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最奇葩的稅,英國老年稅,自然老去也是犯罪嗎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些說辭都是在講的一些國家的奇葩規定,特別是對於現在的發達國家來講,甚至還有的在想如何徵收老年人的稅務,原因就是因為活得太久了,你說這奇葩不奇葩。
是為什麼導致這樣的養老資金的虧空呢?大家都知道,在外國,年齡稍大的人都不會選擇去工作,一般來說自己都有個積蓄還有國家發的養老金,都會選擇外出遊玩,不論是到了哪裡這都是一個對於社會資源的消耗,隨著社會發展程度越來越高,人均年齡不斷攀升,這就導致很多人能領取養老金幾十年,自己交養老保險沒有幾年但是享受的待遇確是十分之久,這也就逐漸的導致了入不敷出的情況,最終慢慢的拖垮了英國。所以,養老金的使用與管理還是一門大學問,國家一定要做好這方面的應對。
Ⅱ 為什麼有些退休的老頭、老太太明明可以靠退休金體面地生活,仍舊撿垃圾賣
我們經常能在大街上或者小區里看到一些老頭、老太太在撿垃圾,但是他們又穿得很體面,不像是靠撿垃圾維生的。其實啊,這些老頭、老太太的退休金可能都比你一個月的工資還要高,那他們為什麼還要出來撿垃圾呢?
對於老人撿垃圾,首要還是以安全為先。如果不是到垃圾堆裡面翻找,兒女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老人一般都很固執,有時是勸不動他們的。但是如果是去翻垃圾堆的話,最好還是建議他們不要這樣做,本來老人體質就弱,長時間翻垃圾,有可能導致一些細菌侵入,拖垮身體。
Ⅲ 社會大環境下的中國養老政策的變化
中國養老政策隨著社會發展,1985年為「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1995年「只生一個好,政府幫養老」,2005年「養老不能靠政府!」,2012年「推遲退休好,自己來養老」。到現在養老金入市都靠投資來養老。
1981第五屆人大第十七次常務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作為國務院常設機構,負責全國的計劃生育工作,1982年黨的十二大確定「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面對社會對獨生子女養老問題的質疑,1985年政府提出「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並很快得到具體落實,政府頒布通知向獨生子女家庭60歲以上老人每人發一定的補助來解決養老問題,雖然這是一項養老政策,但我認為,這時的養老政策依然是計劃生育政策的輔助,其主要目的依然是鼓勵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實施。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思維當中,「養兒防老」原本根深蒂固,但在計劃生育實施的大背景下人們選擇了相信政府所宣傳的「政府來養老」。
1995年政府提出「只生一個好,政府幫養老」從「來養老」到「幫養老」兩句話的區別體現在了一個「幫」字上,這個字的變化也反映了政府對養老責任的重新界定。緊接著,1996年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中國的養老保障主要依靠家庭、企業和基層行政,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養老保障的義務,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研究所副所長何平在2001年出版的《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研究報告》中指出個人養老金的來源主要有四個:個人繳納、僱主補貼、基金運營收入和政府負擔。這時的養老政策依舊是一種承諾,同樣是在積極參與計劃生育的前提下,政府承諾會對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給予幫助,社會對這種方式依舊持認可態度。
2005年政府提出「養老不能靠政府」 事實上由於國家財政的支持,社會養老保障的待遇也在逐年提高。從2005年開始,平均年增長率達到10%以上。自90年代末以來,企業平均離退休費一直在不斷增長。1998年到2008年,企業離退休費從413元增長到1121元。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時養老問題依舊突出,我認為一方面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點,僅靠政府買社會保險,遠遠不能為民眾提供足夠的保障。事實上我國的人口問題註定養老不可能全由政府負擔,如果全部由政府包攬勢必會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並拖垮政府,所以政府一再強調公民的養老是由國家、工作單位以及個人共同分擔也讓政府在養老問題上的責任逐步減輕。但另一方面,社會依然存在這么一群人,他們並沒有被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中來,屬於貧困人群,他們的養老責任也確實需要政府的承擔,因為保障全體公民的基本生活是政府應盡的最基本責任。即便養老的方式和責任發生轉變,社會對年輕時繳納社保並努力工作用於退休時養老的方式依舊持認可的態度,並且隨著農村的加入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也逐步的增大。
2012年政府提出「推遲退休好,自己來養老」,近幾年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不斷宣傳下,推遲退休年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就延遲退休的原因分析我想有兩大方面,一、人口結構不合理、我國老齡化問題嚴重。,據資料顯示從2000年到2007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億增長到1.53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從10.2%提高到11.6%,佔全球老年人口的21.4%,人口老齡化年均增長率高達3.2%,約為總人口增長速度的5倍。預計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億人,占總人口的17.17%。二、養老金缺口呈上升趨勢。截至2010年底,中國養老金個人賬戶記賬額1.9萬億元,其中做實賬戶僅2039億元,由此導致了1 .7萬億元的缺口。其主要原因是歷史原因,養老金「空賬」中,國有企業的欠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1996年之前,國有企業都未曾給職工繳納社保,社保制度改革後,這些人員的社保「視同繳納」。這是造成「空賬」的重要原因。基於問題的日益嚴峻我想政府出台相應的延遲退休計劃只是時間問題,根據計算出台彈性延遲退休的政策,每年可減緩養老基金缺口約200億元,但問題能否得到真正的解決只能通過實踐去證明。但眼下延遲退休政策依然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可,根據人民網的調查,有94.1%的網民反對,而只有2.4%的網民支持該政策。分析其主要原因主要是1、國有企業歷史遺留的問題由人民承擔得不到認同,2、延遲退休勢必會加重獨生子女這一代人的負擔。所以政府實行延遲退休政策還需讓社會相信其能否改變現有的社會及養老問題,並且不會添加新的問題。
Ⅳ 為什麼四川省基本養老金標准比全國低10元
核心內容:2014年起,四川省領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5元基礎養老金,調整後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為每人每月60元。政府按照不同繳費檔次進行補貼。以下由法律快車編輯為您介紹。
1月22日,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通知,從1月1日起,全省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簡稱城居保)領取待遇人員基礎養老金增加5元;新農保和城居保10個繳費檔次,每個對應檔次的參保繳費補貼各增加10元。據悉,這是我省首次提高新農保和城居保養老保險水平。
截至2012年12月底,全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達3001萬人,其中1090萬人領取待遇,新農保和城居保兩項保險制度覆蓋人群領取待遇標准和繳費標准一致。按照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省人社廳、省財政廳共同制定了調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水平的方案。
根據調整方案,從1月1日起,新農保和城居保領取待遇人員,每人每月增加5元基礎養老金,調整後的基礎養老金標准從現有的每人每月55元增加到60元。增加部分所需資金由省級財政全額負擔。僅此一項,省級財政將投入6.6億元。各市(州)可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准,具體標准及分擔比例由市(州)政府確定,並自行負擔。
除基礎養老金外,政府繳費補貼也有所增加,按照不同繳費檔次進行補貼。2014年起,全省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設置100—1000元共10個繳費檔次。從1月1日起,相對應的參保繳費補貼各增加10元,達到每人每年40-80元。其中,對選擇100元、200元繳費檔次的,政府補貼40元;對選擇300元繳費檔次的,政府補貼45元;對選擇400元繳費檔次的,政府補貼50元;以此類推,每提高一檔繳費標准,政府補貼增加5元,最高補貼為80元。所需資金按省政府常務會已批準的省財政對各地補助比例執行。
在全國層面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再提10%之後,各地也紛紛出台政策,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盡管養老金持續上調,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卻在不斷下降,各地養老金替代率差距也呈逐漸拉大的趨勢,導致各地退休後待遇差別較大。
根據社科院社會保障實驗室主任鄭秉文等人的研究,各省的養老金替代率差距越來越大,出現公平性問題。
比如,2010年基本養老保險人均養老金占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比率(簡稱替代率),全國平均水平是49.79%,最低的是重慶的44.24%、江蘇的45.70%、吉林45.75%,最高的是山東的70.74%、新疆65.22%和青海的64.06%。
替代率指標是為了衡量個體退休前後的收入差距而產生,其定義非常簡單:退休第一年養老金收入與前一年工資收入的比值,關繫到職工退休之後的生活質量。
各地出現差距之後就會出現公平性問題,最高比最低的高出25個百分點,問題是31個省份向誰看齊?是向最高的看齊還是向最低的看齊?
雖然養老金替代率標准很難准確量化,但它應該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按照國際經驗,如果替代率大於70%,勞動者在退休後就可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如果替代率在60%-70%,勞動者在退休後也可以維持基本生活水平。
但如果替代率低於50%,僅僅依靠勞動者退休後的生活水平較退休前就會有大幅下降,這意味著需要考慮提高養老金水平。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社會保障最低標准公約》規定,如果養老金替代率低於55%,就屬於「警戒線」以下。
「一個制度的替代率如果過於慷慨,不但可以拖垮國家,也有可能毀滅了制度。相反,如果一個制度的替代率過低,也會毀滅了制度。」鄭秉文表示。
自社保制度建立之日開始,官方從未說過要以某個替代率作為目標,或將之作為參照向它靠攏。學術界也一直為中國應該保持多少養老金替代率存在不同看法,正是因為如此,學界認為,我國現在已經到了確定替代率的時候了。
業內廣泛接受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替代率是58.5%,但是我國的養老金制度從未在58.5%的替代率上呆過一天,這個替代率顯然與制度現實是存在差距的,我國或需要制定一個符合實際的替代率。
Ⅳ 國家會被領退休金和養老金的人拖垮嗎
國家不會被領退休金和養老金的人拖垮。國家用每年結余的養老金投入基金股票保值,增值。國家還用一定的國有資產充值到養老金,隨著國力的增強,國家會更富有。
Ⅵ 個人養老金每年繳納上限為1.2萬,為何要設置最高門檻
個人養老金每年繳納上限為1.2萬,設置最高繳納門檻當然是為了平衡社保基金的發放情況,養老基金本來就是為了平衡每一個人的養老而設立,這並不保障高收入人群的養老,養老基金的設立目的是為社會養老兜底。
不管是最低繳納門檻還是最高繳納門檻,社保基金一方面需要繳納養老保險的人具備一定的經濟能力,這不能拖垮整個社保基金的運行,另一方面則要限制高收入群體的投入,因為社保基金最後還是讓一些工作了一輩子的人能夠享受到福利的,如果富人投入了太多金額,那麼他們享受的也就會更多,而且這種更多是會剝奪較貧困者的基本福利的。為了保障基本公平,我國也就設置最高門檻和最低門檻,我們的政府從來不會歧視窮人,但也不會幫助富人謀取窮人的利益,這就是我國能夠在世界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逆風飛翔的真正原因,公平是讓市場做大做強的動力。
Ⅶ 社保將迎來6項新調整,對於個人來說,有哪些利好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 ,對社保方面6項政策進行了調整,並且明確了政策出台的時限。我認為這些調整給個人帶來巨大好處。第五,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增加30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社保中最重要的兩項保障,這項調整可以使醫療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
第六,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報銷。以前,我們只有住院才可以報銷,門診是不給報銷的,這次調整使門診納入報銷范圍,極大的減輕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我們都知道,一場大病可以拖垮一個家庭,這項調整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能打來巨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