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老齡化與養老金

老齡化與養老金

發布時間:2020-12-20 22:35:09

『壹』 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制度有什麼關系 有何解決方法

養老抄保險就是為了解決老年人的襲生活
養老金的來源就是由在職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費
老年化的到來,使得領取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多,繳納養老保險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就造成養老金缺口越來越大
因此就有了延遲退休養老保險制度更改的風聲

『貳』 哪些途徑可以解決我國養老金不足和人口老齡化問題

解決中國老齡化問題的舉措和方法:
(一)發展我國經濟,促進就業,增強經濟承受能力
走經濟發展的道路是國家強盛的根本,也是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問題的基礎。加快經濟的發展,增強經濟承受能力,為養老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經濟發展不但帶來了大量資金解決沒錢花的問題,同時產生跟多的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提高經濟的承受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各方面影響。
(二)積極有效的發展老齡產業
結合我國的實際,最大限度的發展老齡產業,發展適合我國的老齡產業,以市場機制帶動老齡產業發展,以老齡產業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同時努力降低為老服務產業發展成本,並擴大老齡工作社會化服務隊伍。
(三)根據我國國情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險體制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建立並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形成一個有生命力的體制,例如參考荷蘭的經驗,在城鄉建立覆蓋全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然後把這項制度與基礎養老金制度相結合,由國家通過稅收來建立覆蓋全民的基礎養老金,它提供的保障水平相當於最低收入保障。這種制度可以很大程度的解決老年人的生活問題,屬於一種半自給自足的養老體制,國家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金,國民可以通過年輕時的工作所得的一部分用於年老時的所用。我國從事農業的農民較多,沒有固定的工作和經濟來源,因此設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爭取最大范疇的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
(四)嚴格法制化措施實現社會保障基金的安全有效運行
目前針對養老等社會保障資金運行等方面,我國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文件,我國在社會保障的法制化方面已經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著層次不高、適用范圍窄、保障措施少等問題,這將影響到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運行。因此應通過進一步加強立法、執法和設立獨立的監管機構來對社會保障基金進行監管,提高其運行的安全性,嚴格的法制化管理是實現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前提。
總之,中國已經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且具有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基數大等特性。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源自近年來我國經濟與衛生事業的良好發展,進一步提高了嬰兒的出生存活率和國民的平均壽命。因此,應對我國老齡化社會問題,應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險體制,積極發展老齡產業,從根本上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使老年人能夠快樂的安度晚年。

『叄』 養老金制度普及度不足和人口老齡化加速是造成資金缺口擴大的主要因素

據報道,在上個月27日, 2017夏季達沃斯論壇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如果人口老齡化以目前的速度繼續推進,到2050年,全球六大養老金儲蓄國面臨的養老金缺口高達224萬億美元。計入中國和印度兩個人口超級大國,養老金缺口預計達到400萬億美元,相當於目前全球經濟總量的5倍。

報告認為,養老金制度普及度不足和人口老齡化加速是造成資金缺口擴大的主要因素。

『肆』 我國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存在的沖擊及對策

新聞背景

2005年12月14日,《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浮出水面。2006年1月1日,養老新政開始實施,在擴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做實個人賬戶、調整新的計發辦法等方面提出了實質性舉措。直面二十年養老保險改革難題,養老新政開始步入艱難的攻關戰。

老人:新政影響不大

老章是名退休幹部,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也該歇歇了。」如今的他,每天遛鳥、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生活過得悠閑自在,而支撐他幸福晚年的經濟支柱,則來自於他現在每個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

而老章的大學同學老汪的晚年境遇則大不一樣。老汪退休前是一家企業的工程師,他現在的退休金還不到1000元錢,支撐一家人的生活只能說是勉強夠用,為了下崗的孩子和自己的晚年著想,老汪在退休之後又去一家企業當起了會計。

對於中國大多數的老年人來說,老汪的情形更代表了大多數普通老人的養老現狀,日子過得拘謹而節制,和想像中的幸福生活還有一段距離。

「這次的養老金改革對老人的影響不大,就是說目前老人能拿到的養老金不會有任何變化,既不會減少也不會增加。」

這是專家的看法。

實際上,這次養老新政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保證離退休老人的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據了解,為了離退休老人的養老金發放,近五年來,中央財政基本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補貼金額高達2093億元。

據了解,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各項繳費比例已高達40%,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新加坡。為維系這一制度的正常運轉,不得不挪用在職職工的個人賬戶資金,形成了約7400億元的空賬,並且每年還在增長。

養老保險制度轉軌中出現的最大難題,就是巨額「隱形債務」問題。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底,中國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虧空達8000億元,且每年以1000多億元的規模持續擴大。

中人:養老新政的受害者

「20年以後等我老了,能領到的退休金會因此變少嗎?」在一家企業工作的馬勇對自己的未來有些悲觀。已過而立之年還在為事業打拚的他並沒有過多地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但他對自己未來養老金是否會減少顯得十分在意,「到那時候,社會上競爭壓力肯定會更大,養老金要是少了,生活質量如何保證?」

「改革意味著政府將通過提高社會統籌的比例來籌集更多的資金,以支付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專家的看法是,在基礎養老金不變的情況下,個人賬戶規模的縮小,將使在職職工未來的養老金水平縮水。

有人算了一筆賬,假設一名養老新政實施前參加工作且在新政實施後才退休的職工,如果他的平均月薪3000元,養老保險繳費期限為10年;再假設10年後本地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那麼退休後,他在政策變化前後各能領到多少養老金呢?

如果按養老新政之前的養老金政策看,這名職工在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金是880元;如果將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即實施養老新政後,那麼他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金690元。

也就是說,在養老保險制度調整後,這樣的「中人」職工每月的養老金少拿了190元。對此,「新政」給出的應對辦法是,國家將專門對中人發放「過渡性養老金」,這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補償,但發放標准和形式尚未有明確規定。

有關專家認為,「中人」在改革前並無個人積累,這意味著國家對這部分人負有「隱性債務」,「養老新政」實際上是通過犧牲在職一代的福利,來保障退休職工的福利。而且,再過30年,現在在職的一代人將到退休年齡,中國將進入人口老齡化的頂峰。屆時,在個人賬戶養老金積累不足的情況下,為了支付日益增加的養老金,如果政府仍然採取現行的政策,即進一步縮小個人賬戶比例,提高社會統籌比例,將使未來工作的新一代個人賬戶養老金進一步減少,最終可能使養老金制度完全成為現收現付制。從養老金支付的自身規律看,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而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大國,沒有積累的養老金制度難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挑戰。

新人:養老不易

李楠可以說是一個新新人類,80後出生的他剛剛參加工作還不到3年,但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還不夠自己用,談到養老,他就一臉愁容,年輕時攢不下錢,老了以後怎麼辦呢?

剛參加工作的劉志堅最近一直在和同事討論這樣一件事情:自己結婚以後,如何來照顧雙方的老人,雖然父母一再告訴他不用擔心他們的養老問題,但劉志堅還是覺得父母加起來不到1000元的退休工資在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不夠用。

目前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4%,到2030年,中國人口結構將從現在的15個勞動力供養1個老人變為3.3個勞動力供養1個老人。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將使得養老成為一個大問題。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一位學者認為,西方國家進入老齡時期一般都花費一百年左右的時間,而中國從控制生育到進入老齡化只用了18年時間。「我們這個社會『未富先老』,所承擔的養老責任越來越繁重。」

相關鏈接:我們能領多少養老金?

目前,1997年前退休的那一部分老人已經全部在90歲以上,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已經很低;1997年前參加工作、1997年後退休的那部分「中人」由於多年來的養老金個人賬戶積累,擁有使用自己養老金個人賬戶的權利,政府的負擔將大大減輕。也就是說,如果我國養老保障制度能平穩推進,做實個人賬戶,30年後養老金缺口才能得以填平。

按照新制度的設計,職工退休後的養老金分為兩部分:一是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為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標准為每月發放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的1/120。

另外,國家對於「中人」還將給予過渡性養老金補償方式,但是,對於過渡性養老金的制定和發放標准新政尚未明確。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中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具體演算法為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期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

舉例:王先生是「中人」,他的平均月薪3000元,養老保險繳費期限為10年,假設10年後城市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那退休後,他能領到多少退休金呢?

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後,王先生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金=3000元×15%+3000元×8%×12×10?÷120=690元。

其中,(3000元×15%)為基礎養老金;(3000元×8%×12×10÷120)為個人賬戶養老金。

眾人話「養老」

李先生(40歲,廣告人,月收入3000元):對於我,既要上社保基金,又要上商業保險,我不會把自己的老年時代交給後代,對於養老院,可以考慮。也許自己的老年會去一個環境比較好的地方,不排除海外。我以後會去養老院,錢多就去高級的,身體很差的時候找24小時陪護;錢少就去普通的,慢慢等死。我不信任養老保障系統,只希望現在大力建設養老院,滿足高中低檔養老需求,等我老的時候可以像選擇超市一樣選擇養老院。

王女士(30歲,企業中層管理人士,月收入2500元):我想將來我老了的時候應該不會去養老院,保險可能會上。但也不會全指著養老保險。可能會在能掙錢的時候存一筆錢留作養老吧。說實話,我個人對養老院一直沒什麼特別的印象,總是不太信任吧。保險我還是會上的。首先錢不會太多,對於沒有退休金的我們來說,商業保險可能是老了以後首選的保障吧。

小孔(28歲,會計,月收入1500元):養老是一個遙遠的話題,但一想起來還是覺得有壓力,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註定是付出多於所得的,各種政策和社會方面的風險承受得要多一些,不過我認為到我們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就是再過20年,他們那一代人或許不會認為養老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吧。

小張(25歲,在校生):還沒有考慮個人養老的問題,我的父母都是企業退休職工,兩個人的退休金加起來還沒有1000元錢,這點錢看起來不多,但在一個小縣城裡還是過得相對不錯。我的願望就是能在畢業幾年後在大城市安定下來,然後把父母接到城市裡過一種更有質量的晚年。

(本報記者:趙志國)

名詞解釋:老人、中人、新人

根據新政的規定,個人養老賬戶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減為8%,並採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辦法、中人逐步過渡」的方式來設計。

老人:指「新政」實施前,即2006年1月1日前已經退休的人員,仍按照國家原有規定發給基本養老金,並隨以後基本養老金調整而增加養老保險待遇。

中人:指1997年之前,即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簡稱《老決定》)之前參加工作,「新政」實施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由於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退休後在發給基礎養老保險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國家還將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新人:指《老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的人員,他們的繳費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將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

『伍』 全國人口老齡化對農村老人的養老金有影響嗎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早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它就擁有大量的人口和強大的力量。當時社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龐大的人口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於是,計劃生育開始實施,出現了人口年齡差距。



這樣才能減輕農村青年的經濟壓力,保持他們創業創新進步的活力。解放生產力,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否則,年輕人承受著經濟壓力,一切都是「以生存之名」混日子,社會很難繼續發展下去。這是我們這個積極的國家所不能容忍的!總之,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相信農民養老問題會慢慢得到解決。如今,有很多養老院,在農村也很受歡迎。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農村老年人到養老院養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對於那些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或不回家的老人來說,空巢老人是一個很好的贍養對象。老選擇。老實說,事實上,我們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計劃。

『陸』 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之間的關系探討

隨著社會人口中老年人比例的上升,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負擔將會加重,不僅需要支付更多的養老金,而且需要更多的醫療費用支出。據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有關國家統計,65歲以後每人用於醫療保健方面的費用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倍增加(見表1)。因此,社會保障收入難以承受老齡化必然帶來的不斷增高的支出需求,許多國家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出現了支付危機。

老齡化造成了養老保險繳費與支出之間的不平衡。據有關專家對OECD20個主要發達國家的分析和預測,除英國和愛爾蘭以外,其他18個國家的養老保險的繳費和支出之間將長期存在較大的差額,特別是在2005—2035年期間,差額將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其中有15個國家預計在2035年養老保險支出佔GDP比例將比養老保險繳費佔GDP比例高出5個百分點以上。
對於亞歐很多發達國家來說,在其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持和福利主義政策指導下,已經實行了較高水平的社會保障,而老齡化的到來大大加重了社會保障的負擔,政府不得不以高赤字來支撐這樣一個成本高昂的體系。

以德國為例,為了支付養老金,德國政府每年要拿出700多億歐元來補貼。1965年,德國社會生產總值的9.8%用於福利支出,而今是17%。德國政府開支的相當大一部分用於福利和補貼。在2001年,德國政府的全部開支中,福利支出佔51%,其中給老年人的福利補貼佔全部開支的32.9%。高額的社會保障支出是德國赤字和國債不斷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1970年德國國債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8.6%,2002年超過61%。僅支付利息一項就成為政府的沉重負擔,2002年此項開支佔德國政府全部開支的11%,致使對教育和基礎建設的投資不斷縮減,1970年時德國這方面開支的比例還佔16%,而如今聯邦、州和市鎮三級的投資卻僅為6.2%。

在美國,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支出也是影響美長期預算赤字的結構性因素。美國社會保險和醫療福利支出在2002年佔美國GDP的7%左右,預計到2030年將提高到12%,這些開支將在今後10年使聯邦政府赤字達到1.5萬億美元。

『柒』 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給養老保險帶來的壓力

2005年12月14日,《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浮出水面。2006年1月1日,養老新政開始實施,在擴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做實個人賬戶、調整新的計發辦法等方面提出了實質性舉措。直面二十年養老保險改革難題,養老新政開始步入艱難的攻關戰。

老人:新政影響不大

老章是名退休幹部,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也該歇歇了。」如今的他,每天遛鳥、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生活過得悠閑自在,而支撐他幸福晚年的經濟支柱,則來自於他現在每個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

而老章的大學同學老汪的晚年境遇則大不一樣。老汪退休前是一家企業的工程師,他現在的退休金還不到1000元錢,支撐一家人的生活只能說是勉強夠用,為了下崗的孩子和自己的晚年著想,老汪在退休之後又去一家企業當起了會計。

對於中國大多數的老年人來說,老汪的情形更代表了大多數普通老人的養老現狀,日子過得拘謹而節制,和想像中的幸福生活還有一段距離。

「這次的養老金改革對老人的影響不大,就是說目前老人能拿到的養老金不會有任何變化,既不會減少也不會增加。」

這是專家的看法。

實際上,這次養老新政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保證離退休老人的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據了解,為了離退休老人的養老金發放,近五年來,中央財政基本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補貼金額高達2093億元。

據了解,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各項繳費比例已高達40%,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新加坡。為維系這一制度的正常運轉,不得不挪用在職職工的個人賬戶資金,形成了約7400億元的空賬,並且每年還在增長。

養老保險制度轉軌中出現的最大難題,就是巨額「隱形債務」問題。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底,中國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虧空達8000億元,且每年以1000多億元的規模持續擴大。

中人:養老新政的受害者

「20年以後等我老了,能領到的退休金會因此變少嗎?」在一家企業工作的馬勇對自己的未來有些悲觀。已過而立之年還在為事業打拚的他並沒有過多地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但他對自己未來養老金是否會減少顯得十分在意,「到那時候,社會上競爭壓力肯定會更大,養老金要是少了,生活質量如何保證?」

「改革意味著政府將通過提高社會統籌的比例來籌集更多的資金,以支付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專家的看法是,在基礎養老金不變的情況下,個人賬戶規模的縮小,將使在職職工未來的養老金水平縮水。

有人算了一筆賬,假設一名養老新政實施前參加工作且在新政實施後才退休的職工,如果他的平均月薪3000元,養老保險繳費期限為10年;再假設10年後本地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那麼退休後,他在政策變化前後各能領到多少養老金呢?

如果按養老新政之前的養老金政策看,這名職工在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金是880元;如果將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即實施養老新政後,那麼他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金690元。

也就是說,在養老保險制度調整後,這樣的「中人」職工每月的養老金少拿了190元。對此,「新政」給出的應對辦法是,國家將專門對中人發放「過渡性養老金」,這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補償,但發放標准和形式尚未有明確規定。

有關專家認為,「中人」在改革前並無個人積累,這意味著國家對這部分人負有「隱性債務」,「養老新政」實際上是通過犧牲在職一代的福利,來保障退休職工的福利。而且,再過30年,現在在職的一代人將到退休年齡,中國將進入人口老齡化的頂峰。屆時,在個人賬戶養老金積累不足的情況下,為了支付日益增加的養老金,如果政府仍然採取現行的政策,即進一步縮小個人賬戶比例,提高社會統籌比例,將使未來工作的新一代個人賬戶養老金進一步減少,最終可能使養老金制度完全成為現收現付制。從養老金支付的自身規律看,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而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大國,沒有積累的養老金制度難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挑戰。

新人:養老不易

李楠可以說是一個新新人類,80後出生的他剛剛參加工作還不到3年,但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還不夠自己用,談到養老,他就一臉愁容,年輕時攢不下錢,老了以後怎麼辦呢?

剛參加工作的劉志堅最近一直在和同事討論這樣一件事情:自己結婚以後,如何來照顧雙方的老人,雖然父母一再告訴他不用擔心他們的養老問題,但劉志堅還是覺得父母加起來不到1000元的退休工資在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不夠用。

目前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4%,到2030年,中國人口結構將從現在的15個勞動力供養1個老人變為3.3個勞動力供養1個老人。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將使得養老成為一個大問題。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一位學者認為,西方國家進入老齡時期一般都花費一百年左右的時間,而中國從控制生育到進入老齡化只用了18年時間。「我們這個社會『未富先老』,所承擔的養老責任越來越繁重。」

『捌』 國家養老金的保障制度與人口老齡化的沖突 都有哪些

主要是勞動人口與被撫養人口比例失調的問題。假定目前為四個勞動人口供養一個退休回人員,負擔答還不是很重,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加上中國目前不盡合理的人口年齡結構,今後這種比例失調的現象會加劇。所以,當前的計劃生育政策急需調整。還有一個大問題,即以前老職工所謂的視同繳費實際上就是沒有繳費。因為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和國家都未提留退休人員的養老資金,企業只是將這部分開支列入成本而已。所以老企業的競爭力明顯不佔優勢。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在80年代後期,實行了社會統籌來解決退休人員待遇所需資金問題。目前所謂養老金的空賬問題就是歷史上形成的。國家有義務填補這個窟窿。事實上,每年中央政府及省政府都給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地方給與財政轉移支付或是使用統籌資金撥付,以解燃眉之急。

『玖』 在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養老金和社會福利支出增大,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解決辦法

國家已經明確給出指示,在「人大」講話上,讓國民擁有社會保險的前提下,購買商業保險,相信保險普及會慢慢靠近國外水平的。

閱讀全文

與老齡化與養老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今後的養老金如何計算 瀏覽:438
60歲老太太水管殺人 瀏覽:101
如何懲罰父母的方案 瀏覽:466
50歲的女人想要什麼東西 瀏覽:300
60歲鼻母 瀏覽:83
7年養老保險怎麼計算 瀏覽:456
格力體檢項目有哪些 瀏覽:508
敬老院邀請信 瀏覽:3
當兵體檢村裡的去哪裡體檢 瀏覽:883
為什麼我們都要好好對待父母 瀏覽:577
戶口遷移後養老保險怎樣轉 瀏覽:580
企業養老保險怎麼投訴 瀏覽:118
養老金被人取走 瀏覽:959
考駕照的體檢表在政府哪個部門拿 瀏覽:185
天津交四十年退休金退休能拿多少錢 瀏覽:513
用身體慰問敬老院老人 瀏覽:642
2015年7月1曰廣州退休金新政策 瀏覽:721
上海建陽養老院 瀏覽:799
養老金信託怎麼做 瀏覽:353
騙婚老年人 瀏覽: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