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句子

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句子

發布時間:2023-09-15 01:08:30

❶ 有關尊敬老師,長輩或勤奮學習的名言警句.

勤奮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韓愈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華羅庚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義大利)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真心英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雨果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7.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9.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 「(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 「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 「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4.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5.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6.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19.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20.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21.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3.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25.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7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28.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 「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 「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31.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孔子說; 「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32.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出自(春秋)

❷ 有關尊敬長輩,老師和父母的名言警句20條

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父母惟其疾之憂。 ------孟武伯
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子曰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增廣賢文》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❸ 求所有的孔子關於孝順的名言!

1、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年輕人應該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誠信,廣施愛心,親近仁人志士。能輕松做到這些,才可以從事理論研究。

2、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譯文: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夠養活父母便行了,至於狗和馬都能夠得到飼養,若不存心嚴肅的孝順父母,那養活父母和飼養狗馬怎麼去區別呢?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父母的年齡不能不知道,一邊替他們高興,一邊擔憂

4、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當他父親活著(父在,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他父親死了,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對於父之道長期地不加以改變,可以說做到孝了。

5、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做父母的只是為孝子的疾病發愁(意在做孝子的應該體諒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讓父母擔憂)

註: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

❹ 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有關名言詩句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老吾老,版以及人權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❺ 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有關名言詩句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唐)

意思是: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出自:《遊子吟》

2、孝子的奉養,是要使他們從心裡感到愉悅和快樂,不違背他們的意志。——戴聖(西漢)

意思是: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孝子之身終,終身也者,非終父母之身,終其身也。

出處:《禮記·內則》。

3、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白居易(唐)

意思是: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遠禪師,什麼時候能再相見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沒有世俗之事的時候吧。

出處:《遠師》

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戴聖(西漢)

出處:《禮記》

意思是: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

出處:《論語·里仁篇》

意思是:父母的年紀,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的高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❻ 尊敬師長的名言警句

1、師道既尊,學風自善。——康有為《政論集·在浙之演說》

2、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呂氏春秋·勸學》

4、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陶行知

5、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荀子·大略》

6、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7、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師,您的名字刻在我們心靈上,這才真正永存。

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9、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葛洪《勤求》

10、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斯大林

11、疾學在於尊師。——《呂氏春秋勸學》

12、您的思想,您的話語,充溢著詩意,蘊含著哲理,又顯得那麼神奇――呵,在我的腦海里,它們曾激起過多少美妙的漣漪!

1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宋]李覯《廣潛書》

14、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李贄

15、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師說》

16、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荀子·勸學》

17、師道既尊,學風自善。--康有為《政論集·在浙之演說》

18、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呂氏春秋·勸學》

19、身教重於言傳。——王夫之

20、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烏申斯基

21、為學莫重於尊師。——譚嗣同《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22、一日之師,終身為父。——元·關漢卿

23、事師之猶事父也。——《呂氏春秋勸學》

24、片言之賜,皆事師也。——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自序》

25、師道既尊,學風自善。——康有為《政論集·在浙之演說》

26、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經:途經。好其人:愛戴教授自己的人,虛心向他 們求教。隆禮:尊崇禮義)——《荀子。勸學》

27、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陶行知

28、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荀子·大略》()

29、片言之賜,皆事師也。——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自序》

30、一日之師,終身為父。——關漢卿

31、君子隆師而親友。——《荀子修身》

尊敬長輩的名言警句


尊敬長輩的名言警句

1、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2、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3、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孔子

4、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四言》

5、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6、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7、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8、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

9、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10、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1、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12、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勸報親恩篇》

13、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大學》

14、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15、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6、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7、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1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19、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20、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2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2、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23、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林逋《省心錄》

2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25、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26、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27、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28、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9、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30、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31、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3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請)李毓秀《弟子規》

33、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34、長幼有序。孟子

3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6、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37、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38、首孝弟,次謹信。(清)李毓秀《弟子規》

39、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勸報親恩篇》

40、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41、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李毓秀《弟子規》

42、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4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

44、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

45、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46、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47、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春秋)《禮記》

48、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49、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孔子

50、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5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52、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53、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勸報親恩篇》

54、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增廣賢文》

55、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56、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57、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清)李毓秀《弟子規》

58、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第一》

59、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60、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6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62、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63、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64、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6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6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67、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68、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6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70、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71、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72、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73、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清)李毓秀《弟子規》

74、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75、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76、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勸報親恩篇》

7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7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7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魏書》

80、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81、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

82、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83、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84、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85、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孝敬長輩名言警句古代關於尊敬老師的名言尊敬老人的名言警句

尊敬老人的名言警句


尊敬老人的名言警句

1、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林逋《 省心錄》

2、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清)李毓秀《弟子規》

3、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 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

4、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

6、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7、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俗語

8、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9、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勸報親恩篇》

10、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1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孟子

12、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1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14、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15、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16、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清) 李毓秀《 弟子規》

17、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1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名賢集》

19、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20、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增廣賢文》

21、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22、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四言》

23、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動報親恩篇》

24、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25、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26、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27、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9、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盡心上》

30、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李毓

31、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勸報親恩篇》

32、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勸報親恩篇》

33、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34、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35、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36、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春秋)《 禮記》

37、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三國志魏書》

38、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

3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40、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1、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42、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勸報親恩篇》

43、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44、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45、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46、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47、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48、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 拉法格

49、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增廣賢文》

50、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

51、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義大利諺語

52、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 亞米契斯

53、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54、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請)李毓秀《弟子規》

5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

56、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57、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5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尊敬老師的名言關於尊敬老師的名言關於孝的名言警句

尊敬老人的名言


1、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2、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3、老年的悲劇不在於一個人已經衰老,而在於他依舊年輕。王爾德

4、欲為聖朝除弊政,肯將衰朽惜殘年。唐韓愈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6、母親是孩子未來命運的創造者。歐洲

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8、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第一》

9、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大學》

10、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11、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12、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13、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14、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15、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16、滿目青山夕照明。葉劍英

17、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清)李毓秀《弟子規》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9、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2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1、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洛天。唐劉禹錫

22、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23、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24、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25、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26、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27、日落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晉李密

28、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亞米契斯

29、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30、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31、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32、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培根

33、獅子老了狼也譏。阿拉伯

34、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35、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36、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37、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38、為人年老沒心機,為筍年老沒人吃,熬糖老了第一苦,殘花莫望春風時。廣西情歌

3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春秋)《禮記》

40、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41、沒有比巴格達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伊拉克

42、老年人總以為自己狡猾。托富勒

43、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44、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4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6、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47、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孔子

48、人老自多愁,水深難急流。唐李端

49、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孔子

50、不要擔心老起來,到你中止老起來的時候,你就死了。歐洲

51、每個老人都抱怨世界在墮落,抱怨下一代的無禮和傲慢。塞約翰遜

52、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53、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5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第四》

55、五十歲時,你開始厭倦世界;六十歲時,卻是世界厭倦了你。沃克森夏安納

5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57、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前蘇聯)馬雅可夫斯基。

58、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維吉爾

59、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唐王維

60、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61、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62、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63、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64、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65、老年有這么多缺陷和愚蠢,又這么容易受人恥笑。一個老人能夠得到的最好收獲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統領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蒙田

66、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67、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

68、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6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魏書》

70、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71、只生不養的母親不是真正的母親。約謝得

72、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7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74、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75、年高可可以帶來智慧與經歷。英國

76、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

77、世無老而不學之理。德國

78、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79、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論語里仁第四》

80、劍老無芒,人老無剛。明馮夢龍

81、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82、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83、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雨果

84、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85、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請)李毓秀《弟子規》

86、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87、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❼ 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有關名言詩句

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有關名言詩句:

一、尋雍尊師隱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釋義: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遙世外不用記年。撥開濃雲尋找古老的山間古道,奇樹聽那塗塗的流泉。溫暖的花叢中卧著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鶴在眠。與雍尊師交談起來一直到江水已籠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獨自走下煙雲彌漫的寒山。

二、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唐代:白居易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釋義:綠野堂建成之後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指著宅子說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桃李學生遍布天下,哪裡用得著再在門前屋後種花呢?

三、遠師

唐代: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釋義: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遠禪師,什麼時候能再相見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沒有世俗之事的時候吧。

四、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釋義: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五、思母

元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釋義:看到寒霜把蘆花摧殘,不禁落下了傷心的淚水;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再也不會到門口倚靠者柴門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時節,家中糧斷,只好典當袈裟糴米回家,奉養母親。

閱讀全文

與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句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嘌呤高的體檢怎麼看 瀏覽:1000
2015年養老院轉讓信息 瀏覽:772
中石油辭職後怎麼辦理養老保險 瀏覽:152
家庭退休人員補繳養老金多少 瀏覽:751
美國老年養老院視頻 瀏覽:698
老人失控怎麼辦 瀏覽:152
老人機怎麼解除按鍵鎖 瀏覽:978
江油預約體檢多久收到簡訊 瀏覽:810
孕27周體檢什麼 瀏覽:931
70歲老人去世叫什麼 瀏覽:947
用退休工資做擔保可以嗎 瀏覽:912
3600基數養老金能領多少 瀏覽:121
老人斑怎麼去除掉圖 瀏覽:631
寧波的養老金每月可領多少錢 瀏覽:390
2016年50歲是什麼生肖 瀏覽:534
丈夫要求妻子必須孝順自己的父母 瀏覽:147
父母哪些行為會造成不良示範 瀏覽:856
如何讓父母買單 瀏覽:320
淄川區農村養老保險繳費 瀏覽:385
老年人一坐起就嘔吐什麼原因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