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播報,我國有3800萬人棄繳養老保險,知道為什麼嗎
對制度比較失望吧。或者是弱勢全體,單位不給交。
2015年人社部報告:我國2.7億農民工,只有0.5億人有正在交養老保險。
這兩億多,不是不想交,應該是單位根本不理睬吧。
⑵ 中央新聞報道3800萬人棄繳養老保險屬實嗎
累計中斷養老保險有很多種原因,公司不幫繳啦,勞動力流動到其他省市導致中斷啦。因為養老保險還是省級在管理,從一個省到另一個省幹活,各種手續也是造成中斷的重要原因,所以這3800萬人說是棄繳,有多少是主觀棄繳很難說。可笑的是保險行業就抓著這個數據不停地跟你洗腦,說社保多不好多不好,這東西還是得見仁見智。
⑶ 37分的新聞看了嗎3800萬人棄繳養老保險,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養老保險領取回本需要較長年限,再加上退休年齡延長,很可能人死早了領的還沒交的錢多。把錢放在商業養老保險里更靠譜
⑷ 37分的新聞看了嗎3800萬人棄繳養老保險,知道為什麼嗎
3800萬人棄繳養老保險,主要是部分中小微企業有困難,或者是部分靈活就業人員連續繳費年以上後不再繳費等各種因素造成的。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向本網記者分析,中斷交保險的現象確實存在,原因較多,包括繳費15年後誤認為再多繳吃虧,也包括中斷就業、失去繳費能力而中斷繳費等情形。對於這一現象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並應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副院長王曉軍表示,「對於只選擇繳費15年的靈活就業者,可能是錢不夠花,也可能是認為超過最低繳費年數的繳費所獲取的回報不明確,或不如他們預期的高,從而選擇放棄繳費。」
為鼓勵這部分人繼續繳費,以獲得退休後更充足的養老待遇,要讓參保者理解現行制度,即繳費越多,養老金待遇越高;繳費時間越長,養老金待遇越高。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指出,3800萬人主要是指流動農民工,以前流動人口可以退保,現在不能退保了,如果辭職、返鄉或者離開本省工作,肯定就會出現中斷交保險的情況,不用過度解讀。
財經評論員葉檀同樣認為,3800萬的數字看上去很大,但考慮到我國有2.63億農民工處於高速流動狀態,考慮到年輕人創業四海為家,考慮到失業在家人員,3800萬也就可以接受了。
有專家分析,由於社保關系在不同省份乃至城市間的不可轉移,站在農民工的角度看,如果社保關系繼續不可轉移,只能提個人賬戶結余不能轉走統籌賬戶,他們前期交的養老金無異是打了水漂。
(4)3800萬棄繳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在社保資金爆出缺口較大,公眾存有靠養老金養老並不劃算的「印象」之下,現有社保制度本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因而,任何與此有關的風吹草動都難免讓人「往壞處想」。當3800萬人棄繳社保,放置於信任危機這一大背景下,不少人本能地認為這是社保「沒用」的產物。
不過,專業人士給出了一個專業性數據,棄繳社保主要集中在三類人群:一是下崗失業人員,這類人群大都屬於被動中斷;二是小微企業員工,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給員工繳納社保;三是流動性比較大的務工人員。
這么一說,一切就在情理之中。這其實早已是明擺著的事實,每年臨近春運,不少地方在農民工返鄉前都會出現「退保潮」,早已不算什麼新聞了。
某種意義上,如果就業有保障,小微企業都流淌著道德血液而不在員工利益上打主意,呼籲多年的全國通用的社保一卡通制度也都能建立起來的話,那麼,這個3800萬的棄繳人群自然會大為減少。
因此,3800萬人棄繳,只是個現有社保狀況之下再正常不過的數據。某種意義上,與其說3800萬人棄繳社保,不如說有3800萬人因各種復雜的原因被社保制度隔離在外。
這個現實,是社保制度本身讓人既恨又愛的矛盾現實里的又一例證——社保沒有覆蓋到的,想盡快被覆蓋到;而已經覆蓋到的,又操心能不能繳夠社保年限、將來是否夠用、能否盡快全國聯、「雙軌制」何時退出等等切身利益問題,而鑒於改革進展緩慢,三心二意、猶猶豫豫者大有人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3800萬人中斷交保險體現社保轉移接續難
⑸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放棄繳納社保社保不重要嗎
社保還是必須要交的,不要去聽別人亂說,否則退休的時候後悔只有自己知道
單位繳費的那一部分本來就是劫富濟貧用的,我個人交九百多多,單位要交兩千多。那兩千多是在統籌賬戶上,繳費多的要分給繳的少的。
現在除了南方企業比較正規,北方好多私企都不給交保險,更別提簽合同了,工資都發現金。你想要交保險,那就別幹了。就算你到勞動部門去告,勞動部門也是先了解情況,還是偏向企業,裡面的貓膩大家都能想到。而且個人如果告了企業,在找工作的時候,你除非離開這個地方或者這個行業,因為現在信息時代,下家老闆知道你告過原來公司。他是不會用的。
已經什麼都不想吃,或者說吃得很少,什麼山珍海味,大魚大肉都突然吃不下了,個人消費品急劇減少,因為他們突然覺得沒有慾望了,比如衣服類.手機類,他們根沒有慾望買新的,感覺他們已經無欲無求了,自己的退休工資都根本用不完,(我家並不缺錢),感覺他們沒有任何消費慾望,(68歲)。
從本意上說無論什麼年齡階段都想買社保,有社保,當今有絕大部分年輕打工者收入也就二,三千還要生存費用,特別是遠外來某個城市打工者還要租房費用,確實存在買不起社保,這就是現實!
⑹ 中國3800萬人放棄社保
我們年輕時為事業打拚,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但現在我們該養老享受的時候,面臨的卻是「老無所依」的尷尬和恐懼。
現在的我們要克服多少困難和問題,才能真正的頤養天年?
子女力單,老來依靠誰?
人越老就越怕孤獨和寂寞。以前的老人,尚有滿堂兒孫繞膝轉。如今,我們大多數人已經享受不到成群兒女膝下承歡的快樂。
而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自己那唯一的孩子也在為生計奔波忙碌。為了不再加重兒女的負擔,我們只能選擇一個人孤獨地生活,看時光被一寸一寸地剝離。
況且,我們當中還有一群「失獨老人」。他們也曾為人父母,也曾充滿夢想,卻在最需要關愛的年紀痛失愛子,其凄涼的晚境是旁人無法體會的。
如今我們不敢老去,因為兒女力薄,甚至有人已無子女可依靠。
老人多了,養老金缺口卻大了,夠發嗎?
很多人想不通:三十年前,說計劃生育好,國家來養老;二十年前,說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十年之前,怎麼就成了養老不能靠政府了?
我們都以為,年輕時,自己把青春都獻給了事業,暮年之時必定會老有所依。可現實的情況卻是:我國老年人口已經突破兩個億,剔除財政補貼後,2015年養老金保險「虧空」將超過3000億元(數據來自人民網)。
一邊是老年人數量越來越多,一邊是養老金缺口越來越大,甚至連個人賬戶也大部分都是空的,養老問題已經非常嚴峻和緊迫。這不由讓人擔心,我們的養老錢該從哪來?
雖然,有很多專家信誓旦旦地說,無論是缺口還是空賬都不會影響個人未來養老金的領取、不會減少未來養老金的養老水平,但這針扎不到自己的身上,就永遠不知道疼。
如今我們不敢老去,因為「僧多粥少」,我們國家的養老金夠發嗎?
物價漲了,看病貴了,錢夠用嗎?
養老金的錢越來越緊張,而錢也愈發不值錢。之前一元能買五個蘋果,如今五元都不一定能買到一個;之前花兩元就能看好的感冒,如今花200元翻來覆去檢查才整明白究竟是咋回事。
對於我們來說,看病貴這個問題相對更加嚴重,因為人老了,病自然就多了。眼下,從醫療報銷的比例看似乎越來越高了,可我們自己要支付的錢也是越來越多了。
我們不敢老去,因為物價上漲,手裡的鈔票越來越少。
以房養老、退休延遲,能解決養老難問題嗎?
沒錢怎麼養老?於是「以房養老」成了政府推廣的一項民生工程。可在我們的傳統意識里,勞苦一生置備的房子是要留給孩子的,怎能抵押給銀行用於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
延遲退休年齡已經成為現實,也就是說,通過延長個人的工作年限去保障養老的水平不降低。可努力活到了退休年齡,精力和體力似乎已無法滿足繼續工作的條件,又怎能延遲退休?
此外,明明可以通過「養老金並軌」就可解決的很多問題,卻搞得越來越復雜。
據中國產經新聞報報道,我國公職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已高達百分之八九十,是世界上養老金替代率享有水平最高的群體之一;但除此以外的其他群體,這個數據則是跌破了國際警戒線。
不患貧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涉及幾千萬人的養老金並軌多年巋然不動,只到今年才露出一點松動的苗頭;而涉及十幾億人的延遲退休年齡等政策的動作似乎總是比「養老金並軌」要來得更猛烈些。
如今我們不敢老去,同是在一片國土上,同樣是勞動和付出,為什麼養老金收入差距會如此大!
中國老人,何時可以不失望、不害怕?
面對無法預知的未來,有人開始選擇放棄。因此,出現了3800萬中斷繳納社保的人(數據來自《華夏時報》)。與其說這是一種選擇,不如說是無奈。畢竟,放棄社保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放棄了未來所有的基本保障。
兩年前,有沈陽的網友發微博稱:在雪地里,一位老人在被電動車撞倒後,對撞人的小夥子說:「我沒事,我有醫保,你趕緊上班去吧!」在騎電動車的男子和等車女子將老大爺扶到路邊坐了一會兒之後,老人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事件的後續進展也一波三折。先是多地醫院、勞動保障部門表示:交通肇事產生的醫療費用,不能享受醫保。之後公眾才知道,該老人其實是一名保安,每月工資僅有1700元左右,根本沒有醫保。他自己後來稱:「當時這么說,就是為了給撞我的小夥子解解圍。」而這,也一度被網民稱為2013年年末最溫暖的謊言。
但殊不知,這「最溫暖的謊言」背後卻有著一個最冰冷的事實:一個60歲的老人沒有醫療保障。而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的老人,又何止他一人。
我們不敢老去,因為面對無力的保障,只有失望與恐懼。
我們原本已是辛勞一生,理應躺在搖椅上曬著太陽,回憶往事,而不必為明天的生活發愁,盡可以在幸福中老去。
可現實無奈,我們只能等待,期盼,在這片土地上,所有為之付出、奮斗過的人,都可以老有所依!
我們小能伴也在中國養老市場上進行硬體創業,小能伴老人平板專註解決老人親情陪伴,健康管理和娛樂悠閑需求,希望讓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科技與互聯網的樂趣,全社會一起努力,讓中國養老不再難。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⑺ 昨晚上東方時空38點37分播出的,3800萬人棄繳養老保險,是社保,是什麼原
2013年11月29日星期五東方時空20點37分播出的。
⑻ 3800萬人棄繳養老保險
正當社會各界正在為如何調整退休制度以確保其能正常運轉時,另一個同樣嚴峻的問題浮出水面:棄繳社保。據報道,全國今年累計有3800萬人中斷繳保險;人社部不久前的一項調查則發現,有23%的工作人口中斷了社保繳費。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⑼ 社保就是養老保險嗎
社保不是養老保險,社保包括養老保險,養老保險的全稱為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名,它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當參保人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後,可以領取養老保險,從而有穩定的經濟來源,用以維持基本的生活。
社保和養老保險有什麼區別?
社保是國家立法強制實施的保險制度,具有保險性、強制性、福利性和互濟
性。社保的繳納費用由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香識型結果
養老保險是社保的一種,個人繳滿15年即可拿退休金,單位交的屬於職工
養老保險,正式退休後就可以領,個人買的全民養老保險則要到60歲以後才可
以領。
什麼是社保?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為了預防和分擔年老、失業、疾病以及死亡等社會風險,
實現社會安全,而強制社會多數成員參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營利性的
社會安全制度。
社會保險(Social Insurance)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
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
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
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
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
穩定。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
育保險。
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共有3800萬人棄繳社保,加大了個人賬戶空賬壓
力。
什麼是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
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
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是社會保障制度
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的目的是
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有關規定,從2016年5月1日起,將階段性降低養老保險。
【法律依據】:《社會保險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