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已於什麼時候起正式實施
◇實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可以統一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的確定和調整方法,從而實現地區之間參保職工基本養老金權益的平等② 2022年社保全國統籌的省份
我國將從2022年1月開始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截止2022年1月6號,部分省市已經啟動全國統籌。江西省於2021年12月底,正式上線社會保險新信息系統,成為全國首個接入全國統籌信息系統省份;山西省社保部門也曾發布公告,2022年1月1日起,將使用企業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經辦業務。
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切實關繫到每個參保退休人員的利益,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越高,參保人享受到的社保權益越平等。而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可以有助於平衡不同省份之間的養老負擔,確保養老金在全國范圍內按時足額發放。
養老保險的便攜性大幅提高,按照現在省級統籌的標准,省內跨區域流動人員不再辦理轉移接續手續,退休時由待遇領取地集中歸並。未來全國統籌實施之後,國內跨省流動人員也不需要再辦理轉移接續手續,這對於我國2.36億流動人口來說是一大利好。
③ 2022關於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上線的通告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金保工程二期項目第一階段)(以下簡稱全國統籌系統)於 2022年6月30日全省上線 。全國統籌系統以強化用人單位、個人辦事的便捷性和社保經辦機構經辦服務的規范性為導向,以提高用人單位、個人辦事和社保經辦機構經辦服務的效率為出發點,以維護參保單位、參保人權益和社保基金安全為基本遵循,進行了全面再造,並配套了全新的事項服務指南、經辦流程。為確保上線後用人單位、個人辦事順暢,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6月30日全國統籌系統上線的服務事項為:單位 社會 保險登記、單位變更登記、職工新增參保(續保)登記、職工停保登記、人員登記信息修正、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登記、靈活就業人員停保、養老保險關系終止、參保人銀行賬戶信息維護、 社會 保險關系跨省轉移接續、欠費補繳、參保人員斷檔補繳、參保繳費證明列印、待遇領取資格認證、開始領取養老金年月確認、基本養老金核定、基本養老金政策性調整等。
(二)事項服務指南下載,請登錄:湖南省人力資源和 社會 保障廳官網(域名:http://rst.hunan.gov.cn)的辦事大廳專欄下面的網上申辦熱點事項欄目。
(一)線下申辦(各級社保經辦機構服務大廳)。
(二)高頻服務事項可網上申辦。 全國統籌系統上線將同步上線湖南人社公共服務單位辦事網上服務大廳(以下簡稱單位網廳),個人辦事網上服務大廳(以下簡稱個人網廳)和「智慧人社」APP也將全面改造上線。單位網廳,用人單位可以通過政務CA數字證書、電子營業執照、「智慧人社」APP等方式注冊、登錄。個人網廳可以通過實名注冊、「智慧人社」APP等方式注冊、登錄。同一個用人單位或個人在同一個網廳平台,僅能注冊一個賬戶。在我省進行了多個社保參保登記的用人單位,應及時歸並單位參保登記的賬戶(多個賬戶中的參保職工轉移至注冊了網上辦事大廳賬戶的參保登記的賬戶中);存在多賬戶的個人,可在7月31日之後通過個人網上辦事大廳或參保登記地社保經辦機構窗口辦理個人賬戶合並。
單位網廳操作:
進入湖南省人力資源和 社會 保障廳官網(域名:http://rst.hunan.gov.cn),進入官網後點擊導航欄的「辦事大廳」再選擇「單位」。
個人網廳操作:
進入湖南省人力資源和 社會 保障廳官網(域名:http://rst.hunan.gov.cn),進入官網後點擊導航欄的「辦事大廳」再選擇「個人」。
單位網廳、個人網廳、「智慧人社」APP操作手冊下載,請登錄:湖南省人力資源和 社會 保障廳官網(域名:http://rst.hunan.gov.cn)中的辦事大廳欄目下的網上申辦熱點事項。
(一)全國統籌系統上線後,服務事項一般均「免填表、免蓋章、免復印件」。
參保人未辦理 社會 保障卡的,應盡快申領、激活 社會 保障卡。
(三)部分事項免申請,由社保經辦機構直接辦理。
單位、個人網廳上線後,長沙地區各項 社會 保險參保登記等業務的網上申辦,仍暫通過長沙地區的CS12333公共服務平台進行。
④ 2022年幾月份養老金全國統籌
1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從2022年1月開始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全國統籌制度實施以後,將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責任分擔機制,中央財政對養老保險的補助力度不會減小,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在此基礎上,地方政府的支出責任將更加明確,各級政府的責任都將進一步壓實。
⑤ 2022年1月起,養老金保險全國統籌,會產生哪些影響
2022年1月起,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將會對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發放、職工養老金的繳納等產生影響。
影響有以下幾方面:
一、養老金足額發放有保障
養老金實現全國統籌後,最大的影響就是對於那些養老金入不敷出的省份養老金的發放將得到了保障,從而不會造成有些省份因為養老金發不出來而提高當地的養老金繳納水平的事情了。
二、減少地域差距
養老金全國統籌,最終全國的繳納標准都將會一致,這有利於縮小地區差距,而且全國統籌後,所有的養老信息將聯網,提高了安全性,異地辦理養老保險等方面的業務也會更加方便。
三、企業養老金繳納低
全國養老金統籌後,企業的養老金繳納費率也將會降低,這有利於給企業松綁,降低人力成本,促進企業的發展,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
⑥ 什麼時候社保卡才能全國隨便通用
什麼時候社保卡才能全國隨便通用?哈哈,這是全國人民的期盼,按照現在的網路技術,要實現全國聯網,全國通用,在技術上應該不是什麼難題,關鍵還是地方保護主義和地方利益之間的不平衡,要實現社保卡全國通用的前提,是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實現全國統籌。
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在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的發展規劃建議中,已經提到,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目前全國大多數地方養老保險基本上實現了省級統籌。養老保險的省級統籌,主要還是繳費基數和退休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統一,養老保險基金由省級統籌調劑,但是在統籌區內,養老保險關系還是在參保地,異地之間還是需要轉接養老保險關系,今後的養老金還是只能在參保地或是退休地領取。
對於醫療保險的全國統籌問題,好像我還沒有看到這方面的消息,只是看到了在2021年底,實現醫療保險門診費用的異地結算。目前我國保險除了四個直轄市以外,大多數地方還是地市級城市統籌,要實現全國統籌的前提條件,就是先實行省級統籌,但由於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目前養老保險基金可以實行全國調劑,但是醫療保險目前還是各參保地根據自己預算,本著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核定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和標准,由於醫療保險統籌層次低,地方利益難以平衡,所以統籌的難度也比較大。
目前社保卡全國隨便通用,主要還是指社保卡在全國定點葯店、門診的使用問題。對於住院費用這一塊,目前都是通過辦理異地就醫備案來解決的,對於醫療保險的門診費用或是葯店買葯能否通過異地就醫備案來解決,也是一個難題。最近我因為從重慶退休的關系,要到成都去居住,所以就到重慶相關區縣的醫保局去辦理異地居住的就醫備案,辦理手續的過程也非常簡單,幾分鍾就可以辦妥。但是效果並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理想和方便。比如三甲醫院只能選擇一所,而且四川還存在省級本級和市級本級,如果選擇四川的省級本級,就無法到成都市所屬的醫院看病,如果選擇成都市本級,又不能到四川省所屬的三甲醫院看病。
除了住院這一塊以外,最不方便的還是門診費用,因為畢竟住院是有次數的,誰也不願意動不動就去住院,但是門診結算這一塊,很多地方是無法進行異地結算的。比如我在重慶辦理了異地就醫備案以後,我的社保卡既不能在重慶的定點葯房或是醫院刷卡買葯,也不能在四川或是成都市的葯房或是門診刷卡使用,這不但沒有方便自己,還增加了自己使用社保卡的難度,或是社保卡里錢根本無法使用。雖然西南五省區簽訂了跨地區門診費用結算的協議,但也僅僅是協議而已,其實並沒有真正落地,而且我看有十多家葯店可以異地使用社保卡買葯,但是這些葯店都是遠離市區的郊區區縣,比如成都的都是在溫江、新都區等,但這都只是媒體公布的名單,當地醫保局都不知道具體名單,我也沒有親自去試試究竟能不能用。
綜上所述,從總體上來說,社保卡實現全國隨便通用,雖然時間還比較漫長,但也是一種趨勢,如果按照國家醫保局的安排,能在2021年底實現門診費用的異地結算,那也是一個比較好的開始,還是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天早點來臨吧。
社保卡現在可以報銷,但是還不能完全的直接全國通用。
樓主你好,什麼時候社保卡,才能夠全國通用呢?目前來講不論是第2代社保卡還是第3代社保卡,它都是擁有兩個賬戶。其中一個賬戶是我們的金融賬戶,另外一個賬戶是醫保賬戶。我們先來說一下金融賬戶,其實這個金融賬戶是不存在全國通用的問題,因為金融賬戶就是一張普通的銀行卡並且具備銀聯標識的。
所以這個金融賬戶在全國任意地區任意城市和任意ATM機都是能夠通存通兌,只不過跨地區存取款需要收取相應的手續費,但是完全可以達到通存通兌這樣的狀態,所以說從根本上來講已經實現了全國通用,這個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那麼主要指的是我們醫保賬戶能不能夠全國正常的使用?當然這個醫保賬戶也是分為兩方面的用途,一方面是醫保個人賬戶的余額,去葯店買葯或者是門診結算的使用,另外一方面就是醫保的實時報銷,結算的使用。
這兩方面的使用其實都可以歸類成為是一種因為跨地區就醫實時結算,它不但是可以享受到醫保報銷的事實結算,同時還可以享受到個人醫保余額的直接使用,所以說實現全國醫保賬戶的使用,這兩方面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但目前為止還沒有實現,現在是在本地備案,然後在指定的城市和指定的醫院進行就醫,可以達到實時結算的標准和要求,除此之外那麼只能夠通過自費來進行墊付,然後回到自己參保所在地,通過手工報銷的方式來完成相應的醫保報銷,所以說實現醫保全國通用,那麼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只不過目前來說還不具備這個條件。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有的人說,我們參加了醫療保險。目前只能在參保地用,一些地方也就是地級市,而有的地方甚至是縣級行政區。為什麼不能夠全國通用呢?
醫保卡全國通用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住院報銷全國通用,二是門診診療全國同通用。
(一)住院報銷全國通用,是國家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
最初的時候,醫療保險要想在全國的其他非統籌區域報銷,一般是通過這樣幾種方式:
第一,異地急診 。如果是在異地出現了危及生命的急診,在當地就診並住院,也是可以享受的報銷待遇。不過,一般報銷比例比較低。
第二,異地轉診 。如果是在當地醫療水平條件不夠,也可以轉到北京等全國醫療技術更高的醫院。當然,轉診是需要當地指定的醫院專家會診後,簽字允許轉診,不是說自己想轉就轉。
第三,異地安置 。主要指的是長期在異地生活退休老人或者單位派出職工,為了方便他們的診療問題,可以選擇當地的幾家定點醫療機構,在當地就診報銷。
過去的時候都是通過個人事先墊付醫療費用,治療完畢以後,拿著有關病例、醫療費單據、入院出院記錄,到當地的醫保部門審核報銷。
這種報銷流程非常麻煩,個人經濟壓力大,資料不符合要求或者當地醫保部門的疑問。患者或者患者家屬,可能需要來回跑補全資料。尤其是異地安置人員,本身就不在當地生活,相對報銷更為麻煩。
為了解決異地就醫結算問題,國家首先推動的是省內就醫異地結算,2015年開始國家建立了全國異地就醫結算平台。當地需要異地結算就醫的人員,向參保地的社保部門申請以後,可以在國家指定的定點醫院直接就醫結算,少去了墊付費用和往返提供單據報銷這樣的麻煩。
根據2019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職工醫保參保人員異地就醫結算人次4,372萬,居民醫保異地就醫結算人次5,418萬,異地就醫費用分別達到了1339億元和3022億元。國家的這一政策為參保居民提供了更好的醫療服務。
(二)除了住院以外,門診也可以實行異地報銷。門診費用結算,主要指的是就醫地經辦機構按協議或有關規定向定點醫葯機構支付費用的行為。門診費用的支付范圍,一般按照就醫的規定;但是起付標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額、門診慢特病病種范圍等報銷政策執行參保地規定。
(三)對於職工醫保的參保人群,還有一項重要的待遇就是醫保個人賬戶。目前絕大多數地區是住院可以跨地區報銷,醫保個人賬戶不能跨地區使用。
四川省2019年開始就在省內數百家定點醫療機構試點醫保卡個人賬戶聯通聯用。
同時國家還在擴大醫保卡個人賬戶的使用范圍,比如說嘗試家庭成員聯用、為家庭成員承擔居民醫保個人負擔部分,有些地區還可以用於購買商業補充醫療保險。
未來,我們社保卡的使用會越來越方便。按照國務院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2021年我們家實現申請人在異地門診就醫時可憑 社會 保障卡、身份證或醫保電子憑證直接結算醫療費用。
相信未來生活會越來越方便,越來越好的。
什麼時候社保卡可能全國隨便通用,其實這個問題是所有交了社保的人都想知道的問題。但現實是在社保基金不夠用,還立法延遲退休年紀的條件下,社保卡全國通用還是遙遙無期。
現在的社保卡用起來限制還是很多的,同一個鎮都不能隨便通用,需要社區醫生開的轉診單,沒有轉診單,你去社區上一級的醫院就不會給你報銷。要這樣一級一級的開轉診單,到了大醫院看病才能給你用社保卡報銷,是非常的耗時又耗力的一件事情。比如我用社保卡看病,首先第一次看病一定只能去工作地點的社區醫院。當社區醫生認可你的病需要轉到上級醫院的時候才會給你開,醫生說他們也是有限制和指標的,不能亂開轉診單。
因為社區醫院的條件有限,幾乎只能看個頭疼腦熱的小病。其他疾病要去大醫院用設備做檢查,你要轉過去恐怕得耽誤好幾天的時間,本來生病就難受,我想沒人願意拖著病痛等著那張轉診單,很多人就自費去三甲醫院看病。這種事情是經常有的,我自己也是這樣,沒辦法。在三甲醫檢查一下,再開三五天的葯就差不多病好了,但你要等那轉診單的話,病情說不定就變得更嚴重了。生病有多難受,我想每個人都有親身體會過的。
所以我也想知道,什麼時候社保卡能在全市通用,不敢說全國,只要全市通用我都心滿意足了。真不敢生病,去一次各種檢查費都是一二千,而且還不是檢查一次,等你吃上幾天葯後還要再來一遍。一個月的工資就夠去二次醫院就沒了。所以非常能體會他們說的年輕的拚命省錢,老了全送醫院了。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 社會 保障卡在全國實現通用,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
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那是行不通的,至少在一二十年之內是不太可能的。
社會 保障卡1999年首發於上海,現在有的城市還在使用第一代 社會 保障卡,有的城市正在使用第二代 社會 保障卡,有的城市已開始使用第三代 社會 保障卡。
社會 保障卡的功能可以說是越來越多了,甚至到了無所不能的地步。
但是, 社會 保障卡有一個最大的缺陷,那就是一直無法在全國通用,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地方卡。
這里指的 社會 保障卡不能全國通用,指的不是它的金融功能,而是它的醫保結算功能 。
從金融功能的角度來講,帶有銀聯標志金融功能的 社會 保障卡它就是一張銀行卡,在全國各地銀行的自動取款機上都可以隨意取款,跨行跨地區取款會有額外的手續費而已。
社會 保障卡的另一個最為重要的功能就是它的醫保結算功能,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社會 保障卡在同一個統籌地區使用,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都可以進行實時結算,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醫療費用壓力。
因為在沒有實時結算之前,無論是門診還是住院費用都要由患者先行墊付,然後拿到單位或者社區進行登記報銷,醫葯費報銷的周期非常長。
社會 保障卡要不是在一個統籌地區使用,那可就麻煩了,必須事先要辦理異地就醫的備案手續,否則就無法在異地住院就醫的時候實現實時報銷,所有就醫的費用都要由患者先行墊付,然後拿著相關單據回到自己的單位或者社區登記報銷,什麼時候能報銷,在時間上可就不好說了 。
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11月1日印發了《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國辦發〔2020〕43號),要求 2021年6月底前制定全國統一的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政策,12月底前實現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
現在的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備案,實際上指的是異地住院就醫備案,並不包括異地門診就醫備案,也就是說,能實現實時報銷的僅僅是住院就醫的費用,而異地門診就醫的費用是不能實時報銷的 。
目前能實現異地門診就醫費用報銷的地方非常之少,主要集中於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少數城市, 在醫院的選擇上有著特別的規定,患者的自由度受到較大程度的限制 。
目前養老保險還沒有完全實現省級統籌,在計算退休人員養老金使用的 社會 平均工資這個數據上都是以地方數據為准,並不是使用省級統一的標准,這就在不小的程度上影響了落後地區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待遇。
對社保卡全國通用,目前來說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跨地區就醫結算還是可以的。
社保卡不能全國通用的原因有以下幾個:1.各地統籌不同
因為各地的社平工資、經濟水平、社保基數等不同,所以城市與城市之間都是獨立核算社保待遇的,也就造就了各地的社保統籌不同。
2.可社保轉移
在本地區的城市直接可以直接使用社保卡,前提是需要社保轉移才能,只需把社保轉移到所在地,就可以以之前的社保卡的余額,不需要再從新制卡。
3.未全國聯網
目前社保卡沒有實現全國聯網,再加上各地規定有出入,沒有統籌聯網,導致未實現全國聯網。
4.先實行全省通用再全國通用
對社保卡全國通用,其實國家是有規劃的,但是實現需要一定的時間。要想實現社保卡全國通用,第一步就是實現全省通用,再到全國通用。
社保卡不能全國通用,異地看病怎麼辦?雖說社保卡還沒實現全國通用,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實現異地看病問題,那就是關注微信公眾號【國家異地就醫備案】,根據提示登記異地就醫備案即可。
⑦ 企業事業養老金統籌時間
我國企業員工的養老保險金最開始可以在2021年1月完成全國統籌。統計顯示,在我國退休職工已達3億,退休後養老保險金是她們唯一平穩的經濟來源,當然會十分重視養老保險金的統籌及調整。
⑧ 全國養老保險統一繳納是什麼時候
目前來說,全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只是在2022年3月20號開始統籌了
具體的結果,社會養老保險統一交納還沒有這個
而全國的社會養老保險繳納的時間是從1992年七月開始統一繳納的
⑨ 2023年養老金全國統籌的省份
天津、重慶、哈爾濱、新疆、青海、江西、陝西、廣東、山西、山東、福建、浙江、河北、雲南、安徽。
最早的時候,養老保險歸地方市政府統籌,養老金漲不漲,漲多少,能不能按時發,由市級相關部門負責。這屬於地方統籌時期。後來變成了省級統籌,養老基金由省級部門調配,實行養老基金全省調劑,簡單地說就是省內城市互相幫助。目前我國基本實現了省級統籌。2022年2月22日,人社部對外宣布,1月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啟動全國統籌。這樣一來,養老基金就實現了全國調劑。由於政策剛剛實現,並未實現全國統籌。預計到5月中旬,加入養老金全國統籌系統的省份有天津、重慶、哈爾濱、新疆、青海、江西、陝西、廣東、山西、山東、福建、浙江、河北、雲南、安徽15省市。目前還有些省份的養老基金尚在審計,所以還不能納入全國統籌系統。
⑩ 安徽社保全國統籌什麼時候能夠實現
安徽社保全國統籌不能實現全國統籌。2022年會繼續推進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因為目前還處於省級統籌階段,個別地方甚至連省級統籌都還沒有做到。主要是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有差別。一旦實現全國養老保險統籌,那麼無論是社保繳費基數方面,還是養老金方面,對參保人群和退休人員來講都是一個利好。
社保的介紹
社保即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目前我國企業社會保險包括企業養老保險,企業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與工傷保險五個險種。一般是要求同時購買五個險種。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承擔,而生育保險與工傷保險則由用人單位一力承擔,職工本人無需繳納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