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滿意度實證研究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滿意度實證研究

發布時間:2023-01-23 07:49:32

Ⅰ 河北省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具體數據,例如參保人數,收支數據,發放辦法,農民滿意度這些數據,急需啊

我也是寫新農保的,但是也找不著數據。。。麻煩了。。。你有我國當前實施新農保的數據和情況分析么?

Ⅱ 我國農村養老保險研究的內容是什麼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
一,政策:保基本(保證老百姓基本生活費,中央政策每人(60周歲後)每月補貼55元。
廣覆蓋:低繳費標准(按農民年純收入6%計算)每年繳費205。
有彈性: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每月的55補貼逐年提高(隨中央政策,有可能二三年一提高,有可能年年提)
可持續:一是讓老百姓繳費能持續,二是政策的補貼可持續。也就是說在收益與繳費找一個平衡點。讓老百姓交的起(每年205),政策也補的起(60周歲每人每年660)
二:機構:人勞局下設的副局級單位農保養老保險管理中心,
三、繳費:每人每年205元每月十幾元。分三個階段:
60周歲以上,一次交夠15年3075,年長一歲免一年,61--14年,67歲以上--8年(按你在2009年7月1的時間的年齡,7月1日為基準日)
45--59周歲,按205補繳後,逐年交納(46先補交2年,--59要補交15年)
16-44周歲,逐年按205交納。
四,領取及退保
60周年起次月開始領取,領取標准為==基礎養老金(暫定55元)+個人繳費積累總額/160(個人繳費160個月領完)
享受時間:1。活到啥時間領到啥時間,
2、如果在領取後160個月內死亡,差多少個月退多少個月的養老金(不含55元補貼,死了就沒有補貼55了)
3、如果沒領(不滿60周歲就死亡了)個人交費加上利息退還給法定(指定)受益人。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個老人現在90歲了,應該交1640。當月繳費1640,次月領了65.2元(55+10.2 ---10.2j是(1640/160),他領了一個月死亡了,他的收益是65。2元和退還給家屬的1629.8(1640-10.2) 如果領了十年(120月)死亡了,他的收益是領取的65。2乘以120月,和退還給家屬性的1640減去十年(120月的10.2。如果他領了160月以上,就不退了(應該個人賬戶已領完了)不過他只要活著,還是領65。2元(55要是中央提高,享受高的)
就是說。不管多少歲。都不吃虧。

Ⅲ 雲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現狀調查及推進研究的總結報告怎麼寫

你是想知道養老新政策是吧?我來告訴您,具體情況如下:國務院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
國發〔2009〕3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根據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決定,從2009年起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試點。現就試點工作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基本原則
新農保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逐步解決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問題。新農保試點的基本原則是「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一是從農村實際出發,低水平起步,籌資標准和待遇標准要與經濟發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二是個人(家庭)、集體、政府合理分擔責任,權利與義務相對應;三是政府主導和農民自願相結合,引導農村居民普遍參保;四是中央確定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訂具體辦法,對參保居民實行屬地管理。
二、任務目標
探索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農保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農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試點覆蓋面為全國10%的縣(市、區、旗),以後逐步擴大試點,在全國普遍實施,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
三、參保范圍
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可以在戶籍地自願參加新農保。
四、基金籌集
新農保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
(一)個人繳費。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國家依據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
(二)集體補助。有條件的村集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准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會議民主確定。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
(三)政府補貼。政府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其中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
地方政府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補貼標准不低於每人每年30元;對選擇較高檔次標准繳費的,可給予適當鼓勵,具體標准和辦法由省(區、市)人民政府確定。對農村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地方政府為其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
五、建立個人賬戶
國家為每個新農保參保人建立終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對參保人繳費的資助,地方政府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儲存額目前每年參考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計息。
六、養老金待遇
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
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准,對於長期繳費的農村居民,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提高和加發部分的資金由地方政府支出。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准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與現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系數相同)。參保人死亡,個人賬戶中的資金余額,除政府補貼外,可以依法繼承;政府補貼余額用於繼續支付其他參保人的養老金。
七、養老金待遇領取條件
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
要引導中青年農民積極參保、長期繳費,長繳多得。具體辦法由省(區、市)人民政府規定。
八、待遇調整
國家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全國新農保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准。
九、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新農保基金財務會計制度。新農保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單獨記賬、核算,按有關規定實現保值增值。試點階段,新農保基金暫實行縣級管理,隨著試點擴大和推開,逐步提高管理層次;有條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實行省級管理。
十、基金監督
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切實履行新農保基金的監管職責,制定完善新農保各項業務管理規章制度,規范業務程序,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對基金的籌集、上解、劃撥、發放進行監控和定期檢查,並定期披露新農保基金籌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開透明,加強社會監督。財政、監察、審計部門按各自職責實施監督,嚴禁擠占挪用,確保基金安全。試點地區新農保經辦機構和村民委員會每年在行政村范圍內對村內參保人繳費和待遇領取資格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十一、經辦管理服務
開展新農保試點的地區,要認真記錄農村居民參保繳費和領取待遇情況,建立參保檔案,長期妥善保存;建立全國統一的新農保信息管理系統,納入社會保障信息管理系統(「金保工程」)建設,並與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要大力推行社會保障卡,方便參保人持卡繳費、領取待遇和查詢本人參保信息。試點地區要按照精簡效能原則,整合現有農村社會服務資源,加強新農保經辦能力建設,運用現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新農保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不得從新農保基金中開支。
十二、相關制度銜接
原來已開展以個人繳費為主、完全個人賬戶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稱老農保)的地區,要在妥善處理老農保基金債權問題的基礎上,做好與新農保制度銜接。在新農保試點地區,凡已參加了老農保、年滿60周歲且已領取老農保養老金的參保人,可直接享受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對已參加老農保、未滿60周歲且沒有領取養老金的參保人,應將老農保個人賬戶資金並入新農保個人賬戶,按新農保的繳費標准繼續繳費,待符合規定條件時享受相應待遇。
新農保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其他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制定。要妥善做好新農保制度與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農村五保供養、社會優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銜接工作,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
十三、加強組織領導
國務院成立新農保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訂相關政策並督促檢查政策的落實情況,總結評估試點工作,協調解決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充分認識開展新農保試點工作的重大意義,將其列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切實履行新農保工作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新農保的統籌規劃、政策制定、統一管理、綜合協調等工作。試點地區也要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地區試點工作。
十四、制定具體辦法和試點實施方案
省(區、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指導意見,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試點具體辦法,並報國務院新農保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備案;要在充分調研、多方論證、周密測算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試點實施方案,按要求選擇試點地區,報國務院新農保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審定。試點縣(市、區、旗)的試點實施方案由各省(區、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國務院新農保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備案。
十五、做好輿論宣傳工作
建立新農保制度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大決策,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的重大舉措,是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基礎性工程,是實現廣大農村居民老有所養、促進家庭和諧、增加農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
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運用通俗易懂的宣傳方式,加強對試點工作重要意義、基本原則和各項政策的宣傳,使這項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導適齡農民積極參保。
各地要注意研究試點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和總結解決新問題的辦法和經驗,妥善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把好事辦好。重要情況要及時向國務院新農保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報告。
國務院
二○○九年九月一日
希望你看了會明白最新的養老政策心裡明白點!別忘記採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米紅的會議或其他

1.Zhou Wei, Mi Hong, Calculation of Energy Demand, Energy Structure and CO2 Emissions in China(2010-2030) [C]. Energy, Environment, Ecosystems, Development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eries, 2009:157-162. (ISTP檢索)
2.Mi Hong, Zhou Wei,Zhang Wenxuan. RESEARCH ON CHINA』S SUB-REGIONAL CARBON EMISSIONS INTENS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12th IAEE European Energy Conference, September 9-12, 2012 in Venice, Italy.
3.Mi Hong, Zhou Wei.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of China in Carbon Mitig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2010, Post-Kyoto Climate Change Policies 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 Nihon University Mishima Campus. November 26, 2010.
4.Mi Hong, Wang Peng, Yuan Xiaohang. Simulation Research of China』s Social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XXV Annual Comferen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Population Economics,June,2011.
5.Mi Hong, Zhao Dianguo, Niu Chunxiao, Yang Zhenzhen, Han Juan.The Evaluation of New Rural Social Old-age Insurance Pilot Policy Implementation--Based on the survey on103 villages of 10 pilot counties,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64th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Boston, November,2011.
6.Mi Hong, Yang Zhenzhen. Research on Future Demand for Long Term Care Services in China: Based on Households with Elders. 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64th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Boston, November, 2011.
7.Mi Hong, Yang Zhenzhen, Zhang Tiantian. Factors influencing Chinese long-term ca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2012(8), 31-42.
8. Yang Zhenzhen, Mi Hong. Living Arrangements Preference for the elderly person has a spouse and children. Advances in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 Bio-demography and Multistate Event History Analysis on Healthy Aging. Beijing and Hangzhou in China. October 15-18, 2012.
9. Mi Hong, Yang Zhenzhen, Yuan Xiaohang. China Rural Elders』Subjective Life Expectanc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Aging & Social Securi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China』s Development. Hangzhou in China, March 21-23,2012.
10. 米紅,覆蓋城鄉居民養老保障的若干核心問題研究,《首屆海峽兩岸農村社會保險理論與實踐研討會》,2011年9月。
11.米紅,楊翠迎.《嘉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制度創新》(2007年10月26日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第3939期「浙江嘉興探索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全覆蓋」) 《中國社會保障》2008年第1期。華建敏國務委員批示「請勞動保障部領導參研」,被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浙江省政府採納。
12.米紅,朱曉曉,方銳帆.《社會保障水平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適應性分析》,《西北農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被浙江省政府採納、引用。
13.米紅,劉力豐,邱婷婷,耿代.《基於UML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精算系統設計》,《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7年第2期,被嘉興、青島市政府所採納。
14.米紅,楊帆,曾東海.《GIS技術和數學模型在城市應急系統中的應用》,《測繪科學》2005年第1期,被桂林市政府採納、引用.
15.米紅.《中西部農村社保制度的模式選擇》,《光明日報》2007年9月28日。
16.米紅,楊翠迎.《盡快構建一個統一聯動、可轉移、可銜接的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中國勞動保障報(理論版)》2008.3.27
15.米紅,楊翠迎,王曉琴,馬克繼.《殘疾人社會保障狀況分析與發展研究》,《中國勞動保障報(理論版)》2008.1.17
16.Mi Hong.《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Problems and Policy-Simulating of Rural Social Old-age Insurance of Undeveloped Regions in Developed Provinces in China——A case Study on Lishui of Zhejiang Province》載於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國際會議論文集——《全球化時代的安全轉型:中國經驗與國際比較》,2009年9月
17.Mi Hong 《Research on the Scheme Innovation and Simulation of New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in China》,載於Conference of 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 (CES) 2009 China,「Chinese Economic Growth in Regional and Global Context」,June 13,2009.
18.米紅.《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推進的若干問題與對策建議》,《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9年第5期。
19.米紅.《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目標選擇、模式識別與政策模擬——以浙江省為例》,第五屆社會保障國際論壇論文集《社會保障:從歷史走向未來(養老、醫療及綜合論壇部分)》北京2009.9.12-13(P76-P79)。
20.米紅,朱曉曉,方銳帆.《農保:謹防碎片化》,《中國社會保障》,2008年第4期,36-38。
21.米紅,顏藝璇,王鵬.《基於分群體非均衡推進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模式創新研究——以山東臨沂農村養老保險為例》,《統計與資訊理論壇》,2008年第4期,57-61。
22.盡快構建一個統一聯動、可轉移、可銜接的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中國勞動保障報》(理論版),2008.3.27
23.米紅 楊翠迎.《建立廈門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研究》,載於《共建和諧社會》----廈門市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成果,廈門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廈門市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編,(廈)新出(2008)內部第30號,2008.2。
24.米紅.《住房保障新思路: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購買住房》,《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增刊(16卷),CN41-1213/C),18-20,2008.7。
25.米紅,王鵬.《新農保制度模式與財政投入實證研究》.《中國社會保障》2010年第6期。
26.米紅.《國家新農保制度安排的影響因素及模擬模型創新研究》,《2010年社會保障風險管理國際學術論壇會議論文集》,2010.9
27.米紅.《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拉動消費內需的實證分析——以浙江省為例》,《社會質量與社會發展論壇論文集》杭州2009.12.4。
28.米紅,周偉.《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相對速度的國際比較》,《西北人口》,2009(4)。
29.米紅.《海峽西岸經濟區城市群吸引范圍模擬分析-基於CPA和屬性加權Voronoi圖模型的應用[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2008年增刊,49-53。
30.米紅.《基於生態足跡的浙江省土地人口承載力研究》,《全國經濟地理研究與微區位前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廈門2009.5.8-10。
31.米紅.《人口增長與資源需求的系統動力學研究》,第三屆海峽兩岸能源經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大會主題——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與社會經濟和諧發展》北京2009.10.
32.米紅,馬鵬媛.《廈門市人口結構與職業教育發展空間的實證研究》,《理工高教研究》2009(1)。
33.米紅.《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推進的若干問題與對策建議》載於《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9年第5期
34.米紅、李小娃.《曲折中前進:民國初年高等教育的發展及其特點》載於《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第2期
35.米紅、李小娃.《《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研究生院排行方法論的分析與啟示》載於《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年第3期
36.米紅、馬鵬媛.《廈門市人口結構與職業教育發展空間的實證研究》載於《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第1期
37.米紅、馮磊.《基於真實參保率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發展預測研究——以青島市城陽區為例》載於《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38.米紅、孫靜.《美國高等教育規模與經濟關系演變的實證研究——基於高等教育彈性系數的視角》載於《教育與考試》2009年第1期
39.米紅、馬鵬媛.《中等職業教育對廈門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研究》載於《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40.米紅、韓娟、謝紅年.《論大學生創意就業》載於《中國勞動》2009年第10期
41.米紅、趙琳琳.《大眾化背景下的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發展探析》載於《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第4期
42.米紅、韓娟.《我國建立大學生失業保障制度的政府責任與制度選擇》載於《第一資源》2009年12月(第8輯)
43.米紅.《新農保對改善我國老年農民的生活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載於《浙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與資訊》2011年第4期,P27-28.
44.葉賽仙、米紅、趙克勤.《基於集對理論的死亡率與出生率的同一度研究》,載於《中國衛生統計》2011年第8卷第5期,P594-595
45.米紅、葉賽仙、趙克勤.《基於集對分析聯系數的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合成公式應用》,載於《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1年16期,P85-90.
46.米紅、楊貞貞.《老年殘疾人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創新與實證研究》,載於《殘疾人研究》2011年第2期,P17-21.
47.邱思鈞、葉翠柳、米紅.《多目標可能滿意度法在城市承載力測算中的應用——以深圳市南山區為例》,載於《福建電腦》2011年第2期.
48.郭書君,米紅. 我國高等教育規模與城市化互動發展的實證研究[J]. 現代大學教育,2005,05:45-48.
49.米紅,韓娟. 區域競爭力與高等教育競爭力的關聯模式的研究[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06:36-37.
50.米紅,郭書君. 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角色演變的實證研究[J]. 民辦教育研究,2005,01:28-35+107.
51.米紅. 內科學臨床教學的建議與設想[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4,S1:140-141.
52.米紅,周仲高. 理論創新與方法抉擇——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研究的反思與前瞻[J]. 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04:5-9+78.
53.米紅,陳芃,吳宇力,蘇曉春. 高等學校對外教學服務收入分配政策研究[J]. 教育財會研究,2004,04:32-38.
54.米紅,周仲高. 蔣正華教授:亦官亦民永葆本色,溫文儒雅學界楷模[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1-6.
55.米紅,周仲高. 建國以來我國高校內部領導體制演變述評[J]. 現代教育科學,2004,05:55-57.
56.王曉雪,米紅,陳均宇. 逆系統方法在人口預測中的應用[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29-34.
57.米紅,文新蘭,周仲高. 人口因素與未來20年中國高等教育規模變化的實證分析[J]. 人口研究,2003,06:76-81.
58.楊柏林,米紅,楊炳鐸. 青島軟體產業發展模式探析[J]. 發展研究,2003,12:39-40.
59.米紅,王德林. 20世紀90年代我國區域高等教育公平與效率變化的實證研究[J]. 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02:11-17.
60.米紅. 青島人口信息系統的應用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學,2003,01:28-33.
61.米 紅. 21世紀初期閩台信息技術產業合作模式[J]. 亞太經濟,2002,01:47-51.
62.米紅 ,劉海峰. 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模式的國際比較暨中國高等教育主要歷史指標數值重建[J]. 理工高教研究,2002,01:16-20.
63.米紅,肖猛. 我國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模式及其國際比較研究[J]. 教育與經濟,2001,03:14-17.
64.米紅,呂潭華. 閩台人口、經濟、社會發展分析[J]. 亞太經濟,2001,04:68-72+79.
65.米紅.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集合與可持續收入實證研究[J]. 中國經濟問題,2001,04:10-19.
66.米紅,王曉雪. 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國際比較與模式研究[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2:35-44.
67.吉國力,程軍,米紅. 應用混沌相空間模線性回歸模型研究短期負荷預報[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1,06:138-140+144.
68.米紅,朱紅. 關注信譽成本[J]. 中國保險,2001,03:29.
69.米紅. 加快發展廈門觀光旅遊農業的研究[J]. 發展研究,2001,03:37-39.
70.米紅. 福建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若干問題研究[J]. 發展研究,2000,04:21-24.
71.魏群英,米紅. 中國需要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中法兩國人口老齡化和養老保障模式的比較研究[J]. 中國經濟問題,1999,05:54-58.
72.江三英,李朝陽,米紅. 關於廈門市發展觀光農業的思考[J]. 農業經濟,1999,01:18-19.
73.米紅,丁煜. 未成年流動人口受教育特徵及其管理對照研究——來自廈門特區的調查報告[J]. 南方人口,1998,04:41-44.
74.周翔鶴,米紅. 明清時期中國的氣候和糧食生產[J].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8,04:59-64.
75.米紅,徐明生. 廈門未來住宅市場與人口變動關系研究[J]. 市場與人口分析,1998,03:29-32.
76.毛鋒,米紅. 可持續發展研究態勢析評[J]. 地域研究與開發,1998,01:21-27.
77.毛鋒,米紅. 論環境文明與可持續性發展[J]. 中國經濟問題,1998,01:48-55.
78.米紅,解孟源. 西方歷史人口學前沿研究評述[J]. 國外社會科學,1997,03:30-34.
79.毛志鋒,米紅. 中國經濟發展與人口控制協同探析[J]. 人口與經濟,1996,04:34-42.
80.毛志鋒,米紅. 我國人口經濟增長效應析評[J]. 西北人口,1996,01:23-25.

Ⅳ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研究6000字論文一篇

1.選題是依據和意義: ①本文將以北京農村老年人口為背景,分析和研究北京農村養老專保險制度的現屬狀和問題,並以此提出一些建議和發展的對策。②針對北京農村養老保險的制度的完善方案對提高農村養老保險實踐工作水平有很大幫助,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促進北京經濟發展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2.研究內容 ①在寫作過程中以北京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為中心,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對北京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理論有了深刻是認識和研究。作為一名來自北京農村的學生,更有義務了解北京農民養老保險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完善北京農村養老保險的設想和建議。注意收集和整理北京農村養老保險方面的資料,完善北京農村養老保險制度.。②確定論文題目和方向,收集整理相關資料。了解北京農村養老保險的制度中問題,了解具體實例情況並加以論述。

Ⅵ 關於農村老人養老保險的調查報告 (作業)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全球共同面臨的大難題,我國是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老齡人口已近2億。農村老年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保障情況更值得我們關注。近期,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政協對全縣農村老年人的生存狀況進行了調查。

98%的農村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

據調查,全縣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6.88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6%,而且每年以0.7%的速度不斷遞增,其中農村老年人口4.33萬人,占老年人總數的63%。

農村老人80%以上都患有農民職業病,如風濕、肌肉關節勞損、胃腸炎、營養不良等,98%處於亞健康狀態,小病能及時就醫的佔48%,承擔不起門診葯費和住院費(合作醫療)自費部分的佔67%。

70歲以下的老年人,只要不是特殊情況,都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70至80歲以上的老人有一半仍在從事體力勞動,80至90歲的老人有10%處於自給狀態,有8%的老人的吃穿用基本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48.8%的農村老人在繼續從事生產勞動

據調查,農村有48.8%的老年人在繼續從事生產勞動,80歲以上的老年人仍在勞動的達16.3%。

事實上,農村老年人必須盡可能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經濟收入。這是因為:老人無其它生活來源和有效的生活保障;子女們的負擔重,尤其是獨生子女,無力全面照顧雙方的老人。

據對43300多位農村老人的調查統計,發現有28000多位老人是空巢老人,他們一方面要照顧孫兒包攬家務,一方面還要承擔繁重的體力活、維持農業生產,人越來越老,精力越來越差,負擔卻越來越重。

72%的農村老人沒有享受過任何養老相關政策

養兒防老曾經是我國農村主要的養老方式。但是這種方式不斷受到沖擊,依賴傳統的大家庭和孝道已難以解決好農村的養老問題。

由於農業科學的推廣和家庭生活中科技與文化的應用,農村老年人的經驗已無多少用武之地,其長者、智者的權威地位已經發生動搖,在政治、文化、技術上都處於劣勢地位,加之沒有大筆遺產,農村老年人社會地位逐漸下降。

現代青年人對中國特色的「孝文化」的尊崇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孝道出現了日益弱化的趨勢,一部分人把老人當做包袱,弟兄之間為養老人相互推諉扯皮,生活照顧和精神慰藉更是無從談起。

除了少數五保、特困戶由有關部門給予扶養和適當的生活補助,雙女戶和獨生子女戶每年有幾百元的計劃生育政策補助,通過合作醫療能夠報銷部分醫葯費外,農村老人中有72%的人沒有享受過任何養老相關政策,也沒有生活最低保障。

必須探索建立新型農村基本養老制度

依據「木桶理論」,農村養老問題是我國農村地區民生問題的「短板」,與社會發展水平不相適應。資料表明,丹麥、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等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相當於我國20世紀90年代時,便已開始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已經具備了發展社會養老保險的基本條件,因此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大投入,探索建立新型農村基本養老制度。

首先,要建立農村老人基本養老保障制度。要結合各地農村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分地區實施,資金由各級財政按比例分攤解決。還要認真研究和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讓農民同企業職工一樣,從成年開始就繳納一定數額的養老金,進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

其次,要逐步實行農村老年人集中供養。可由民政部門統一規劃,在農村分區域建設供養所或老人院,對無勞動能力的老人實行集中供養,由子女繳納一定的費用,民政部門將相關資金和社會救助的物資錢財捆綁使用,讓農村老年人能夠安度晚年。

再次,要建立針對農村老年人的各種救助體系。一是要建立對農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制度。二是認真執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堅決制止子女不孝和虐待老人現象。三是將農村低保向老年人傾斜。四是將民政部門的大病救助政策和合作醫療政策進行有機的整合與捆綁,提高報銷比例或者免除自費部分,使農村的貧困老人得了大病之後能夠得到及時的住院治療。

最後,要緊扣新農村建設的展開,把孝敬老人、尊崇老人、贍養老人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老年協會、婦聯、殘聯等組織要樹立典型,倡導「百善孝為先」的傳統民族文化。

Ⅶ 農村養老保險研究意義

針對農村不斷發展的趨勢,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也在逐年發生變化,以更好的滿足當代農民的養老保障需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對於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
一是社保的籌資結構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的舊模式很保守,說白了,就是農民自己儲錢過日子。但現在不同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政策多了兩大主體的支持:集體補助、政府補貼。在新繳費體制下,農民收到的保障是個人、集體、政府三方的補助。這種養老力度就強大多了。
二是賬戶與以前有區別,現在的新農保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基礎養老,另一部分是個人賬戶的養老,基本養老屬於國家直接補貼,個人養老則由地方負責。
三是大大改善了廣大農村人口的養老保障。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Ⅷ 養老保險替代率的主要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基本情況
(一)基本養老保險
基本養老保險是按照國家、企業、個人共同負擔的原則,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由財政和社會保障部門統籌管理。國家負責組織社會保險,負責保證「基礎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並負責長壽退休者的個人賬戶儲存額支付完之後繼續按原有的標准支付。目前,按照國家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總體思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主要目的在於保障廣大退休人員的晚年基本生活,未來基本養老保險目標替代率確定為40%-60%。
(二)補充養老保險
基本養老保險只保障退休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此基礎上,政府鼓勵有經濟能力的企業為職工舉辦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即企業年金或行業年金。嚴格說,補充養老保險既不是國家基本社會養老保險,也不是純商業的養老保險基金業務,它是政策性、商業化運作的養老保險基金業務。
(三)商業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商業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統稱為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可分為團體業務和個人業務,產品形態主要體現為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主要形態為團體分紅年金類產品,團體投資連接保險等。
二、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總體養老保險政策層面
1.基本養老保險未實現「全覆蓋」,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社會不公平。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主要針對城鎮職工,農村養老保障政策尚不完善。雖然2009年全國開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試點,建立了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農保政策,但覆蓋面還有待擴大。即使在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也主要覆蓋企業職工,城鎮中未就業人員以及就業不穩定無法納入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居民缺乏政策性養老保障。
2.現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不盡合理。政策規定,對被征地農民失地面積達50%以上的,給予參加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由政府、村集體和個人分別按50%、20%、30%承擔:對被征地農民失地達不到50%的,政府和集體不予承擔保險繳費。部分達不到要求的被征地農民對此有意見,不願積極配合政府征地;還有一些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因為「短視」,不願自己負擔30%的費用。
3.企業養老保險政策和事業單位、公務員養老保險政策不統一。現行的養老保險基金繳納模式執行結果是,「事業單位、公務員退休職工養老保險基金達到在職收入的90%左右,而企業退休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只有在職收入的60%左右」。這就導致「同等學歷甚至是高工、高學歷人員,同等工作年限、職稱等級,公務員退休職工人均月收入遠遠高出企業退休職工」。
(二)基本養老保險
1.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問題突出,國家財政壓力巨大。由於現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結合的養老保險政策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才建立起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基金沒有分開管理,為了彌補社會統籌賬戶資金的不足,支付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積累資金很大程度上被用來發放退休職工的養老保險基金,這使得個人賬戶有名無實。
2.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品種單一,基金保值增值壓力大。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額除預留兩個月的支付費用外,全部存入銀行或購買國債,嚴禁投入其他金融活動和經營性事業。這一規定確實保證了基金的安全,卻忽視了基金的增值。剛剛實施的社會保險法規定,社保基金以不低於1年期定存的形式存放。而目前CPI增幅則已超過5%,已經高於1年期銀行利率。
(三)補充養老保險
相關政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全國統一的稅收優惠政策還不明確。二是中小企業年金業務的運作缺乏依據,極大制約了市場的啟動。三是現有投資規定不能完全滿足客戶需要,投資品種的范圍有待擴大。四是企業年金管理資格分散,影響市場的快速發展。
三、政策建議
(一)盡快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
2011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個人繳費與政府補貼」相結合的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政策,與家庭養老、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鎮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11年7月1日正式啟動試點工作,首批試點覆蓋面為60%。建議加快推進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盡快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消除社會保障領域的不公平現象。
(二)完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統一企業與事業單位、公務員職工養老保險標准
建議國家制定政策將失地面積達不到50%的被征地農民納入參保范圍,根據征地比例由政府給予適當的參保費,讓所有被征地農民都能按被征地面積大小享受不同等次的養老待遇。同時,建議調整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標准,將繳費比例凋整為政府、村集體和個人分別按70%、10%、20%繳費,加大政府投入。盡快制定相關政策,統一企業與事業單位、公務員職工養老保險標准,使之享受相同的國民待遇。
(三)盡快明晰並落實各類型補充養老保險金的稅收優惠政策
盡快制定全國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在養老金的繳納、投資和積累階段享受相關稅收優惠,積極支持養老保險基金發展。以企業年金為例,在繳費階段,企業提取年金按一定比例享受稅前列支的稅收優惠政策;個人繳納企業年金時按一定數額給予稅前扣除,若未達到退休年齡提前領取則依法納稅。在投資和積累階段,劃入個人賬戶的投資收益免徵個人所得稅。
(四)明確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管機構和職責,加強監管機構的合作與協調
應修訂法律規章理順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的審批與監管之間的關系,釐清有關部門之間的職責。應借鑒功能監管的理念,在實際運作中,社會保障部門作為主監管人對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進行綜合監管;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分別對其的信託行為、保險契約行為、上市行為進行分業監管。
(五)鼓勵建立捆綁式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
根據國外實踐經驗,專業化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是企業年金市場發展方向。我國《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已明確提出了「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的概念,應積極付諸實施。
(六)採取措施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來源、激勵補充養老保險發展
1.對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是要盡快做實個人賬戶。二是通過降低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率降低參保人員的實際負擔,進而刺激非國有企業以及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體制。
2.對於補充養老保險。應通過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企業和個人參加企業年金和商業性養老保險的積極性,並藉助市場力量推動企業年金市場和商業性養老保險的發展,減輕基本養老保險的財政壓力,進一步完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制。
(七)為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增值提供更多渠道和產品
未來,應允許企業年金等投資衍生金融產品、風險投資等私募股權市場等,開發更多的投資產品,並使基金在投資組合的選擇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對股票、企業債券可以有更高的上限,但必須控制投資比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滿意度實證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園2017重陽節活動通知 瀏覽:627
唐山醫生體檢多少錢 瀏覽:169
養老金發的不對應該怎麼辦 瀏覽:349
遼寧退休工人漲工資最新消息2017 瀏覽:25
智利退休工資 瀏覽:361
泉卅養老院 瀏覽:59
孝順孝重要還是順重要 瀏覽:238
廣州市老年人醫保 瀏覽:427
南壽養生大葯店怎麼樣 瀏覽:187
體檢時各部位明顯缺陷指什麼 瀏覽:934
給父母交醫保一年交多少錢 瀏覽:163
不孝敬父母天打雷劈 瀏覽:135
懷孕怎麼躲過內職體檢 瀏覽:10
老年體協活動經費方案 瀏覽:745
上海法官退休年齡 瀏覽:83
164歲長壽老人 瀏覽:542
重陽節江西廟會 瀏覽:671
老年人微信名男 瀏覽:750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書法字 瀏覽:945
老人躺不平如何做ct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