,这样的生日仪式简朴而亲情浓浓,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㈦ 寿辰一般指多少岁
寿辰一般指60岁和60岁以后。
旧时,“父母在,不庆寿”。庆寿,有“男做虚(提前1个年头)、女做实的习惯。一般从60岁开始做寿,“做”则要接受庆贺,摆筵席、设鼓乐,有的还搭台唱寿戏。
解放后,做寿一度停止,近年又开始恢复,摆酒席,上生日蛋糕、点生日蜡烛、唱生日快乐歌,或向电视台点播歌曲等节目,乡间也有晚辈为寿者行大礼(跪拜)的。
(7)老人过寿多少岁扩展阅读:
西式寿宴
1、寿宴会场布置:
西式会场主要以白色、金色为主色调。白色显示纯洁;金色代表雍容华贵。金色的围布,白色的台面,台面上点缀透明玻璃花瓶的花插,花瓶以小的圆形状为主,花以长寿花、龟背竹、南天竹为主。“寿”字蜡烛点燃点点星光,使会场气氛典雅不失浪漫色调。
鲜花作为搭配,烘托美好的气氛。建议:可以搭配一些彩色的气球,利用静电粘帖在柱子或者房屋顶上,显示放飞希望、放飞美好的寓意。也可以租泡泡机制造泡泡营造欢乐的气氛。
2、拜寿仪式
仪式开始前,由主持人宣布寿星的儿孙给寿星点了一首钢琴曲,曲目是《给母亲的信》、或者贝多芬热情洋溢的《F大调奏鸣曲》(op. 24)第五首《春天》。西式拜寿要求来宾着正装出席,显得庄重、重视。西式拜寿走的是感觉,侍者端着酒杯服务的感觉。至于仪式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㈧ 老人的生日多大是大寿
祝寿 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六十九岁过七十大寿,俗称整寿。祝寿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辈至亲,近邻厚友也多临识贺。
祝寿七十岁为「大寿」八十为「上寿」九十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都盛大祝贺。
㈨ 多少岁是大寿,有什么讲究吗
一般60岁开始过大寿,另外就是家庭成员以及后辈必须来给老人送礼物过寿礼。
我国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是从60岁开始算起,60岁以上的就称之为老年人,而且都是退休的人,通常这类人都叫过寿,而不叫过生日。当然有些长寿的地区,恨不得要到70岁以上才办寿宴,70岁以下都感觉叫做中年人。当然这些地区也是少数地区,大部分地区都是50岁以上就该步入老年人群体了,现在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就是女性50岁退休,男性55周岁退休。所以从国家层面来上来说,50岁往后的一部分人可以称之为老年人,可以享受老年生活了。
我们平时都能听到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就是30岁的你可以独立了,事业独立,人生独立,家庭独立,经济独立,所以叫三十而立。40岁的时候,事业稳定,家庭稳定,社会地位稳定,已经能看透一切了,所以叫四十不惑。等到了50岁的时候可以说半截身子都已经入土了,该退休的已经退休了,儿女该成才的,也都成才了,所以这个时候叫做五十知天命。等到了60岁以后,几乎都是两鬓斑白,正式加入老人群体,所以这个时候得过寿,都是非常隆重,且应该子孙满堂的情况。
㈩ 按传统,多少岁该做寿,究竟会有什么讲究呢
一般60岁开始过寿,另外就是家庭成员以及后辈必须来给老人送礼物过寿礼。
我国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是从60岁开始算起,60岁以上的就称之为老年人,而且都是退休的人,通常这类人都叫过寿,而不叫过生日。当然有些长寿的地区,恨不得要到70岁以上才办寿宴,70岁以下都感觉叫做中年人。当然这些地区也是少数地区,大部分地区都是50岁以上就该步入老年人群体了,现在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就是女性50岁退休,男性55周岁退休。所以从国家层面来上来说,50岁往后的一部分人可以称之为老年人,可以享受老年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