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中國養老金國際研討會和訊網

中國養老金國際研討會和訊網

發布時間:2023-04-18 06:20:50

❶ ipc的刊物

IPC中國投資與養老金
IPC是Investment & Pension of China(中國投資與養老金)的縮寫。
《中國投資與養老金》雜志(IPC)是《歐洲投資與養老金》(IPE)傳媒集團下《亞洲投資與養老金》雜志(IPA)在中國的延伸版。IPE是一家在國際養老金和投資領域享有盛名的英文專業雜志和電子出版商。
IPC有著一支國內外優先養老金及投資專家組成的顧問團,我們擁有一流的采編及撰稿團隊,為養老金與投資行業從業人員提供准確及時的行業動態信息、專家見解和市場分析,同時從IPE和IPA轉載對中國最具參考價值報道,幫助從業人員了解海內外最新動態,以更廣闊的視野看待養老金與投資行業的發展。
IPC通過雜志、電子新聞通訊、網站、IPC論壇(就不同專題為從業人員設計的研討會和專家討論會)等豐富多彩的形式,為資產擁有者、金融從業人員、監管機構、投資顧問行業和學界人士服務。同時,為中國和國際養老金業所有相關人士提供一信息交流和觀點分享的平台。
IPC中文網站信息由我們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的采編團隊提供,囊括所有關於養老金及投資的新聞報道、IPC雜志電子版、法律法規、研究報告和數據信息。

❷ 《中國金融》|周小川:關於養老金改革的幾個問題

作者 周小川「中國金融學會會長」

文章 《中國金融》2020年第19-20期

我過去參加過若干次關於養老保障體制的會議,多數情況下都是從經濟角度分析為什麼當前體制不可持續、需要改革。實際上,這些經濟分析真正取得全面共識是很不容易的,無論什麼時候總有爭議。因為有人會從長期的角度看,有人會從短期的角度看,有人會從不同部門的可行性看,有人會從不同的利益集團角度看,完全統一並不容易。假定這些分析大致上取得了共識,那麼我們需要做哪些事情?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

計算養老金缺口和發揮養老金繳費制度的激勵作用非常重要

應對老齡化提出的嚴峻挑戰,有關計算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更加精確計算未來養老金缺口有多大。這個計算取決於有關假設,比如未來人均預期壽命。這些假設也可以是一種分布,有正態分布的頂點,同時也有兩邊的概率分布,加上幾種可能的政策作用,未來分析的結論會是一個區間。嚴格來說,方法上應使用動態系統模擬(simulation)來測算,而不是典型意義上的保險精算(actuary)。

第二,構建企業和個人的激勵機制。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在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以及總的減稅方針下降低了養老金繳費率。按理說,老齡化情況下,養老金缺口在擴大,本應該提高繳費率、增加收入,之所以要降費率,是因為現行體制下,養老金不能作為企業對勞動者的報酬;作為個人來講,它也沒有體現勞動報酬的激勵機制。激勵作用下降,導致生產率下降,表現為企業活力下降。盡管養老金缺口正在擴大,有些省份開始出現「窟窿」,但仍不得不下調養老金繳費率。也就是說,在機制設計時,養老金在企業活力、激勵方面的重要作用應該考慮在內。

提高個人賬戶在養老金三支柱中所佔的比重較

應該大幅度增加個人賬戶在養老金三支柱中所佔的比重。充分發揮個人賬戶的激勵作用,一是對生產率的激勵,二是對個人供款的激勵,避免再次出現中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吃大鍋飯」的道德風險。三支柱的定義和劃分及比例關系是很重要的。在此可能需要注意到,我國目前官方對三支柱口徑的定義與國際通行理解(如來自世界銀行、經合組織的定義)是有所不同的,這使得國際上比較容易出現誤解。

用 歷史 還原法處理代際差異以實現養老金體制過渡

要考慮藉助過去住房改革經驗,採用 歷史 還原的辦法,來處理過去不同年代的人和不同工作崗位的人個人賬戶「空缺」的問題。未來的體制究竟什麼樣是好的,國際上還是比較有共識的,但是,養老保障體系是跨代的,從一種體制過渡到另外一種體制,存在著過渡性的困難。

中國以往老年人、中年人、各種不同年代的人處於不同體制下,造成了擴大推行個人賬戶的體制過渡的實際困難。有些住房改革的經驗,是根據工作年限、所處職位計算出一個分數,這個分數某種程度上相當於過去應該得到的住房購買力。通過折算,可以使相當一部分已經工作幾十年的人能夠低價或者無償拿到「房改房」。這個思路和歐洲幾個國家推行的「名義個人賬戶」(NDC)也是接近的。如果不採用 歷史 還原的辦法折算個人賬戶,或者如果做不好這件事情,則擴大推行個人賬戶佔比存在公平性和合理性問題,自然導致很多人反對擴大個人賬戶的推行。

中國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在推行「名義個人賬戶」的時候,對農民需要特殊處理。一直以來,中國的政策是,沒有進城的農民,他的養老有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這兩塊管著,外加低保。如果某個農民種了若干年地,後來又進城打工也不再回鄉了,可以從他開始打工的時候進行「名義個人賬戶」的計算。這樣做可以防止農民工「兩邊都占」,財政部一直對這個問題有所考慮。

應明確企業和個人繳費全部供入個人賬戶

應該重新理順養老金公司繳費和個人賬戶的關系。過去是企業交20%,個人交8%。企業20%的部分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就往下減,現在減到16%。8%理論上繳到個人賬戶,但是在不少地方養老金體系有虧空,8%也保不住實賬,個人賬戶只是名義上屬於個人,在實際運行中往往被挪用來填補同期養老金支出的缺口,被稱為「空賬」。而且,個人賬戶究竟作了什麼投資、有什麼經營回報,透明度也不高。

企業繳費的20%(現16%)未供入個人賬戶,僅照顧到了現收現付的需求,顯著忽視了對生產率的激勵作用。其原因是,這里既有對政策工具理解不夠深入,也有部門立場的偏差,政策設計上屬於「偷懶」的表現,覺得這么做比較簡單,實際上大幅度降低了養老體制中的激勵作用,製造了不透明,降低了大家對養老體制的信心。因此,應該明確企業供款部分和個人供款部分都應該供入個人賬戶,同時這兩者等比例為好。

劃撥國有資本做實個人賬戶

如果個人賬戶得到了還原計算和認可,下一步應可劃撥國有資本做實個人賬戶。中國有大量的國有企業、國有資產,且中央已經決定要劃撥部分國有企業股權充實養老金。這件事,不容易下決心。遺憾的是,大約在本世紀初,國家幾乎要下決心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時候,略有偶然性的因素,最後沒有做成。現在決定先劃撥國有資本10%是正確的、務實的。據說劃撥過程中也還存在很多問題。從宏觀總量來說,要真正把賬算清楚,才知道大概需要劃撥多少國有資本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從微觀角度來說,劃撥國有資本不僅要解決統籌方面所存在的少量缺口,還應該考慮填充「名義個人賬戶」缺口,使未來的個人賬戶具有更強的可信度和激勵作用。這個劃撥比例肯定少不了,10%解決不了。另外,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做實個人賬戶也涉及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內容。

用N對1支付的做法解決勞動力流動的問題

現在交通發達,勞動力流動越來越普遍,農民工進城在多個地方工作過。養老金管理過去都是在省一級統籌,有的省是地市一級統籌。按照若干年前提出的辦法,養老金體制中的預籌積累資金,應具有可攜帶性。實際上,與提高養老金可攜帶性相比,不如用N對1賬戶支付更簡易。某個職工在N個地方工作過,退休時,不同地區的養老金管理者按照其工作年限中的供款向退休者支付該階段的退休資金,包括投資運營回報(須有透明度)。從金融角度來看,由於IT 科技 的發展,N對1賬戶支付的做法變得相當容易,是可以實現的。

這跟當時東莞打工仔、打工妹離開所帶走的資金不一樣,因為當時只允許帶走養老繳費個人賬戶部分,而大頭還是公司上交的統籌部分。其實兩部分都應該通過 歷史 還原的計算方法放入個人賬戶,但可以不搞攜帶性。攜帶性操作上問題很多,很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而使職工個人吃虧的問題。

此外,將來預籌積累養老金究竟是一家經營,負責保值增值;還是若幹家經營,使其保值增值和透明度有一定的競爭壓力,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是幾家保值增值,那麼這些機構之間就存在競爭和改進關系,有的機構會搞得好,有的機構會搞得差。如果僅有一家經營,搞得很差或者出現腐敗等問題,基本上不會暴露也沒有人能檢驗。比如,假如出現回報率低的問題,他說這已經做得很好了,你拿他也沒有辦法。如果存在著幾家機構經營,則需要解決未來對具體個人退休金的多頭支付問題,也可採用未來N對1支付的做法,來解決勞動力流動所帶來的問題。

實現養老金的高透明度

為了使養老金體系更加有效,特別是繳費的激勵機制更加有效,需要實現全面的透明化。每個人都能夠清清楚楚且方便地通過網路查詢養老金個人賬戶。如果在幾個地方工作過,也可以清楚地查到在幾個地方養老金賬戶的余額,以及經營回報情況。同時也可以給參保職工選擇權,選擇委託哪家機構負責養老金資金經營,而且回報隨時能夠看得見。大家都知道,隨著 科技 的發展,這種回報甚至可以看到小數點後幾位數的變化,即可以看到增值的情況。不像以前,查詢這些信息成本會比較高。但實話說,養老金是長期的,並不需要非常及時地看到投資回報情況。

認真設計統籌賬戶在養老金三支柱中所佔的比重

在統籌部分要認真地設計一下,在中國當前情況下,統籌賬戶在三支柱中應占的比例以及覆蓋面。統籌佔比需要進行比較綜合的考慮,要和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統一考慮。而且,統籌部分也涉及中央和地方財政之間的關系。在統籌方式上,目前有對農村的低保和對城鎮設計的統籌退休金。其實,國際上有多種實現統籌的政策工具,包括對支持個人賬戶的保收益底線的有關政策等。

應給予第二、第三支柱足夠的稅收激勵政策

在第二和第三支柱的計劃中,總的感覺,我國在稅收方面給予的激勵機制不夠。中國養老涉及大量的老年人口。這個體制搞好了,對國家長治久安、對人民的福祉都是非常重要的。財稅政策既然要支持建立一個合理的體制,就應該下本錢給予足夠的激勵機制,可以參考國際上的各種經驗,出台合理的稅收安排。稅收激勵應針對不同支柱(甚至支柱內的分項)而作出不同的設計論證。

建立合理的預籌養老金經營體制

要建立合理的養老金經營體制,與資本市場發展進行很好的配合。盡管說資本市場存在波動,特別是新興市場,泡沫破滅的時候會給大家帶來很大的疑問,預籌積累的養老金在資本市場投資到底合不合算?但從更長的 歷史 階段來看,保值增值很大的可能性還是要依靠資本市場。一方面,養老金投資對資本市場發展有很大好處;另一方面,養老金投資有幾十年的跨度,從長期看,這個回報對養老金體系可持續性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這個回報,養老金繳費率需要明顯提高。根據不同的假設情景,投資回報對養老金體系的支撐作用是可以算出來的,但也存在風險,需要設計風險共擔機制。因此,用好資本市場,中間有一些制度安排做好了,對養老金改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對整個國家保持繁榮、保持強盛也是一件很重大的事。另外,資本市場提供了一些工具,這些工具有助於在還原計算「名義個人賬戶」的基礎上,利用資本市場工具用現在的國有資本對個人賬戶進行填充和回補。

(本文根據作者2019年12月3日在重慶出席「養老金改革:國際經驗與中國方案」國際研討會上的演講錄音整理而成,題目為編者所加)

(責任編輯 趙雪芳)

❸ 如何解決養老保險缺口問題

近年來,中國養老金缺口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對於中國養老之困的討論由來已久,如今形勢更加嚴峻,改革更加迫切。本文通過對中國養老金缺口的分析,指出當前中國養老金缺口主要來自人口老齡化和轉軌成本兩方面因素,並結合中國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分析進行了國際比較,提出了如何在繳存比例、單一支柱、國資劃撥、退休年齡這四個方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議。

中國養老:已非遠慮,而是近憂

「老齡化」是現在進行時。根據中國統計洞慶局數據,中國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已經在2013年見頂。2015年中國老年人(65歲以上)撫養比為13%,之後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和老年人撫養比將陡峭化上升,2035年中國老年人撫養比將達到33%,超過當前西歐的水平,2040年中國老年人撫養比將超過同期的美國。考慮到中國當前的就業和退休年齡,2050年時中國退休年齡人口占就業年齡人口比例將達到103%,而目前這一比例為35%,也就是說目前三個就業年齡人口撫養一個退休年齡老人將轉變為一個就業年齡人口撫養一個退休年齡老人,形勢十分嚴峻。

僅從人口年齡中值比較來看,中國目前人口37歲的年齡中值已經超過了發展中國家和中高收入國家,向發達國家和高收入國家靠近,但從人均收入來看,卻遠遠達不到這一水平。目前中國人口年齡中值已經大幅高於同處發展中國家和金磚四國行列的巴西和印度。根據聯合國數據,2015年中國人口年齡的中值已經37歲。2035年時中國人口年齡中值將升至46歲,相當於現在年齡最大的日本、德國和義大利。2050年時這一數值將達到50歲

中國養老之困已是擺在眼前的「近憂」。中國社保制度歷經多年改革,確已取得長足的進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存逐年增加,1989年以來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8.5%,參保人數也快速提升,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從1989年的5%提升至2014年的62%。今年《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的先後頒布,標志著我國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和投資運營改革的重大突破。但是,截至2014年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18萬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0.38萬億元,合計約3.56萬億元,僅佔2014年GDP的5.6%。不考慮財政補貼,201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已經收不抵支,收支缺口為1300億元段謹,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2015年的收支缺口將擴大至3000億元。這樣的結存和收支現狀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以及過去改革沒有補繳的歷史成握顫基本呢?

❹ 未來我國養老金會不會出現缺口

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在目前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往後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設GDP年增長率為6%,到2033年時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元,占當年GDP的38.7%。還有很多專家分析我國的養老金會在2035年歸零。

不敢妄言數據的准確性,但是國家近些年推出的眾多與養老金相關的政策如養老金轉向理財,個人養老金制度,個人養老金儲蓄及近些年可能會實行的延遲退休政策,說明養老金池一定是出現了捉襟見肘的問題。

東北、西北、河北等省份因為勞動力人口大量外流,使這些省份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減少。

在經濟時代快速發展的21世紀,90後及未來數代人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倍增,生活幸福感隨之下降。其父輩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兩代人,同樣在雙重壓力的影響下生活幸福感同樣在下降。在雙重壓力的影響下,人們對退休後獲得幸福生活的期望值越來越小,「活在當下」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理念。

同時隨著社保中養老金額度的逐年提升,讓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再繳納未來20至40年才能兌現的社保。

20世紀90年代及以後的每一代人都將面臨兩個選擇:

一是不繳納養老金,活在當下,但是又擔心如何應對退休後的生活

在職人員大多願意繳納養老金,畢竟單位負擔16%的統籌部分,自己只負擔個人的8%,退休後拿到的養老金=統籌部分+個人養老金賬戶(8%)。

農保人員雖然養老金少,但是畢竟國家和地方補助的比例高,個人繳納得少,因此大多數人也願意繳納養老金。

不願交社保的人數最多的群體是靈活就業者,雖然國家在統籌部分補貼4%和在職人員一樣是16%,但是自己要負擔選檔額度汪茄的20%,其中的12%進入國家統籌。

為什麼要我交錢為別人養老呢?這就是問題所在,我不想在這里講什麼利人利己的大道理,因為大家都懂,只是抒發一下情緒,然後大部分人還是會交。原因很實際——

第一,不繳納社保養老金未來會影響醫療保險。

第二,兒女將來談婚論嫁講的是「門當戶對」,不僅二人森團要合拍,雙方家庭及彼此父母的壓力越小越好,那麼對方父母有/沒有養老金、醫保就是考量的重點。

二是繼續繳納養老金,未來領取,但是又擔心無法收回本金甚至將來因意外無法兌現

中國是以保障民此陵橘生為基本國策的國家,未來養老金在任何時候都能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活,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但是想錦上添花,過上高品質的養老生活,仍需要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規劃好收支為自己積累更多的養老資金。

信誰都不如信自己——自立終老

❺ 請推薦一些有關「保險」的專業網站謝謝

保險網站

保險-搜狐棚晌財經
和訊保險
保險-新浪理財
中國保險網
商業保險購買指南
保單額度計算器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
中國養老金網

保險公司

中國平安保險公司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太平洋保險公司消和租
泰康人壽保險公司
新華人壽保險公司拿兆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
天安保險公司
友邦保險公司
恆康天安人壽保險公司
太平洋安泰人壽保險公司
安信保險公司

❻ 釋新聞|個人養老金制度的來龍去脈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吵掘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對個人養老金參加流程、資金賬戶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
同時,財政部、稅務總局也發布《關於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明確對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政策。
個人養老金又被稱為養老第三支柱,與基本養老保險(第一支柱)、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第二支柱)共同組成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三大支柱」。
早在1991年,國家便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即國家、企業、個人三方共同負擔養老。「三支柱」養老金制度的構想由此而來。
然而30年過去,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始終未能真正建立起來。
在此過程中,我國也曾就「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進行過探索。2018年,個人養老金制度曾以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的形式開展過試點,但由於稅優政策力度小、稅優操作繁瑣,試點遇冷。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就業方式多樣化加快發展,各方密集釋放出信號:補齊第三支柱短板迫在眉睫。
2022年11月4日,等待三十餘載,個人養老金制度終於落地。
迫在眉睫
1991年,國務院下發了《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推行國家、企業、個人三方共同負擔。
但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養老保險三支柱發展很不均衡。業內人士如此形容:「第一支柱『一枝獨大』、第二支柱『一塊短板』、第三支柱『一顆幼苗』。」
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一支獨大」的第一支柱也越發「獨木難支」。因此,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增加對第二支柱的投入。
2004年,《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出台,支持相關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同時,針對社會上普遍反映的「企業年金需要稅收政策支持」的訴求,中央財政先後出台政策,企業繳納部分在一定比例內免徵企業所得稅,個人繳納部分在一定比例內實行遞延納稅。
盡管如此,第二支柱的發展仍面臨一系列問題,集中表現為覆蓋面窄、企業經濟負擔壓力較大、缺乏持續加入的能力和意願等。
至於第三支柱,一直以來在整個養老保險體系中都是個短板。
事實上,在灶改此次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前,我國也對此進行過探索和嘗試。
2018年,財政部聯合多部門印發了《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隱碰判試點的通知》,要求從當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通過稅收優惠,鼓勵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
此後,中國銀保監會出台了一系列針對個人稅延商業養老保險的配套政策,包括:《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開發指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等。這些措施充分借鑒了國內外的經驗,針對養老金的風險收益特徵,發揮了銀行、保險、保險資管、證券及基金等機構各自優勢,為構建第三層次個人供款的私人養老金的統一監管體系提供了重要依據。
然而,總體來講試點效果並不理想。公開報道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投保人數僅5萬,保費收入約6億元,與預期的千億保費相去甚遠。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唐珏表示,稅收優惠幅度有限、手續較為繁雜提高了參保成本等,被認為是影響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近日在接受采訪時也提到稅優問題。他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推行後,一方面要加強制度的宣傳普及,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試點的力度,在更多地方推開,並且將來在稅收上給予更大的力度支持。
釋放信號
最近三年,官方密集釋放信號,讓公眾感覺到個人養老金制度「真的要來了」。
2020年1月13日,時任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強調,要加快第三支柱改革的頂層設計,下一步將把第三支柱的改革納入國家重大改革內容,並把第三支柱的發展作為國家重點戰略納入到「十四五」規劃之中。
次日,人社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也提到要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
2021年2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時任人社部副部長游鈞表示,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借鑒國際上的經驗,總結國內一些試點經驗,目前已經形成了初步思路。總的考慮是,建立以賬戶制為基礎、個人自願參加、國家財政從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形成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出。
游鈞表示,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國際經驗也表明,多層次的養老金體系更具風險可控和可持續性。
今年4月21日,「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有了重大進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個人養老金的參加范圍、制度模式、繳費水平、投資和領取等相關事項。
為何要開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官方給出的答案是: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養老保險需求的必然要求,有利於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退休後能夠再多一份收入,進一步提高退休後的生活水平,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質量。
《意見》印發後,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謝勇才曾向表示,由於長期以來婦女總和生育率不斷走低、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跑步前進、人口即將步入負增長,國民的養老保障需求日益增長且多樣化、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持續加大,個人養老金制度便應運而生。
今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發展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有利於更好滿足群眾需求、提升保障水平。會議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7.5%降為3%。
利好信號釋放後,銀保監會迅速做出反應,向各地銀保監局及保險公司下發《關於促進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鼓勵保險公司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
應運而生
11月4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千呼萬喚始出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對個人養老金參加流程、資金賬戶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
據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賈江介紹,個人養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都可以參加。
《辦法》提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相關部門做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與個人養老金的銜接。
個人養老金制度選擇在部分城市先試行再逐步推開。其中,西寧市擬作為青海省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日前已上報人社部。西寧市人社局表示,試行涉及部門多,信息系統較為復雜,檢驗操作流程原則上各省份一個先行城市,先行階段覆蓋在先行城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納稅地不在先行城市的特殊處理。下一步,西寧人社部門將全力做好個人養老金試點各項准備工作,為全省乃至全國推廣個人養老金試點經驗下好先手棋、打好有備戰。
此外,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後,如何激發參與積極性,並讓老百姓真真正正得實惠,是後續關注的焦點。
《辦法》指出,參加人自主決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計劃,包括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投資品種、投資金額等。個人養老金產品應當具備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等基本特徵。
業內人士認為,個人養老金制度將對金融業態產生深遠影響。養老目標基金的存續時間長,繳費穩定持續,資金具有長期投資的屬性,是資產管理行業非常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
對於下一步個人養老金的推動普及問題,房連泉則認為,現在養老金融產品的概念越來越普及,大家在人口老齡化的形勢下逐漸認識到要積累養老金、將養老金投入金融產品,但是對個人養老金的認識尚且不足,科普力度還不夠。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今年剛正式出台的一個制度,大部分人還不知道它是怎麼回事。要調動個人參加的積極性就要加強養老金融、個人養老金的科普宣傳。個人也要學習,了解它具體是什麼,適合不適合自己,可以去做選擇,需要綜合發力。」房連泉表示,「金融機構也要做好准備,不斷豐富適合個人養老金投資的產品。它是一個長期投資,讓個人投資者能夠得到實惠,長期的回報率更高一些,這個制度才能更好地發展。總而言之,它既需要制度上的便利,又需要政府的支持,還要靠市場去推動。」

❼ 養老保險什麼時候全國聯網

2021年。
截至2021年或褲,中國養老保險已經實現了全國聯網。
在此之前,困團裂中國的養老保險實行的是地區之間相對獨立的制度和管理,導致了一些問題,比如養老金的跨省轉移困難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中國自2016年開始推動實汪閉現養老保險全國聯網,以便實現養老金跨省轉移、統一管理和監管等目標。

❽ 養老金虧空4.7萬億,誰給我們養老為啥日本老人把監獄當養老院

養老問題事關每一個人的生活,如今不少上班族現在都在積極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目的就是等到自己退休之後能拿到一定數額的養老金,確保自己的老年生活。
但最近,人社部公布養老金上漲幅度僅為5.5%。與此同時另一個消息也很令人驚訝,那就是我國的養老金支出已經亮起了黃燈,養老金虧空已經達到了4.7萬億,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一、中國養老金虧空
從1997年開始,中國便建立了統一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但從第2年開始,多數省份就已經出現了養老金收不抵支的情況。從2005年開始,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平均每年以1000多億元的規模正在擴大。
在5年之後,中國養老金存在17557億人民幣的缺口,規模已經逐漸在擴大,逐漸變成了養老金,直接虧空4.7萬億。而御毀這一數據也意味著,現在的上班族未來將要退休時,可能會面臨著養老金不夠用的問題。
目前我們國家共有三種養老保險,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一種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一種是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另外一種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而目前這些養老金的收支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現收現付制,簡單來說,就是現在工作的一代人來支談頌付退休一代人的養老金。一種是基金累積制,也就是按照長期收支平衡來進行繳費,並且進入個人賬戶。
原本這些都是可以進行平衡的,但因為中國老齡化逐年嚴重,年輕人們所繳納的養老保險想要支付如今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存在著收支不平衡的情況。
二、個人如何應對
在面對這一現象的時候,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繳納養老金直接自己攢錢。但經濟如何發展,我們還不能確定,所以這也不是最佳的應對方式。
相關人士建議大家可以通過繳納基本的社會養老保險,加上商業養老保險,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投資。這樣的三種理財方式可以更好地進行養老金的理財管理,幫助更多的人享受美好的養老生活。
但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收益的穩定。選擇理財產品時,一定要選擇風險較小的一類。社會養老保險可以確保自己的基本生活,商業保險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理財產品可以達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根據目前的政策,想要解決當下的養老問題,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更應該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畢竟錢賺到自己手裡才是最可靠的。
含拆鄭而放眼國際,也有很多國家存在著與中國類似的養老問題。就拿我們的鄰居日本來說,日本是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很多日本的老人為了能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會主動選擇進監獄。
三、日本老人執著於進監獄
根據日本政策規定,法定退休年齡是60歲,但實際上能領到退休金的年齡是65歲。甚至前兩年,日本政府還考慮將退休年齡延遲到70歲,這說明日本存在嚴重的養老金危機。
根據1997年的相關數據,顯示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犯罪率大概為5%。而到了2017年,這個比例已經增長到了25%。不少老人就算是被刑滿釋放了,還是會重復犯罪,繼續蹲監獄。
但估計你沒有想到,這些老人去監獄的原因竟然是為了養老。
對於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來說,一對夫妻需要贍養4位老人,如果還有祖輩,那麼可能要贍養的老人數量更多。正是因為這種壓力不少,年輕人沒有錢結婚更沒有錢生孩子,導致日本出生率一降再降,這些老年人的養老也就無法得到保障。
甚至還有不少老人連家都沒有,於是他們便想到了犯罪的方式,畢竟在監獄可以解決最起碼的溫飽和住宿。而且日本的監獄還針對於老人有特殊的照顧,比如說在飲食方面會提供適合老人的餐食,甚至還會量身定做。
如果犯人出現了無法自理的情況,監獄方面還會找護工來照顧他們,所以日本的監獄在這些老人眼中,簡直就是養老天堂。
總結
不同的國家在面對養老問題上可能會遇到不一樣的情況,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我們國家未來的養老問題肯定不會像日本一樣。而且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養老金已經實現了18連漲。

❾ 養老金制度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養老金制度整體變遷的基本線索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從以城市居民為對象的國家—單位退休金制度向以全體國民為對象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轉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養老金制度整體變遷的基本線索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明拿,從以城市居民為對象的國悔凱家—單位退休金制度向以全體國民為對象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轉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養老金制度整激前搭體變遷的基本線索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從以城市居民為對象的國家—單位退休金制度向以全體國民為對象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轉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養老金制度整體變遷的基本線索是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從以城市居民為對象的國家—單位退休金制度向以全體國民為對象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轉變

❿ 怎麼查養老金個人賬戶余額

養老金賬戶余額到查詢主要分為六種方式,支付寶查詢、微信查詢、電話查詢、官網查詢、窗口查詢以及自助終端查詢。
其中最方便的查詢方式可能就是通過微信進行查詢了,手機登錄本人微信賬號,在「城市服務」的欄目中綁定屬於自己的社保卡,就可以在上面查詢到自己養老金賬戶的余額的。
操作環境:
品牌型號:榮耀x30 Max
系統版本:magic UI 5.0
app版本:v8.0.19
拓展資料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養老金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
從2005年開始至2015年,盡管中國政府連續第11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但由於受養老金水平差異較大、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影響,社會各界並不「領情」,相反,卻是對養老金替代率連年下降的不滿和質疑。養老金占工資比例連降九年,已跌破國際警戒線。2019年4月10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養老金制度可持續性隱憂正在浮現,養老金入不敷出、兩極分化的問題漸趨嚴重。根據預測,到2035年左右,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累積結余或將耗盡。2019年4月23日,針對2035年養老保險金將要用光的言論,人社部回應:完全能夠保證養老金的長期按時足額發放。
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的職務工資加級別工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薪級工資;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技術等級工資。計發比例則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工作年限越長的人退休金替代率越高。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由此可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最低退休金替代率都有80-90%。

閱讀全文

與中國養老金國際研討會和訊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湖路養老院 瀏覽:625
老人家身體好是年輕人的什麼好 瀏覽:967
退休金每年幾月份年審 瀏覽:507
河北省退休後職稱影響退休金嗎 瀏覽:631
上海徐匯老年大學徐匯分校 瀏覽:604
世界長壽帶在北緯多少度 瀏覽:733
中國殘疾人退休年齡政策研究 瀏覽:424
逗比人生怎樣活到80歲 瀏覽:351
新沂農民養老金每月多少錢 瀏覽:201
河北省招聘老年公寓銷售代表 瀏覽:494
發到退休年齡 瀏覽:442
老年人掉淚是什麼原因 瀏覽:241
中老年人膝蓋病變怎麼治 瀏覽:932
白城那個敬老院用人 瀏覽:166
老人一到伏天就喘怎麼辦 瀏覽:214
濱湖區敬老院 瀏覽:281
老年人大型團體活動 瀏覽:624
煙台市80歲高齡補貼標准 瀏覽:559
不懂孝順的視頻 瀏覽:96
加入外國籍養老金是否停發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