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28 10:13:16

Ⅰ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和措施

影響:
1.社會負擔加重
2.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適應
3.家庭養老功能減弱
4.老年人對醫療保健、生活服務的需求突出。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加重,我國養老保障的負擔之重,養老保障體系建設面臨的壓力之大,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難度之大,養老保障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之遠,都將是前所未有的。

措施: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長期規劃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長期規劃。我們提出 健康老齡化戰略內涵,主要包括"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內容,這是對中國老齡工作的綜合概括,是促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解決好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主體思路。具體建議是:
提高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
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強調中國人口 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嚴峻性,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緊迫性,以及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級政府和領導的思想認識,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
明確國家老齡工作的方向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家的五年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結合經濟發展進程和城鄉不同情況,精心設計和構築中國老齡的工作體系,明確提出目標要求、工作重點、投入力度、檢查標准。
落實到各地的發展計劃中
要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把該地區老齡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根據國家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納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採取分工負責和齊抓共管方式,對老齡工作有管理、有服務、有措施、有檢查。
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
走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養老道路。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 區養老服務網路為輔助,公共福利設施養老手段為補充,社會保險制度為保障的居家養老體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會和國家作用有機的組合起來,使之發揮出效用。具體建議是:
居家養老環境
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設計要充分考慮方便老年人和滿足老少戶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設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動的場所,使得絕大多數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繼續發揮家庭養老功能,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傳統的家庭養老體系。
加快社區老年服務建設
在城鎮建設規劃中,要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趨勢,合理規劃社區藍圖,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詢、購物、清掃、陪伴、護理、緊急救護等各種服務,並為老年人學習、文體、康樂、交往等社會活動的需求提供條件,逐步建成適合城鄉不同特點、多層次、多功能、多項目的社區老年人服務體系。
適度發展公共養老的福利設施
對政府設立的敬老院等養老、安老機構和設施,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機構撫養的老人情況,政府要繼續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設施條件,逐步提高居養水平。鼓勵和扶持社會民辦公共養老設施,制定優惠政策積極發展福利性公共養老設施,形成對家庭養護困難老人的救助保障體系。
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
要採取各種措施,完善城鎮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正常增長機制,完善相對獨立的養老金經辦機構,負責養老金的徵收、給付、營運和管理,用發國債形式探索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保證全額按期予以支付。農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儲蓄和家庭保障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並積極推進城鄉養老、醫療方面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逐步建立起城鄉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
積極發展老齡產業
老齡產業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產業,既包括生產性產業,也包括服務性產業,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發展老齡產業,一是要從中國實際出發,以滿足老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為目的;二是要以市場為導向,按經濟規律辦事,三是要保證養老費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具體建議是:
市場機制帶動老齡產業發展
國家要根據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圍繞老年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對一些產業進行結構調整,開發生產適用對路的各種老年用品,鼓勵和引導老年產品市場的發展。經濟管理部門應運用市場機制,制定一些必要的優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質的為老服務產業發展。
以老齡產業發展社會福利事業
城鄉養老社會化服務要逐步走產業化發展路子,在財政給予必要資助的同時,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啟動老齡產業機制來興辦社會福利設施,實行誰投資誰管理,依法進行經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努力降低為老服務產業發展成本
要充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發展老齡產業,多層次、多渠道籌集發展老齡產業的資金,努力提高資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桿作用,在稅費徵收政策上,考慮扶持為老服務產業的發展。
主動提高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
中國的養老保險已經覆蓋了有工資收入的勞動者以及相應的其他的一些公民,在制度上已經是全覆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大概覆蓋的人數也達到大概3億,中國我們養老保障制度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
而由於中國人人均壽命的提高,中國慢慢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2010年11月的數據,中國的老齡化率已經達到了13.6%,褚福靈認為,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延長退休年齡就成為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但是他認為延長退休年齡應可選擇的是彈性退休或者柔性退休,讓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都有選擇確認退休年齡的權利。「單位有用的意願,個人也有繼續工作的這種願望,那麼我們說他們達成共識或者達成一個什麼協議,繼續工作,繼續繳納養老金,繼續交納社會保險費,到這個年齡之後,再按規定領取養老金」。

Ⅱ 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之間的關系探討

隨著社會人口中老年人比例的上升,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負擔將會加重,不僅需要支付更多的養老金,而且需要更多的醫療費用支出。據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有關國家統計,65歲以後每人用於醫療保健方面的費用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倍增加(見表1)。因此,社會保障收入難以承受老齡化必然帶來的不斷增高的支出需求,許多國家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出現了支付危機。

老齡化造成了養老保險繳費與支出之間的不平衡。據有關專家對OECD20個主要發達國家的分析和預測,除英國和愛爾蘭以外,其他18個國家的養老保險的繳費和支出之間將長期存在較大的差額,特別是在2005—2035年期間,差額將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其中有15個國家預計在2035年養老保險支出佔GDP比例將比養老保險繳費佔GDP比例高出5個百分點以上。
對於亞歐很多發達國家來說,在其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持和福利主義政策指導下,已經實行了較高水平的社會保障,而老齡化的到來大大加重了社會保障的負擔,政府不得不以高赤字來支撐這樣一個成本高昂的體系。

以德國為例,為了支付養老金,德國政府每年要拿出700多億歐元來補貼。1965年,德國社會生產總值的9.8%用於福利支出,而今是17%。德國政府開支的相當大一部分用於福利和補貼。在2001年,德國政府的全部開支中,福利支出佔51%,其中給老年人的福利補貼佔全部開支的32.9%。高額的社會保障支出是德國赤字和國債不斷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1970年德國國債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8.6%,2002年超過61%。僅支付利息一項就成為政府的沉重負擔,2002年此項開支佔德國政府全部開支的11%,致使對教育和基礎建設的投資不斷縮減,1970年時德國這方面開支的比例還佔16%,而如今聯邦、州和市鎮三級的投資卻僅為6.2%。

在美國,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支出也是影響美長期預算赤字的結構性因素。美國社會保險和醫療福利支出在2002年佔美國GDP的7%左右,預計到2030年將提高到12%,這些開支將在今後10年使聯邦政府赤字達到1.5萬億美元。

Ⅲ 全國人口老齡化對農村老人的養老金有影響嗎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早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它就擁有大量的人口和強大的力量。當時社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龐大的人口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於是,計劃生育開始實施,出現了人口年齡差距。



這樣才能減輕農村青年的經濟壓力,保持他們創業創新進步的活力。解放生產力,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否則,年輕人承受著經濟壓力,一切都是「以生存之名」混日子,社會很難繼續發展下去。這是我們這個積極的國家所不能容忍的!總之,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相信農民養老問題會慢慢得到解決。如今,有很多養老院,在農村也很受歡迎。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農村老年人到養老院養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對於那些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或不回家的老人來說,空巢老人是一個很好的贍養對象。老選擇。老實說,事實上,我們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計劃。

Ⅳ 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給養老保險帶來的壓力

國家已經出台了相關政策,延緩退休年齡,還有就是商業保險作為輔助,社區老年文化活動的擴大和商業化,私人療養中心的建立都可以做到很好的作用。

Ⅳ 簡要分析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如何應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

21世紀我國進抄入了老齡化階段,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的政府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國政府盡快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創新,因此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是當前我國政府需要解決的一項重點問題.文章首先分析了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帶來的挑戰,然後分析了應對人口老齡化採取的措施.

Ⅵ 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給養老保險帶來的壓力

2005年12月14日,《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浮出水面。2006年1月1日,養老新政開始實施,在擴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做實個人賬戶、調整新的計發辦法等方面提出了實質性舉措。直面二十年養老保險改革難題,養老新政開始步入艱難的攻關戰。

老人:新政影響不大

老章是名退休幹部,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也該歇歇了。」如今的他,每天遛鳥、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生活過得悠閑自在,而支撐他幸福晚年的經濟支柱,則來自於他現在每個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

而老章的大學同學老汪的晚年境遇則大不一樣。老汪退休前是一家企業的工程師,他現在的退休金還不到1000元錢,支撐一家人的生活只能說是勉強夠用,為了下崗的孩子和自己的晚年著想,老汪在退休之後又去一家企業當起了會計。

對於中國大多數的老年人來說,老汪的情形更代表了大多數普通老人的養老現狀,日子過得拘謹而節制,和想像中的幸福生活還有一段距離。

「這次的養老金改革對老人的影響不大,就是說目前老人能拿到的養老金不會有任何變化,既不會減少也不會增加。」

這是專家的看法。

實際上,這次養老新政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保證離退休老人的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據了解,為了離退休老人的養老金發放,近五年來,中央財政基本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補貼金額高達2093億元。

據了解,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各項繳費比例已高達40%,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新加坡。為維系這一制度的正常運轉,不得不挪用在職職工的個人賬戶資金,形成了約7400億元的空賬,並且每年還在增長。

養老保險制度轉軌中出現的最大難題,就是巨額「隱形債務」問題。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底,中國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虧空達8000億元,且每年以1000多億元的規模持續擴大。

中人:養老新政的受害者

「20年以後等我老了,能領到的退休金會因此變少嗎?」在一家企業工作的馬勇對自己的未來有些悲觀。已過而立之年還在為事業打拚的他並沒有過多地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但他對自己未來養老金是否會減少顯得十分在意,「到那時候,社會上競爭壓力肯定會更大,養老金要是少了,生活質量如何保證?」

「改革意味著政府將通過提高社會統籌的比例來籌集更多的資金,以支付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專家的看法是,在基礎養老金不變的情況下,個人賬戶規模的縮小,將使在職職工未來的養老金水平縮水。

有人算了一筆賬,假設一名養老新政實施前參加工作且在新政實施後才退休的職工,如果他的平均月薪3000元,養老保險繳費期限為10年;再假設10年後本地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那麼退休後,他在政策變化前後各能領到多少養老金呢?

如果按養老新政之前的養老金政策看,這名職工在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金是880元;如果將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即實施養老新政後,那麼他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金690元。

也就是說,在養老保險制度調整後,這樣的「中人」職工每月的養老金少拿了190元。對此,「新政」給出的應對辦法是,國家將專門對中人發放「過渡性養老金」,這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補償,但發放標准和形式尚未有明確規定。

有關專家認為,「中人」在改革前並無個人積累,這意味著國家對這部分人負有「隱性債務」,「養老新政」實際上是通過犧牲在職一代的福利,來保障退休職工的福利。而且,再過30年,現在在職的一代人將到退休年齡,中國將進入人口老齡化的頂峰。屆時,在個人賬戶養老金積累不足的情況下,為了支付日益增加的養老金,如果政府仍然採取現行的政策,即進一步縮小個人賬戶比例,提高社會統籌比例,將使未來工作的新一代個人賬戶養老金進一步減少,最終可能使養老金制度完全成為現收現付制。從養老金支付的自身規律看,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而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大國,沒有積累的養老金制度難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挑戰。

新人:養老不易

李楠可以說是一個新新人類,80後出生的他剛剛參加工作還不到3年,但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還不夠自己用,談到養老,他就一臉愁容,年輕時攢不下錢,老了以後怎麼辦呢?

剛參加工作的劉志堅最近一直在和同事討論這樣一件事情:自己結婚以後,如何來照顧雙方的老人,雖然父母一再告訴他不用擔心他們的養老問題,但劉志堅還是覺得父母加起來不到1000元的退休工資在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不夠用。

目前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4%,到2030年,中國人口結構將從現在的15個勞動力供養1個老人變為3.3個勞動力供養1個老人。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將使得養老成為一個大問題。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一位學者認為,西方國家進入老齡時期一般都花費一百年左右的時間,而中國從控制生育到進入老齡化只用了18年時間。「我們這個社會『未富先老』,所承擔的養老責任越來越繁重。」

Ⅶ 人口老齡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人口老齡化會帶來的影響有勞動力減少、基本養老保險的支出總額加大、看病就醫問題、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適應 、家庭養老功能減弱等。

1、勞動力減少

中國老齡化嚴重未來十年20-24歲年輕勞動力規模將減少30%,出生率下滑中國老齡化嚴重,中國老齡化嚴重是目前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中國老齡化嚴重,出生率下降帶來嚴重危害,未來十年年輕勞動力減少。

2、基本養老保險的支出總額加大

人口高齡化的加劇,有可能使未來老年人口中患病、失能和失智老人的佔比大幅上升,既會加重企業和政府在基本醫療保險方面的經濟負擔,也會增加老人在醫療和照料方面的支出,從而要求增加更多的個人基本養老金及各種補充養老金收入。

3、看病就醫問題

老年群體是醫療衛生資源的重要消費對象。衛生部曾經有過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傷殘率是全部人口傷殘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衛生資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衛生資源的1.9倍。

我國衛生醫療事業發展較經濟發展卻相對滯後。老年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問題尤為突出。

4、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適應

國家在經濟不發達的基礎上,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遠遠不能滿足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截至2014年底,我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24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萬人, 隨著數量的不斷增加,老年人面臨著養老、醫療以及精神贍養等諸多社會問題,需要大量的醫護人員照顧。

5、家庭養老功能減弱

家庭養老是一種環環相扣的反饋模式。在經濟供養上,家庭養老是代際之間的經濟轉移,以家庭為載體,自然實現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過程。但是現在家庭養老功能正在減弱,主要表現在家庭照料上,受時間、精力、金錢所限,照顧父母令相當一部分人群有心無力.。

Ⅷ 人口老齡化會帶來哪些社會問題

Ⅸ 人口老齡化趨勢對社會養老保險有何影響

造成養老保險支出壓力增大,人口老齡化也就是現有退休的人比較多,需要支出的退休金也就相應的就會增加。

閱讀全文

與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老年人有痰咳嗽吃什麼葯 瀏覽:471
現在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是多少 瀏覽:169
福建老年大學什麼時候開學 瀏覽:523
失信被執行人會停發退休金嗎 瀏覽:570
戀情如何被父母知道 瀏覽:506
除夕重陽節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 瀏覽:407
新郎父母敬酒怎麼稱呼 瀏覽:431
威海市高區老年大學網址 瀏覽:370
葫蘆島出入境體檢哪裡可以辦理 瀏覽:857
長壽的牌照是渝 瀏覽:515
長壽香煙兩岸多少錢 瀏覽:844
第一長壽廠 瀏覽:303
濱江社區養老院怎麼選擇 瀏覽:537
西安總工會養老院 瀏覽:498
養老保險工商銀行怎麼繳費 瀏覽:95
安徽省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 瀏覽:657
哪種動物對父母十分孝敬 瀏覽:378
上海養老金查詢地址 瀏覽:375
為了積分入學父母可以考哪些證書 瀏覽:386
如果人孝順 瀏覽: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