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養老金空賬的概念介紹
20世紀80年代,為了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中國著手對城鎮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經過10多年的探索,於1997年正式確立了以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為特徵的混合型養老保險模式,該模式中社會統籌部分為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20%,由企業繳費形成,個人賬戶部分為個人繳費工資的11%,其中企業負擔3%,個人負擔8%。在2005年《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中規定「為與做實個人賬戶相銜接,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
但是,目前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卻是「空賬」。那為什麼會出現「空賬」,「空賬」的規模有多大,怎麼解決個人賬戶空賬等問題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焦點,下面就來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Ⅱ 養老金投資股市賺了錢歸誰,賠了又誰來填補
養老金投資股市,是保留了大部分的基本金在國債,定期存款等低風險理財產品之後,只有小部分流進股市,無論虧還是賺,都不會影響到普通人的養老金。只有是投資就一定有賠有賺,尤其對於老百姓的養老金來說,這筆錢是他們退休後的養老錢,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肯定會引起更多職工的不滿。
有專家表示,只要投資資本市場里那些低風險的產品,就不會有太大的虧損風險。其實很多國家都將這種社會保障資金投入資本市場,這么多年也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說明這種做法是成功的。但也有人表示,低風險不代表沒有風險,特別在經濟下滑的時候,資本市場往往波動較大,更不用提金融危機了,金融危機時期幾乎所有國家的社保基金都在虧損,並且影響到了參保人的利益。
Ⅲ 養老金空賬問題
所謂空帳,主是每個繳納保險的職工帳戶中沒有現金存款額,而只是有存款的數,這部錢一般用來支付上一代退休職工的工資、福利,例如山東現在個人對帳單就出現做實部分和非做實部分,所謂做實部分就是繳納保險職工帳戶中實際存在的現金金額,非做實部分就是數據帳,也就記帳是這樣,其實也並不影響職工保險記帳。
Ⅳ 職工養老保險降低費用,那麼這個資金缺口誰來填補
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能夠適時的降低到16%,那樣就意味著這一養老保險的繳費,針對企業而言將會更加的便宜。那樣降低的這部分費用,誰來承擔這一資金短缺呢?這種情況是值得我們大家關注並討論的難題。
Ⅳ 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正常啊,財政會填補上的。虧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可以說存在,也可以說不存在。
存在的說法,有以下理由:
一、國家開展社會保險個人繳費(1995年)之前的所有退休職工,全部由社會保險無償支付待遇。以我縣為例,14000名退休職工中,有4000人就是從來沒有繳費,一直在領取待遇。一年就是6000萬元。
二、國家開展社會保險個人繳費之後退休的職工,在1995年之前的工齡視同為繳費年限,並按規定核定了待遇。那麼,這個視同繳費年限的錢,也是社保在無償支付,今年我縣退休人員,如果是1980年參加工作的,那麼退休待遇約為1000-1200元左右,其中視繳繳費部分為700元左右。這部分人員一年這一塊需要支付6000萬元以上。
三、其它原因。比如社保的實際利息要低於記賬利息等。
Ⅵ 什麼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現象你是如何看待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的
社保空賬運行就是只是賬戶上有錢,實際上是沒有那部分錢的,出現這樣的問題,一般都是國家財政直接補貼,就是用納稅人的錢填這個窟窿。所以現在國家倡導要做實個人賬戶,至少保證個人賬戶是有錢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Ⅶ 我國養老保險空賬問題
所謂養老金的空帳問題或者是缺口的問題,指的現在對應到每個個人賬戶的錢沒有做實,有很多賬戶雖然應該有這么多錢,實際上是空的,是因為我國現在實際養老金的運行模式是一種統賬結合的方式。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Ⅷ 什麼是養老保險空賬
就是:現在在職的工作人員,交付的社保養老金,已不能支付越來越多的退休老年人的退休費用.
Ⅸ 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所謂養老金的空帳問題或者是缺口的問題,指的現在對應到每個個人賬戶的錢沒有做實,有很多賬戶雖然應該有這么多錢,實際上是空的,是因為我國現在實際養老金的運行模式是一種統賬結合的方式。
(一)空賬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現規模
1.個人賬戶空賬產生的原因「空賬」問題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1993年,在全國十四屆三中全會上相關代表提出,中國要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個人賬戶制度由此確立。然而已退休的職工(即所謂的「老人」)和在實施個人賬戶制度以前較早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即所謂的「中人」),在過去的工作年限里並沒有個人賬戶的積累,但養老金需要支付。
因為我國自1997年開始就一直實行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混賬管理」的財務管理制度,也就是說將兩個賬戶混合管理,所以,這就給個人賬戶資金向社會統籌賬戶轉移提供了機會和可能。為了解決已退休職工(即所謂的「老人」)的養老金支付問題,社會保障機構就利用「混賬管理」的便利,直接挪用在職職工個人賬戶中的資金,長期以來,由於不斷地透支個人賬戶來填補社會統籌資金的不足,於是就導致了個人賬戶的空賬。
2.現個人賬戶「空賬」的規模
近幾年來,我國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在急劇擴大,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和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測算與管理」的報告指出,在未來50年裡,城鎮在職職工與退休職工的撫養比將由3.65:1提高到1.87:1;社會統籌基金總缺口將達到1.8萬億,平均717億。個人賬戶空賬的空前大的規模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埋下了很多隱患。
(二)個人賬戶「空賬」埋下的隱患
個人賬戶「空賬」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現收先付制向積累制的轉變,並將養老金的支付風險轉移到了後代,影響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也降低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
首先,個人賬戶的「空賬」直接影響了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現收先付制向完全積累制的轉變。這種轉變勢必會影響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完全積累制的實現,最終只能使新的養老保險制度停留在表面,無法發揮根本性的作用。
其次,個人賬戶「空賬」問題使得養老金支付風險被留給了下一代,影響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個人賬戶的無積累——「空賬」問題就是將養老金支付風險轉移給了後代,風險的轉移使得人們的繳費意識降低,由此各種顯性、隱性逃費的現象就會出現,而逃費又會引起低征繳率和高繳費率的惡性循環,影響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同時造成基金收入小於基金給付需求的狀況,給社會保障制度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也增加了基金增值的壓力,使得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以及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