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養老保險交15年和交30年開支一樣嗎
原因不在年底年初上。而在於每個人的 基本養老金就不一樣,也許工齡多少也不一樣,因此工資調整不會一樣多。
⑵ 請高人指點養老保險交15年和交30年退休工資有多大區別
養老保險交15年和交30年退休工資的區別是:
交30年到了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比交15年的領取的多。因為繳費年限越長,繳納的工資越高,到退休時,領取的就越多。
「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這是辦理退休並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待遇的必要條件之一(繳費不滿15年的將一次性結算)。
退休金水平的高低與繳費年限和繳費數額直接掛鉤,即繳費時間越長、繳費金額越多,養老金水平也越高,差別主要在於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中斷繳費的時間不計作繳費年限。
(2)交養老保險15年和30年擴展閱讀:
退休金(Pension Plan),是企業或事業單位職工或工作人員退休後一次或分次支付給職工的服務酬勞的一部分。企業制訂的退休辦法,應有利於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使其老有所依,對社會的安定和提高企業效益均有益處。
退休金指的是一個人因為年齡或其他因素從某一工作退下來。公司或僱主必須給予的一次性較大額酬勞。
退休在不同的地方及職業有不同的指定年齡或年資,超過此年歲的職員,被視作想再繼續工作也不合適,所以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繼續工作,
此時僱主必須給予一筆大額金錢作為勞工勞苦一生的獎勵,並以此作為不工作後的養老生活費和醫療費來源。
由於世界市場競爭的激烈化,使得有些企業為了降低人事成本,避免付出大筆退休金給退休的員工,而以工讀、人力派遣等非常規僱用取代正職員工。
甚至以各種手段,如任意調動工作、減薪或是逼退等,讓屆退勞工自行離職,逃避退休金給付而造成許多社會問題。
尤其是部分國家的退休金計演算法偏向長期在同一僱主下工作的勞工,所以當資方倒閉或是轉換資方時,退休金的年資計算引發很大的紛爭,常常勞工都是受損的一方。
有些國家採用制度改革法律防止這些行為,並推動國民年金(national pension plan)等年金式國民保險制度,由政府託管定期提撥的金錢,等勞工退休後由政府將退休金轉交勞工,以加強基本的保障。
⑶ 醫保、社保繳納15年和繳納30年的區別
醫保:
醫保繳夠20年,才能享受退休後的醫保報銷。
各地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范圍不盡相同,具體請以當地政策規定為准。
社保:
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其中養老保險: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社保交15年和30年區別:主要是總的繳費金額不同,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也不同。在正常情況下,社保交15年領取的養老金要比社保交30年少很多。
(3)交養老保險15年和30年擴展閱讀:
《社會保險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准以及急診、搶救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支付。
根據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支付的基本要求,參保人到醫療保險機構報銷自己看病就醫發生的醫療費用,一般要符合以下條件:
1、參保人員必須到基本醫療保險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購葯,或持定點醫院的大夫開具的醫葯處方到社會保險機構確定的定點零售葯店外購葯品。
2、參保人員在看病就醫過程中所發生的醫療費用必須符合基本醫療保險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準的范圍和給付標准,才能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按規定予以支付。
3、參保人員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醫療費用中,在社會醫療統籌基金起付標准以上與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費用部分,由社會醫療統籌基金統一比例支付。
⑷ 職工養老保險交15年和20年的區別
1、退休後多領養老金
企業職工退休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2、享受終身醫保待遇
社保里除了養老保險,還有一個含金量也很高,那就是醫保。現在的上班族一般都由公司統一繳納五險一金,所以養老保險要是斷了,醫保也就斷了。
(4)交養老保險15年和30年擴展閱讀
30年繳費年限退休待遇一般是15年繳費年限退休待遇的兩倍。20年繳費年限就比15年繳費年限退休待遇高1/3。
從檔次來分是,15年為一擋,20年為一擋,25年為一擋,30年為一擋,35年為一擋,最高峰為40年又一擋。那麼15年的檔次與20年的檔次相比是每月少220元左右,如果20年的檔次與35年相比較的,那麼相差是更大的了,每月必然會超過1200元。
⑸ 社保交15年和30年有什麼區別
社保交來15年和30年的區別是很大的,主自要就是表現在大家退休以後,領取的養老金金額不同。
退休後養老金計算公式
退休後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社保交15年和30年區別:社保交30年繳費年限是社保交15年繳費年限的兩倍。在相同情況下,社保交30年的基礎養老金會多很多。
社保交15年和30年區別:在每月繳納金額不變的情況下,社保交30年的繳費金額要比社保交15年的繳費金額大很多,最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也會有很大不同。
綜上所述,社保交15年和30年區別主要是總的繳費金額不同,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也不同。在正常情況下,社保交15年領取的養老金要比社保交30年少很多。
⑹ 養老保險繳納15年與繳納30年的差別
養老保險繳費15年與繳費30年的差別較大,如基本條件相同,繳費基數基本相同,我繳費15年達到退休年齡的養老金是1200元,你繳費30年達到退休年齡的養老金就是2400元或更高。問題是繳費滿15年,沒有達到退休年齡以後中止繳費,達到退休年齡時不能辦理退休手續。
某人從1979年11月參加工作,一直到2007年7月,如果現在不繼續繳納養老保險金了,達到退休年齡時,談不到月養老金多少的問題,主要是不能辦理退休手續(需補繳欠費)。
由於你的繳費情況等資料都不掌握,當地歷年的職工平均工資等都是未知數,無法為你計算準確的養老金月領取額。所以,只能告訴你計算方法啦。各地情況有差異,但基本原則相同,從2006年1月起執行。
一、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退休後均按本意見計發基本養老金。
二、 「統賬結合」後參加工作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統賬結合」前參加工作,本意見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和過渡性調節金。
三、為了保持待遇水平平穩過渡,設立3年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按照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高於原辦法的,2006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30%; 2007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70%;2008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90%。2009年以後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按新辦法計算。過渡期滿後按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仍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
社保養老繳費最低15年,才可以享受最低退休金待遇,繳費基數分低、中、高三檔,繳費年數越長,將來退休月領取的越多。
計算公式: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基礎養老金=C1÷12×[20%+(H-15)×0.6%]
個人帳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120
過渡性養老金=X×建立個人帳戶前的繳費年限×1.2%+調劑金
⑺ 養老保險繳納15年與繳納30年的差別
退休工資會結合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進行計算,繳費15年會比繳費30年退休工資低很多
⑻ 養老保險交15年和交30年有什麼區別
養老保險交15年和交30年退休工資的區別是:
交30年到了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比交15年的領取的多。因為繳費年限越長,繳納的工資越高,到退休時,領取的就越多。
同樣的交40的養老保險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比交40年的領取的多。
養老保險繳納
1、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2、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8)交養老保險15年和30年擴展閱讀
養老保險
一、參保范圍和繳費
1、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2、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3、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二、按退休金給付的確定方式
1、退休辦法按職工是否參與提取退休基金分為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和非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
2、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是企業與職工共同提取退休基金,交給獨立的信託機構保管運用,雙方提取的比例不一定相同。
3、職工如果提前離職,可將其自身提取的本金及利息收回,而能否分享企業提取的基金則視退休辦法的規定而定。我國由國家、企業和職工三方共同提取退休基金。
4、非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是退休基金全部由企業提拔,職工不參與提拔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