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冒領養老金現象怎樣處罰
離退休人員死亡後隱瞞不報,其親屬或他人冒領養老金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責令冒領者退還冒領養老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給予處罰,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對拒不退還冒領金額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八十八條 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② 冒領養老金最多判幾年
冒領養老金可以認定為是詐騙罪,具體詐騙罪判刑標准由詐騙數額決定。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③ 社保騙保的案例及後果
案例一:
某參保人通過提交修改了出生時間的虛假身份材料,在未達到退休年齡的情況下辦理了退休手續,騙取社保基金。後被社保經辦機構工作人員辦理業務時發現其造假情形,移送公安機關偵查,最終其被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十一個月,緩刑四年。
案例二:
某市社保經辦機構工作人員在辦理「機關養老保險一次性繳費審核」業務時,發現部分申請材料存在公章造假的嫌疑。經人社部門實地調查發現,繳費人均非申請材料中所列單位的職工,是不法中介機構收取「中介費」後,為個人偽造資料辦理養老保險參保,騙取社保基金。最終該中介機構有關負責人被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零四個月。
案例三:
某市人社部門接到舉報:某公司為職工申領工傷保險待遇時,存在騙取社保基金的行為。經人社部門對工傷職工就醫記錄、參保記錄等情況進行調查發現,該公司在該職工發生工傷事故後為其補辦工傷參保手續,在申請工傷認定時將工傷事故發生時間篡改虛報為參保之後,騙取了工傷保險待遇。最終該公司有關責任人被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並處罰金1萬元。
案例四:
某市社保經辦機構通過系統比對數據發現,參保人王某涉嫌已就業仍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有關部門對其進行調查,王某仍隱瞞其在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期間已經就業並有穩定收入的事實,拒不退回多享受的失業保險待遇2萬余元。案件經公安機關偵查和人民法院審理,王某被以詐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
案例五:
領取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陳某去世後,其家屬不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報告,在年度生存認證時提供虛假的健在證明,冒領養老金9萬余元。人社部門通過跨部門信息比對發現,陳某在有關部門系統登記狀態為已死亡,於是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最終陳某家屬被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八十八條:「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九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④ 冒領養老金處理辦法
法律分析:養老金是離退休人員的專屬財產,離退休人員一旦死亡,其權益自然歸於消滅,任何第三人無權繼承或者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養老金。離退休人員死亡或失蹤後,其近親屬或其他第三人隱瞞真相騙取養老金的行為已經構成違法行為,冒領額超過一定限度的構成犯罪。原勞動保障部《關於進一步規范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工作的通知(勞社廳發)[2001]8號規定:「離退休人員死亡後,其親屬或他人冒領養老金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責令冒領者退還冒領金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給予處罰;對拒不退還冒領金額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我國《刑法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構成詐騙罪。《刑法第266條規定:「騙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並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沒收財產。」而依據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數額較大是指以2000元為起點,數額巨大是從3萬元起算,數額特別巨大指20萬元以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八條 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⑤ 騙取養老金7種情形
一、騙取養老金的情形有哪些
1、騙取養老金的情形,具體如下:
(1)退休人員死亡後,其直系親屬不按規定期限報備,冒領養老金;
(2)遺屬人員死亡後,其直系親屬不按規定期限報備,冒領遺屬撫恤金;
(3)冒用他人檔案材料或偽造人事檔案材料參保退休騙取養老金;
(4)退休人員被判刑、失蹤,直系親屬不按規定期限報備,冒領養老金。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騙取養老保險會受怎樣的處罰
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⑥ 冒領退休金如何處罰
離退休人員死亡後隱瞞不報,其親屬或他人冒領養老金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責令冒領者退還冒領養老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給予處罰,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對拒不退還冒領金額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養老金和退休金的區別在於:概念不同,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社保退休後的養老金領取方式為:
1、參保人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一個月(特殊工種、因病提前退休需提前三個月申請審核或進行勞動能力鑒定),由參保人或所在單位社保專管員向社保經辦機構提交退休申請有關資料。
2、經社保經辦機構對參保人提供的資料進行審核,且符合按月領取待遇條件的,發放《職工退休證》,從次月起按月支付基本養老金。
3、參保人在領取《職工退休證》的次月15日後,攜帶身份證、社保卡、退休證到指定銀行辦理養老金代發借記卡,將賬戶提供給社保機構,社保部門按照規定每月支付養老金到您指定的賬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八十八條 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⑦ 《消失的孩子》袁午冒領父親退休金,他這樣的行為會受到怎樣的懲罰
《消失的孩子》袁午冒領父親退休金,他這樣的行為屬於是犯罪,輕者會被要求返還五到十倍的金額賠償,重則會構成詐騙罪,罪責更重,所以袁午的這個行為是屬於很嚴重的違法行為,其實袁午如果不是賭錢的話,他會擁有無限明媚的未來,但是因為賭錢,他把我錢賭沒了,家賭散了,就連爸爸媽媽也先後離開他,袁午是可憐,但是他也很可恨,其實他是屬於典型的啃老族,在爸爸突然在家裡無故離世後,袁午的第一反應不是報警,也不是撥打120,而是選擇把父親的屍體給藏起來,這樣他才能繼續冒領爸爸的退休金,這是何其悲哀的事情,明明一個沒有泯滅人性的人,卻因為缺錢無能,選擇了最沒有人性的一種方法。
其實在電視劇中,袁午這個角色上有很多細節,比如所袁午買菜的時候,他一個大男人,不想買金針菇都不行,這就證明著袁午這個角色是很懦弱的,也是極度自閉的。
⑧ 男子隱瞞父親去世6年騙領養老金七十多萬,因百歲生日露餡被捕,你怎麼看
1、建立完善的稽查制度,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內部加強對養老金發放的稽查。每月對社會化發放的人員、金額認真核對;每年對退休人員進行一次資格認證,我縣對異在居住人員採取退管系統協助認證,以及寄照片、QQ視頻等多種方法,對本地年老、因病不能自理的上門認證。並嚴格執行《社會保險法》,對冒領者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兩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真正使法律起到震懾作用,使企圖冒領騙取養老金者,望而卻步。
2、建立協查機制,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加強三個層次的密切配合:(1)地區間社保機構對異地發放養老金由居住地社保經辦機構進行協查。今年來,我縣社保局利用異地退管系統上傳異地退休人員資料356份,協助異地認證18人。(2)社保機構與各部門之間如與公安、民政、醫院取得聯系及時掌握離退休人員存亡狀況。從去年起,我縣社保局與當地公安、民政、醫院等部門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及時掌握死亡人員信息。每月初,通過匯集公安、民政、醫院等部門死亡人員信息,與金保工程資料庫內退休人員信息比對,提出疑似死亡人員名單,核實無誤後及時停發養老金。
目前,已查出343人,有效防止養老金冒領。(3)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社區要對退休人員的信息實現動態管理,社保經辦機構設立專門的舉報電話,發動社會力量,群防群治,共同做好防範養老金冒領。
3、打破參保信息割據的現狀,實現全國共享,杜絕跨省、跨范圍一人多份養老保險的現象。
⑨ 冒領養老金三十萬能判多少年
法律分析:冒領養老金涉嫌詐騙罪。其判刑依據其所冒領的養老金的數額決定,如果所冒領的養老金數額達到了五十萬元以上的,其最高會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