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91年,我國正式啟動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改革後養老保險的負擔者包括哪些
養老保險的負擔者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者有保值增值的責任,國家對養老基金托底的責任。
⑵ 職工養老保險計算方式
無法計算,養老金計算需要許多個人社保數據,僅有一個年繳費額度(這專個額度不屬是固定的,年年上浮),繳費15年、29年的數據是不夠的,還得需要:繳費平均指數、個人賬戶資金余額、法定退休年齡時的社平工資數額等,目前這些數據都是未知數,而這些數據都要套進退休金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沒有這些數據是算不出退休金的。
⑶ 基本養老保險的籌資模式是什麼誰負責繳納保險費
籌資模式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負責繳納保險費的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一條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具體為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3)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交納主式擴展閱讀:
其他國家養老保險的制度模式:
1、傳統型:傳統型養老保險制度又稱為與僱傭相關性模式(employment-related programs)或自保公助模式,最早為德俾斯麥政府於1889年頒布養老保險法所創設,後被美國、日本等國家所採納。個人領取養老金的工資替代率,然後再以支出來確定總繳費率。
2、國家統籌型之福利型養老保險:福利國家所在地普遍採取,最早為英國創設,如今適用該類型的國家還包括瑞典、挪威、澳大利亞、加拿大等。
3、國家統籌型之蘇聯模式:是前蘇聯所創設的,其理論基礎為列寧的國家保險理論,後為東歐各國、蒙古、朝鮮以及中國改革以前所在地採用。
4、強制儲蓄型之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模式是一種公積金模式。主要特點是強調自我保障,建立個人公積金賬戶,由勞動者於在職期間與其僱主共同繳納養老保險費,勞動者在退休後完全從個人賬戶領取養老金,國家不再以任何形式支付養老金。
5、強制儲蓄型之智利模式:強調自我保障,也採取了個人賬戶的模式,但與新加坡模式不同的是,個人賬戶的管理完全實行私有化,即將個人賬戶交由自負盈虧的私營養老保險公司規定了最大化回報率,同時實行養老金最低保險制度。
⑷ 企業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能打正式的繳費發票嗎
現在的養老保險一般都是通過銀行代扣代繳,所以不會立即列印發票。
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在扣款之後到社保部門列印,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同時,社保部門在第二年也會給你郵寄一個繳費明細。
⑸ 企業職工退休金計算公式
企業職工退休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地方養老金
一、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公式中,「實際繳費工資指數」即Z實指數(下同)為被保險人參保繳費至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期間,
相應年度的實際繳費工資基數,與相應年度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比值之和的平均值。
被保險人曾在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並在統籌范圍辦理退休的,Z實指數為其各階段的實際繳費工資基數,與相應年度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比值之和的平均值。
二、過渡性養老金公式中, 「視同繳費年限」即N同為被保險人1992年9月30日前符合國家及本市規定的連續工齡;「繳費工資指數」即Z同指數為1;
「1998年6月30日前的實際繳費年限」即N實98為被保險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期間符合國家及本市規定的連續工齡(含實際繳費年限)。
三、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以個人賬戶儲存額與個人賬戶補貼額之和,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
(5)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交納主式擴展閱讀:
企業職工退休流程:
1、參保人員申請正常退休的,一般應在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前30日向用人單位或檔案託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2、繳納社會化管理服務費:參保企業和檔案託管部門在辦理退休前,必須向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結算管理中心(企保中心)繳納社會化管理服務費(1000-1500)
3、退休申報:
申報材料:按規定裝訂成冊的的退休人員檔案及《參保人員退休(定期生活費)報審表》
申報地點:企保中心檔案接收窗口
4、待遇審核
單位在退休申報後10個工作日內到市企保中心檔案接收窗口領取已審核的《參保人員退休(定期生活費)報審表
單位持報審表到企保中心支付結算窗口核定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領取《參保人員退休(定期生活費)待遇核定表》,及《社會化管理服務通知單》
發放《退休證》退休人員持《社會化管理服務通知單》到其常住地社區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站報到,並領取《退休證》
⑹ 社會養老保險的繳納方式都有哪些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社會養老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種,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之一,是為保障因年齡或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勞動崗後的居民的基本生活,而建立起來的社會保險制度。社會養老保險的繳納方式都有哪些?大體分為三種:定期交費、不定期交費和一次性交費。
參加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人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實際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滿15年以上的,按月計發基本養老金。社會養老保險一般需要繳納15年,通常沒有最高繳納年限設置。
社會養老保險每年的交納額度為本人的月工資的8%,與當地平均工資水平、交費基數和交費時間呈正相關,工資水平越高,基數越大;交費時間越長,領到的養老金越多。至於社會保險個人養老保險怎麼交,其實很簡單,只須辦理人帶齊身份證、戶口薄到當地社會保險中心辦理交費手續。
⑺ 為什麼養老保險等社會福利要採用個人和企業同交的方式,與單獨企業交或是個人交有什麼區別
按照國家政策,職工保只有兩種方式,個人和企業同交和個人交,不允許單獨企業交。內
目前我容們國家社會養老保險有三種形式:職保、 新農保和城居保。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職工保)
●繳納比例:企業交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28%,企業繳職工繳費基數的20%(基礎養老金),職工繳8%(個人賬戶)。
●賬戶管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領取條件:企業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男性職工60周歲,女性幹部55周歲,女性工人50周歲),且個人繳費滿15年的,退休後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繳費基數:核定繳費基數以當地上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簡稱省社平工資)為基準。
(一)企業職工凡工資收入低於省社平工資60%的,按60%核定繳費基數;高於省社平工資60%的,按實際工資收入核定繳費基數,但是最高不得高於省社平工資的300%。
(二)個體勞動者在省社平工資以上至300%的范圍內,自主確定繳費基數。繳繳費基數的20%,其中12%為基礎養老金,8%為個人賬戶。
⑻ 1993年正式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的法律政策怎麼找
1993年正式的養老保險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相關的法律政策也沒有具體的說明,直到2009年才有內正式關於養老保容險的規章制度
2009年9月1日,國務院以國發〔2009〕發布《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標志著全國新農保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意見》是繼全面取消農業稅、實行農業直接補貼、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之後,又一項重大惠農政策。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8)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交納主式擴展閱讀
新農保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逐步解決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問題。新農保試點的基本原則是「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
一、從農村實際出發,低水平起步,籌資標准和待遇標准要與經濟發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
二、個人(家庭)、集體、政府合理分擔責任,權利與義務相對應;
三、政府主導和農民自願相結合,引導農村居民普遍參保;四是中央確定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訂具體辦法,對參保居民實行屬地管理。
⑼ 即交了企業養老保險又交了靈活就業養老保險應該按哪種方式進行退休
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就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中的一種,兩者是一種。所以不存在按哪種方式退休的說法。
需要注意的是:兩者不能同時繳納,即不能有兩份養老保險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