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關於孝順是一種理解道理論據

關於孝順是一種理解道理論據

發布時間:2024-05-08 16:27:09

❶ 關於孝的論點論據

年輕人為生活而奔波,為事業而來去匆匆,有沒有人將父母的生活遺忘在匆忙中?孝,一個亘古不變的道德規范。現代人對孝的理解是什麼?為搞清這個問題,從2001年開始,四川省社科院與共青團四川省委共同組織了「中華孝道文化研究課題組」,專門組織調查。經過歷時三年的調查分析,2004年12月中旬正式完成了名為《四川城鄉居民孝道觀念的調查與分析》的報告。

當務之急
調查現代孝道觀

成都商報:孝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代代承傳。人們早已公認,它是約束現代居民行為的重要道德規范。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對城鄉居民的「孝道」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有必要嗎?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趙喜順研究員:根據中央頒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家庭美德確定為公民道德建設的三大基本領域之一,而「孝道」,更是組成家庭美德必不可缺的重要原因。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歷史發展,傳統的「孝道」褒貶不一,現代孝道的概念也磨礫得模糊不清。 從現代的觀念來看,孝道作為一種家庭美德,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當務之急。

但是目前的城鄉居民,究竟如何看待「孝道」、現代孝道觀應該是什麼模樣?為搞清這個問題,從2001年開始,省社科院與共青團四川省委共同組織了「中華孝道文化研究課題組」,專門組織調查。經過歷時三年的調查分析,我們於本月中旬正式完成了名為《四川城鄉居民孝道觀念的調查與分析》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成都商報:調查方式是什麼?調查對象的構成是怎樣的呢?

趙喜順:為力求調查全面、數據准確,首先由省社科院設計問卷,然後委託共青團四川省委,通過全省各地的團組織向城鄉居民發出上千份調查問卷,最後匯總研究,整個過程歷時3年。

《報告》結果顯示,此次調查的人數共有869人,從性別來說,男性佔53.36%,女性佔46.64%。其中年齡最小的14歲,最大的82歲。調查對象中,城市的佔45.91%。從調查家庭類型來看,夫妻兩人家庭佔15.6%,夫妻及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佔39.23%,父母(或其中一方)與已婚子女一同生活的佔20.61%。

總的來說,調查對象包括了各種不同背景的人,有利於全面了解人們對「孝」的看法。

問卷調查
「孝」不只是物質上的供養

成都商報: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被認為是最基本的道德。但是對於孝道含義的理解,則層出不窮,有所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說法,認為對父母的絕對服從,應當是孝道的主旨。《報告》顯示,現代人對孝道的看法又是怎樣的呢?

趙喜順:此次調查關注的首要問題,就是關於孝道的知曉度。結果96.78%的人們都回答聽說過「孝道」這個詞,證明它仍是現代人們意識中主要的道德規范之一。

接下來,對孝道含義的問卷調查,卻引人深思。

什麼是孝?古代的孔孟曾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把傳宗接代、厚葬等都看成是孝的重要內容,而且一味強調絕對服從父母。但是從此次調查的結果來看,人們的觀念發生了重大改變:

同意把傳宗接代、厚葬父母、一味順從父母作為「孝」主要內容的被調查者,不到2%;71.63%的調查對象表示,孝的含義應當是「善於奉養父母」。這里我們需指出,物質上供養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對父母不敬、給他們臉色看等,即使供給的是錦衣美食,也不能稱之為孝。

我們發現,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子女們忙於工作、學習、應酬,往往容易忽視對父母的看望問候,使父母因得不到親情滿足而心情苦悶,豐盛的物質供養也同樣無濟於事。只有「養情」、「敬親」相互結合,才能真正體現孝道的精髓。

孝道,實際由子女與父母兩個主體共同維系,因此在《報告》中,我們分別調查子女們對父母生存狀況的問答以及父母對子女是否孝敬的看法。

子女談孝
三成以上子女與父母有矛盾

成都商報:孝道作為一種道德規范,是處理子女與父母關系的行為准則。分析《報告》調查結果,反映出現代社會子女與父母的關系現狀是怎樣的呢?

趙喜順:本調查特別設計了兩組問題:一是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子女與父母的關系問題,包括在一起生活是否曾發生過矛盾沖突,如果發生過,又是由哪些成員之間發生的?二是子女分家後與父母的關系問題,包括分家後如何供養父母、照料父母、看望父母?是否曾因供養父母而發生矛盾糾紛?

首先,看子女與父母共同生活的關系問題。結果回答很少發生矛盾的占被調查者的67.12%。同時,有36.14%的人們認為矛盾源自婆媳之間。這表明,實際生活中三成以上的家庭,確實存在子女與父母的矛盾,而且婆媳關系也成為維系家庭和睦的關鍵。

接著再看子女與父母分家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關於分家後如何供養父母的問題,有48.29%的子女回答父母自己養活自己;回答由子女提供錢糧、父母單獨生活的佔26.56%;回答每天都能看望父母的佔38.67%,回答五天左右看望一次父母的佔20.93%。

老年人年老體衰,生活能力變弱,由於種種原因,子女們往往難以顧及老人們的照料。盡管分家後,父母們的經濟來源有一定保障,但是缺乏子女問候、親情交流的家庭,對年老的父母而言卻是一個巨大的遺憾。這不得不令子女們深思。

父母談孝
二成以上父母認為子女不孝

趙喜順:看看我們設計的問卷中,老年父母對自己子女是否孝敬的評價:

回答「很孝敬」的只佔32.74%,65%左右的父母認為子女「比較孝敬或一般」。應當看出,老人們對子女孝敬狀況所下的「比較孝順或一般」的結論,實則已是弱化了對子女的某些不滿。綜合相關數據,被調查的二成以上的父母們認為,部分子女並不孝敬。

對於子女不孝敬的問題中,有七成以上父母認為是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目前我國老年社會保障並不健全,有相當部分老人,特別是農村老年人,在失去勞動力後,要靠子女來供養。所以,從老年父母的角度來看,是否供養父母,已成為衡量子女孝與不孝的重要標准。同時,《報告》還顯示,「不看望不照料父母」、「子女把帶孩子、煮飯、洗衣等一股腦兒推給父母……將他們等同保育員、鍾點工看待」等,也是被調查的父母們極為反感的。

提倡孝道
嚴厲鞭撻不孝行為

趙喜順:綜上調查資料可見,符合現代社會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需求的孝道,即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人「孝道」思想中提倡的養親、敬親、悅親等,與現行法律規定的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以及公民道德建設所提供的敬老愛老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而「父為子綱」、「厚葬久喪」等封建糟粕則應大力運用輿論的力量進行批駁。

同時,全社會應樹立尊老敬老的典型;另一方面,發揮監督作用,對虐待遺棄老人、嚴重侵犯老年人權益的行為,進行嚴厲鞭撻。

❷ 初三小作文80字,寫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至少運用一種論證方法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中,一直專有許許多多屬孝敬父母的典範,讓人們津津樂道,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位居一切美德之首,是做人的根本。
中外古今,都有孝敬父母的典範,早在我國東漢末年便有「黃香孝親」這一歷史佳話。黃香生於一個貧苦家庭,到了夏天,十分悶熱,使人晚上難以入睡,於是黃香每到睡前就給他的父親扇涼,直至父親睡著。他強頂著困意為父親扇涼爽,不正是孝敬父母的體現嗎?不錯的,孝敬父母其實說易也易,主動做些自己能做的小事,不讓父母們煩心和過度操勞,不就是很好的「孝」嗎?古人用他們的行動指引了我們該如何孝敬父母。

❸ 孝順父母的作文寫作素材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像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關於孝順父母的作文寫作素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孝順父母的作文寫作素材1

1.堯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綱

2.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3.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迅

4.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清)王永彬

5.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明)朱柏廬

6.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7.落日見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8.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先秦)《禮記》

9.酒逢知已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明)高明

10.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11.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12.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

13.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先秦)孟子

14.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先秦)《孝經》

15.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已;腹心相結者,謂之知心。——(明)馮夢龍

1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先秦)《禮記》

1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先秦)《禮記》

18.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先秦)孟子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先秦)孟子

20.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先秦)《孟子·離婁上》

21.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先秦)《孟子·萬章下》

2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先秦)《論語》

23.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先秦)《論語·為政》

24.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先秦)《論語·學而》

25.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先秦)孔子

2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先秦) 《莊子·外篇·山木》

27.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英)羅素

28.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先秦)孟子

29.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先秦)《孟子·離婁下》

30.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先秦)《孟子·離婁上》

孝順父母的作文寫作素材2

一、道理論據:

1、羊有跪乳之恩,鴉有肥哺之義。——諺語

2、長江能容百代客,寸草難報三春暉。——楹聯

3、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二、事實論據:

1、孝道要看盡心。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是個有孝心的人。有一天他想到已去世的父母,感慨地說:「我真傷心,因太貧困了父母在世時,沒有好的東丁供養他們;父母去世時,喪禮辦得也簡單。」孔子勸解地說:「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你用大豆做食品,將白水當飲料,侍奉父母又親,雖說是清苦些,但能盡量讓他們高興快樂,就算盡到你的孝道了。」

2、母親永遠只有一個。恩格斯的父親去世時,留下一筆巨額遺產。按照法律,長子恩格斯應該得到一筆遺產,但恩格斯的弟弟卻蠻橫地要恩格斯入棄繼承權。這時,恩格斯的母親正患重病,為了不使母親因兄弟間的財產糾紛加劇病情,他毅然放棄了繼承權。一年之後,母親的身體逐漸康復,恩格斯才將真相告訴母親。「世上的任何東西都不能使我讓您在晚年時因家庭糾紛而悲傷。我還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永遠只有一個母親。」

孝順父母的作文寫作素材3

1.陳毅孝敬父母

曾讀過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2.一隻木碗

從前有個老人,跟他的兒子、兒熄和孫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連路都走不動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雙手還經常不停地發抖。老人無法照料自己,每當他坐在餐桌前吃飯的時候,湯匙也握不穩,常常會把菜湯撒在桌布或地上。兒子和媳婦都嫌棄他。

有一回,老人吃飯時,又把湯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婦大為生氣,指著老人的鼻子大聲嚷道:你怎麼吃的飯!天天把湯和別的東西撒一地,還把碗都給摔碎了!盡給我添亂。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嗎,想把我累死呀!於是,他們不許老人上桌吃飯了。吃飯時,他們把他趕到灶後的角落裡,給他一隻瓦盆,瓦盆里只有一點點飯菜。老人每頓飯都吃不飽,還得經常挨罵。老人傷心極了,常常一個人在灶後的角落偷偷眼淚。

有一天,老人的手顫抖得連那隻瓦盆都端不穩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兒媳婦沒完沒了地訓斥他,老人一聲不吭,只是不住地嘆氣。夫妻倆商量:咱這爹,什麼都能被他摔碎,長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錢給他買碗買盆呀,得想個辦法,什麼東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對了,用木頭給他做個碗。於是,兒子找來了一快木頭,開始動手做木碗。一會兒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婦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歲的小孫子跑了過來,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這是干什麼?要這些沒用的碎木片做什麼用?老人的兒子問。我要把這些碎木片做成一隻木碗,留著它,等我長大了,就把它拿出來給爸爸媽媽吃飯用。聽到這話,兒子和媳婦相互對視了一會兒,先是一臉苦笑,最後哭了起來。他們似乎終於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兒子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

從此,他們不再將老人趕到角落裡吃飯,而且,即使老人潑了點什麼,他們也不再說什麼了。慢慢地,他們對老人越來越好了。

3.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4.老萊娛親

春秋時,楚國有位隱士,名叫老萊子。這個老萊非常孝順父母,對父母體貼入微,千方百計討父母的歡心。

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特地養了幾只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裡非常高興。

老萊其實也不小了,也年過70。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發,嘆氣說:連兒子都這么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

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著法子讓父母高興。他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也裝著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

一天,他為父母取漿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傷心,故意裝者嬰兒啼哭的聲音,並在地上打滾。父母還真的.以為老萊是故意跌倒打滾的,見他老也爬不起來,笑著說:萊子真好玩啊,快起來吧。

這個成語形容子女想盡辦法讓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暢。

5.烏鴉反哺

在傳說中,烏鴉反哺的故事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個故事,烏鴉&&是一種通體漆黑、面貌醜陋的小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正是這種遭人嫌惡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鳥,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

6.羊羔跪乳

很久以前,一隻母羊生了一隻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不覺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羊羔跪乳。

孝順父母的作文寫作素材4

高中生下跪喂父母吃飯引議

近日,新洲城關高中100個學生跪著給父母餵了一頓飯,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本來是為了培養孩子一顆懂得感恩的心,但是,由學校組織的這種孝心教育卻引來各方議論。

新洲城關高中校長杜金甫說,感恩宴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孝順,下跪喂飯只是形式。孩子給父母喂飯是反哺,互換角色可以讓兩代人多一個溝通的渠道,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

俗話說百行孝為先,但如何培養出有孝心的孩子?不少教育專家認為,組織集體盡孝活動並不是個好辦法。

孝道不應流於形式,更不應該把成年人想要的一種盡孝儀式強加在孩子們的身上。省禮儀協會會長、武漢大學教授李榮建直言,想讓孩子懷有孝心,內心感恩,並非一朝一夕一個舉動就能達到,需要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華師一附中心理學老師蔡群認為,感恩教育要通過合適的方式傳送和表達出來,一定要避免形式主義的教育方式,以免讓孩子誤以為親情和孝心流於形式之上。

❹ 關於孝的議論文,求論據。

孝感動天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親嘗湯葯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嚙指痛心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百里負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蘆衣順母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鹿乳奉親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戲綵娛親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賣身葬父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刻木事親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❺ 有關孝順的道理論據(只要2個)

『孝順』顧名思意先『孝』,才有『順』。『孝』字當先,最大的最真的『孝順』專,我個人認屬為莫過於在父母能吃能喝的時候--孝順,即給他們需要的。多抽些時間陪陪他們,多回家聽聽他們的『啰嗦』。在雙親病榻前再去孝順的,那似乎有點假。如果在他們健康時,讓他們享受最大的幸福,天倫之樂,不給他們添麻煩,不讓他們操心。就算真到了病榻前的那天,不會後悔。
平時,見到父母多和他們說說自己的近況,或者生活上、工作上的一些趣事兒,讓他們覺得和子女沒有代溝,作為子女能為父母的莫過於就是『讓父母親放心、開心、舒心。』如果真的做到了,那就是最大的孝順。其實很簡單,生活上的些些小小的細微的關心。

❻ 議論文論據 ,素材,論點都可以:有關孝心的。

這里有一個《子游問孝》的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游問老師什麼是「孝」。孔子說:「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僅僅是能夠贍養父母罷了。但是像貓狗這樣的寵物尚且被人們飼養喜愛。如果對待父母沒有順從恭敬的心態,那麼用什麼來區分孝順與飼養呢?」孔子的話雖然說得有些逆耳,不過我們不得不稱道聖人的教訓實在是金玉良言。父母和子女所處的時代不同,思想觀念和文化水平當然會有所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樣。這一點是做子女的應該體諒的。我們講求的快樂包括物質和精神的共同享受,現在大多數的子女都能夠滿足父母的物質消費,所以「孝」的要求也就相應提高,如果不順從父母的意願做事使他們開心,又怎麼滿足他們的精神享受呢?喂飽小貓小狗之後還知道給它們一些線團皮球之類的東西讓它們自得其樂,難道「生我劬勞」的「哀哀父母」還不如它們么?其實父母會對子女提出什麼非份要求嗎?只不過是子女因為各種各樣的不願去做罷了。只要稍微用一點自製力,兄弟就可以做到「孝」了。
我們看<<西遊記>>中孫悟空四海訪道的時候,在靈台方寸山的山路上遇到一個終日打柴孝養老母的樵夫,稱頌他「是一個行孝君子,向後必有好處」。可見神仙也贊賞道德高尚的人,兄弟的覺悟肯定比猴子高明吧。
愚直之言,言語唐突,若有冒犯,望乞海涵。但是誠意全君孝節,拳拳之心,希望兄弟能夠明鑒。

這是發生在山東省棗庄市山亭區徐庄鎮一個村莊的真實故事。 「噢……咳咳……「,1月15日,晚飯的時候,徐庄鎮機關幹部尹彥文和家人在一起吃飯,他的父親突然咳嗽起來,他放下飯碗,轉過臉去,用手捂住嘴,沉悶地乾咳了幾聲,有些不好意思地對兒子和兒媳說:「你看,我吃飯吃嗆了。「然後,他起身拿了衣服回村子裡的老宅院休息。
尹彥文的妻子借債辦了一個養豬場,白天,父親幫著他們拌料、喂豬,幫著幹些零零碎碎的雜活。晚上,爺幾個在養豬場里吃完飯,再回家睡覺。吃過飯後,魯南地區下起了2004年的第一場雪,尹老漢 「咯吱咯吱「地踩著雪回去了。
半夜裡,尹彥文的妻子告訴丈夫:「哎,咱爹咳嗽好幾天了,不是吃飯吃嗆了,怕是有其他的病吧。「 尹彥文說:「是他的氣管炎的老毛病又犯了?「這尹彥文時,起身穿了衣服,蹬上鞋,又隨手拿了大衣披在身上,媳婦問他:「這么晚了,你要到哪裡去?「 尹彥文說:「你自個先睡,我去村裡看看咱爹。「 外面的風很大,尹彥文把手插進大衣筒里,跺了跺腳,向村子裡走去。 一路上,尹彥文在想,母親去世後,父親就一直住在村子深處的那座房子里。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成人,現在自己爭氣,媳婦也很能幹,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父親應該很滿足了。
尹彥文走到房子前面的那棵老槐樹下,就聽見父親劇烈的咳嗽聲。咳嗽了一會兒後就漸漸地平息了,像是睡著了。尹彥文想陪伴父親呆一會,剛想叫門,但又怕吵醒了父親,好不容易地睡個安生覺,就不打擾他了。
尹彥文決定在門口站一會兒。尹彥文想起母親剛去世的時候,有人給父親介紹了一個對象,父親看著兩個孩子,嘆了一口氣:「還是我一個人拉扯他們吧!「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姐姐出嫁了,自己也結了婚,老父親倒只剩下一個人了。那年快過年了,人家都准備著年貨,還要預備一些油炸食品。父親外出打工沒有回來,他和姐姐就在村口等。一天,父親披著一身雪花回來的時候,看見兩個孩子呆在大樹下,他的眼淚一下子掉了下來。別人家油炸年貨,父親不會做,鹽粒沒有化開,菜剛放到鍋里,就啪啪地亂響,濺起大片片的油花,炸的菜半生不熟。父親怕浪費,都吃了,結果加上風寒,落下了氣管炎的毛病,這幾年倒是不犯了。
自從辦了養豬場,他又跟著自己整天忙活,卻又經常瞞著病情,怕自己為他操心。 想到這里,尹彥文不忍打擾父親,就站在門口聽父親睡覺。過了一會兒,父親又咳嗽起來,不知怎的,一陣比一陣厲害。那一聲聲的咳嗽像是錘子敲打在兒子的心上:「一、二、三……「 尹彥文在心裡默數著。 咳嗽了一陣,父親才好一些,尹彥文的心也稍稍安寧一些。不一會,父親的咳嗽聲再度響起,「五十、五十一、五十三……「 尹彥文數著的時候,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他的腳凍木了,就在雪地里輕輕地走一走。當他數到第一百九十聲的時候,不知不覺天快亮了。不一會兒,父親起床了,尹彥文推開了門,問父親:「爹,您一夜睡得還好吧?「父親笑了笑說:「好,我一覺睡到大天亮。你怎麼這么早就來了?「 尹彥文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他對父親說:「爹,今天咱什麼都不幹,我陪您去縣人民醫院看病。「
尹彥文含淚給我們講完這個故事,他說:「自己孝敬父母的永遠沒有父母給予自己的多!臨近年關了,必須多關注老人的生活。多陪老人坐坐。別讓老人孤孤單單的過年!「

❼ 孝心的論據有哪些

永要董永娶她為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有詩頌曰: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
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十三、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後人有詩贊曰:
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
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十四、棄官奉親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游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家鄉後,他母竟病癒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餵了一群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里牧羊兼種田;
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十五、單衣順母
周朝閔損,字子騫,是個孝子.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便再娶後母照料閔子騫.幾年後,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待子騫漸漸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親未歸,後母做棉衣偏心,給親生兒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給子賽用蘆花絮.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著拉車外出.外面寒風凜冽,子騫衣單體寒,但他默默忍受,什麼也不對父親說.後來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父親看到棉布里的蘆花,知道兒子受後母虐待,回家後便要休妻.閔子騫看到後母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舍,便跪求父親說:「母親若在僅兒一人稍受單寒;若驅出母親,三個孩兒均受寒.」子騫孝心感動後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歡樂.有詩贊曰: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
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十六、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有詩贊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十七、扼虎救親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十八、懷桔遺親
東漢時,有一位孝子姓陸名績,字公紀.六歲的時候,去九江拜見表術.袁術拿來桔子招待他.他悄悄把兩個桔子揣到懷里,告別跪拜的時候,桔子掉在地上.袁術責問他為什麼悄悄地揣了兩個桔子.陸績跪著說:「我母親一向很喜歡吃桔子,我想把它拿回去孝敬母親.」陸績年僅六歲就知道孝敬母親,袁術大為贊美.
有詩頌曰;
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
袖中懷桔實,遺母報深慈.
十九、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賊窟救親
元代,有個叫孫抑的人,家住山西洪洞縣.武宗年間,考上了進士,官為刑部郎中.但因對朝廷不滿,所以辭去官,回去盡力孝奉父母.這時家鄉兵荒馬亂,強盜四起,就想帶雙親往南陽逃避.途中遇賊兵攔路.因勢單力弱,很難保護二親,於是就毅然決定先護送母親脫險.父親在後面被擒.孫抑誓死要救出父親,安頓好母親後,不顧艱難險阻,隻身進入土匪巢中,但終因寡不敵眾,反被捉拿.孫抑涕泣哀求,釋放他的父親.匪首看他是個孝子,很受感動,於是就把他的父親釋放了.
有詩贊曰:
文人遇賊似臨淵,求釋老親泣涕連.
賊感孝誠遂許放,全家安返樂團圓.
二十一、行乞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二、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三、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
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沈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
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❽ 孝敬父母議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孝敬父母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孝敬父母議論文1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這句出自《中庸》的名言看似深奧難懂,然而,如果你領悟了它所蘊含的思想,就能清楚明了「道不遠人」的微言大義——道,其實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而孝敬父母,便是一種我們理應遵循的道。

有人說:親情是永恆的。它像鑽石一樣,璀璨奪目,歷久彌堅。對於這句話,我非常贊同。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在用行動詮釋它的含義。小時候,媽媽教我讀《三字經》。念到「小黃香,能溫席」一句時,媽媽告訴我,這是一個發生在東漢年間的故事,有個名叫黃香的小男孩,年僅九歲,但已十分懂事了。他每天都幫父親整理床榻。當夏天到來時,他把父親的涼席晾曬,驅走蚊蟲,然後再給父親睡。到了冬天,他先睡在父親的被窩里,直到把床暖熱,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黃香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孝心,不得不叫人感嘆。

反觀現在,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誰能做到這樣細心地照料、孝敬我們的父母呢?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遮風避雨的港灣,還給予了我們溫暖無私的愛與關懷。歲月如梭,我們在一天天長大,而他們額頭的汗水、鬢邊的白發、眼角的皺紋也在一天天增多。可處於叛逆期的我們,有時候非但不領情,還動輒與他們發生沖突。我們不滿父母對我們的教育,覺得父母不理解我們的心情——然而,也許有一天,當我們長大成人,在不經意間驀然回首,才會發現,那些我們討厭的說教,其實都是金玉良言,那些我們嫌惡的規矩,其實都是用善意鋪就的人生正途。只是,彼時尚青春的我們,總是不懂他們的良苦用心。

人生就需要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學會換位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理解父母那珍貴而無私的愛。所以,當我們和父母鬧脾氣的時候,不妨仔細想一想:在你病重的無數個夜晚,陪在你身邊為你擔憂的是誰?在你回家時,用盼望的眼神和燦爛的微笑迎接你的是誰?在你取得優異成績時,非常真誠地為你歡呼雀躍的又是誰?毋需贅言,相信我們的心裡,都已經有了答案。

古人有言,百善孝為先。父母這樣無私地對待我們,我們該用什麼來回報他們呢?其實,盡孝心不需要什麼貴重物品,也不需要什麼蜜語甜言。只需要在他們的生日時候,送上一句溫馨的祝福,一支盛開的康乃馨;在他們勞累的時候,遞上一杯沏好的茶,說上一聲,爸媽,你們辛苦了。

道不遠人人自遠,本心已足更何求。只有用我們真心的努力,去孝敬父母,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孝敬父母議論文2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題記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相信他還是一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小時候,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裡拿到「解放證」,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而在父母的眼裡,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閱歷,卻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責怪我們越來越不懂事,而懷念我們小時候的乖樣子。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

當我們要發火的時候,不妨用手摸一下肚臍。它曾是我們與父母相連的地方,也是母親用營養維持我們生命的地方。我們曾經是父母的一部分,現在能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替他們想想嗎?我們忍心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嗎?冷靜下來,讓自己做出恰當的選擇。

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於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在這種我們看來有些苛刻的「嚴」,反映出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花費去父母多少心血;成家立業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

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的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力滿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

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作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孝敬父母議論文3

是誰,在你熬夜學習時關心的為你捧上一杯熱牛奶?

是誰,在轉冷的深夜為你掖被子?

是誰,在你放學時早就擺好滿桌佳餚?

那是你的母親。

而是誰,給你盡述歷史故事?

是誰,給你修理爛掉的自行車?

是誰,給你寬厚的肩膀在你生病時送你去醫院?

那是你的父親。

而又是誰,一生為你操勞,把他們全部的愛都傾注於你身上?他們就是你的父母啊。做為子女的我們,應該學會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寶貴的精神財富。古代就有九歲的黃香,在炎熱的夜裡為父母驅逐蚊蟲,在冬天為父親暖床。到近代,陳毅元帥回家探望病母,堅持親自為母親洗尿布。這都是些小事,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應該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孝敬父母是一個人道德教養和文化內涵的體現。一個人通過學習,完善了人格,一定是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的。父母把我們生下來,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拉扯大,他們向我們索要過什麼嗎?沒有。義大利的小說家亞米契斯說過:「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若一個人不會孝敬父母感恩親人,那可以說這個人連基本的道德常識都沒有。

父母養育我們,給我們提供基本生活物質。在我們失意時給我們鼓勵,我們受傷時給予我們關懷。「人生莫忘父母恩」,我們報答父母是應盡的義務。

其實孝敬父母很簡單。只要你在回到家裡時,一句輕輕的「爸、媽,我回來了」;晚歸之前給家裡打個電話,告訴他們你在哪裡;游園活動結束後,給他們帶回幾顆你的「戰利品」……甚至好好學習,照顧好自己,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報答。

光陰似箭,我們漸漸成長,歲月卻偷偷爬上父母的臉頰、發鬢,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父母在為我們忙碌了大半生以後,應該安逸享受生活。

孝敬父母其實不需要什麼理由,正因為他們是我們的父母,他們愛我們,所以,我們也要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孝敬父母吧!懷著感恩的心情!以子女的身份!

孝敬父母議論文4

1、道理論據: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肥哺之義。——諺語

長江能容百代客,寸草難報三春暉。——楹聯

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2、事實論據:

孝道要看盡心。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是個有孝心的人。有一天他想到已去世的父母,感慨地說:「我真傷心,因太貧困了父母在世時,沒有好的東丁供養他們;父母去世時,喪禮辦得也簡單。」孔子勸解地說:「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你用大豆做食品,將白水當飲料,侍奉父母又親,雖說是清苦些,但能盡量讓他們高興快樂,就算盡到你的孝道了。」

母親永遠只有一個。恩格斯的父親去世時,留下一筆巨額遺產。按照法律,長子恩格斯應該得到一筆遺產,但恩格斯的弟弟卻蠻橫地要恩格斯入棄繼承權。這時,恩格斯的母親正患重病,為了不使母親因兄弟間的財產糾紛加劇病情,他毅然放棄了繼承權。一年之後,母親的身體逐漸康復,恩格斯才將真相告訴母親。「世上的任何東西都不能使我讓您在晚年時因家庭糾紛而悲傷。我還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永遠只有一個母親。」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恩情最深重的莫過於父母。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是父母辛勤地養育著我們,我們的成長凝結著父母的心血。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關懷、百般呵護和辛苦撫育下慢慢長大的。父母的親子之愛、舔犢之情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無私、偉大。他們可以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心情願付出一切。所以說,父母之愛位於人世間各種各樣的愛之上。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受恩不忘,知恩必報,這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即一個人的良心。一個人如果對給予了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長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報答,不知孝敬,那他就喪失了人生來就該有的良心,那是沒有起碼的做人道德可言的。試想一下,一個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麼能指望他去愛別人呢?可見,人世間一切的愛都需要從愛父母開始。

用心做一件事來孝敬父母,是每一個人必須做的一件事,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

比如,尊重父母的教導。父母所積累的人生經驗是極其寶貴的,往往是我們在課堂上、書本里學不到的,他們對我們這些經驗的傳授是不計回報、真心實意的,所以我們應該認真聽取,虛心接受,否則就會失卻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那樣會是可嘆可息的。

比如,接受父母的監護。父母是子女的監護人,子女要自覺接受父母的監護。例如,離家時要告訴父母,到家時要先見過父母,告訴父母自己已經回家了,使父母放心。平時要定期向父母匯報學習、生活情況,並時時問候父母,以免父母牽掛於心。

比如,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父母對子女的最大期望,先是成人,再是成才,最終成家立業,有所成就。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作為有孝心的子女要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學會生活,學會處世,學會做人,努力進取,認真學習或工作,不再抱怨生活,不負父母的願望,實現父母的期望,這是最重要的孝行。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不只是在心裡想著,口裡念著,更重要的是要付諸於行動,不要以工作忙碌為借口,而忽視了父母的存在,而冷落了父母的情感。在閑下來的時候,多多陪伴在父母的身邊,拉拉家常,讓他們享受到天倫之樂的親情體驗也是難能可貴的。

許多時候,我們總覺得父母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會照顧自己,我們盡可能地不去打擾他們,給他們點錢就可以了,就算是盡到孝心了。其實,父母更需要的是子女們的關愛和理解。一個問候的電話,一次家庭聚會,哪怕是請子女們來吃一餐他們自己親手做的飯菜,他們都會覺得十分滿足的。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它之所以流傳久遠,倍感親切,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旋律優美,而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人間真諦,——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作出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有時候,父母就像一個孩子,為他們做一點小事情,就好似對他們的特別寵愛一般,就會像個孩子般似的開心滿足地笑著,正如老子所言的「復歸於嬰兒」。從小到老,我們一直是父母眼裡的孩子,但年邁的父母,又何嘗不是我們心靈上的「孩子」?在他們論分記秒所過的日子裡,我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才能不會留下更多的遺憾呢?

其實,只要想想還有什麼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坐在父母身邊旁,給他們捶捶背,然後像哄小孩子一樣教他們改掉一些多年來形成的、有害健康的不良習慣,叮囑他們多吃點兒有營養的食品,少操心,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老年集體活動之類的交流。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步入老齡化的父母,在生活上、 精神上越來越需要子女孝順,而且這種孝敬主要應該表現在親情上,而絕非全都可以用金錢或僱傭個保姆來替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父母的機會逐漸減少,商機錯過還會再來,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機會,那就會時不再來,會遺憾終身。

孝敬父母議論文5

父愛如山,母愛如火,孝敬父母不光只停留在口頭上,也不是盲目的順從,是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那怕是為父母端一杯熱水, 那也是孝敬父母。

父母生我育我,這些年的生活真是不易呀!相信每個家庭都是如此,在我的家庭里我是最小的,父母經常把我捧上天。我在家中非常隨便,有時經常惹父母生氣,愛爾蘭母讓我做的我經常是不想做。比我大的兩個姐姐可就比我孝順、懂事多了。每當爸爸和媽媽去幹活回來,大姐和二姐總不會忘了問一句爸媽,你們回來了累嗎接著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白開水。媽媽總是會幸福地和爸爸這樣說:「看,沒白生吧!」一到這時我心裡總是很難受,好像就是在說我是白生的一樣,我總會說:「要說我就直說好了,何必拐彎抹角的,你那兩個女兒孝順以後就讓她們養你們好了。」總耍自己的小孩子脾氣。隨著時間慢慢過去,我也一天天長大,我現在特別為此感到後悔。

藍天白雲,天地良心,爭作孝順子女,讓家人開心自己。

孝敬父母議論文6

大部份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之下快快樂樂的長大,我們好像是小雞一樣,羞赧的躲藏在母雞的肥厚翅膀之下,受到完美的照顧。有些父母則是因為某些因素而無法自行照顧,但也會對孩子做萬完的准備,使他們的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人家說:虎毒不食子,還會照顧虎子。就是這個道理。

而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從小到大都是由外婆帶大的。小時候我每天都很晚睡,但外婆總是會陪著我,外婆也教我騎自行車,很有耐心的教導我,使我學會騎腳踏車。當我難過或是絕望時,外婆也總是適時的給我加油和鼓勵,並讓我重新再次的站起來。暑假時,我和妹妹都會到高雄外婆家住,就算外婆再忙,也會帶我們去踏青或是游泳,玩累了回家之後,還會做一整桌豐盛的飯菜給我們吃,對我們實在是太好了。

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我都想著當我長大時一定會好好的孝順外婆的,因為她很辛苦,而且待我和妹妹又是那麼的好,此恩此德我一輩子都難以望懷的。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當我還沒來得及孝順外婆時,外婆就因為生了重病而撒手人寰。就這樣輕輕的走了,走了令我來不及思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好希望好希望時間可偶倒流,讓我把握時光的好好孝順外婆,如果還有下輩子的話,我願意再次為外婆的孫女,但是我會把握點點滴滴的光陰,好好的孝順外婆的。

從我自己的例子當中,我知道孝順最重要的是即時實行孝道,而不是等到將來才來孝順,因為等到那時再來好好孝順的話,可能會來不及了。孝順是隨時隨地的,不是等到將來賺大錢之後才來孝順,那是一種藉口,不孝的人的借口而已。

孝順不僅要即時,而且也要重視長輩的心裡,讓他們感到窩心,讓他們感到被重視,而且不使他們擔心。孝順不僅要即時,而且是不看地方的,不管在任何的地方,都要重視孝道,都要做到孝順的行為。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人會想,會孝順。但是如果有人不孝順的話,那麼那種人就不配被稱為人,因為孝順是為人處事很重要的准繩,人家說:百善孝為先。即是此理,但願天下人都能做到孝道,不要等親愛的長輩逝去之後,才來後悔來不及。

孝敬父母議論文7

不久前,因為我奶奶的腳上長了一個腫瘤,做了一次手術,所以行動很不方便。

記得奶奶剛做完手術那天,爸爸就立馬下發了工作任務,詢問我的時候可婉轉了:「路路(我的小名),奶奶行動不便,你要記住每天洗洗碗、給奶奶送送水,幫幫奶奶的忙,行嗎?」幫奶奶做事我很樂意,可我非常明白一點,每當爸爸問我行不行的時候,選擇是唯一的,只能回答好。不然離「竹筍炒肉」就不遠啦!

爸爸一說完我就開工了!「路路,你幫我把樓上的被子拿下來!」奶奶用純正的四川話說道。我蹦蹦跳跳地到樓上把奶奶的被子捧了下來。「路路,我有點渴,幫我倒點水,要稍微燙一點的!」我幫奶奶倒好了水,給奶奶端了過去,不過水不夠燙,回去重倒也是經常有的事。「路路,碗該洗了喲!」奶奶每次吃完飯都會提醒我,絕對不會忘啊!我家廚房的熱水來得特別慢,我的碗洗完了,熱水來了……每次洗完碗我的手都會紅通通的,卻還有別的事等著我去干。我覺得洗碗太辛苦了,因此抱怨過不少次。可是奶奶天天洗碗,從沒抱怨過。我才洗了幾天的碗,就在這叫苦,真是不應該!「路路,我想上個廁所,你扶我一下。」我攙扶著奶奶去廁所,上完廁所再把奶奶扶回去。反正奶奶大大小小的事我都一手包辦了。奶奶的命令無時不在,我在認真做作業的時候,奶奶突然叫我端個水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得「時刻准備著」!這種事做多了,我也厭煩了,覺得我就像奶奶的傭人,可我仔細想想,要是照我這么說的話,那奶奶豈不是當了一輩子的傭人嗎?

我有個幼兒園同學,他在家是有償服務的:洗個碗8塊,倒個垃圾3塊,家裡還是有電梯的!為自己父母做事還要報酬!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問題:說幫父母做家務是助人為樂嗎?我看了真氣憤,父母生我們,叫助人為樂嗎?父母一輩子為我們做的那麼多的事,從我們的出生開始,每一天都在為我們的衣食住行而操心,這能叫助人為樂嘛?!

長輩、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他們一直在為了我們操勞。以前是我們小,還不懂的孝敬父母,可現在。我們應該去孝敬父母,報答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❾ 孝心的論據有哪些

網路孝心的典故很多啊,下面是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的故事
一、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舜有個弟弟叫象,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 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後人有詩贊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二、孝傳五世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縣,有個姓陳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親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雙親,溫順孝敬從來不讓父母心中有憂慮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則衣不解帶日夜陪床服侍親自做湯熬葯。二老逝去後陳侃悲痛欲絕,真正做到了事生盡力事死盡思的聖人垂訓。他的孝行被整個家族引為典範。所以後代子孫人人效法,尊老愛幼,兄弟團結夫婦和睦妯娌相親。以後陳氏家族五代同堂傳為佳話.宋皇樹坊旌表,賜額曰:『孝門陳君,百姓則稱其為「陳孝門」。

後人有詩贊曰;

至孝事親世頌揚,子孫代代仰遺芳

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動楓宸詔表彰

三、兄弟爭孝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 有吳氏四兄弟 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僕,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一日。以後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餚,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

詩雲:父母育恩深似淵,不尤被鬻孝猶虔。

弟兄爭奉酒甘旨,純孝妯娌渾歸賢。

四、勸姑孝祖

明朝時候,浙江紹興山陰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娶了一個童養媳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將其視為『包袱言辭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閨房長跪不起,王氏大吃一驚問其緣故劉蘭姐答道: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聽後恍然大悟.邊流淚邊嘆氣說.良言使我收益不淺啊!於是痛改前非,對待祖母溫柔恭順。而劉蘭姐對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兒明大義,看姑罵祖逆親意

入房跪勸悔前非示範兒孫行孝字。

五、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 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後人贊曰;

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葯湯;

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六、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張菊花。七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父親續娶。菊花沒有因此而分辨生養之別,對待繼母恭敬。她的繼母卻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繼母乘機將她賣給人家作婢女。事有湊巧,菊花的父親在回歸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當父親問她為何落此地步時,菊花含淚不語,生怕連累繼母,在父親追問下,不得已才告之。父親聽後大吃一驚,當即將菊花贖了回來。三日後父女回到家。其父見到後妻,十分惱怒,欲將其休掉。菊花見狀,當即下跪為繼母求情,父親終被其孝心感動,方才罷休。繼母沒有生子。其父去世後,菊花對待繼母和父親在世時一樣孝敬、因此世人有詩頌曰:

一片奉心如石堅,一身被鬻亦依然;

情深跪動恕寬母,純孝並齊閔子騫。

七、挨杖傷老

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時,竟然傷心哭泣。他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什麼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並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說明了他非常孝敬母親。有詩頌曰:

體念母親情至忱,母棰輕重甚關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頓起心酸淚濕襟。

八、負米養親

周朝,有個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裡很貧窮,時常在外面採集藜藿等野菜當食物。而子路為了贍養父母雙親,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來,盡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後,於路南遊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封到擁有百輛車馬的官位。家中積餘下來的糧食達到萬鍾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勞苦,感嘆說;雖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來贍養父母雙親,可惜沒有辦法如願以償了。有詩頌曰:

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

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

九、聞雷泣墓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親特別孝道。他母親在世的時候,生來就很膽小,懼怕雷聲,王裒經常在打雷的時候,到母親身邊給其壯膽。母親去世後,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靜的地方、一到刮風下雨聽到震耳的雷聲,王裒就奔跑到母親的墳墓前跪拜,並且低聲哭著告訴道:「兒王裒在這里陪著您,母親不要害怕。」

有詩頌曰:

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台;

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十、卧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

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十一、親嘗湯葯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後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

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後三載病,湯葯必先嘗。

十二、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裡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有詩頌曰: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

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十三、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後人有詩贊曰:

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

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十四、棄官奉親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游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家鄉後,他母竟病癒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餵了一群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里牧羊兼種田;

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十五、單衣順母

周朝閔損,字子騫,是個孝子。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便再娶後母照料閔子騫。幾年後,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待子騫漸漸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親未歸,後母做棉衣偏心,給親生兒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給子賽用蘆花絮。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著拉車外出。外面寒風凜冽,子騫衣單體寒,但他默默忍受,什麼也不對父親說。後來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父親看到棉布里的蘆花,知道兒子受後母虐待,回家後便要休妻。閔子騫看到後母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舍,便跪求父親說:「母親若在僅兒一人稍受單寒;若驅出母親,三個孩兒均受寒。」子騫孝心感動後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歡樂。有詩贊曰: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

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十六、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有詩贊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十七、扼虎救親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十八、懷桔遺親

東漢時,有一位孝子姓陸名績,字公紀。六歲的時候,去九江拜見表術。袁術拿來桔子招待他。他悄悄把兩個桔子揣到懷里,告別跪拜的時候,桔子掉在地上。袁術責問他為什麼悄悄地揣了兩個桔子。陸績跪著說:「我母親一向很喜歡吃桔子,我想把它拿回去孝敬母親。」陸績年僅六歲就知道孝敬母親,袁術大為贊美。

有詩頌曰;

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

袖中懷桔實,遺母報深慈。

十九、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賊窟救親

元代,有個叫孫抑的人,家住山西洪洞縣。武宗年間,考上了進士,官為刑部郎中。但因對朝廷不滿,所以辭去官,回去盡力孝奉父母。這時家鄉兵荒馬亂,強盜四起,就想帶雙親往南陽逃避。途中遇賊兵攔路。因勢單力弱,很難保護二親,於是就毅然決定先護送母親脫險。父親在後面被擒。孫抑誓死要救出父親,安頓好母親後,不顧艱難險阻,隻身進入土匪巢中,但終因寡不敵眾,反被捉拿。孫抑涕泣哀求,釋放他的父親。匪首看他是個孝子,很受感動,於是就把他的父親釋放了。

有詩贊曰:

文人遇賊似臨淵,求釋老親泣涕連。

賊感孝誠遂許放,全家安返樂團圓。

二十一、行乞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二、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三、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

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沈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

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閱讀全文

與關於孝順是一種理解道理論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朋友因為他父母想分手怎麼辦 瀏覽:33
含山縣城鄉養老保險什麼時候交 瀏覽:137
老人腳上無力不能走路是什麼病 瀏覽:714
惠州社保退休的規定 瀏覽:253
佛山桂城兒童入園體檢在哪裡 瀏覽:670
如何跟父母介紹全球高考 瀏覽:402
四十二歲的女人怎麼養生 瀏覽:852
關於孝敬的小詩 瀏覽:227
長壽花花生油5436圖片 瀏覽:435
太陽神現代養生系列有哪些產品 瀏覽:473
退休工資扣個稅 瀏覽:255
孝順兒子好 瀏覽:196
長壽化工職大對面在修什麼 瀏覽:611
怎麼養生才能抵禦嚴寒 瀏覽:886
修水老年大學 瀏覽:553
男士養生市場前景怎麼樣 瀏覽:327
遷安市老年大學規范化試點 瀏覽:853
養老保險單位沒欠費怎麼辦 瀏覽:998
公交司機退休金 瀏覽:45
佳欣女子養生會館怎麼樣 瀏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