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金並軌的省份

養老金並軌的省份

發布時間:2023-02-24 16:11:09

⑴ 2024養老金制度並軌是什麼意思呀

養老金「並軌」:指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其目的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雙軌制——企業養老金和事業養老金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現在的事業養老金比企業養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們的呼聲很高一致要雙軌制並軌)。

最新動態。

2015年10月27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2015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全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的備案工作已完成。

自國務院的《決定》發布之後,四川、山東、上海、江蘇、福建、吉林、湖南等地陸續出台了養老金並軌方案。進入10月後,各地進程明顯加快,雲南、甘肅、陝西、湖北、天津、黑龍江等地相繼公布了養老金並軌實施意見和辦法。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向社會公布了養老金並軌方案的省份至少已達13個。

各省的實施辦法大體與國務院改革方案保持一致,即從2014年10月1日起,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

⑵ 2024年養老保險並軌政策

我國對於退休老人之後的退休生活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自從推出養老金制度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社會養老保險的繳納。大家都知道,在繳納社保這方面,私企的職工跟事業單位的員工繳納比例是有一些不一樣的。
而在領取養老金時,事業單位的職工往往還可以額外領取一份職業年金,私企員工往往是沒有的。而最近有不少人都在聊養老金並軌的事情,養老金並軌是什麼意思?並軌後80後養老金怎麼算?
一、2024年公務員養老金並軌是什麼意思?
1、雙軌
大家都知道,機關單位和企業工作單位的退休機制是有一些不同的。正常來說,公務員在繳納養老保險的時候,繳納比例要麼很高,要麼乾脆不交,反正是一定會有養老金的。而企業退休人員則需要按時繳納社保,才能在退休之後領取一定的養老金,這就是養老金雙軌機制。
2、並軌
根據相關機構的消息顯示,從2024年10月份開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的十年過渡期將會結束。
也就是說,從2024年的下半年開始,機關單位的退休人員在計算養老金的時候,計算方式將會更新。它採用的是累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養老金的待遇。
也就是說,在並軌之後,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是否能夠領取到養老金,需要按照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工齡等來掛鉤,跟普通企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沒有什麼區別了。
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其實也有一定的區別。
因為在現實中,很多企業,沒有嚴格的按照本人的實際工資基數,來建立社保的繳費基數。從而降低了最終的平均繳費指數,那麼自然企業單位的養老金還是很低。
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繳費基數往往很高,所以退休後的養老金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
二、並軌後80後養老金怎麼算?
養老金並軌後,社保養老金計算就跟城鎮職工一樣了,按照這個公式: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總的來說,參加工作的時間越晚,越接近2014年10月這個時間點,年限就越短,過渡性養老金越少。
其實養老金制度早就開始並軌了,在2024年之後,養老金並軌的實際情況不會有明顯變化。這也是為什麼每年的公務員大軍如此龐大的原因之一。

⑶ 2023年退休養老金將迎來4個全國統一,哪4個

所謂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指的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以全國范圍內統一制度規定、統一調度使用基金、統一經辦管理、統一信息系統為主線,實現全國基本養老保險事業的統籌協調發展。
根據公開報道,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自2022年1月起啟動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主要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自上世紀90年代建立以來,從縣級統籌起步,逐步提高統籌層次。
第二個階段,截至2020年底,各省份都實現了基金省級統收統支,解決了省內地區間基金負擔不均衡的問題。
第三個階段,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2022年1月起啟動實施 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有保障。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0.3億人,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4.2億人。
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基金收入由單位和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利息收入、委託投資收益、財政補貼和其他收入等構成。
截至2021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約4.4萬億元,基金支出約4.1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
根據公開報道,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主要原因和目的包含三個方面:
一是,由於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年齡結構等存在差異,各省之間養老保險基金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省份基金結余比較多,但是一些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重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壓力較大。
二是,中央調劑制度已經建立。作為實現全國統籌的第一步,我國於2018年啟動實施了基金中央調劑制度。2018至2021年,中央調劑制度實施4年間,共跨省調劑資金6000多億元,其中2021年跨省調劑的規模達到2100多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困難省份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三是,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已經建成。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已於2019年正式上線,為參保人員提供社保查詢、參保登記、轉移接續、申領失業金等服務,辦理社保業務更加方便快捷。
最近有部分退休人員反饋,2023年,養老金或迎來4個「統一」,延遲退休或繼續「後延」,是真的嗎?
根據退休人員反饋,養老金或將迎來4個統一,該消息主要包含四個方面:
一是,養老待遇的核定方式和規則將進行統一。
二是,全國養老基金將實現統收統支統一規劃。
三是,全國養老金發放將統一使用社會保障卡。
四是,全國所有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時間統一。
首先,關於養老待遇的核定方式和規則將進行統一,根據公開報道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自2014年起開始實施,並設置了養老金並軌十年過渡期,旨在實現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雖然說目前仍有部分地區養老待遇的核定方式和規則有所差異,但是已經逐步在向全國統一的養老金核定方式過渡,其中包括廣東和江蘇等地區。
截至2020年底,我國各省份都實現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解決了省內地區間基金負擔不均衡的問題,基本解決了同一省份不同城市養老待遇不同的核定方式和規則的情形。
其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發布的《關於2022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未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批准,不得自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不得通過設立最低養老金標准等方式變相提高待遇水平。
因此,全國各地區養老待遇的核定方式和規則將逐步統一,但是具體的實施時間尚未明確,具體以當地政策發布為准。
其次,關於全國養老基金將實現統收統支統一規劃,由於我國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年齡結構等存在差異,各省之間養老保險基金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省份基金結余比較多,但是一些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重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壓力比較大。
截至2020年底,我國各省份都實現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解決了省內地區間基金負擔不均衡的問題。
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將在全國范圍內對地區間養老保險基金當期餘缺進行調劑,用於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這就在制度上解決了基金的結構性矛盾問題,困難地區的養老金發放更有保障。
另外根據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關於強化養老托幼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明確提出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等制度改革,統籌提高養老金、醫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標准。
按照上述情況來看,2023年全國各地區預計將繼續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等制度改革,但全國養老基金何時實現統收統支統一規劃,尚未確定,具體以政策發布為准。
再次,關於全國養老金發放將統一使用社會保障卡,根據公開報道,截至2021年末,全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為13.5億人,覆蓋95.7%人口。
2022年11月,人社部發布2022年三季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主要進展情況。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13.65億人,電子社保卡領用超過6.4億人,應用范圍持續拓展。
國家和省統一推廣社保卡應用的要求,推進使用社保卡發放養老待遇,目的是逐步規范通過社保卡發放養老金以提高待遇存取安全性。
雖然說全國各地區都在推進使用社保卡領取養老待遇或者是其他社保待遇,但是仍舊存在不少地區為了照顧一些特殊需求的老年人,可以保留原有的養老金領取方式,也就是說可以不更換社保卡,通過原有渠道發放養老金,其中就包括80歲以上的退休人員,喪失行動能力,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的退休人員,以及退休後長期居住境外或者是國外的退休人員。
按照上述情況來看,全國養老金發放將統一使用社會保障卡,是一種趨勢,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社會保險待遇發放的安全性,和退休人員使用的便利性。
最後,關於全國所有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時間統一,根據公開報道,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旨在從制度上解決了基金的結構性矛盾問題,困難地區的養老金發放更有保障。
進而解決由於我國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年齡結構等存在差異,各省之間養老保險基金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的問題。全國統籌制度實施後,將在全國范圍內對地區間養老保險基金當期餘缺進行調劑,進而保證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
按照上述情況來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並未提及全國所有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時間統一。
因此綜合上述情況來看,2023年,養老金或迎來4個「統一」,這樣的消息並不準確,具體以當地政策發布為准。
另外,雖然說延遲退休已經被多次提及,但是關於延遲退休是否實施,什麼時候具體實施,哪些地區率先開始實施,截至2023年1月全國各地區尚未發布具體實施政策及辦法。
因此2023年延遲退休或繼續「後延」,這樣的消息並不具備參考意義,關於延遲退休的消息,具體以當地政策發布為准。
綜合上述情況來看,2023年,養老金或迎來4個「統一」,延遲退休或繼續「後延」,這樣的消息並不正確,退休人員還需認真甄別相關信息,避免上當。

⑷ 養老金調整方案公布有那幾個省

截至目前,已有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江蘇、安徽、河南、湖南、廣西、雲南、陝西、寧夏宣布上調養老金。2022年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要在7月底以前完成。從6月底開始,到現在已經有13個省份,公布了2022年的基本養老金調整方案。
養老金調整主要分為三部分。
今年的養老金調整,按照國務院養老金調整通知的要求,主要分為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部分。定額調整體現的是公平原則,人人增加相同的錢數。掛鉤調整主要體現長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應當與繳費年限和本人的養老金水平相掛鉤。傾斜調整主要是對高齡老人和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實施傾斜照顧,可以額外提升其養老金調整水平。
(一)定額調整部分。目前來看已經公布調整方案的13個省份,定額調整錢數是普遍在30元到50元之間。但是也有過高和過低的地區。目前,定額調整標准最低的是雲南省,只有20元;標准最高的是寧夏自治區,定額調整標準是60元。定額標準的多少,跟當地的養老金水平無關的,主要還是看當地的政策傾斜程度。像江蘇省的定額標准只有27元,但是其掛鉤調整標准相對較高。
(二)掛鉤調整部分,又分為按繳費年限掛鉤和按養老金水平掛鉤。
1.按繳費年限掛鉤,主要是每年繳費年限增加一定額度的基本養老金。大多數地方都在1~1.5元之間。比如說廣西自治區是1元,湖南省是1.2元、河南省是1.3元。
有一些地區對於繳費年限15年以下的人員是統一按照15年標准或者一定額度增加。比如說寧夏自治區是15元,陝西省是16元,天津市是22.5元,安徽省是32元。這種相當於定額調整的一定延伸了。
現在比較流行的是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部分,給予更高的標准,以鼓勵人們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比如說吉林省繳費年限25年以下,每年繳費年限增加基本養老金一元。26~30年、31~35年、36年及以上每年繳費年限增加基本養老金二元、三元和四元。
按繳費年限掛鉤標准最高的,實際上還是江蘇省。繳費年限15年以下16~25年、26年及以上,每年繳費年限分別增加基本養老金1.4元、2.2元和3.8元。如果說繳費年限40年的話,江蘇省可以增加100元,但其他地區普遍沒有這樣高的標准。另外,如果繳費年限短的話,安徽省的標准相對較高。繳費年限15年及以下可以增加32元,15年以上的部分每年繳費年限增加2.2元。安徽省繳費年限25年就可以增加54元,而江蘇省只能增加43元。
2.按養老金比例調整,主要是根據退休前本人基本養老金的一定比例增加養老金。目前最低的省份是安徽省只有0.5%,最高的省份是廣西自治區,高達1.8%。實際上今年養老金調整的總體水平只有4%,大部分地區的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並沒有變化,甚至比例有所提升。只有安徽省出現了下降的特殊情況。
(三)傾斜調整部分,主要也是分為高齡老人傾斜調整和艱苦邊遠地區傾斜調整兩類。
1.高齡老人傾斜調整,主要是針對2021年12月31日前年滿70周歲以上的老人。
河南省非常特殊,對於年滿65周歲以上的老人就有傾斜照顧了。過去的時候還有北京、上海和浙江省的女性,目前這幾個地方的養老金調整方案暫時還沒有公布。河南省傾斜增加的標准並不高,跟去年一樣還是20元。但是對於90歲以上的老人傾斜增加60元。
高齡傾斜調整標准最高的地區是遼寧省,70~79周歲、8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額外增加基本養老金40元和80元。
2.艱苦邊遠地區傾斜照顧。已經公布調整方案的地區,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湖南、廣西、雲南和寧夏都有相應的地區,不過一般傾斜標准不高,多數在5~10元之間調整標准,標准最高的地區是雲南省和河北省最高30元。
總體來看,今年養老金調整方案還是各有側重的,一般來說在江蘇等地區繳費年限長、養老金水平高的老人,增漲的錢數高。但是在安徽、寧夏等地區,繳費年限短的老人增加的養老金錢數相對更多一些,增長的比例更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八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⑸ 退休並軌什麼時候開始

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已實施並軌了,即將發放的冬季取暖補貼,兩者的發放標準是一樣的嗎?
從2014年10月1日開始,為了促進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並軌,國家設置了一個10年過渡期,一直到2024年9月30日,目前也只剩下不到兩年的時間——到2024年10月後,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將會和企業退休職工用
相同的方法
核算養老金。
但是許多人關心,過節費和冬季取暖補貼,兩者是享受同樣的待遇嗎?許多地區近日氣溫已經明顯下降——比如筆者所在的長沙市一天之內降了20多度,可謂一夜入冬。
國慶節後,許多地區的退休人員冬季取暖補貼也將開始陸續發放,而且多數也是隨著養老金一起發的
,那麼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今年發放的標準是一樣的嗎?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企、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待遇,為何要推行並軌?
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還是雙軌制的,那麼在養老金待遇的核算方法、實際福利方面兩者存在較多差距,而且在此之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並沒有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後來為了對廣大企業退休職工保持一致、凸顯公平性,就進行了養老金改革。
為了避免突然的變化造成待遇上的不公平,因此就採取了「緩沖」的10年過渡期,一直到2024年9月底才徹底完成養老金核算方法的轉換。
期間為了保證
退休「中人」
待遇不明顯降低、就採取了
「保低限高」
的辦法,然後每年發放新老辦法核算金額的差額一定的比例。
(2)兩者今年發放取暖補貼,標準是不是一致的?
冬季取暖補貼、其實如同過節費一樣的,都是屬於「統籌外待遇」,並不屬於養老金的性質,所以自然也不在企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改革在范疇之中——
換言之,並軌的只是兩者基本養老金的核算方式,而冬季取暖補貼兩者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我們舉個例子。
以山東省為例,山東各地級市企業職工冬季取暖補貼,這幾年都是發1700元的標准、每年都是10月左右開始發放,但是山東省的事退人員,不同職級冬季取暖補貼也是有區別的。
比如正省級3800元、副省級3200元、高級職稱1700元、中級職稱1300元......可見標准有差異。下面看個重點。
即使同樣是屬於
企業退休職工,我們看到各省份的冬季取暖補貼的發放標准、也是不一樣的,甚至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
以去年為例、部分地區的發放標准羅列如下:
基於每年福利政策的延續性和相似性,今年各地取暖補貼標准,預計也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所以還是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的,不僅是企業退休職工之間取暖補貼標准不同、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之間,取暖費標准也是存在著差異的。
畢竟,兩者發放的資金來源也不同,而且各地的寒冷周期的開始時間不同,寒冷期的持續時間長度都不同。
比如青海西寧寒冷天數一年可達209天,相當於一年之中、幾乎大半年都是冷天。
所以為什麼青海省取暖補貼有3900元每人每年,但是江蘇徐州才480元就是這個原因——所以,企事業單位的冬季取暖補貼,今年在取暖補貼發放標准上面存在差異、也是很正常的。

⑹ 2022-2023年養老金並軌方案出爐

自從今年初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後,各省都在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程,10月份更是有多地密集公布養老金並軌實施意見和辦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至少13個省份公布了養老金並軌方案。在過渡性養老金發放問題上,地方對中央方案進行了細化,堅持保低限高。
進程:至少13省公布方案
10月27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全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的備案工作已完成。
自國務院的《決定》發布之後,四川、山東、上海、江蘇、福建、吉林、湖南等地陸續出台了養老金並軌方案。進入10月後,各地進程明顯加快,雲南、甘肅、陝西、湖北、天津、黑龍江等地相繼公布了養老金並軌實施意見和辦法。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向社會公布了養老金並軌方案的省份至少已達13個。
各省的實施辦法大體與國務院改革方案保持一致,即從10月1日起,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
差異:繳費基數有不同
雖然各地都按照國務院的《決定》,統一規定了單位與個人繳納基本養老金的比例,但是對於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確定,各地的規定卻有所差異。
例如,黑龍江、天津、湖南、甘肅、福建、吉林、雲南等省市明確規定,機關單位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警銜津貼、海關津貼等)、規范後的津貼補貼(地區附加津貼)、年終一次性獎金。而上海則在實施辦法中明確,個人繳費基數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確定。
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如何確定是各省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非常關心的問題,陝西省某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周女士表示,這次改革中,自己最關心的事情就是繳費基數是多少。周女士任職18年,月收入5020元,其中基本工資只有1700元。「要是按照1700元的工資繳費,那可就虧了。」周女士說。
關於各省個人繳費工資基數計算方案不同的原因,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分析說,「兩個辦法各有千秋,其中,分項合計的辦法要簡單一些,個人也沒有什麼意見。如果依據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來確定,那麼,如果今年漲工資了就會出現一個缺口,就是說基數縮小了,這樣,就也許有人會有意見。」
「中人」:多地設立10年過渡期
各省落實養老金並軌方案的過程中,養老金待遇會不會下降成為各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普遍擔心的問題。對此多省都提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
對於10月1日改革前退休的「老人」及改革後參加工作的「新人」來說,此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對養老待遇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對於10月1日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尤其是改革後10—20年內退休的人員來說,其養老金待遇可能會出現一個『窪地』。」鄭秉文說,「設立10年過渡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樣的『窪地』。」
此前,國務院在相關《決定》中已經明確,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實行過渡性措施。
多地在養老金並軌實施意見和辦法中都對中央的決定做出了細化,黑龍江、陝西、山東、福建、吉林、甘肅、天津、雲南均明確提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

⑺ 幾幾年養老金雙軌制合並

2014年12月養老金雙軌制合並。2013年12月,人社部確定養老金雙軌制並軌方案。2014年12月,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隨著機關事業單位全面完成基本工資標準的調整,養老金並軌也正式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

⑻ 養老金什麼時候並軌

最近看到一些博主在高喊2024年以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和企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要並軌了。中間很多沒說清楚的地方,容易讓人被誤導,我在這里撿重點說明一下。
從2024年10月份開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的十年過渡期將會結束。那麼作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將會採用全新的計算辦法,來計算他們的養老金。而這種新的計算辦法,其實就是和企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計算辦法完全一致。它採用的是累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養老金的待遇。
而在2014年10月之前,我國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是不同的。企業職工實行的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由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養老保險費,到齡辦理退休後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養老金主要來源於社保基金。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加的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不需要繳納費用,到齡退休後按月領取退休費,退休費由國家財政負擔。
其實從2014年10月開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企業養老保險就已經初步並軌了。只是國家實行了過渡性措施,即從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的十年過渡期。而在過渡期結束後,也就是2024年10月後退休的人員, 就完全按照新辦法計發養老金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養老金和企業退休人員完全一樣。
因為畢竟養老金的計算,完全是根據自身的累計繳費年限和平均繳費指數來決定的。企業單位這邊普遍養老金待遇偏低,一方面是沒有企業年金,另外一方面有很多企業,沒有嚴格的按照本人的實際工資基數,來建立社保的繳費基數。從而降低了最終的平均繳費指數,那麼自然企業單位的養老金還是很低,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繳費基數往往很高,所以退休後的養老金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
總結:其實養老金制度早就開始並軌了,在2024年之後,養老金並軌的實際情況不會有明顯變化。這也是為什麼每年的公務員大軍如此龐大的原因之一啊。
閱讀全文

與養老金並軌的省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壽冠海棠用什麼圖 瀏覽:349
父母支付寶花唄有多少額度 瀏覽:540
baby父母叫什麼 瀏覽:71
父母腳腫也不疼怎麼回事 瀏覽:857
老年人飯後上氣為什麼 瀏覽:961
今年沈陽養老金怎麼漲怎麼計算 瀏覽:168
父母發生爭執怎麼解決 瀏覽:481
身上有哪些養生穴位 瀏覽:429
養老金產品類型 瀏覽:625
4050歲屬於哪個年齡段 瀏覽:699
珠海六十退休十五年社保I資 瀏覽:542
養老保險3068 瀏覽:237
父母什麼血型會引起新生兒溶血 瀏覽:415
購父母房屋其欠條怎麼寫 瀏覽:249
60歲阿姨圖 瀏覽:146
西安養老金認證通知 瀏覽:975
怎麼簡單的開一個養生館 瀏覽:380
長壽花羽葉系列 瀏覽:356
老年人還會有毛嗎 瀏覽:263
江西城管推倒老人怎麼樣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