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有關重陽節的書

有關重陽節的書

發布時間:2020-12-18 17:01:00

『壹』 1.諸葛亮孫臏曹雪芹老舍楊萬里2.語文課本書籍小學語文課本教科書3.元宵節重陽

1.歡迎遠客 親切相見 熱情款待 聯歡話別 2.書籍 教科書 語文課本 小學語文課本 3.元宵節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 4.動物 哺乳動物 貓科動物 老虎

『貳』 誅仙重陽節閱讀書在哪裡

端游裡面歲時記·重陽還沒有出現,應該10月11日更新公告里會出坐標的

『叄』 重陽節孝老愛親倡議書

親愛的朋友們:
泱泱中華,禮義之邦,道德傳統,源遠流長。在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的十月,我們又迎來了九九重陽和老人節。
孝,是人性的根本,是人倫關系的傳承。古往今來,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養。父母對於兒女的慈愛,出於本能,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兒女對父母的孝敬,天經地義,是親情的反哺與回報。
孝順父母、敬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文明的重要體現。一個懂得並踐行孝老愛親的人,是人格高尚的人;一個孝老愛親的家庭,是最溫暖的家庭;一個孝老愛親的社會,是和諧發展的社會;一個講求孝老愛親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因為,我們都有老去的一天,我們終將也會成為老人。親愛的同胞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用我們的孝心,用我們的真心,用我們的熱心,用我們的點滴行動,匯聚敬老的溫暖,譜寫出孝老愛親的美德華章——
如果您是遠在異鄉的遊子,那就請您拿起電話,與留守在家的父母親人說一聲辛苦,訴一下思念,問一聲冷暖,多一句囑咐,用最誠摯的語言拉近時空。因為血濃於水的思念很美,真的很美……
如果您尚為人子女,那就請您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為他們多做一次飯,多梳一次頭,多洗一次腳,哪怕只是回家多蹭一次飯……老人的歡樂,與金錢無關!
如果您已為人父母,那就請您做好表率,用您的一言一行將敬老愛親的美德代代相傳。對於孩子,您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您今天的言行,必將是他們明天的榜樣。因為,只有今天的「孝」,才會有明天的「被孝」。
如果您是社會成功人士,那就請您用您的愛心,為更多需要幫助的老人伸出援手,送上溫暖和關愛。您奉獻的是勞動或勞動的結晶,老人們收獲的是快樂和希望!因為你,所以有愛,我們的生活才更美好,我們民族的光榮傳統才有了更好的傳承!
點滴行動匯聚溫暖。親愛的同胞們,網民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用行動傳播美德,用愛心溫暖社會,讓孝老愛親的文明之風吹遍十星故里。
最後,願天下所有的老人都健康、幸福、快樂!
縣文明辦
**年10月

『肆』 重陽節之名來源於哪本書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之名最早出自《易經》。書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4)有關重陽節的書擴展閱讀

登高節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敬老節

近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敬老節的新含義。因「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含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裡面。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伍』 吳軍寫重陽節故事書名是

重陽節的故事非常多,就是尊敬老人和老人更好的相處而已

『陸』 提問首頁 > 文化/藝術 > 書畫美術有哪些關於重陽節的經典詩句

第一篇:描寫重陽節的詩句
描寫重陽節的詩句-重陽節詩句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第一篇:描寫重陽節的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淮上與友人別 【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 山中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1 ] 易水送別 (唐)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別董大 第一首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第二首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別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柒』 重陽節計劃書

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古代人們將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所以稱做重陽。重陽節人們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相傳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叫桓景的人,跟隨方士費長房學習道術。一天,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這一天將有大災大難降臨在你們家。你現在馬上回家,只有讓全家每人都在胳膊上系一個絳紫色的袋子,袋子里裝上茱萸,然後全家外出登高,喝菊花酒,才能躲開這一場大的災難。桓景聽從了師傅的話,在九月初九這一天,全家外出登高飲酒。晚上回家的時候,發現家中的雞、狗、牛、羊全都死了。費長房說是這些動物代桓景全家受禍了。從此,重陽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便流傳下來。

1.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起源荒誕,隨著歲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漸淡薄,登高已不再是為了躲避災難,而成為人們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氣爽、山青雲淡的時節。此時登高遠眺,使人心曠神怡,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許多地方都在這期間舉行登山會。

重陽節前後,北京西山的幾十萬棵黃櫨變成一片徘紅,將西山裝點得分外美麗,別有風情。漫山遍野,猶似披上了一件紅色的盛裝。幾個親朋好友,三五結伴同登西山看紅葉已成為北京人秋季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2.賞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黃蟹肥時。菊花一團團、一簇簇,競相開放,千姿百態,非常逗人喜愛。人們喜愛的不僅僅是她美麗的容顏,更值得稱贊的還是菊花剛強的氣質。在深秋的冷風中,唯有菊花爭奇斗艷,使秋日多了生氣,多了艷麗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賞菊的風俗一直保留下來。在蕭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園里還舉辦菊花會、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情景,吸引著眾多的遊客。

3.飲菊花酒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離騷》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風俗早在戰國時就已有了。後來,飲菊花酒又被附會上神話色彩,說飲菊花酒可以躲避災難。菊花在秋日冷霜中開放,氣味芬芳。人們認為它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便將花蕾莖葉一起採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制,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才開壇飲用。

4.插茱萸

插茱萸的習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葯用植物,有益於內臟。晉朝的時候,人們就已認識到它的葯用價值,並開始種植。重陽時節,人們折下茱萸插在頭上,據說這樣可以抵禦寒冷,躲避災難。此時茱萸的作用已被誇大,成為驅邪的神物。宋朝的時候,人們還給茱萸和菊花起了兩個雅稱,稱茱萸為「避邪翁」,叫菊花為「延壽客」。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真實地描述了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習俗,也表達了詩人渴望重陽節闔家團圓的願望。宋朝以後,插茱萸的風俗逐漸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視為神物,僅僅是作為葯材使用了。現在這一風俗已很少見了。

5.吃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應時食品,就如同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陽糕是用麵粉加上棗、栗子或其它乾果蒸製成的,上面插有小彩旗。明清的時候,人們吃重陽糕頗有講究,還伴有一個小小的禮節。在九月初九這日清晨,長輩們將重陽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額頭上,口中還祝福道:「願我的孩子事事皆高。」這是取「糕」與「高」同音,表達了人們對兒女的殷切祝福。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徵著未來的日子步步皆高。

『捌』 [詩經],[禮記],[楚辭]古代這三本書籍中最早記載有重陽節的是那一本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回集重陽入答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玖』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一封家書兩地情」

2007年3月,我校少先隊迎來了普陀區首屆少先隊專項督導,10月又迎來了普陀區學校發展性督導評價小組為期二天的督導反饋檢查,根據專家提出的「將『愛的教育』進一步梳理、整合。將『我愛金洲』、『愛滿金洲』、『愛在心中』三個模塊的內涵建立進一步明確,與生命美育課題相整合等建議,本學期,我校德育領導小組通過梳理、整合、討論,以認真貫徹《兩綱》精神為工作目標,以「祖國發展我成長,促進和諧我能行」為主題,結合學校與隊員實際進行整改,以「愛的教育」為抓手,同時緊緊依託社區資源、家長力量,將「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繼續落實到各方面。通過少先隊活動「感恩」行動、手拉手、生命美育研究的開展,牢記「五個愛」——愛父母、愛老人、愛家園、愛他人、愛自己,共創紅領巾和諧行動。

具體活動:
清風拂面暖人心,和諧校園「愛」牽手。在「祖國發展我成長,促進和諧我能行」為主題的活動中,我校以「愛心教育」為主線,以「珍愛生命,構建和諧校園」科研項目子課題《少先隊活動中生命和諧美的實踐與探究》為載體,將「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感恩、手拉手共行動,進一步深入開展生命教育,讓隊員乘生命之舟,展生命之程,開生命之花,在體驗生命的和諧美中感受健康成長的快樂。
一、感恩愛牽手——「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愛」,一個永恆的話題;「愛」,一個心靈的呼喚。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社會里,我們生活在一個百態人生的多變系數中,社會的和諧,幸福的指數須靠愛的紐帶聯系。數年來,歷經老師與同學們的努力,「愛的教育」在我校已經生根開花,如今,我們進一步深化「愛心教育」活動,樹品牌,通過開展「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系列活動,共創紅領巾和諧行動。
(一)「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串串愛心感恩行
1、感恩社會:「歡樂元宵感恩行」
時值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這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歷年來一直占據著人們重要的寓意。元宵節里掛彩燈、放焰火、猜燈謎、吃元宵等傳統節目,更是延續了幾千年,深入每個人的內心。如今,在我們金洲小學的校園里,同樣在一片張燈結綵的喜氣氛圍中,在全校師生的一片愛心中,在大家全心投入的感恩行動中,我們以「歡樂元宵感恩行」為主題,迎來了難忘的元宵佳節。
元宵節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中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里有哪些歡慶活動呢?為什麼要做元宵燈、編燈謎?而元宵燈又該怎麼做呢?看,我們的同學在爸爸媽媽的幫助指導下,發揮最豐富的想像力,用各種各樣的廢棄物:如紗布、鉛絲、舊圖書、易拉罐、塑料瓶等,同爸爸媽媽一起學著用的靈巧雙手精心製作,一個個富有個性、各具形狀的元宵燈,並將其布置在教室里,展現著濃濃的節日氣氛。我們的同學又在中隊輔導員老師的指導下,了解節日的來歷,開展燈謎趣猜活動,同時親手學做元宵,學煮元宵,當同學們細細品嘗自己親手做的元宵,這味道真是好極了。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把快樂帶給他人,把愛心灑給需要的人,「愛的教育」在我們學校已經深入每一位孩子的內心深處。感恩為幸福之首,是因為不知道感恩的人,永遠不會幸福。當老人們為社會獻出了他們的畢生精力與才華;當軍人為國家安全放棄小家,駐守邊關;當消防員為千家萬戶的生命安全24小時嚴陣以待,當……我們感恩社會,感恩每一個人,於是我們的同學們開始了歡樂元宵感恩行動。在學校,我們三~五年級的部分學生同食堂里的阿姨一起親手做元宵,每個人將自己的心揉入到這小小的元宵里,再將這近700多個元宵分成一份又一份,分別送到真光消防中隊、真光敬老院、真光七街坊、九街坊50戶軍烈屬、孤老、殘障人士、退休勞模、職工等的家中,讓他們和我們一起體驗節日的快樂。另外,我們三~五年級的同學們還將自己親手做的元宵燈、家裡帶來的水果、鮮花、點心等一塊兒帶來,同老人們、消防官兵們一起猜燈謎、表演節目,歡度這個美好的節日,受到了大家熱情的歡迎和稱贊,老人們有的還送來了感謝信。懷著一份感恩的心,送上一份最真摯的祝福,獲得內心的一份收獲,本次感恩行實踐活動,隊員們付出的是愛心,體驗到了奉獻愛心的快樂,懂得了這是做人的准則,「感恩」的常青樹在他們的心中紮根。

『拾』 重陽節最早在那部書中被提到

周易《周易》是中國周代的典箱,被尊為「群經之首,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聖經》,東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根本與源頭,對中國後來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都產生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中國的建築、醫學、音樂、繪畫、日常生活等無不與《周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仍至到影響到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就連《論語》中也多處引用《周易》的詞語。

《周易》是一部古代經典,是關於人類思想和宇宙本質規律的學問,其原理在得到正確認識後,對未來世界的發展必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周易》的作者周文王姬昌在商紂時期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周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周文王,商末諸侯首領,史稱西北侯,追封為周文王。遵後稷、公劉之業,則先祖古公、父親季歷之法,倡導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的社會風氣,使其領地的社會經濟得以發展。與其子姬發在寶雞蟠溪釣魚台聘姜尚為軍師,自岐山起兵率軍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開創者。發明「文王八卦」,流傳於世,《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間在獄中寫了《周易》一書,在位50年。

《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馬遷之說而認同《周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則有不同觀點。由於成書很早,隨著時代演變,文字含義已多不為世人所理解,《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為此古人專門撰寫了《易傳》以解讀《易經》。今天我們所說的「周易」通常指《易經》和《易傳》二者的結合。

《周易》為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是我國最古老、最有權威、最著名的一部經典,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結晶,簡稱《易》、又稱《易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周易》經部本是筮占書,其文字部分是對相應易卦象徵意義的解說和人事吉簡吉凶的判定,而傳部是對「易」的理解和對《周易》文辭的發揮等內容。

易卦系統最基本的要素為陰陽概念,而陰陽概念包括陰陽的性質和狀態兩層意義。如果不理會陰陽的狀態,只論及其性質,則可以用陽爻(-)和陰爻(--)表示陰陽。將上述陰陽爻按照由下往上重疊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稱為八經卦。再將八經卦兩兩重疊,就可以得到六個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稱為六十四別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稱。如果再考慮陰陽的狀態,則陰陽概念又進一步劃分為「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四種情形,可以用「X,O,--,-,」四種符號分別代表之。六十四別卦每一卦的每個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種陰陽狀態,於是全部易卦系統就共有4096種不同的卦。如果將陰陽性質構成相同的各個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種分系統,可以稱為某某卦系。《周易》經部文字說明的內容就是對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徵意義的解釋以及相應的人事吉凶判定(稱為占斷)。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條內容是相應的全靜卦的占斷,其後的六條(乾坤卦系有七條)內容是順次排列的對相應卦系一爻動的卦的占斷。秦漢以後的易學對此都存在錯誤或者說模糊的認識。

占筮及《周易》一書起源於甲骨卜的實踐,或許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辭。後來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繼承了孔子對周易的發現,著了《易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李斯將其列為醫術占卜書而倖免於難。

按照古書記載,易有「三易」《連山》、《歸藏》、《周易》。春秋時代,《周易》作為占筮書流行,不斷有人對它進行解釋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戰國時期,便出現了《易傳》七種,包括《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傳》、《序卦傳》、《雜卦傳》合共十篇,稱為「十翼」。後來《易傳》被編入《易經》,就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周易》。

《周易》中運用八卦預測信息的方法的發明,正是我國人民具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真實寫照,他們在實踐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之事,不是求助於偶像,而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信息預測的科學方法,預測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關信息,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從而更好地認識社會、改造社會、推動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個儲存量很大的信息庫。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

《周易》這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之所以能長存於世,正在於它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它獨特的超前預測、超前反映的功能是目前任何科學儀器無可比擬的,可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人體本身就是一個信息感應器,它本身就有預測信息的功能,而且分工細而嚴密。搖卦時銅錢平放於手心,人的易場力作用於銅錢,使之按照感應易場發生運動,於是銅錢的變動就反映了相應事物的陰陽變化。

目前,我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容易趨向神秘主義。上述狀況嚴重歪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華易學良性化發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閱讀全文

與有關重陽節的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壽島血臍是長壽湖的一種 瀏覽:396
聊城東昌府區養老金繳交比例 瀏覽:649
老年痴呆誘發原因 瀏覽:223
老年痴呆與心理問題 瀏覽:52
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表格 瀏覽:874
鶴崗礦務局和市政退休工資哪個高 瀏覽:625
老年痴呆症需要每年復查嗎 瀏覽:670
吉林省17年退休養老金 瀏覽:174
老人腸癌不吃飯能活多久 瀏覽:887
70歲老村醫雲南男孩 瀏覽:560
小米養生壺怎麼取消wifi閃爍 瀏覽:247
鄭州市男職工退休年齡 瀏覽:665
如何以氣養生 瀏覽:974
海南養老宜居哪個地方最好 瀏覽:233
欠賬如何向父母坦白 瀏覽:176
鋰電電瓶加什麼能延長壽命呢 瀏覽:56
重陽節生的明星 瀏覽:509
養老院質量大檢查操作手冊 瀏覽:472
退休人員更換社保卡後退休工資怎麼辦 瀏覽:230
養老認證是哪個網站 瀏覽: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