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民為啥不能有退休金
法律分析:我國執行二次元戶籍制度(現已取消),農村實行的家凳帆指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承包土地的權利,原則上通過耕種、養殖獲取報酬,自負盈虧。而企事業單位職工為城鎮戶口,通過工作獲取收入,並創造價值。雖然,農民通過土轎猛地經營也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農民的勞動成果沒有量化的依據。農民的生產生活和土地直接掛鉤,農民沒有退休一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棗配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❷ 農民為什麼沒有退休工資
一、為什麼農民沒有退休金?
1、農民靠土地養老輪猜,職工靠退休金
我國執行二次元戶籍制度(現已取消),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承包土地的權利,原則上通過耕種、養殖獲取報酬,自負盈虧。而企事業單位職工為城鎮戶口,通過工作獲取收入,並創造價值。雖然,農民臘者型通過土地經營也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農民的勞動成果沒有量化的依據。農民的生產生活和土地直接掛鉤,農民沒有退休一說。
2、用農業補貼彌補退休金的不足
最早農民種地要交公糧,「三提五統」後剩下的嫌蔽才是自己的。自2006年開始,國家全面取消農業稅費,並加大對農村的各項補貼。其目的也是為了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解決農村面臨的各種問題。為了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國家建立試點,在農村實行新農保(後稱:農村養老保險),農村60周歲的老人可獲取養老金,以緩解農村養老壓力。
3、全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農村養老資金缺口大
目前全國的老齡人口已經達到2億,其中65%左右的老人生活在農村。面對這一龐大的農村老齡人群體,國家給農民發「退休金」,不太可能實現。
可以看出,農民之所以不能領退休金,是因為農民人數眾多,而國家老齡化的加速使得農村老年人口數量急劇上漲,國家並不能有效負擔起相應補貼,但是,農民養老也並不是沒人管,國家出台了相應政策,專門針對農村養老的問題,因此大家大可放心啦。
二、什麼是退休金?
退休金,也稱養老金,是企業或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後支付的酬勞的一部分。一直以來,退休金制度實行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使其老有所依,維護社會安定和提高企業效益。
三、什麼人可以領退休金?
根據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金的人員,必須全部符合以下三個條件,退休後才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保險金:
一是在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二是個人繳費年限滿15年;
三是履行繳費義務且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包括特殊工種,政策性提前退休和病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第十七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❸ 405060的農村農民老人,養老金為什麼遲遲不能上漲呢難到國家窮嗎他們為國家貢
農村養老金國家規定是5-25號發放養老金,遇到周六日也有可能推遲一倆天。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有條件的老人可自願按每月40元、60元、90元3個檔次選擇一次性繳納養老保險費,這樣,除能按月領取80元基礎養老金外,還能領取按所選檔次發放的個人賬戶養老金,養老待遇水平將大幅提高。
農村養老金發放標准和時間60歲以上農村養老保險相關規定: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並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參保人,可申請領取養老金。養老金從參保人申請的次月起按月發放,直至終老。
❹ 農民為啥不能有退休金
法律分析:1、農民和土地掛鉤,難以考核量化: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可根據規定,承包土地,原則上是自負盈虧。農民是和土地直接掛鉤,雖然都付出了辛勤昌跡勞動,但無法進行勞沒吵動額度的量化考核。而企事業職工屬於僱傭關系,他們的收益和付出的勞動額度以及為企業創造的利潤息息相關,企業有數據可依,可根據考核標准給予不同水平的退休金;
2、農村老齡人口眾多,存在資金缺口: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佔多數,其中百分之六十五都是屬於農村戶口。預計到2034年農村老人會達到1、71億人,面對如此龐大的群體,發放退休金無疑是很困難的;
3、各類補貼彌補退休金空位:農村享受到更多的補貼和扶持,國家臨儲政策,最大程度的保障了農民的利益。為了解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農村實行的新農保,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可每月獲得相應的養老金,極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村養老壓力。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三)男年滿五枯迅侍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❺ 農民的養老金為什麼不見漲呢
農村養老金的標准其實一直都在上漲,現在最低的標准70元漲到了80多元,有不少地區的養老金甚至漲到了100元以上。按理說養老金的標准提高了,農民朋友應該高興才是,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為什麼會這樣呢?專家告訴了我們三個理由,很現實。
1、農村養老金的漲幅小漲得慢
和城鎮職工的養老金相比,農村的養老金上漲的實在是太少了,不僅增長的緩慢,而且漲幅還特別的小。不少農民都開玩笑說,養老金其實只是生活補貼,並沒有給生活帶來多大的變化。現在這個社會物價這么高,100塊錢都買不了多少東西,更何況一個月還不到100塊錢,只能說是有比沒有強,但卻很難發揮出大的作用。
2、農村養老金太少,和城市相比差距很大
眾所周知,現在農村的養老水平確實比之前好了很多,農村老人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日子確實比之前好了。但是和城市職工的養老金相比,農村人能夠領到的養老金實在是太少。現在物價上漲的這么快,買什麼東西都很貴,這七八十塊錢的養老金連買糧食種子的錢都不夠,怎麼能夠用來養老呢?現在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增大,這一點點的養老金根本就沒有什麼用處。
3、農村老人沒有收入來源,子女又不在身邊
現在外出打工的農民越來越多,留守在農村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和兒童,年輕人為了能夠多賺點錢,一年到頭也不會回家幾次。而老人因為年齡大了不能外出打工又下不了地,所以也就失去了收入來源。他們盼著養老金能夠趕快發放,可是這錢發下來之後,交交水電費根本就剩不下多少,養老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所以盡管現在養老金的標准提高了,但是農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可高興的。
對於養老金的上漲,農民並沒有覺得高興,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在根本上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難題。如果說國家能把養老金提高到能夠維持農民生活的程度,那麼農村養老的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大半兒了。
❻ 2023職工養老金有望上調,為何農民養老金不能同步上漲2個原因
2023年,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大概率會繼續上調,之所以會做出這一預判,是因為這3大積極信號:❼ 農民養老金上調新政策2023年
從2005年以來,我國職工養老金已經連續上漲了18年,不少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已經上漲到比較可觀的水平。不過,回顧18年來的漲幅,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一開始養老金上漲時,漲幅高達10%,而最近幾年,漲幅卻逐年下調,從2018年-2020年的5%,下降到2021年的4.5%,今年再次下降到4%,因此,不少退休人員擔心,明年養老金是否還能繼續上漲?如果上調,養老金高的退休人員將多漲錢,是真的嗎?下面,我們依次來看。
首先,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2023年職工養老金大概率會繼續上漲衫侍返,實現19年連漲。主要有三個信號已經釋放。
一是我國《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喚滲洞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二是養老基金收支有保障。近日,人社部回應了大家最關切的養老基金收支問題,表示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具備堅實的物質基礎,2021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基金收入4.4萬億元,基金支出4.1萬億元,當期收支總體平衡,略有結余,今年以來,基金仍保持平穩運行態勢。同時,當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5.1萬億元,有較強的保障能力。按照養老金調整盡力而為,量入為出的原則,養老金大概率會繼續上漲。
三是經濟發展、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和物價上漲等表現情況比較樂觀,都處於增長狀態。所以種種跡象表明,2023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大概率還會繼續調整。
這里明確告訴大家,不是真的,養老金高的人不一定多漲錢!養老金調整的多少是因人而異的。主要是因為養老金上漲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不是簡單以基礎養老金乘上漲幅,大多數人所想像的養老金高的人多漲錢,主要是因為他們誤以為養老金調整的計算方式是這樣的:若總體漲幅為4%,養老金3000元的上漲3000×4=120元,養老金6000元的上漲6000×4%=240元,若這樣計算,養老金高的確實能夠多漲,調整差距將越來越大。但是,這種計算方式是錯誤的。
養老金調整一般採取三種方式,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定額調整是給同一地區的退休人員上漲相同錢數;掛鉤調整分別掛鉤基礎養老金和繳費年限,體現「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的激勵原則;傾斜調整是向高齡老人、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企業退休軍轉幹部等和枯群體傾斜照顧,額外多漲一筆養老金。因此,退休人員能漲多少養老金,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退休人員所在地區、繳費年限、基礎養老金、年齡等。比如李爺爺上漲了190元,那麼可能是由所在地區的定額調整50元,掛鉤繳費年限調整50元,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40元,高齡傾斜調整40元,艱苦邊遠地區傾斜調整10元構成的。
按照政策的延續性,2023年養老金調整時,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談陵、傾斜調整三步走的方式仍然會保持不變。假設某地2023年養老金調整方案如下:定額調整40元;掛鉤繳費年限調整,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基本養老金1元;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比例1%;高齡傾斜70-80周歲的增加40元,80周歲以上(含80周歲)的增加80元。
養老金高的退休人員不一定多漲錢,主要分以下兩種情況,我們具體來看看,並舉例驗證。
第一種:養老金高的退休人員多漲錢的情況。
假設老李基礎養老金6280元,繳費年限40年,年齡65歲,上漲的養老金為:定額調整40元,掛鉤繳費年限調整40元,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62.8元,總的上漲了142.8元。
假設老張基礎養老金2800元,繳費年限25年,年齡67歲,上漲的養老金為:定額調整40元,掛鉤繳費年限調整25元,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28元,總的上漲了93元。
可以看出,養老金高的老李由於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和掛鉤繳費年限均佔有優勢,加上兩人年齡均未達到高齡傾斜條件,所以養老金高的老李比養老金低的老張多漲了49.8元。
第二種:養老金高的退休人員少漲錢的情況。
假設老李基礎養老金6280元,繳費年限40年,年齡65歲,上漲的養老金為:定額調整40元,掛鉤繳費年限調整喊判40元,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62.8元,總的上漲了142.8元。
假設張爺爺基礎養老金2800元,繳費年限25年,年齡80歲,上漲的養老金為:定額調整40元,掛鉤繳費年限調整25元,掛或飢鉤基礎養老金調整28元,高齡傾斜調整80元,總的上漲了173元。
可以看出,養老金高的老李由於年齡未滿高齡傾斜調整年齡門檻,所以總的比高齡老人張爺爺少漲了30.2元。
綜上所述,2023年養老金大概率會繼續上漲,養老金高的人多漲錢,不是真的,主要是因為養老金調整不僅僅和基礎養老金有關,還受到退休人員所在地區、繳費年限、年齡等因素影響。
❽ 農村目前的養老面臨著哪些困難國家為何不給農民發「養老金」
農村養老所面臨的是基礎設施不完善,養老費用比較高的問題,養老費用的問題是可以通過國家的轉移支付而逐漸改善的,這些年也確實有些改變。但是通過發放養老金的這種方式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經濟的發展沒有一蹴而就的一個社會問題的解決,也沒有一蹴而就的,這個需要時間你對比一下,10年前到現在,雖然物價水平也在不斷上漲,但是農村的那些沒有退休金的老人也確實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轉移支付。有了更多的政策上的照顧,可以降低他們生活的負擔,這應該隨著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完善。
❾ 農民養老金只有數百元,辛苦一輩子,為何不能額外多漲錢
要明確的是,現有的城鄉養老金制度,其實發展年限非常短,還具有很多的優化和可調整空間。且許多的城鄉老人因為自身的想法並沒有參保的想法,很難獲得足夠高額的養老金。
我國針對城鄉保險醫療制度的建立和培養是從09年開始的,發展年限也不過短短10多年。在此期間相關的養老保險費用以及繳費人數等諸多問題成為了限制醫療制度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這些都是有待改變和提升的。
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的調整費用沒有得到統一規定。
由於我國即將步入老齡化社會,對於養老保險制度的需求也會大大的增加,但由於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年限普遍較短。目前我國在相關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變空間。許多地區和個人城市也受限於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對於養老保險的資金領取也沒有進行統一規定,許多老年人都很難獲得足夠高額的療養金。
❿ 為什麼農民不能有退休金
退休金是大部分城市老人都能領取的,他們年輕的時候都是在企事業單位工作,等到一定的年齡之後就可以退休,退休了還能領到國家發放的退休金,每個月都可以領取,金額也有不少,可以解決他們晚年養老的問題。而農村人則不同,盡管農村人也辛苦了一輩子在田間勞動,卻無法和城市人一樣領取退休金,為什麼農民不能有退休金?專家給出三大原因,農民表示很無奈。
首先,農民的收入是和土地掛鉤的,無法實現量化考核。城裡人在企事業單位工作,他們所付出的勞動,所獲得的收益,以及為單位所創造的利益或者是做出的貢獻都是有據可依的,可以根據這些具體的數據來核定給他們發放一定金額的退休金。
而農民則不同,他們以種地為生,這些土地都是農民承包來的,平時的收入和支出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屬於是自負盈虧,賺再多是他們自己的,賠再多也是他們自己的,這樣的話就很難實現考核量化,所以也就無法給予退休金。
第二,國家的資金存在著缺口,我國的老齡化現象非常嚴重,有一多半的老齡化人口都是在農村的,想要給這么多的人同時發放退休金是不可能的,因為國家沒有這么多錢,現在國家還是存在著不小的資金缺口的,想要給所有的老人都發放退休金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國家每年發放的補貼很多,這些補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退休金的空缺。近些年,國家對農村的關注度很高,為了促進農村的發展,保障農民朋友的基本利益,國家也是在不斷的出台各種惠農政策,給予農民各項補貼,比如說養老金補貼、低保金補貼等,這些補貼每年加起來也有不少,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退休金的空缺。
雖然說農民不能像城市職工一樣,在退休的時候能領取上千元的退休金。但是農民每年都有養老金可拿,並且對於上了年紀,失去勞動能力的農民來說,還有高齡補貼,低保,五保等等補貼可以領取,如果這些補貼加起來的話,也是一筆不小數目的錢,夠農民基本的生活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