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反映什麼
對養老險覆蓋率考察及建議
社會保險覆蓋面的大小,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保障的范圍及程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從目前來看,我國城鎮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遠遠大於農村居民,這無疑進一步擴大了城鄉收入差異,為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埋下了隱患,不利於整個社會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為此,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已明確提出,「新農保」將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制度全覆蓋。20XX 年 6 月溫家寶總理在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暨新農保
第 1 頁
試點經驗交流會上進一步指出,將「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實現新農保制度的全覆蓋」。因此,無論從縮小城鄉收入差異的現實出發,以及遵循風險盡可能分散的大數法則的社保運行基本規律,還是從養老基金均衡的視角,提高覆蓋率,對「新農保」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我國「新農保」覆蓋率①的現狀及問題
( 一) 計算公式
國際上,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率一般用三個指標來衡量。第一個指標是供款人數占勞動力的比重;第二個指標是供款人
第 2 頁
數占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第三個指標用養老金領取人數與達到退休年齡的人數之比來表示。其中,前兩個指標是指人們向制度繳款並積累自己權益的階段,這個階段是在經濟活動人口中的覆蓋率; 而第三個指標是指當個人退休後接受貨幣受益的階段,這個階段是在老年人中的覆蓋率。顯然,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率也可以用這三個指標來衡量。如果 Fi用( i =1,2,3) C 代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的指標體系,L 代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供款人數( 即參加「新農保」年齡在 16 ~59 歲的農村人口) ,W 指農村勞動力人口( 即年齡在 16 ~ 59 歲具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人口) ,P 代表農村勞動年齡人口( 即
第 3 頁
年齡在16 ~ 59 歲的農村人口) ,R 代表農村養老金領取人數,代表達到退休年齡的農村人口數,那麼,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指標體系的具體計算公式如下:由於沒有具體的農村勞動力人口 L 數據,本文嘗試用農村就業人口 E 來代替,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指標體系 Fi的計算公式變為:需要指出的是,由於農村就業人口 E 往往小於農村勞動力人口 L,因此,用替代的這種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指標 F1計算出來的結果應該比實際結果大。
( 二) 現狀及問題
1. 覆蓋率總體水平偏低,制度擴面還有待加快
第 4 頁
根據上述三種計算方法可以計算出 20XX 年 ~20XX 年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的指標體系,具體計算結果如表1 所示。從該表可以看出,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水平總體偏低,20XX 年 ~20XX 年 F1、F2一直在 11. 00%上下徘徊,F3也僅僅從 2. 16% 增加到 5. 02%,增加了不到 3 個百分點,增加幅度十分有限; 雖然 20XX 年「新農保」試點推行後,覆蓋率水平有所提高,然而,這三類覆蓋率指標的絕對值仍處於較低水平,20XX 年不到 33%,F1、F2甚至還不到 20%。需要強調的是,從表 1 還可以看出,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指標 F1、F2和 F3的變化趨勢明顯不同: 前者是先呈波浪變化然後
第 5 頁
突然上升,以 F2為例,該指標在 20XX 年 ~20XX 年期間,一直在 11. 00% 水平上下波動,20XX 年則突然增加到 15. 93%。對於後者 F3而言,則是一直保持上升勢頭,即從 20XX 年的 2. 16%一直增加到 20XX 年、20XX 年、20XX 年、20XX 年和 20XX 年的 2. 22%、2. 95%、3. 50%、3. 88% 和 5. 02%,20XX年則快速增加到 15. 30%,而 20XX 年也進一步增加到 32. 17%。然而,這三種指標的年均增長幅度分別只有0. 98% 、0. 71% 和 4. 29% ,顯然如果不加快制度推行的力度,保持現有的覆蓋率增速,到 20XX 年要實現全國100% 的「新農保」覆蓋率將存在較大的困難。
第 6 頁
2. 受益農民呈穩步增長,參保繳費隊伍不穩定
從表 1 可以看出,20XX 年 ~20XX 年期間,覆蓋率 F3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即從 20XX 年 2. 16% 逐漸增加到 20XX 年的 32. 17%。由於 F3是用農村養老金領取人數 P 與達到退休年齡的農村人口數 R 的比值得到的,在20XX 年 ~20XX 年期間,R 基本保持在1 億人水平上下波動,因此該時期 F3從20XX 年的2. 16%逐漸增加到 20XX 年的 32. 17%,顯然主要原因在於達到退休年齡領取養老金的農民在穩步增長。需要指出的是,覆蓋率 F2在 20XX 年 ~20XX 年期間,一直在 11. 00% 水平上下波動,20XX 年則突然增加到 15.
第 7 頁
93%。由於 F2是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供款人數 C 與農村勞動年齡人口 W( 即年齡在 16 ~59 歲的農村人口) 的比值得到的,從表 1 可以看出,在 20XX 年 ~20XX 年期間,W 一直呈遞減趨勢,而該時期 F2一直在 11. 00%水平上下波動,顯然是由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供款人數 C 變化率不穩定造成的。因此,如何針對農村勞動力流動性較強的特點,體現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的便攜性,穩定並擴大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供款隊伍,應該加快「新農保」制度建設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
3. 試點成效已初步呈現,城鄉差距仍十分明顯
第 8 頁
應該指出,自 20XX 年開始,我國的「新農保」試點推行工作已經取得了重要成效。「新農保」試點推行以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指標 F1、F2和 F3基本上都在原地踏步: 其中,F1、F2一直在 11. 00% 左右徘徊,F3也僅僅從2. 16%增加到5. 02%,增加了不到3 個百分點,增加幅度十分有限; 然而,自20XX 年「新農保」試點推行後,F1、F2分別快速增加到 20XX 年的 16. 79%、15. 93%,增長速度接近 50%,F3更是增加到71. 00% ,增長速度超過了 200% 。然而,運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的計算原理,通過計算同理可以得到城鎮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率指標體系①,不難發現,無論是覆蓋率 F1、F
第 9 頁
2,還是覆蓋率 F3,我國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的城鄉差距都十分明顯。
從圖 1 和圖 2 可以看出,從 20XX 年 ~20XX 年,覆蓋率 F1、F2的城鄉差距年均分別為 36. 47 和 17. 52 個百分點,前者是後者的 3. 98 和 2. 46 倍; 從圖 3 可以看出,覆蓋率 F3的城鄉差距年均為 55. 28 個百分點,前者是後者的 16 倍之多。其中,F1、F2的城鄉差距分別從 20XX 年的 33. %、11. 28% 增加到 20XX 年的. 97%、22. 07% ; 而覆蓋率 F3的城鄉差距也從20XX 年的56. 89%增加到20XX 年的58. 22%。盡管由於20XX 年我國開始進行「新農保」試點,這種差異有所緩解,前者分別減少到 20XX 年的 38. 03%、23.
第 10 頁
04%,後者也降低到38. 83% ,然而,這種緩解的程度還比較有限。因此,加快「新農保」在全國范圍內的試點和推行進程,才能真正縮小城鄉差異,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快速發展。
二、影響「新農保」制度覆蓋率的因素分析
1. 制度模式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按農民是否繳費可分為繳費型和非繳費型兩種模式。從國際經驗來看,過於依賴繳費型模式往往會導致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面過低。事實上,繳費型養老金計劃更適合於具有繳費能力的收入階層,而低收入人群和沒
第 11 頁
有繳費能力的貧困人口往往由於繳費能力的限制,而不能被制度覆蓋。這些被養老金計劃排除在外的人群主要由自雇者、家務勞動者、農村勞動者、小職工和婦女等群體構成,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只有較低的資本、教育和收入水平,很難進入正規部門就業,流動性大,缺少工資記錄等。對這部分人群實施繳費型的養老金計劃,如果沒有強制性約束,則它們大多會選擇不參保。因為他們更願把微薄的收入用於食物、住房、衣服等當前的生存需要,而不願或不能預留一部分來為養老金供款。與繳費型模式相比,非繳費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無疑有助於迅速提高覆蓋率。然而,非繳費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第 12 頁
往往會導致政府財政負擔過重,並且這種制度成本會隨著整體人群年齡的增加而呈剛性增大。同時,貧富差距過大也不利於推行普遍的非繳費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因為不同收入層次的人很難在給付水平和籌資途徑上達成一致。如玻利維亞是一個貧富差距很大的國家,它試圖通過運用國有資產私有化產生的收入來解決普遍保障型社會保險的資金問題,但是目前的非繳費型養老金計劃( 「Bonosol」) 的可持續性並沒有得到保證。因此,如果我國政府能繼續大力推行「繳費型和非繳費型」制度模式,並採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非繳費型」模式在制度中的比重,將對「新農保」制度的覆蓋率產生重要影響。
第 13 頁
2. 農民的收入水平
國際證據表明,正規養老金體制下的覆蓋范圍和一個經濟體的收入水平存在很高的正相關性。收入水平越高者對繳費率的承受能力越強,從而越容易加入到制度中來。應該指出,我國農民收入水平低下和增長速度緩慢是導致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較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圖4 可以看出,20XX 年,我國農民人均年收入為2 元,幾乎只有當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 6 859. 6 元) 的三分之一。20XX 農民人均年收入增長到5 919. 0 元,年均增長速度為 10. 72% ; 而同年度 城 鎮 居 民 人 均 年 收 入 則 為 19 109. 0 元,年 均 增 長 速 度 為12. 06% ,城鄉居民的收入差
第 14 頁
距還在繼續擴大。另外,農民收入水平低下還表現在農村居民內部收入差距日趨擴大。農村居民基尼系數由1978 年的 提高到了20XX 年的 ,使得社會養老保險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①從目前來看,真正需要養老保障的絕大多數農民,由於收入水平限制而不能參保,相反,農民中已經參保的大多數經濟狀況較為寬裕,如鄉幹部、個體戶、教師等,他們將來的養老問題遠遠不如普通農民迫切。
3. 保障水平及收益率
首先,到目前為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提供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這是由於在「老農保」推行時,多數農民限於經濟承受能力,
第 15 頁
選擇了每月 2 元的最低繳費檔次,顯然,這種繳費水準,無論怎樣提高投資收益率,都無法達到養老保障的目的。盡管 20XX 年 ~20XX 年,領保人數從 198 萬人增加到 2 863 萬人,領取人數在逐年快速增加。然而,20XX 年人均月領取保費僅 58 元,並且很多人當初在投保時選取了較低的繳費標准,因此有的甚至領取不到 58 元,僅僅依靠這些微薄的養老金,老年農民的生活水平難以得到保障。②其次,由於當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主要集中在縣級,由縣級管理機構負責基金的存儲和保值增值工作,管理和基金平衡的責任在縣級,往往造成農村養老基金投資管理人才缺乏、投資渠道比較有限,基金投資運
第 16 頁
營困難,保值增值難度較大; 而基金監管主體的缺位,還易引發地方
行政干預甚至挪用基金的現象。較低的保障水平和收益率,無疑進一步抑制了農民的參保熱情,使得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率難以提高。
4. 城鎮社會養老保險的歷史債務
盡管目前我國還存在二元化的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但社會養老保險的城鄉統籌是大勢所趨,這一點已經在理論界和決策部門達成共識。然而,無論是在擴大
第 17 頁
現有城鎮社會養老保險還是「新農保」制度的覆蓋面時,參保對象都會存在潛在的顧慮,那就是政府部門如何妥善處理城鎮社會養老保險的歷史債務。據估算,中國養老金「空賬
Ⅱ 養老保險覆蓋率定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新醫改」方案的目標就是讓人人都能享有基本醫療保障。到2009年底,基本醫療保障覆蓋率要達到90%。
去年底,中國人口總數是13.28億,被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所覆蓋的是11.3億,今年將達到12億。也就是說,到2009年底,按去年人口基數計算,被城鎮職工醫療保障制度、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三項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所覆蓋的人群將佔到總人口的90%以上。
6月1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與網民在線交流。他表示,「新醫改」方案的目標就是讓人人都能享有基本醫療保障。胡曉義在訪談中一再強調,中國政府正在盡全力搭建一個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
對於國有企業關閉破產之後,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障制度安排,胡曉義說國務院已經下決心要解決。去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全國解決了139萬政策性關閉破產的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問題,今年將著力解決其他關閉破產,包括依法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問題,把這些人全部納入醫保,中央財政、地方財政、關閉破產的清算資產、醫療保險基金的結余資金共同承擔。對於農民工的醫療保險,胡曉義認為目前最大的難題是城鄉之間的銜接,很多農民工在家鄉時已經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到城市後,在企業工作,按照法規,企業僱主必須給他交醫療保險。原先,因為制度覆蓋面不大,問題不突出;現在,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面大了,這一問題要妥善解決。原則是既不落空,又爭取不重復。
另外,據胡曉義透露,城鎮居民的醫保重點是保障住院和門診大病。現在,一方面依然以保住院和門診大病為主;另一方面,也在積極推進向門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費用保障延伸,今年准備在30%的城市推開門診保障試點。
養老保險方面,胡曉義強調,要覆蓋所有的勞動者,而且要覆蓋到所有的城鄉居民。關於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要解決的問題,包括:一、由單位保障變成社會保障,必須在全社會的范圍內統籌互濟。二、要更好地解決權利和義務對等,鼓勵大家更好地作貢獻,多繳費,長時間繳費,才可以拿到更多的養老金。
胡曉義說,無論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還是醫療制度改革,追求的一個共同目標就是把碎片化的程度降低,保證均等化,事業單位、企業單位,包括除此之外的自由謀業人,他們都會納入到社會保險體系當中去。胡曉義說,要搭建一個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從國家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設計來講,它只能從普遍的需求、基本的保障這個層面來實施。各個單位有很大的差異,國家鼓勵發展,在企業叫企業年金,在事業單位叫職業年金,用這個來體現單位之間的差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所有人的待遇水平都會逐步提高,而不會降低。
胡曉義說,中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去年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近1.6億,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2%多,而且老齡化還在加速。到本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時候,中國會進入到老齡化高峰,規模很大,速度又很快,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是,改革開放以來,連續30年持續快速發展,只要保持政局穩定,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中國在任何時候都能夠養活自己的老年人。
對於實行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號碼和社會保障卡,胡曉義說,已有8000萬張可允許發放的全國統一保障卡。目前,全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雖然都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在管,但是因為各項保險啟動的早晚不一樣,推進的進度不一樣,覆蓋的范圍不一樣,各地區的政策也有一些差異。所以,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發放尚在逐步推進過程中。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Ⅲ 養老保險覆蓋率
養老不僅關乎老年人群的當下,也關乎年輕人群的未來。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研究中心2021年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89.6%的受訪青年認為有必要從現在開始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伴隨國家對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的推動,年輕人開始關注如何配置養老保險,怎樣以目前的選擇為未來的生活增添幸福感和安全感。Ⅳ 2012-2021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
根據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時期,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
2019年中國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率是多少…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新醫改」方案的目標就是讓人人都能享有基本醫療保障。到2019年底,基本醫療保障覆蓋率要達到90%。 去年底,。
我國目前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為:
截至2008年底﹐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19億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人數為2416萬人﹐5595萬農民參加了農村養老保險。 在這三種養老保險中﹐只有城。
Ⅳ 各省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了全國各級政府的共同任務。為此,各省也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范圍內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橡族達到了81.6%,其中,廣東、河南、浙江、河北、湖南、雲南等省份的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帶局同時,針對一些偏遠農村地區,各地政府陸續出台了相關政策和措施,通過加大補貼力度、減免繳費等方式,促進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范圍和水梁行弊平的進一步提高。
Ⅵ 我國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 養老保險 參保人數合計達到8.42億人,其中2.29億人領取基本 養老金 。在我國人口總數中,剔除16歲以下少年兒童和在校學生等群體,符合參保條件的人數約為10.5億人。據此判斷,目前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總體覆蓋率已到80%左右。 到2021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4124萬人,比上年底增加1906萬人,增長5.9%;比2021年底增加10574萬人,年平均增長7.7%。但是《報告》也顯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實際繳費人數占參保職工的比例在下降。2021年,企業繳費人員19431億,比2021年增加470萬人,占參保職工的比例81.2%,比2021年的佔比下降2.8個百分點,比2021年下降6.5個百分點。 《報告》分析稱,導致繳費人數占參保職工人數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困難群體中斷繳費比較多,主要是部分個體、靈活就業人員收入低且不穩定。二是部分人員對養老金計發「多繳多得、長繳長得」等政策不夠了解,我國 農村養老保險 覆蓋率是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就不願再繼續繳費。三是一些人在多地就業過程中未能及時接續養老保險關系,因而即使在新就業地已經參保也可能被原參保地統計為中斷繳費人員。
Ⅶ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覆蓋率
參加城鎮基本養老復保制險人數為2.19億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人數為2416萬人﹐5595萬農民參加了農村養老保險。在這三種養老保險中﹐只有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障程度還算可以。農民工的養老保險由於不能異地轉移﹐實際上農民工所得甚少。農村的養老保險保障程度太低。為了進行比較﹐我們不考慮這三種養老保險的差別﹐這樣參加各種養老保險的人數為2.99億人﹐占當年全部20歲以上人口總數的30.7%。就是說養老保險全國的覆蓋率只有大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