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保險超過九年不能轉回戶口所在地怎麼辦
是這樣的,女性超過40歲,男性超過50歲,就不能辦理轉移手續了。
不過,現目前政策只能轉移養老保險,而醫保只能在參保地使用。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預計今年7月,國家將施行醫保的異地轉移了。
國家政策,從2010年1月1日開始,養老保險不允許退保,只能轉移關系鍵宏喊。
所有手續需要45個工作日就可以完成。
依照這個養老保險跨省轉移流程,一個正常參保人員從提出申請,到最後完成辦結,在所有材料准備到位的狀況下,最快在一周之內就可以辦理完成,最慢也不會超過45個工作日就可以完成養老保險關系的跨省轉移,而且,在辦理轉移過程中,90%的工作是由申請人轉入與轉出地社保經辦機構操作。
第一步:參保人跨省流動前到原參保地社保機構開具《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
第二步:參保人持繳費憑證、戶口、身份證等到新就業地社保機構申請接續關系。
第三步:新就業地社保機構在15個工作日內審核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
第四步:原參保地社保機構在收到《聯系函》後15個工作日內,將清理申請人的參保繳費是否有欠費並辦理養老保險基金劃轉,終止申請人在當地的參保關系,向新參保地發出《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絕備接續信息表》稿野。
最後一步:新參保地社保機構在收到《信息表》和轉移基金後15個工作日內辦結相關手續。
㈡ 平輿檯球桌
你好,平輿應該不會有賣檯球桌的地方,一般省會城市賣檯球桌的比較多,所以你要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平輿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兩省〔河南、安徽)三市 (駐馬店、周口、阜陽)結合處,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土地總面積平方公里,轄鎮鄉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萬人,是中國車輿文化之鄉、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國東西合作示範縣、全國防水防潮之鄉、國家衛生縣城、省級園林城市,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
平輿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平輿一名始於西周,平輿乃是西周奠基者姬昌之母太任的家鄉。
與正陽縣相望,西與汝南縣相鄰。總面積平方公里,總人口萬。截至年底,轄街道辦事處、鎮、鄉,分別是:清河街道辦事處、古槐街道辦事處、銀山東皇街道辦事處、東和店鎮、楊埠鎮、萬金店鎮、廟灣鎮、射橋鎮、陽城鎮(後劉鄉)、郭樓鎮、李屯鎮、西洋店鎮、萬冢鎮、高楊店鎮、十字路鄉、玉皇廟鄉、辛店鄉、老王崗鄉、雙廟鄉。[]
交通狀況
交通便捷,道路交織成網,四通八達。東西連線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國道和京九鐵路境內有國道貫穿南北,新陽、大廣兩條高速公路呈十字形交匯,縣鄉、鄉村公路全部硬化,實現了村村通油路。今日平輿,通訊、供數搏裂電、供水、供氣、環保等基礎產業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成功營造了資訊流、物資流、人才流競相湧入的「窪地效應」。[]
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平輿稱摯地,為古諸侯國之一,國君任姓,古城在今西塔寺,周朝時並入沈子國。因周文王之母太任歸省家書中有「平輿」抵達(即坐車平安回到娘家)字樣而得名。[]
周朝,周公之孫始封於沈,建立沈子國,古城在今射橋鄉古城村,公元前年為蔡所滅。[]
戰國時期,沈地屬楚,為平輿邑。
秦朝,置平薯閉輿縣,治所在今平輿北射橋鄉古城村。
漢朝,平輿縣屬汝南郡。
三國時期,平輿縣屬魏,豫州汝南郡。
晉朝,平輿縣屬豫州汝南郡。
南北朝,廢平輿縣。
北魏,復置,治所在今平輿縣城西南。
北齊,廢。
隋朝,大業二年()復置平輿縣,屬豫州。
唐朝,貞觀元年()廢縣,轄地並入新蔡縣。
武周天授二年()復置,治所在今平輿縣城,屬河南道蔡州。
五代時期,屬蔡州。
北宋,屬京西北路蔡州。
金國時期,屬南京路蔡州鎮南軍。
元朝,廢縣,轄地並入汝陽縣,屬河南江北道汝寧府。
明、清時期,屬河南布政使司汝寧府汝陽縣。
民國時期,屬河南省第八區汝南縣。
年月,復置平輿縣,屬信陽專區。
年,信陽、駐馬店分為兩個專區,平輿縣屬駐馬店專區。
平輿人文薈萃,有被尊為「中國胎教第一人」的
周文王母親太任,有秦末率眾揭竿而起的張楚政權領袖陳勝,有被史界贊為「朝臣三君子」之一的東漢名臣陳藩,有被譽為「平輿淵有二龍」的月旦人物許靖和許劭,還有清未捻軍首領陳大喜等無數先賢英烈。先民們因這里地勢平坦發明了太平車,既成就了遠播天下的平輿美名,更成為中華民族造車技術曾經領先世界的歷史見證。神話傳說中的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也發生在這里,縣城還有一株漢朝的古槐樹,七仙女其實是真有其人的,是董仲舒的母親。董仲舒為紀念其母親在平輿為七仙女修了一座衣冠冢。
行政區劃
*** 領導
平輿縣人民 *** []
縣委書記:王兆軍[]
[] 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懷德
主持縣 *** 全面工作。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啟現 負責縣 *** 常務工作。綜合協調縣 *** 機關,發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稅等方面工作。分管單位:縣 *** 辦(接待辦、法制辦、目標辦、督查室、縣招待所事務辦、縣應急辦)、發改委、監察局、財政局、編委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審計局、統計局、機關事務局、 國稅局、地稅局 聯絡人大、政協、武裝部、法院、檢察院和老幹部工作。
副縣長:張明星
負責文化廣電、民族宗教、扶貧、外事僑務、通訊、保險、菸草等方面工作,協助縣委領導分管工商聯工作。分管單位: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扶貧辦、民族宗教局、無線電管理辦、外僑辦、新華書店、物資總公司、菸草公司、郵政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電信公司、鹽業局、人險公司、財險公司、石油公司。
副縣長:石玉興
負責城建城管、規劃、國土資源、電業、工商、愛國衛生運動等方面工作。分管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國土局、電業局、工商局、市場發展局、愛衛辦、清源水業有限公司。
副縣長:朱東升
負責信訪穩定、公安司法、民政、衛生、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等方面工作。分管單位:公安局、民政局(縣救災辦、縣退伍安置辦)、殘聯、司法局、衛生局、人口計生委、信訪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副縣長:楊荔
負責教育體育、科技、工業執行、民營經濟、招商引資、技術監督、糧食、供銷等方面工作。分管單位:教體局、科技和工業資訊化局、環保局、商務局、工管委、質監局、糧食局、供銷社、綠源治污有限公司、燃氣公司、中儲糧。
副縣長:王建國
負責交通、公路、行政服務、人防、史志、金融等方面工作。分管單位:交通運輸局、公路局、行政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住房公積金管理部、史志辦、人防辦、人行、銀監辦、工行、農行、建行、農發行、農信社、郵儲銀行。
副縣長:韓崇江
負責農業、農村等方面工作,協助縣委領導分管農辦工作。分管單位: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農機局、畜牧局、農科站、氣象局。
縣域區劃
平輿縣轄街道辦事處鎮鄉:清河街道辦事處、古槐鎮街道辦事處、東皇街道辦事處、楊埠鎮、東和店鎮、廟灣鎮、射橋鎮、西洋店鎮、陽城鎮、郭樓鎮、李屯鎮、萬金店鎮、高楊店鎮、十字路鄉、萬冢鎮、玉皇廟鄉、老王崗鄉、辛店鄉、雙廟鄉。縣人民 *** 駐清河街道辦事處。
居委會設定
清河街道辦事處
轄個居委會:王堂居委會、張樓居委會、王棟橋居委會、大馮居委會、馮寨居委會、孟庄居委會、南劉居委會、陳蕃居委會
古槐街道辦事處
轄個居委會:永樂居委會、解放街居委會、城北居委會、西塔寺居委會、月旦坪居委會、城東居委會、鐵塔路居委會、健康路居委會、城南居委會、小劉居委會、小徐居委會
東皇街道辦事處
轄個村委會:南陳村、五里村、徐寨村、吳庄村、王寨村、李庄村、小陳村、張營村、高營村、小馮村、段營村、劉營村、大樊村、張奶奶廟村
楊埠鎮
轄個居委會、個村委會:河北居委會、河南村、金庄村、陳樊村、王美村、大灣村、任柳村、老任村、王店村、大馬村、薛店村、夏庄村、大朱村、窪張村
東和店鎮
轄個居委會、個村委會:和店居委會、小吳村、高庄村、大石村、董庄村、寧庄村、張趙村、木香店村、邢崗村、李廟村、前樓村、李孟村
村委會設定
廟灣鎮
轄個村委會:廟灣村、龍王廟村、大盧村、里灣村、大楊村、念張村、鄭樓村、代關廟村、余樓村、八里夏村、李寨村、馮庄村、黑田村、趙庄村
射橋鎮
轄個居委會、個村委會:東關居委會、西關居委會、永塘村、劉庄村、後劉村、大孫村、大王村、古城村、馬庄村、張柏墳村、單老村、王灣村、臧樓村
西洋店鎮
轄個居委會、個村委會:西洋店居委會、尹灣村、賈營村、譚趙村、聶寨村、陳寨村、高台村、耿庄村、後崗村、西洋潭村、毛陳村、吳灣村、秦王村、小尹村、潘營村、王寺台村、馬樓村、趙廟村、彭庄村
高楊店鎮
轄個村委會:高楊店村、中高村、新張胡營村、四門代村、窪李村、三所樓村、王莊村、陶樓村、劉寨村、袁庄村、陳劉村、王閣村、金劉村、姚呂庄寨村、老莊村
十字路鄉
轄個村委會:十字路村、石磙廟村、前盛村、曹庄村、王關廟村、中馬村、秦勝村、三麻村。
陽城鎮
轄個村委會:張萬寨村、張老人村、孫鮑村、寺耳埠口村、胡嶺村、丁營村、張庄村、新集村、劉寨村、馬李坡村、西賈村、張營村、嶺王村、馬劉村、劉吾村、洪山廟村、魏庄村
萬冢鎮
轄個村委會:萬冢村、萬寨村、湯嶺村、閆樓村、閆寨村、三橋村、庄堂村、蔡庄村、郭寺村、楊橋村、牛庄村、張劉村
玉皇廟鄉
轄個村委會:玉皇廟村、余坡村、學佃村、范寨村、鄭營村、王樓村、唐庄村、大宋村、曾庄村、韓寨村
郭樓鎮
轄個村委會:郭樓村、戚坡村、高平寺村、宋海村、三陳村、陳集村、岳庄村、曹寨村、王棟橋村、前店村。
李屯鎮
轄個村委會:李屯村、大郭村、官余村、普照寺村、管坡村、位樓村、前崗村、大許村、閆坡村
老王崗鄉
轄個村委會:王崗村、黃灣村、馬灣村、孫庄村、龍灣村、甘港村、孫坡村、白龍廟村、方良河村、興旺店村
辛店鄉
轄個村委會:辛店村、李庄村、南劉村、郭庄村、崔庄村、兩口村、韓坡村、新淇溝村、黃寨村
萬金店鎮
轄個村委會:萬金店村、張坡村、大郭村、廠廟村、黃庄村、馮樓村、余營村、余庄村、新周村、宋劉村、土店村、茨園村、王寨村
雙廟鄉
轄個村委會:雙廟村、梁橋村、謝庄村、南宋村、邢營村、馬營村、前張村
自然資源
平輿縣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物阜糧豐,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盛產優質小麥、玉米、芝麻、大豆、花生、棉花、瓜果、蔬菜等。日益加快的農業現代化建設使平輿成為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縣、白芝麻標准化種植區、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其中,優質白芝麻種植面積達萬畝,產量、出口均居全國第一,享有「中原百穀首,平輿芝麻王」的美譽。平輿縣是江淮流域著名的皮革產地,東和店鎮是豫南最大皮張集散地,廟灣鎮出產的「廟皮」是歷史上最受客商歡迎的漢口路皮貨。在「小群體大規模」的畜牧養殖業發展格局中,奶牛養殖及奶品加工產業日漸壯大,成為豫南的一枝獨秀。平輿水資源豐富,礦泉水資源儲量可觀。經原國家地礦部鑒定,地下水為「鍶和偏矽酸復合型優質飲用天然礦泉水」,是河南省迄今發現的水質最優的天然礦泉水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經濟發展
概況
平輿縣
年經濟社會發展捷報頻傳:主要指標增幅繼續保持全市前列、經濟實力持續增強、社會民生持續改善、整體形象持續提升和「全國文明縣城」、「全省對外開放工作先進產業集聚區」、「最具產業競爭力產業集聚區」、「全省扶貧開發先進縣」等一塊塊閃亮的金字招牌,無不昭示著該縣快速發展的綜合實力、開放進步的生機活力、文明和諧的無限魅力。
平輿縣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秉承科學發展、務實發展、趕超發展的理念,堅持縣域經濟發展思路不動搖,牢牢把握「四個重在」實踐要領,著力抓好十項重點工作,強力推進「三化」程序,全縣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資料
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億元,是年的.倍;公共財政
預算收入.億元,是年的.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年的.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元,是年的倍;城鄉居民存款余額.億元,是年的.倍。二三產業比重.%,比年提高個百分點。年月,市委、市 *** 在我縣召開全市縣域經濟工作座談會,推廣平輿經驗;年全省縣域經濟綜合排序我縣較年上升個位次,成為上升位次最多的縣;連續五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工業
工業立縣,實施工業立縣戰略以來,加快建設工業集聚區和標准化廠房,通過築巢引鳳,以誠招商,引進了金龍毛織、瑪雅葯業、康博匯鑫、百緣面業、泉安食品等一大批投資額萬元以上的工業專案,構建了糧油食品和醫葯大支柱產業並舉的工業體系。出自「全國防水防潮之鄉」的十萬大軍邁向全國各大中城市拓展業務,打造出平輿勞務經濟的響亮品牌。 今日平輿在黨和 *** 的正確領導和人民群眾的精心裝扮下崛起在天之中、豫之南。處在高速發展的嶄新階段,古老的摯地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專案建設實現新突破。瑞升家俬二期、帕加尼工業園、鼎瑞醫療器械、中南紙業、巨鴻扣件、鑫企實業等個億元以上專案相繼開工建設。其中,瑞升家俬專案總投資億元,已正式列入省年第二批重點專案,是我市當年唯一入選專案。
產業集聚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皮革質檢中心、惠成皮革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建成並投入執行,產業集聚區建成面積.平方公里,入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家,產值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以上,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叢集。[]
農業
農村經濟有了新發展。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專案,糧食生產連續年豐收,榮獲省「抗旱應急灌溉工程先進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和「全省林業生態縣」稱號,連續年被評為省扶貧開發工作先進縣。
民生得到新改善。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健全,保障標准不斷提高,覆蓋面持續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養老保險參合率、參保率分別達到%、%。城鄉居民和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在全市率先開展。全縣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穩定在%以上。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積極做好信訪穩定工作,保持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平輿縣人民醫院是該縣的唯一一所二甲醫院。[]
社會事業
*** 效能
認真落實科技獎勵政策,召開了科技獎勵大會,兌現獎金.萬元。全年專利申請量件,位居全市第一名,被認定為省智慧財產權優勢區域培育計劃縣。科技主要職能工作、智慧財產權工作、防震減災工作處於全省領先地位。教育「兩基」成果鞏固提高,榮獲全省「兩基」工作先進縣。投入.億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實施基礎教育建設專案個。落實資金萬元,.萬人次中小學生享受了「兩免」政策,.萬人次貧困寄宿生享受了「一補」政策。素質教育扎實推進,高中教育快速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取得新進展。城鎮教育及民辦教育突飛猛進,全市城鎮教育工作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深入開展了全民健身活動和群眾性體育活動,成功承辦了全市第十一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爭取資金為個行政村分別建設了標准籃球場和乒乓球台。
完成了縣中心醫院等個單位門診樓、病房樓和個村衛生室建設任務,並添置了診療設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補助.萬人次,補償.萬元。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無鼠害先進城區」順利通過省專家組的復檢。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穩定低生育水平,全縣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積極組織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加強文化市場監管,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市「掃黃打非」工作先進縣。大力實施廣電「村村通」工程,全縣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以上。
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縣新增就業人員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零就業家庭」基本消除,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扎實有效。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審批程式,提高了補助標准,城市低保人、農村低保人,基本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新建、擴建鄉鎮敬老院座,全縣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積極開展了「·震災獻愛心捐助」、「慈善愛心救助」、困難職工幫扶救助、孤兒幫扶救助、城市及農村醫療救助、艾滋病救助活動,「白內障無障礙縣」建立工作扎實有效。加快建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發放租賃補貼資金萬元,在全市率先建設廉租住房萬平方米。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建設,「雙擁」活動深入開展,軍政軍民團結得到鞏固和發展。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氣象、史志、物價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圍繞構建和諧平輿,扎實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新建立省級文明單位個、市級文明單位個、省農村「清潔家園行動」先進村鎮個、市級文明村鎮個。認真組織實施了第六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基層民主得到加強。堅持依法治縣,實行依法行政。嚴格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各項決定、決議,自覺接受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普法教育深入開展,平安建設扎實推進。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全縣社會治安形勢進一步好轉。健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認真開展了食品、農資、建材、網咖等專項整治活動,努力消除安全隱患,全縣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不斷加強信訪穩定工作,深入開展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信訪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活動和縣委書記縣長大接訪活動,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榮獲全省大接訪活動成績突出縣。財政審計監督、政風行風建設、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推進以轉變 *** 職能、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務員素質為重點的「兩轉兩提」工作,努力建設服務型 *** , *** 效能進一步提高。
城市建設
[]
年以來,平輿縣先後投資億多元,建成太任公園,奚仲公園、月旦坪公園等個休閑廣場和文化公園、個公益性文化設施、個街頭小游園、個園林單位。年,縣城區綠化率、綠地覆蓋率、綠地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和.平方米。在年月召開的全省推進城鄉建設加快城鎮化程序會上,平輿縣作為全省個典型縣之一受到省長郭庚茂和副省長張大衛點名表揚,平輿縣推進城鎮化的做法被確定為全省農產區推進城鎮化的範本。一個現代化、充滿生機、文明和諧的生態宜居新城,魅力盡情彰顯。年,城鎮建設再上台階。建成總長.公里的城區條道路,新建和改造一批供水、環衛等公共設施,萬和園正式開園,文化藝術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縣城面貌持續改善,吸納功能明顯增強,市民素質明顯提高,成功建立「全國文明縣城」、成為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縣城區建成面積達平方公里,縣城區人口萬人。
設市步伐
優化城市布局,設立平輿市。平輿縣西距駐馬店市多公里,東邊與安徽省臨泉縣接壤,面積平方公里。 平輿縣是我省傳統農區加快城鎮建設的一個典範。到年底,平輿縣縣城建成面積平方公里,縣城居住人口萬人,城鎮化率%,城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和人均綠地面積分別達到.%、.%和平方米。縣城有建築面積達萬多平方米的文化藝術中心,建成了其他地方少有的大型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平輿縣城五縱六橫的骨幹道路已經形成,一個基礎設施完備、具有現代氣息、充滿生機活力的新城已經在黃土地上崛起。在平輿建市地理位置適中,從項城市到潢川縣公里,從駐馬店市到安徽臨泉縣多公里,在這一大片區域內沒有一座城市。平輿縣改市之後,不僅可以促進本區域的發展,而且也必將更好地帶動周圍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本地特產
平輿位於天之中、驛之東,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適合多種作物生長的理想場所。特產眾多,其中以白芝麻、小磨油最為著名。
白芝麻在種植面積、產量、出口量方面均居全國白芝麻生產基地之首,被列入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素以「中原百穀首,平輿芝麻王」之美稱而享譽國內外,以其個大籽飽、皮薄肉厚、色澤潔白、出油率高、口味香醇等獨特的優異品質而倍受國際油料貿易商的青睞。年平輿縣被河南省人民 *** 定為第一個白芝麻外貿出口基地縣並准許出口免檢;年「平輿白芝麻」獲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年被省農業廳認命為「白芝麻無公害」生產基地縣。平輿縣成為全國最大的白芝麻優良品種繁育基地,白芝麻生產加工業已成為平輿縣的一大支柱產業,產品遠銷日韓及歐美多個國家和地區。
問君哪得小磨油,唯有平輿原產地。平輿白芝麻生產加工的「小磨香油」屬食用油中的珍品。以其色彩溫蘊、 口味純正、香氣四溢、回味無窮、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等獨特品質贏得海內外客商的青睞,無論對農民朋友,還是對城鎮白領,它都是生活用油的首選,更是接待客人、宴請外賓的必備調料。
古今名人
.太任,河南平輿人,周文王姬昌之母
太任
太任
。
.陳蕃,河南平輿人,大漢王朝的重臣,年輕時曾說出「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的豪言壯語。
.闞敞(有稱閻敞),字子張,東漢汝南郡平輿人。
.萬道同(-),字慧清,號懶園居士,萬冢鄉萬寨人,晚清貢生,人稱萬撥貢。
.陳大喜(年—年),字泰和,今平輿縣東皇廟鄉老圍子村(時為陳家寨),為清末著名的太平軍首領之一。
.張熹,字季智,乃東漢桂陽郡臨武人,漢靈帝時任平輿縣令。他為官清正,愛民如子,百姓尊稱他為「青天張令公」。
.陳勝,字涉,平輿縣陽城鎮(今平輿西北)人。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
.郭了凡(-),原名郭超塵,平輿縣西洋店鄉郭寨人。
.許靖(?——),字文休,河南省平輿縣人。年輕時與堂弟許劭俱知名,善於品評鄉黨人物,尤其重視對人倫品行的評價。少時家貧窮,靠給人磨面維持生活。
.周浚,字開林,西晉時汝南安城人(今平輿老王崗一帶),是周平王少子汝墳侯周烈的後裔。浚天資聰穎,承襲家教,善識人才高下,以才辯知名於世。
.戴憑,字次仲,東漢汝南郡平輿人。少時聰穎,博學多才,尤鑽《京氏易》。
親所說的小型是想要比標准台小一點的還是那種玩具兒童檯球桌,這兩種是不一樣的,玩具檯球桌去玩具城可以買到,而比標准2.8米台小一點的是2.6米檯球桌,配1.2米短桿,檯球桌是石材實料,相當於標准檯球桌縮小一點,你需要找檯球桌廠家訂做,我在鄭州看到一個可以訂制檯球桌的廠家,做的是紳士檯球桌,像2.6米小檯球桌兩千多可以買到。
這事你不找專業人士不好辦,我們家做這個的,要是不平有可能是石面不平,石面和支架之間有空隙,有的可能是支架不平,也可能地不平...一般第一個可能性比較大。你找賣你的人啊,服務不到位可不行。
整體檯球桌最早起源於七十年代,是用大釘訂起來的檯球桌,石板厚度兩公分,整體石板面,長約3.2m,這款檯球桌在大街邊與馬路邊常見。
組裝檯球桌最早出現在九零年代,是用直徑有大拇指這寬的長螺絲組裝的檯球桌,用一句形象的比喻:就像汽車輪胎的螺絲一樣結實。組裝檯球桌是由三塊石板厚度四公分組成(單個面積越小,石板越不易變形),換句話說:組裝檯球桌是整體檯球桌的升級版。
綜上所述,可以組裝的檯球桌好一些,是因為組裝的檯球桌更加結實耐用。組裝檯球桌可以到鄭州紳士檯球桌廠看看,這是一個生產組裝檯球桌的地方,他們的門市展廳在鄭州,有空去看看。
以下地圖中的紅色小氣球 B 和 A 就是他們的位置,你點選一下紅色的小氣球就能看到詳細資料。
呵..你自己是台不動了,我有實踐過,我們前兩天四個人把拆下來的大理石從二樓搬下來了.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我的方法,正常用四個人一人抬一個大角,兩個有力氣的人半退著走我覺得我的方案比較實用.還有一種辦法是他們的方法就是前兩個人把大理石上肩,後兩個人平托.他們下樓用的是第二種方法,上樓時用我的方法.我建議你用我的方法又安全又省力.呵...建議,建議..別閑我羅嗦呦.
檯球桌的價格一樣是由它的材質優劣和品牌價值決定的。無論是中式八球的檯球桌、花式九球的檯球桌還是斯諾克檯球桌,從幾百元到幾十萬元一張的檯球桌都有的。比如一些露天的檯球桌,用的大多都是幾百元至兩三千元一張的。室內檯球室根據其不同的檔次,檯球桌的價格一般從幾千元到兩三萬元甚至更貴一些的都有的。再有就是一些私人高檔會所,或是私人購買的高階檯球桌,價格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一張的都有的。
以下是大概的挑選的方法:
1、第一看外形,外形好看,做工精細,看看庫邊和桌面的交接處有沒有縫隙
2、再看看下面的口袋是不是完好的。
3、看看桌面是不是水平的,可以用球在上面滾動一下,看看速度是不是均勻的。
在家安裝的時候,最好請專業的人士去安裝,而且安裝的時候一定是要在水平的地面上,如果地面不水平的話,那麼就不適合打檯球。不建議檯球安裝在室外,一旦淋溼很麻煩,而且雨水會侵蝕的,被破壞了一點點就不能再使用了。
無錫友成檯球桌廠家,全場產品質量可靠,價格最惠。售後還有免費一條龍的服務。廠家線上QQ:543420126
新的1000元左右。舊的200---500元。看你運氣吧。兄弟給採納吧。
不是一家的
採納我的答案吧。。
將球取出置於另一盆30度左右的清水盆中清洗。 清洗完畢後,用質地柔軟的厚毛巾將球擦乾。 在球的表面均勻地噴灑少量碧麗珠,用干毛巾反復擦拭即可。 如果使用洗球液,滴適量溶液於球面上,直接用干毛巾擦拭即可使用。 企事業單位自用球二周清洗一次,娛樂場所檯球廳用球一周清洗一次。江蘇檯球桌提出的以上清洗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做好檯球桌的保養。
㈢ 重慶市墊江縣醫保中心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單位名稱通訊地址辦公室(023)負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經辦業務處(科)室
名稱電話傳真名稱電話傳真
重慶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重慶市渝中區人民路13號辦公室6389220663892206參保科6389226963892280
重慶市萬州區城鎮職工吵雹基本醫療保險卜褲中心重慶市萬州區周家壩心連心廣場辦公室5824060658240330單位參保科5834032658240330
重慶市涪陵區醫療保險事業管理中心重慶市涪陵區順江大道6號行政服務中心二樓辦公室8780612187806106統籌科8780611987806106
重慶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渝中區分中心重慶市渝中區中山一路218號中銀大廈負三樓綜合科6355789063557889參保科6355788363557896
重慶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大渡口區分中心重慶市大渡口區雙山路11號綜合科6895128368951283參保科6895080368951183
重慶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江北區分中心重慶市江北區建新北路37號綜合科6786262267862622參保科6786031167725514
重慶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沙坪壩區分中心重慶市沙坪壩區小龍坎正街333號3樓綜合科6540347965403479參保科6545879265458727
重慶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九龍坡區分中心重慶市九龍坡區西郊三村1號1幢負1樓綜合科8616932686169327參保科8616932286169327
重慶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南岸區分中心重慶市南岸區南坪大石路51號綜合科6260041362600413參保科6260040662600413
重慶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北碚區分中心重慶市北碚區雲華路168號海宇大廈4樓綜合科6829920268299602參保科6829920368299602
重慶市萬盛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中心重慶市萬盛區萬東北路8號綜合組4829559948263926綜合組4829559948263926
重慶市以橋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管理所重慶市雙橋區雙北中路綜合型碰簡科4333374443333744業務科4333374443333744
重慶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渝北區分中心重慶市渝北區雙龍大道300號綜合科8601437886014378參保科8601437086014378
重慶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巴南區分中心重慶市巴南區巴縣大道57號綜合科6621990866219908參保科6621991866219908
重慶市黔江區醫療保險局重慶市黔江區新華大道西段866號辦公室7924541779245417統籌管理科79245437
重慶市長壽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辦公室重慶市長壽區望江路26號華康大廈綜合科4025223740252237參保科4024444840252237
重慶市江津區城鎮職工醫保所重慶市江津區幾江濱江路世紀大廈社會保障大廳綜合辦4755504547557005參保中心4755521347555112
重慶市合川區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局重慶市合川區南津街江城大道236號綜合科4275751242757517參保管理科4275751042757517
重慶市永川區醫保中心重慶市永川區萱花西路208號辦公室4983626049836260申報科4983626349836260
重慶市南川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管理中心重慶市南川區和平支路37號辦公室6456637064566370統籌科6456637464566370
重慶市綦江縣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管理中心重慶市綦江縣文龍街道核桃灣九龍大道52號2—1辦公室4862852548628513職工醫保科4862827148628513
重慶市潼南縣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管理中心重慶市潼南縣桂林街道辦事處金佛大道41號辦公室4459079544590798參保科4459079744590798
重慶市銅梁縣醫療保險管理中心重慶市銅梁縣大北街北環路36號綜合科4563261245632612綜合科4564677845632612
重慶市大足縣醫療保險管理局重慶市大足縣棠香辦事處東北環路98號辦公室4376336143763361申報科4376336043763361
重慶市榮昌縣醫療保險管理中心重慶市榮昌縣昌州大道中段75號醫療管理科4678744646787446參保申報科4678701246787012
重慶市璧山縣醫療工傷保險中心重慶市璧山縣璧城紅宇大道10號辦公室4141945341419453參保管理科4141156941419453
重慶市梁平縣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所重慶市梁平縣梁山鎮梁山路359號綜合辦公室5322650953226509參保管理科5322622553226509
重慶市城口縣醫療保險管理局重慶市城口縣葛城鎮北大街45號辦公室5922729959228777醫療科5922271259228777
重慶市豐都縣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管理中心重慶市豐都縣黨政大樓226辦公室辦公室7060589670605896醫保管理科7073858870738588
重慶市墊江縣社會保險局重慶市墊江縣桂溪鎮工農路宇田花園217號辦公室7451118174512818醫療保險科7451109274512818
重慶市武隆縣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中心重慶市武隆縣巷口鎮芙蓉路45號辦公室777205227720522參保信息科77205227720522
重慶市忠縣醫療保險服務所重慶市忠州鎮州屏環路59號辦公室5424197854241978參保管理科5423742954241978
重慶市開縣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管理所重慶市開縣漢豐鎮開州大道中段勞動保障辦公大樓辦公室5229926152299261統籌股5229926252299261
重慶市雲陽縣醫保局重慶市雲陽縣雲江大道農行辦公樓二樓辦公室5518636655186366醫保服務科5518620055186200
重慶市奉節縣醫療保險服務所重慶市奉節縣永安鎮詩仙西路195號辦公室5655178056551780參保征管5655148056551780
重慶市巫山縣醫療保險管理中心重慶市巫山縣巫峽鎮廣東中路272號辦公室5768665357686550申報科5768265357682653
重慶市巫溪縣醫療重慶市巫溪縣城廂鎮鎮泉勞動保障辦公大樓四樓辦公室5152211251522112職工醫保5152207651522112
保險管理局參保科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醫療保險中心重慶市石柱縣南賓鎮玉帶南街59號主任室7333105773332161參保科7333105773332161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醫療保險局500241重慶市秀山縣中和鎮人中民路3號辦公室7667070676670218職工醫療保險科7667199376670218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醫療保險服務中心200242重慶市酉陽縣鍾多鎮桃花源中路117號辦公室7555445575554455參保管理科7555581575554455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醫療保險局500243重慶市彭水縣漢葭鎮濱江社區插旗街99號綜合科7884246678842466統籌計劃科7884116178842466
㈣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一、湖南民生的基本狀況
(一)經濟持續增長促進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增長
1、經濟持續增長。改革開放以來,全省經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1979―2007年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3%。特別是2004年以來連續4年保持在11%以上。2007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9000億元,達到9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4.4%,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11.45億元,增長 4.6%;第二產業增加值3901.16億元,增長18.6%;第三產業增加值3632.39億元,增長14.4%。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省人均生產總值14405元,比2000年增長109%,翻了一番。全省財政總收入1119.31億元,比上年增長25.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03.18億元,增長26.2%。企業效益明顯提高。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459.56億元,比上年增長70.1%,加快26個百分點。
2、就業形勢較好。近年來,湖南堅持把擴大就業作為發展的重要目標,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復員轉業軍人安置、城鎮新增勞動力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工作。2003-2006年,全省城鎮累計新增就業226.64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9.61萬人,年均分別增長11.1%和2.0%。2006年,全省職工工資總額715.23億元,比2002年增長56.0%。2007年末全省就業勞動力3883.41萬人,增長2.1%。全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1480.89萬人,增長2.5%;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5.01萬人,比上年增長3.9%; 3.09萬戶城鎮零就業家庭每戶至少實現了一人就業。
3、居民收入增長較快。2007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3.54元,比1978年的323.9元增長5.1倍,平均每年增長6.5%。其中2001―2007年,年均增長達到9.3%。
從1978年到2007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42.6元增加到3904.3元,增長了27倍多,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4.6倍,實際年均增長速度達到6.1%。特別是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發布四個「一號文件」,增加了對農業、農村及農民的支持扶植力度,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民不僅因發展生產、外出務工增加了收入,政策性補貼也直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加上農產品價格在這一階段大幅提升,使得農民收入增長較快。2004年到2007年4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7.8%。
(二)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出現新的變化
1、消費水平逐年提高。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改革的不斷深化,湖南省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2007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8990.72元和3377.38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1%和12.1%。與1978年相比,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了8701.16元和3237.31元,分別增長30倍和23.1倍,扣除價格因素,平均每年實際增長5.5%和4.8%。
2、消費結構逐步升級。2007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8990.72元,比上年增長10.1%。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衣著和食品支出分別增長17.4%、17.2%和13.8%。城鎮居民消費已從生存型的溫飽消費逐步向享受型的消費發展,恩格爾系數迅速下降,服務性消費支出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加。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3377.38元,比上年增加364.33元,增長12.1%。其中,食品、衣著和居住分別增長14.5%、17.5%和20.8%。受豬肉等主要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全省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有所上升。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6.1%,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9.6%,分別比上年提高1.2個和1.0個百分點。
3、居住條件繼續改善。1998年房改以後,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取消了延續幾十年的實物性、福利性分房制度,住房分配貨幣化制度全面實施,給城鎮居民住房消費帶來了重大轉變,購房和居住支出已成為居民家庭主要的一次性大筆支出。住房消費成了家庭的重大消費之一。調查表明,2007年在商品房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湖南省城鎮居民家庭住房自有率進一步提高,達90.7%,比上年提高了3.98 個百分點。其中人均商品房的比重由上年的21.4%上升到了25.8%。城鎮居民住房消費增加,居住環境逐步得到改善。到2007年底,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居住建築面積達到 34.71 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49平方米,增長18.8%;人均居住面積28.4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3%。居民住房從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逐步向寬敞舒適轉變。許多家庭做到了戶均一套房、人均一間房。隨著居住面積的增加,住房條件的改善,居住舒適度越來越高。許多家庭空調、水電、供氣等設施齊全,交通便利,環境更加優雅、舒適。2007年全省城鎮居民飲用水的情況進一步改善,飲水以礦泉水和純凈水為主的居民比重由上年的15.2%提高到了18.3%;擁有獨用自來水的居民家庭普及率已達99.5%。從居民家庭的衛生、取暖設備來看,有廁所浴室的家庭比重達到了85.1%,比上年提高了16.5個百分點;有41.3%的居民家庭用暖氣和空調取暖。從炊用燃料使用情況來看,有69 %的家庭用上了管道煤氣和液化石油氣,使用煤和其它燃料的居戶比重比上年明顯減少。居民水、電、燃氣的開支也逐年增長。2007年湖南省城鎮居民人均水、電、燃料及其他支出573.24元,比上年增長2%。
2007年湖南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508.33元,比上年增加40.39元,增長20.8%。居住支出增長,主要是由於購、建住房和裝飾裝修生活用房以及生活用水用電支出增加較多。其中,購買建築生活用房材料支出人均154.92元,增加23.49元,增長17.9%;購買裝修生活用房材料支出人均49.19元,增加13.5元,增長38.9%;購買生活用水用電支出人均53.11元,增加9.07元,增長20.6%。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0.18平方米,增長2.3%。農民在居住面積得到滿足以後,主要是轉而改善住房質量,裝修住房的多了,改善和增加住房設施的多了。有5%的農民家庭有了冷暖空調,有40%的家庭安裝了有線電視網,農村居民年末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電話機61.4部,行動電話機75.6部。
4、家庭耐用消費品升級換代。數字表明,城鎮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逐步飽和,居民家庭中用品消費特別是購買耐用消費品支出增長勢頭逐年減緩。在傳統電器降溫的同時,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新興家用耐用品如行動電話、電腦、空調、平板電視等,正在取代傳統電器的位置成為現階段「消費」熱點。但農村居民的耐用品消費總是落在城鎮居民之後。如39.44%的城鎮居民家庭有電腦,農村居民僅為0.96%;城鎮居民家一戶有3-4台空調較普遍,農村僅3.3%的農家有空調;在農民家裡換上了大彩電的同時,許多城鎮居民家庭換上了高清晰的液晶電視機、等離子電視機。城鎮居民幾乎家家有洗衣機、電冰箱,農村每百戶僅有洗衣機29.76台、電冰箱16.54台。城鎮26.27%家庭用上了家庭網路,農村鄉鎮才開始起步。城鎮不少中小學生都有手機,農村電話機和行動電話從無到有,分別達到60.32部和64.73部。城鎮居民盼汽車,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2.1台家用汽車;農村居民則買摩托,每百戶農戶擁有摩托車33.05輛,比1996年增長10.9倍。
(三)城鄉教育條件逐步改善,義務教育取得實質性突破
1、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具有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快速增長。據2006年人口抽樣調查,在全省總人口中,具有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佔5.1%,比2000年提高1.8個百分點;平均每十萬人中,擁有大學以上教育程度的由2000年的2926人增加到4732人,增長61.7%。
2、高中階段教育規模顯著擴大。全省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口佔14.5%,比2000年提高1.8個百分點;平均每十萬人中,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口由2000年的11177人增加到12982人,增長16.2 %。
3、義務教育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全省已全面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歷史任務,所有縣級行政區均通過「普九」驗收,人口覆蓋率達100%。全省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口佔42.6%,比2000年提升2.1個百分點。
(四)「病有所醫」的目標正逐步實現
1、城鎮職工醫療基本能得到保障。2007年末,全省城鎮職工參加醫療保險人數達620.50萬人,比增長10.7%。其中,在職職工438.62萬人,退休人員181.95萬人。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從點到面逐步鋪開。從2003年開始,湖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長沙縣、華容縣、桂陽縣、漣源市、花垣縣等5個縣(市)進行試點,2004年、2006年、2007年分別增加了3個、29個和56個試點縣(市)。據統計,2007年,全省共籌集到位資金19.92億元,比2006年增長133.3%,其中各級財政補助15.98億元(中央8.1億元、省級5.02億元、市縣級2.86億元),參合農民個人繳費3.94億元。2007年,全省總共補助902.21萬人次,補助支出16.91億元,人均住院補助719.79元,較2006年增加34.54元。通過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有效地解決了農民就醫難問題。85.8%的參合農民選擇在縣、鄉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就醫;73.75%的參合農民住院補助資金流向縣、鄉兩級定點醫療機構,有效地拉動了農村衛生服務需求,形成了農村衛生醫療體系長期、穩定的投入機制。
3、開展了城鎮非從業人員醫療保險試點工作。到2008年1月份,長沙、常德、湘潭三市的非從業人員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就已經達到了120萬人。
(五)社會保障水平逐年有所提高
1、城鎮社會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07年全省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56.61萬人,比上年增長2.7%;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180.30萬人,增長9.2%;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88.00萬人,增長0.4%;參加醫療保險人數620.50萬人,增長10.7%;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7.61萬人,下降23.1%。全年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156.20億元,增長18.9%;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5.61億元,增長13.0%。
2、農民工工資支付基本得到保障。為維護農民工利益,自2004年以來,湖南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建築行業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截至2008年初,全省已經建立保障金專戶3000餘戶,累計存入保障金近18億元,已支付農民工工資近15億元,解決了大規模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3、開展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1996年湖南省就開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試點,當時只停留在對農村特困戶的定額救助上。2000年以來,有條件的地方開始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7年,全省122個縣(市、區)和16個非行政區全部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據財政廳數據顯示,2007年,全省共籌集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資金23.4億元,比上年增加4.17億元,增長22%;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15%,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保障了城鄉低保家庭和農村五保戶的基本生活需要。全省城市低保月平均保障134萬人,月人均補差96元,農村低保月平均保障110萬人,月人均補差30元。
4、社會福利水平有所提高。2007年,省財政投入5740萬元,其中預算安排500萬元、福彩公益金安排5240萬元,支持全省285所敬老院的改擴建工作。
5、慈善事業和商業保險事業發展加快。慈善事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湖南省慈善組織逐漸壯大,到2006年底,全省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各類民間組織已發展到11973家,其中基金會66家,慈善會81家,紅十字組織3761個,社會救助接受站(點)1600個,「慈善超市」、「愛心超市」285家,初步形成了社會捐助服務網路,慈善組織的自身建設不斷增強,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為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有益的貢獻。
商業保險發展較快。2007年,湖南省保險保費收入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達201.31億元,比上年增長36.2%,為近五年最高增幅。其中,財產險保險保費收入47.82億元,增長42.8%;壽險保險保費收入135.73億元,增長37.8%;健康險保險保費收入10.61億元,增長10.4%;意外險保險保費收入7.14億元,增長14.9%。
㈤ 養老保險手冊在哪裡
問題一:養老保險手冊要放在哪裡啊 如果是由單位給你交養老保險的話,手冊是放到檔案里的,檔案是隨工作走的,不會丟。自己繳納養老保險手冊才會在個人手裡呢。如果是單位繳的話你放在個人手裡那上面單位繳費時怎麼記錄繳費信息呀?!
問題二:養老保險手冊上哪找去啊???!!!急急急!!! 帶上身份證、原單位的離職證明去原單位所屬區的社保中心申運消請補辦手冊
問題三:養老保險手冊去哪裡領取 根據市養老保險政策規定,凡屬企業在職繳納養老保險的員工,應由企業向所在區勞動保障部浮集中申請領辦《職工養老旁滾知保險手冊》。《職工養老保險手冊》用於本企業員工年限繳費記載,職工調出、轉入、補繳保險及辦理退休。
也就是說去原單位!
問題四:我的養老保險手冊在哪? 現在沒有那個東西,都是對應的身份證號就能查到。不影響你退休,拿著身份證到時候到勞動局就可以辦理了
問題五:如何辦理養老保險手冊 養老保險手冊是交納養老保險費用的證明..是由勞動部門的養老保險站發放的,在手冊第一片貼照片的地方必須卡有勞動局養老保險站的印章才有效,你們單位給員工繳納了養老保險,那保險手冊你們單位也一定會統一給你們辦理發放的,如果單位好會幫你們出工本費,沒如要你們自己出那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如果單位不統一辦理那你自己准備一張身份證復印件備閉及兩張照片去勞動局養老保險站自己辦於是也可以
問題六:養老保險手冊在哪領 第一次在某市/縣參保的時候發放五險的資料,包括:醫保卡、醫保證、病歷本、養老保險手冊,續保就不再發放了。養老保險手冊肯定是在原單位留存了,你去原單位人事那要就行了。
問題七:失業人員養老保險手冊在哪保管 如果是領失業金的人員,您的養老保險手冊應該在您領取失業金的所在部門暫時存放,待失業金領取完畢即可領取。
問題八:職工養老保險手冊在哪裡辦理 養老保險手冊一般由單位統一保管,離職時交給職工。辦理的話肯定是在當地社保中心了。
問題九:天津養老保險手冊去哪裡能辦 你得到原來的單位和單位簽署「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在檔案館一樓領取)然後到社保辦理減員 列印明細 然後帶著照片去管委會一樓辦理養老保險手冊,把明細貼在手冊上,然後再到社保去蓋章。
應該是這樣步驟,你去管委會一樓領取手冊那看看,都有流程的。
問題十:哪有賣養老保險手冊 單位有養老保險的,都會發養老保險手冊,這相當於您交過養老保險的證明……不是隨便買的……
㈥ 原來在事業單位工作十年時間,現已辭職,請問養老怎樣補交
離職後,要帶著離職證明, 先到勞動局辦理失業證,然後帶著失業證、身份證、社保手冊、離職證明、照片,到社保局辦理帶臘個人轉接,自己繳納社保的。
在辭職後,學校會把保險轉到社保中心,你到哪裡交錢就可以了
記得採納啊
勞動者在事業單位工作十年,用人單位沒有為其繳納社保的,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為其補繳社保,如果用人單位不為其繳納社保的,勞動者可以向當地的社保部門進行投訴舉報,要求用人單位為其補繳社保。
1,社會保險是國家強制性要求購買的一種保險,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建立社會保險基金,目的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享受保險待遇。我國《勞動法》《社會保險法》都明文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明顯具有國家強制性的特點,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絕承擔該項法定義務。
2,用人單位依法應當及時履行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的義務。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建立勞動關系即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勞動者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手續。用人單位自行申報後應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用人單位未按時及時繳納社保的由社保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補足。用人單位逾期仍未繳納或補繳社保費的,社保徵收機構可以向銀行或其銀行查詢其銀行賬戶,並可申請縣級以上行政部門作出劃撥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賬戶余額少於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社保徵收機構,可要求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簽老局訂延期繳費協議。
你是編制人員嗎,建議你咨詢單位所在地的人社局及社保局,檢視相關社保規定。而且是編制或者是勞務派遣工的,都有相關的社保繳納情況。
事業單位你如果是幹部身份就不用交,視為繳費。如果是工人身份需追繳
好像可以吧,不過現在補的話交的錢就多了!最好去你們當地養老保險站咨詢一下!
「事業單位不用交養老金」這個只是不要你自己出錢而已,單位幫你交了!
5年的養老緊還放在那裡
等你重新交後累計計算!
現在不是必須要連續繳納吧? 可以累積夠年份就可以能行,據說影響就是退休時錢差幾塊。
簽了合同資料參軍將會保留工齡,退伍或者復原以後都是回到原單位繼續工作,不需要辭職的,你參軍以後是拿不到事業單位工資的,但是當兵後回原單位在你當兵這段時間是會算為你的工齡的,所以有些企業是不鼓勵員工參軍(國營企業除外)。
去部隊之前單位有沒有假放得看領導的態度,不過一般單位是不會給你放假的.你也可以通過請病假給自己爭取一些時間.
2.能不能特招入伍要看你專業是否和部隊所需對口還有你的技術能力是不是夠高.在部隊提干一般都要通過考試.當然如果關系夠硬學歷夠高當軍官是很簡單的,但是還是要去軍校深造的.不過現在軍校已經不在連隊招收學員了.所以即使提干也只能是士官.
㈦ 桂陽縣企業養老保險站
桂陽縣養老保險查詢
1.網上查詢:湖南省人力攜沖槐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門戶網
2.電話查詢:12333(從外地撥打,請在電話號碼前面判尺加桂陽縣區號);
3.辦公查詢:持本人身份證及社保卡號直接到桂陽縣社保辯友中心養老保險處查詢。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㈧ 郴州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我媽是湖南郴州桂陽的,沒有工作版.想問下,如果要購買社會權養老保險,要到政府哪個部門辦理.有些什麼手續?
個人名義交納需要到戶口所在地社保局申請,其手續包括:本人身份證,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備兩張,保費,申請書等即可。且只能辦理養老,醫療保險兩種。
交納多少是根據當地去年社平工資進行計算的,且每年都不是一樣的。
比如A地社平工資為20000元,那麼養老保險交納額為20000*20%=4000左右,醫療為20000*10%=2000左右。
另外也規定了最低檔和最高檔,最低檔的交納不得低於社平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最高檔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一般以最低檔居多。
另外,養老保險最低交納年限為180個月即15年,醫療保險至少需要交納25/30年,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申請享受養老金待遇和醫療報銷(只要續費平時也是可以的)。
㈨ 桂林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主要工作部署
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著重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狠抓項目投資,強勁拉動經濟實現新增長
繼續把抓投入上項目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實開展以城市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建設、城鄉風貌建設為重點的項目建設大會戰。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60億元,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05億元。統籌推進重點項目239項,年度投資236億元。
強力推進「四大建設」。城市建設力爭完成投資200億元,突出抓好以臨桂新區和老城改造「1212」工程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完成投資120億元,積極推進以「兩鐵五高三庫」為代表的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兩江國際機場航站樓擴建工程建設。工業園區建設力爭完成投資80億元,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橋經濟開發區、西城經濟開發區建設,全力打造百億元工業園區。城鄉風貌和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43億元,以桂柳、桂梧、桂黃高速公路及桂陽公路沿線、灕江兩岸和12縣城為重點,全面加快城鄉風貌改造,帶動重點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
強化項目管理和前期工作。繼續按照「一個建設項目、一名主管領導、一個工作機構、一個計劃目標、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項目建設責任制,加大項目前期經費投入,完善部門聯合審批制度,推進並聯式審批工作,千方百計促進新建項目集中開工,千方百計推進續建項目早日竣工達產。
加強財政和金融工作。加強財源建設和收入征管,不斷壯大財政實力。繼續深化各項財政改革,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的調度與監管,做好項目資金保障工作。創新投融資模式;把握中央、自治區投資走向,加強項目編制和申報,積極爭取中央、自治區更多資金含擾支持。完善政銀企合作機制,大力推進「引銀入桂」工作。
(二)轉變發展方式,推進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的現代工業實現新發展
堅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充分利用國家給予我市發展工業的有關政策,以「五大五小」優勢產業為支柱,以強優企業為龍頭,以園區為載體,繼續加大投入,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工業總產值突破1200億元,增長18%以上;工業增加值420億元,增長16%以上;技術改造投資確保增長35.5%。
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一步辦好桂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充分發揮高新區的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全面推進桂磨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做大做強做優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術產鉛老源業;大力發展軟體服務外包、動漫等新興產業。
加快優勢產業發展。在繼續推進「五大五小」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機械、汽配、橡膠、醫葯、特色農林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升級換代。機械產業重點槐態發展電工電器、工程機械、橡膠機械、機床工具、儀器儀表和機電一體化。汽配產業重點發展油電混合動力、汽車電子、汽車底盤及新能源客車。橡膠產業重點發展高等級子午線輪胎、乳膠及橡膠製品。醫葯產業重點發展現代中葯、生物制葯、化學葯及醫療器械。特色農林產品精深加工重點發展糧油、果蔬、畜禽、竹木等產品加工。鼓勵建設中間產品、元器件、零部件、配件等生產資料市場。
加快企業結構調整。堅持以技術改造提升優勢產業,堅持以大企業大集團帶動優勢產業,繼續抓好招大引強、培優扶強工作,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著力在科技攻關、技術改造、煤電油運、市場營銷、融資擔保等方面提供服務。
加快重點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管理體制,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及產業規劃,加大工業土地儲備力度,拓展園區發展空間。繼續開展以「路、水、電、網、房、校、所」為重點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高層次大規模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工業項目向園區集聚,加快發展產業互補、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的園區經濟。各縣工業集中區要以特色農產品加工和優勢資源型工業為重點,加快發展與大型企業集團相配套的產業集群,大力推動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協作,著力打造一批工業強縣。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推進工業企業「退二進三」,力爭新入園企業和項目100個以上,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
(三)優化農業結構,促進以特色農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實現新進步
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要求,以結構調整為重點,以規模農業、品牌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為核心,全面提升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深入實施灕江、湘江、資江和桂江流域及山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著力提高特色效益農業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產業化水平。大力推廣超級稻、測土配方施肥和農作物間套種等新品種、新技術,著力建設優質糧食、果蔬、畜禽、中葯材、竹木花卉等一批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抓好糧源基地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抓好果蔬標准園建設,提升出口果蔬品質。加快特色種養業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鼓勵發展特色養殖。積極推進竹木加工貿易、人造板、竹製品、木衣架等產業發展。扶持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確保食品加工業和林產工業產值分別突破150億元、55億元。積極創建全國循環農業示範市,加快現代設施農業、生態循環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發展,推進「魅力桂林鄉村農業四季游」20條觀光農業線路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特色節慶活動水平,加快休閑農業發展。
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
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引導和扶持農村土地規范流轉,全力抓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1600萬畝集體林權主體改革任務。積極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推進城鄉結合部和景區周邊農村率先一體化發展。組織150個自然村開展「普惠制」新農村建設試點,繼續創建400個文明衛生村,建設農村衛生廁所1.55萬座。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啟動89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水庫移民新村建設工程。加大扶貧開發力度,高標准完成第三批82個貧困村「整村推進」任務。
(四)提升壯大旅遊業,推動以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實現新進展
充分把握建設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勇於改革,敢為人先,統籌規劃,大膽創新,積極爭取國家、各部委和自治區的支持,全力推進建設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各項工作,加快旅遊集散地建設,著力打造國際旅遊勝地和大桂林國際旅遊目的地,把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以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接待國內外遊客增長5%,旅遊總收入增長10%。
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全面啟動旅遊「二次創業」,整合旅遊資源,豐富和完善以市區為中心、各縣為節點的大桂林旅遊圈,發展一批旅遊強縣和特色旅遊小城鎮,建設多樣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旅遊產品體系。推出歷史文化旅遊精品線路,推進灕江流域特色旅遊富民項目建設,拓展觀光旅遊。實施「精品景區工程」和「精品酒店工程」,建設一批特色旅遊文化街區和精品旅遊設施,發展高端旅遊。打造「兩江四湖」濱水旅遊休閑帶、環桂林老城休閑度假帶、陽朔「十里畫廊」等生態休閑旅遊區,發展休閑旅遊。全力辦好第四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和首屆中國桂林國際旅遊博覽會。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編制臨桂新區和老城區商業網點規劃,出台加快發展商貿業政策措施,加快發展信息、物流、金融、咨詢、法律等服務業。大力發展新型流通業態,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型商貿企業和品牌,培育2—3家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推進桂林市現代物流園區、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前期工作。合理布局,發展壯大旅遊商品、農產品、建材、五金機電、汽車及汽車配件等商貿批發市場、專業市場和大型商業零售網點,構建新興特色商圈。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大力培育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保健、家政服務等消費熱點,促進居民消費。繼續實施擴大城鄉居民消費「510」活動和家電下鄉工作,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大力推進農家店、農資配送中心、「雙百市場」、標准化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工程等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和「八桂放心肉」工程建設,促進農村消費。建設經濟適用房25萬平方米。
(五)加快城鎮化進程,繼續掀起城市建設新高潮
堅持以臨桂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提升為重點,完成《桂林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桂林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及上報,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著力提高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
全面推進新區建設。堅定不移地實施「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發展戰略,舉全市之力,加快新區建設,切實把新區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主戰場,迅速構建新區城市框架。繼續統籌推進新區規劃,完善城市水系、路網等規劃布局。千方百計加大投資力度,新開工項目65項,總投資199億元,確保完成年度投資25億元。。
提升完善老城功能。加快老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善灕江小流域綜合整治以及重要街區規劃設計。
加強特色城鎮建設。
(六)推動文化創新,培育文化桂林建設新亮點
堅持文化立市,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於文化建設全過程,著力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以文化創新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全面提升文化創造力、凝聚力、輻射力。
制定文化發展規劃。堅持一手抓文化事業繁榮,一手抓文化產業發展,加快編制《桂林市文化發展規劃》。
加強文化基礎建設。全力推進「一院兩館」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抓好甑皮岩遺址博物館二期工程、以靖江王陵大遺址保護工程為核心的歷史文化建設項目、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紅色旅遊等項目實施。
推進文化精品建設。繼續打造百姓大舞台、百姓文化大講壇、灕江之聲、市民讀書月、五通農民畫等文化品牌,以品牌文化帶動社區、企業、農村群眾文化蓬勃發展。鼓勵支持文化人才深入基層體驗生活,創作一批具有桂林特色、時代風采和市場前景的舞台藝術精品,優秀文藝精品。舉辦第二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大力推進高新區創意產業園、雁山動漫文化產業園等園區建設。
(七)推進改革開放,爭創活力桂林建設新優勢
繼續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合作,著力推進關鍵環節的改革,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探索公立醫院改革,構建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推進興安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實現參保覆蓋率80%以上。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推進國有、集體企業和供銷體制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社會事業等領域。
建設創新型桂林。深入開展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和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創建活動,加快實施《桂林創新計劃(2008—2010)》和科技「355工程」。扶持企業申報專利、爭創馳名商標和國家、自治區名牌,提高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量。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支持組建產業技術聯盟,創建2家國家級、4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提高開放合作水平。主動融入泛珠三角「9+2」、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等多區域合作。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招商方式,拓寬招商渠道,堅持大招商、招大商,加大「央企入桂」、「百企入桂」工作力度,健全招商引資目標管理責任制、評價考核機制。深化「大兌現,大服務」活動,進一步提高項目履約率、開竣工率、資金到位率。爭取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22億美元以上,引進市外境內到位資金突破300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0個。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中國—東盟博覽會平台,加快桂林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建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拓展東盟等新興市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7.80億美元,增長11%。
(八)科學保護環境,提升生態桂林建設新水平
以建設生態山水名城為目標,以保護灕江為重點,加強生態建設,抓好節能減排,加快生態文明示範市創建步伐。
優化灕江流域生態。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關於「科學保護灕江」重要批示精神,積極推動《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灕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盡快出台。研究探索灕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爭取列入國家生態補償財政轉移支付基金試點。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組織實施《桂林生態市建設規劃》,抓好《桂林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落實。全面開展造林綠化,實現人工造林34萬畝,掀起新一輪植樹造林高潮,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繼續實施沼氣池建設工程,新建沼氣池1.25萬座,可建池入戶率超過78%。
扎實抓好節能減排。嚴格落實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繼續推進環保專項行動,強化對污染源在線監控和監督性檢測,促使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抓好重點企業節能降耗,堅決淘汰落後產能,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確保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各縣和重點工業園區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建設。提升醫療廢棄物處置水平。積極推廣應用節能節水技術和產品,推廣綠色建築,強化新建建築、大型公共建築節能。積極爭取列入「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
(九)保障和改善民生,開創和諧桂林建設新局面
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就業保障,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管理,解決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統籌推進城鄉就業,穩定基本就業形勢,全面實施首批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實現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34萬人次以上。扎實推進勞動仲裁執法,創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以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為目標,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5.8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24萬人,基本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5.5萬、26.6萬、24.8萬。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攻堅工作,繼續實施中職學生各項資助政策。積極支持駐桂林高等院校、市衛生學校、市交通技校新校區建設,做好臨桂新區中小學布局規劃。推進培智、聾啞、七中三校搬遷工程建設。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逐步擴大醫療救助和醫療惠民范圍。完成7所國家標准縣級醫院、18所鄉鎮衛生院建設,建立「15分鍾」社區衛生服務圈。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控,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能力。
不斷完善社會管理。健全基層自治機制,鞏固和擴大基層民主。建立和完善政府依法行政各項制度,積極創建法治城市、法治縣區,大力開展「和諧建設在基層活動」,爭創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城市。以公安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扎實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深入實施惠民工程。繼續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緊迫的問題入手,籌集資金10億元以上,全力辦好10項惠民工程:
1.教育惠民工程。①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②實施庫區普通高中學生免除學費工程。對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庫區移民給予學費資助。
2.醫療衛生保障惠民工程。①實施基本公共衛生保障工程。②實施母嬰健康「一免二補」幸福工程。對新婚夫婦實行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對孕婦產前篩查及新生兒疾病篩查實行補助。③建立困難危重孕產婦救助基金。④實施「健康快車」復明工程。完成全市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1000例以上。
3.社會保障惠民工程。①繼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參保率達90%以上,補助標准從每人100元提高到120元。②繼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補助標准從每人80元提高到120元,力爭參合率達95%以上。③實施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工程。④實施「陽光家園計劃」建設工程。建設10個殘疾人日間托養機構,為200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提供居家托養服務。
4.文化惠農工程。①實施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示範工程。在50個村實現一個燈光球場、一個文藝舞台、一棟綜合樓(活動室),組建一支農民文藝隊、一支農民籃球隊。②繼續實施20戶以上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
5.安居惠民工程。①新開工建設2萬平方米廉租房。②繼續落實少數民族聚居村寨防火工程。
6.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①完成55個自然村(屯)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②實施村(屯)道路建設。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60處,解決2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7.城鄉社會服務工程。①新建、改擴建計生服務站、所20個,村級健康家庭服務室100個。②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和改造農家店280家。
8.「放心菜」工程。實施農貿市場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室建設工程,在市區鐵路、七星、東蓮、金雞嶺和中北5個農貿市場及12縣城農貿市場各建1個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室。
9.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實施「兩江四湖」二期———桃花江、南溪河、小東江綜合治理工程,改善老城生態景觀環境,增加市民休閑場所。
10.城市交通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繼續實施市區重要交通節點改造,重點建設福利路、芳香路、陽江南路,改善市區交通條件。
㈩ 企業養老保險站屬於什麼行業類別
企業養老保險站屬於事業單位類別。企業養老保險站是臘盯譽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二輪段級機構,屬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所以企業養老保險站屬於事業單位類別。企業是指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的居民企業和非則旦居民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