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我國養老保險的發展歷程

我國養老保險的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2020-12-29 03:34:01

㈠ 我國養老保險的發展歷程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991年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程開始啟動,回到目前大致經歷答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1年-1996年,傳統的企業養老保險制向社會保險體制逐步轉變;第二階段:1997年-2000年,統一的全國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形成;第三階段:2001年開始,統一養老保險體制進一步調整。

㈡ 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歷史演變聽後的心得

1991年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程開始啟動,到目前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內階容段:1991年-1996年,傳統的企業養老保險制向社會保險體制逐步轉變;
第二階段:1997年-2000年,統一的全國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形成;
第三階段:2001年開始,統一養老保險體制進一步調整。

㈢ 養老保險的歷史沿革

我國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後分別於1958年和1978年作過兩次修改。1997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我國建立了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制定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從此,我國逐步建立起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為此,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部分是企業年金,第三部分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20世紀80年代實行養老保險社會統籌試點開始進行改革探索,90年代改革全面展開並不斷深化,建立了由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負擔的基金籌集模式,確定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模式,統一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社會統籌部分採取現收現付模式,均衡單位負擔;個人賬戶部分採取積累模式,體現個人責任,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養老保險基金主要由企業和職工繳費形成,企業繳費比例一般不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費比例為8%,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
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在世界上首創的一種新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個制度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上採用傳統型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的籌集模式,即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社會互濟;在基本養老金的計發上採用結構式的計發辦法,強調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激勵因素和勞動貢獻差別。因此,該制度既吸收了傳統型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優點,又借鑒了個人賬戶模式的長處;既體現了傳統意義上的社會保險的社會互濟、分散風險、保障性強的特點,又強調了職工的自我保障意識和激勵機制。隨著該制度在中國實踐中的不斷完善,必將對世界養老保險發展史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性被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為廣大參保職工和離退休人員提供適當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於改善居民對改革的心理預期,增加即期消費,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發展勞動力市場的要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需要。根據上述原則制定的一系列養老保險制度,形成了建立養老保險制度三支柱的共識。第一支柱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政府在進行試點和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養老保險是整個社會保險體系的基礎。基本保險的資金來源於國家、企業和個人三方。國家立法或通過行政手段要求企業必須強制參保,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費形成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其中社會統籌基金由企業繳費的一部分形成,職工個人賬戶基金由個人繳費的全部和企業繳費的一部分形成。以保證勞動者獲得基本生活保障。第二支柱是近年來逐步明確的企業年金。早在1991年,根據《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1991]33號)文件和《關於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勞部發[1995]464號)文件,要建立多層次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企業年金是其中的一個層次。企業年金是由企業和職工共同負擔或是完全由企業負擔,是企業按照其經營效益自願參加的,政府給予參保企業以一定的優惠政策,由國家宏觀指導、企業內部決策執行。企業年金是企業在繳納社會保險費義務之後的附加保險,它主要是企業根據其自身經營情況為職工出資投保的旨在解決企業職工退休後在基本養老保障外取得的養老金。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是由個人根據其自身需要,自願投保,保險費由投保人全部負擔。主要包括自願的個人儲蓄和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以上三個支柱在理論上將一個養老保險制度應有的再分配功能、儲蓄功能與保險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一個共同的養老保險制度之中。
2009年12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轉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辦法從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切實保障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動,保證參保人員跨省流動並在城鎮就業時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順暢轉移接續。

㈣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發展歷程

在我國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基本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養老保險待遇。 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1991年,《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1991]33號)規定: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1997年,《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中更進一步明確:各級人民政府要把社會保險事業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貫徹基本養老保險只能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的原則,為使離退休人員的生活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不斷得到改善,體現按勞分配原則和地區發展水平及企業經濟效益的差異,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大力發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同時發揮商業保險的補充作用。目前,按照國家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總體思路,未來基本養老保險目標替代率確定為58.5%。由此可以看出,今後基本養老金主要目的在於保障廣大退休人員的晚年基本生活。
根據國家現行的社保養老制度,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是由三部分組成: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是指退休後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20%;個人賬戶養老金是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余額除以120。過渡性養老金則需要根據每個人不同情況單獨計算,比較復雜,費用也比較少,此處忽略不計。
這里有幾個數字需要先加以說明,從2006年1月1日起,養老金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因此,再計算用其工資乘以8%,就是其個人每月繳納的養老費用。同時,根據相關規定,「工資」包括:計時工資,級別工資、工齡工資、計件工資、獎金、各種津貼和補貼、過節費、旅遊費、交通費、洗理費、書報費、伙食補助、住房、租房補貼以及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住房基金、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房水電費等。

㈤ 新中國的養老保險歷史可以劃分為哪幾個時期

. 新中國的養老保險歷史可以劃分為哪幾個時期( )。
A.國家保險模式時期 B.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時期 C.福利國家時期 D.社會保險時期
答案AB~

㈥ 山西省企業養老保險管理服務中心的發展歷程

20年的風雨歷程,20年的改革探索,山西省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和管理日臻完善,對促進國有企業改革、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確保了百萬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採取有力措施,積極籌措資金,對全省的歷史拖欠分階段、分步驟進行了全面的補發。
——覆蓋范圍從國有、集體企業職工向多種所有制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擴展,2005年參保人員達到285萬人。
——基金征繳收入逐年增加,從2001年的43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93.5億元。「十五」期間全省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征繳收入實現了年平均增長21%的好成績。
——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不斷加強,收支「兩條線」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全省養老保險基金支撐能力進一步加強,企業養老保險待遇支付能力已達20個月。
——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穩步推進,進入街道社區管理的退休人員達到了57萬人,企業退休人員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十一五」期間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山西省企業養老保險工作任重而道遠,中心全體職工信心滿懷,決心在省政府和省勞動保障廳的領導下,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狠抓落實,為促進山西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㈦ 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歷程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拓展企業年金業務,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商業養老保障計劃,提高員工保障水平,探索個人養老年金保險業務,拓寬商業養老保險服務領域。
2、據《2013-2017年中國養老保險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全國人口10%左右,人口老齡化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的比例將超過30%,養老問題將對中國人民生活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家庭結構小型化、城鎮化進程加速、人口紅利消失,老齡化進程與經濟社會轉型期的矛盾相交織,社會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的需求急劇增加。未來2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老齡事業發展任重道遠。
3、如今中國壽險整體處於低谷期,2011年其增長模式遭遇到瓶頸,在投資收益沒有實質性改觀之前,壽險行業缺乏亮點。養老領域將成為壽險公司的重點方向,養老險將成為壽險行業未來結構調整的突破點,另外保險公司投資養老社區、醫療機構對壽險產業鏈的拓展和延伸,都將成為未來壽險業發展的主要增長點。

㈧ 城鄉養老保險什麼時候提出的,發展歷程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近年來,隨著老齡人口數量的逐年提升,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專會,其養老問題也越來越屬受到人們的重視。鑒於此,本文介紹了居民養老保險的發展現狀,分析了居民養老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提出了幾點有效的解決辦法,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和促進我國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㈨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1、《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拓展企業年金業務,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商業養老保障計劃,提高員工保障水平,探索個人養老年金保險業務,拓寬商業養老保險服務領域。
2、據《2013-2017年中國養老保險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全國人口10%左右,人口老齡化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的比例將超過30%,養老問題將對中國人民生活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家庭結構小型化、城鎮化進程加速、人口紅利消失,老齡化進程與經濟社會轉型期的矛盾相交織,社會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的需求急劇增加。未來2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老齡事業發展任重道遠。
3、如今中國壽險整體處於低谷期,2011年其增長模式遭遇到瓶頸,在投資收益沒有實質性改觀之前,壽險行業缺乏亮點。養老領域將成為壽險公司的重點方向,養老險將成為壽險行業未來結構調整的突破點,另外保險公司投資養老社區、醫療機構對壽險產業鏈的拓展和延伸,都將成為未來壽險業發展的主要增長點。

㈩ 補充養老保險的發展歷程

補充養老保險是在強制性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外,國家通過一定的政策引導、支持和規范發展的,以自願性、市場化運作為基本原則的養老保險體系。我國補充養老保險業務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初步形成了包括企業年金、享受國家政策支持的團體養老年金保險業務及個人養老年金保險業務在內的補充養老保險業務體系。(一)第一階段:「補充養老保險」的首次提出及初期發展(1991—1999年)。作為國有企業改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於1991年在《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1991〕33號)中提出「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將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作為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重要組成部分。
1995年《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國發〔1995〕6號)明確了補充養老保險性質和經辦方式,推動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進入實踐階段,1995—1999年間,中央及地方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紛紛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了不同層次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業務,社會勞動保障部門、商業保險公司及部分有實力的企業機構利用自保機制涉足補充養老保險業務領域。
這一期間,國家允許地方根據自身財力狀況,給予補充養老保險不超過上年工資總額4—15%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優惠,使得補充養老保險業務獲得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形成了我國補充養老保險發展歷程中的小高峰。(二)第二階段:企業年金一支獨大發展時期(2000—2006年)。由於補充養老保險業務屬於新生事物,經驗不足,業務發展中出現了多頭經營、監管真空及部分職工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等諸多問題。1999年底,國務院對補充養老保險市場進行了清理整頓,將包括石油、煤炭等11個部門和單位經辦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納入社會養老保險,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管理。其他行業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歸屬商業保險,由中國保監會監管。
此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了「企業年金」的經辦模式。隨後,聯合中國證監會、中國銀監會和中國保監會等各有關部門出台了《企業年金試行辦法》、《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企業年金管理指引》等若干規范性文件,逐漸形成了企業年金的政策框架,並在社會保障系統內部發文明確企業年金是補充養老保險的唯一形式。
這一期間,社會保障部門受託管理的11個部門和單位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業務均轉制為企業年金,超百億元的託管資金規模使得企業年金成為補充養老保險業務的絕對主體,導致社會普遍認為企業年金是唯一的補充養老保險業務。商業保險領域的補充養老保險業務,則難以享受各地給予企業年金繳費不超過上年職工工資總額4—8.33%部分准予稅前扣除的政策優惠。(三)第三階段:商業補充養老保險業務回歸補充養老保險體系(2007年至今)。為推動商業保險領域補充養老保險業務發展,爭取其與企業年金同等發展地位,中國保監會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是明確企業團體養老保險屬於補充養老保險,指出「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具體經辦模式包括企業年金和企業團體養老保險。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經辦模式」。
二是印發《保險公司養老保險業務管理辦法》(保監會令〔2007〕第4號),解決養老保險行業的規范問題,使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具有顯著的養老特色,具備了與企業年金等同的功能。
三是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的補充養老保險業務扶持政策,先後在天津濱海新區試點享受財政獎勵的補充養老保險業務,在上海試行稅延型個人補充養老保險業務。
上述舉措的實施,逐漸推動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回歸補充養老保險體系,獲得與企業年金等同的政策扶持,補充養老保險逐漸呈現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共同發展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6月2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明確給予團體投保企業保費支出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標准內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准予扣除,從國家稅收政策層面統一了包括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在內補充養老保險業務享有的優惠權利,為企業年金和商業保險領域補充養老保險業務的進一步發展開拓了空間。

閱讀全文

與我國養老保險的發展歷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去哪交費 瀏覽:341
延遲退休年齡最新消息博客 瀏覽:199
a照60歲後怎麼辦 瀏覽:438
敬老院幹部調動申請 瀏覽:556
以前不孝敬父母怎麼辦 瀏覽:353
養老金金額跟基數有關系嗎 瀏覽:220
聊城婚前體檢去哪裡 瀏覽:379
60歲女人做愛 瀏覽:431
廣州40年社保退休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693
村主任九九重陽節講話稿 瀏覽:796
2016年教師退休金不按工齡發放嗎 瀏覽:777
朝陽60歲獨生子女補貼 瀏覽:177
孝敬長輩的作文英語 瀏覽:999
大家都交多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 瀏覽:639
老年人胸悶口乾睡不著 瀏覽:910
退休金網上簽到在哪裡簽 瀏覽:858
沈陽市中捷愛心敬老院 瀏覽:343
體檢動脈硬化檢查什麼 瀏覽:47
吉林市老人免費乘車怎麼辦 瀏覽:599
英國養老機構的類型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