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的民俗400字

重陽節的民俗400字

發布時間:2023-08-07 09:28:56

1. 重陽節傳統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更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傳統習俗。


1、登高:避災健身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至於等到的地方,沒有特別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祭祖:謝恩求佑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不過,重陽節的拜祭,是出於作物收成後,祭謝祖先恩德,並祈求祖先保佑,所以氣氛是輕松愉悅的,不會有「行人慾斷魂」般的哀傷。

3、敬老:法定老年節

重陽節,也是中國老人節,人們要表達對老人的孝敬,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正式實施的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4、曬秋:慶祝豐收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

5、賞菊:寓意長壽

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重陽又稱菊花節,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北京人還將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6、佩茱萸:辟邪求吉

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茱萸香味濃,配戴可避邪驅蟲,祛風散寒。作為中葯,茱萸果肉味酸、澀,性微溫,可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內熱消渴等病症。


最後,提醒中老年朋友們,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多和家人朋友交談,切勿悲秋傷感。祈願更多老人安康喜樂:登高賞菊暢心志,老有所樂不知秋!

2.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400字10篇


1.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400字


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許多老人們,都喜歡過這個節日。


而昨天,又是重陽節。我們一家人都在為重陽節做准備呢!相傳,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我們一家人,都在忙自己段賣的事。奶奶和媽媽都在做晚餐呢!爸爸和爺爺都在聊重陽的習俗呢!我知道重陽節是老人節,便也幫奶奶一些小忙呢!晚飯時,我們一家人都興致勃勃地圍在一起過熱鬧的重陽節,大家都吃著重陽糕。聽奶奶說,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製成的一種節令美食。晚飯過後,我們都去了小公園賞花。我坐在小河邊,那水中倒影的花可真是美啊!我不由自主的沉浸在了這美麗的地方。


2.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400字


今天是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我今天准備幫奶奶洗一次腳,因為從小的時候,奶奶每一次吧,臉盆拿在我面前。輕輕的揉著我的腳,那感覺真是太舒服了。同時奶奶也太辛苦了。


晚飯剛吃過,我就像奶奶一樣早早地把盆子和毛巾准備好了,准備給奶奶一個Surprise(驚喜)。這時,奶奶走了過來,我立刻把盆子和毛巾放在奶奶面前,奶奶並不知道什麼意思,茫然歷橋地說:「又要奶奶幫孫女兒洗腳啊!」我頓時皺起眉頭,低下頭說道:「別把我想的這么壞。」話音剛落,我又立刻抬起頭對奶奶說:「這次不是您幫我洗,而是我幫您洗!」奶奶聽了笑的合不攏嘴說:「好,我的乖孫女兒。」


我先讓奶奶坐在一個小板凳上,再微微垂下腰,嚴肅的摸測著水溫,生怕燙到奶奶去。測了一會兒後,我輕輕的把奶奶的鞋子、襪子脫下來放在一邊。


「奶奶把腳放進去吧!我會好好伺候您的。」我開心的朝奶奶一笑。當我的手摸到奶奶的腳時,原來奶奶的腳這么粗糙啊!其間,我的心不禁的顫著。


我慢慢地把奶奶的腳一遍遍的洗著、按摩著,我還認真的對奶奶說:「我以後天天給您洗腳。」奶奶聽了,淚珠一顆顆的落了下來……


3.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400字


「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到了。此時此景,我真的非常想念在家鄉的親人:我那可愛的弟弟是否長高了一些?特別是爺爺奶奶,是否依然健康?我可是他們一手帶大的孫女。兒時與他們在一起的那些情景,讓我記憶猶新。


我常聽媽媽說:我剛出生一個月,為了不影響媽媽的工作,奶奶帶我回老家。而奶奶還要照顧那65歲的爺爺,如今又要照顧剛出生一個月的我。而我可以想像,已經50多歲的老人,在寒冷的夜晚,每天要起來幾次,給我換尿布、沖奶。奶奶沒睡過一個安穩的覺。在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那個小不點的'我,越來越壯實,而奶奶卻越來越瘦小。


漸漸長大的我,調皮又好動,一次,我和小朋友玩滑板車時,不小心在彎曲的路上滑倒了,那時我的手上被颳了好大一塊肉,是爺爺抱著我直奔家裡給我擦葯膏的。可爺爺的腳上還有泡,平常走路都很不方便,可爺爺為了我卻什麼也不管肢燃猛了,因為我是他的孫女。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特別是到了九九重陽節,這是我們孝敬老人的節日,在這兒,我衷心祝願我身邊的老人節日快樂!



4.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400字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這是一個有1700多年歷史的非常古老的節日。


這一天,我們和奶奶一起去爬山。我們來到桂峰山腳下,隨著人流向山頂走去。


一路上我邊走邊問媽媽:「為什麼重陽節是九月初九,不是八月初八,也不是六月初六?」我媽笑著回答我:「中國數字里,一、三、五、七、九是負數,二、四、六、八是正數。所以九月初九是重陽,又稱九九。」"重陽節還有其他活動嗎?"我又問。我媽媽說:「在中國古代,重陽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舉行了各種活動,如:賞菊、插山茱萸、吃重陽糕等。」「那你為什麼現在只爬上去,不舉行其他活動?」我媽回答說:「登高是重陽節的主要習俗。古人認為1999年在重陽登高可以避災。後來,重陽節爬山,逐漸演變為人們放鬆和鍛煉的體育和旅遊活動。」「媽,現在沒人牽扯了,那重陽呢?」媽媽說:「現在沒有人舉辦這些活動了,但是很多人還是會在這一天爬到高處賞菊,欣賞美麗的秋景。每逢佳節來臨,人們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敬老活動,祝願老人步步高升,健康長壽。」


這是我們的重陽節。你是怎麼度過的?


5.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400字


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所有親人一定要一起爬「避災」,插山茱萸,賞菊。在民俗觀念中,1999年的重陽節也叫「老人節」,因為它與「九九」諧音,含有長壽、健康、長壽的含義。


今年重陽節的早上,去白水山登高,看到很多年輕人一步一步扶著老人上來。我被他們敬老的行為感動了,決定回家給奶奶洗腳,給她一個驚喜。午飯後,我准備了足球和毛巾。然後奶奶進來了。我馬上把洗腳盆和毛巾拿來給奶奶,說:「奶奶,我要給你洗腳。」奶奶說:「你還是看書吧。」「請給我一個機會。」我說。「好吧。」奶奶說好。我讓奶奶先坐在凳子上,放滿一壺熱水,用手試試。水溫剛剛好。然後蹲下輕輕把奶奶的襪子脫下來放在一邊。「奶奶,把腳放進去。」當我的手碰到奶奶的腳時,我不禁感到心裡一顫。原來我奶奶的腳好粗糙。是的,我奶奶辛苦了一輩子,現在每天都要為我打工。我真的很慚愧!我慢慢給奶奶洗腳,然後給她輕輕按摩。我很認真的對奶奶說:「奶奶,以後我天天給你洗腳。」奶奶開心地笑了。


老年人的生活多麼需要我們的關心。以後每天都會幫爺爺奶奶做一件事。我會努力學習,不辜負他們對我的期望。


6.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400字


明天是重陽節。今天,在重陽節之際,我們學校開展了重陽節感恩節活動。


10月12日下午,我們在輔導員盧柯的帶領下來到杭州第二福利院。我們不僅給福利院的爺爺奶奶帶了節日禮物,還和他們聊天。我們組采訪了金奶奶。雖然她已經80歲了,但仍然保持著青春活力的狀態。我問奶奶:「你有什麼愛好?」奶奶說:「我有很多愛好,尤其是彈鋼琴。我房間里有一架電子琴,樓下有一架鋼琴。沒事就彈鋼琴。80歲的時候別看我,身體很好,經常下樓做運動。」


一提到奶奶的孩子,奶奶就很激動,高高興興地談起孫女和孫子。奶奶說:孫女學習很好,順利進入哈佛深造。我孫子學習很努力,現在在外地工作,也是個不錯的人才。奶奶還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上理想的大學。


奶奶很善良,認真回答每一個問題,細心教導我們生活的道理。「你老了,就像青春一樣快樂。青春像一隻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就像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


這個感恩節重陽節真的很有意義。



7.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400字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每當我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時,我都會想起重陽節時爺爺教我做重陽糕。


我和爺爺一起和面。瞧,我多賣力啊!我左一搓,右一揉,真像一個真正的糕點師。忽然,爺爺指著我的臉,一邊笑一邊說:「你這個小傻瓜,把麵粉弄得滿臉都是,真像一隻小花貓。」我忙跑去洗手間把臉洗干凈。過了一會兒,爺爺把做好的重陽糕放到鍋上蒸。


只聽「咕嚕、咕嚕」,水聲慢慢變大,一股股水蒸氣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像一輛雪白的汽車,四處奔跑,有的像一個大大的棉花糖,讓人口水直流,還有的像一朵潔白的雲,四處飄盪。


屋裡飄滿了沁人心脾的香氣,我彷彿踏入了美食的殿堂。爺爺把重陽糕端到桌上,那重陽糕軟軟的,彷彿是在向我招手。我心急地對爺爺說:「爺爺,我們快吃吧,希望您來年順利,身體健康。」爺爺面帶微笑地說:「小饞貓,好,好,好,瞧你這饞樣。」


腦海中不斷浮現著爺爺和藹的笑臉,滿是皺紋的臉龐,可是他已經走了,再也回不來了。我不禁落下了淚珠,我心裡很悲痛,真想穿越到以前,可以再次擁有這段美好的時光。


8.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400字


農歷九月初九日是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茱萸節」。《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為「重九」。兩陽相重為「重陽」。「重陽」一詞最早見於戰國時屈原的《楚辭遠游》之中。「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可見重陽節在戰國時代已形成風俗。到漢代重陽節在民間流行。起初,重陽節俗的主題內容只是「登高避難」而已。在代代傳承過程中,其內容不斷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農歷九月九,正是天高雲淡,秋高氣爽的美好季節。人們喜歡在這些日子裡扶老攜幼,登高望遠,觀賞無邊的秋景。放風箏、賞菊花、吃重陽糕、飲酒對歌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正是對秋天美好景色的描繪。重陽節這天,有的地方舉辦廟會,趕集等活動。有的學校組織學生進行登山秋遊活動。有的單位還組織職工或退休老人進行爬山、登高比賽等活動。


根據東方健身長壽中心的建議,1986年,國家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這天,各單位開展敬老活動,並發動全社會為老年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想、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尊老敬老已成為重陽佳節活動的一項重要新內容。


9.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400字


每當秋高氣爽,金桂飄香的時候,我們就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也是一個溫暖的日子——九月初九重陽節。詩人王維曾寫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個。」可見我們身邊的親人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


老師和我們說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們也應該為家裡的老人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來表達我們對他們的孝心。我花了一晚上為爺爺奶奶做了一張精美的賀卡,上面寫滿了我對他們的美好祝福,我希望他們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第二天我趁他們不注意,偷偷地把賀卡放在他們的床邊,准備給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晚上當他們發現這張賀卡的時候,感動極了,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對爺爺奶奶說:「我給你們敲敲背吧!」然後我便先給爺爺敲背,爺爺的背很硬,我加大了力氣,雖然很酸,但是我還是堅持了下來,爺爺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接下來給奶奶敲背的時候我變得很熟練了,奶奶連聲說:「真舒服,真舒服!」敲完背,爺爺奶奶對我說:「你真是我們的好孩子呀!」


在平時我們就應該關心老人,尊重老人,把每一天都當做重陽節來過!


10.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400字


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團圓節」。是漢民族古老而傳統的節日。在農歷八月十五日。此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時期已開始中秋賞月。唐代有登台觀月、泛舟賞月、飲酒對月之風俗。北宋太宗年間(988—1003),始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有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如今與春節、端午節一起並稱中國三大傳統佳節。此節在許多少數民族當中也很盛行。


中秋時節,正值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百果成熟之際,又因此時月亮與地球相距最近,故有「一夜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感慨。因此,「花好月圓」是中秋節的一大特色。該節日的節慶活動以及民俗心理是極為有情致、頗具詩情畫意的。雖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各自習俗有異,但有許多方面大致是相同的。


人們把中秋明月當作團圓的象徵,因此「獨在異鄉為異客」者,總是在中秋佳節之夜,每當看到「床前明月光」時,便會「疑是地上霜」,然後情不自禁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起來。無疑,唐朝詩人李白這首《靜夜思》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自古以來獨處異鄉之人對自己家鄉及親人的無限思念情結,深刻揭示了人們對美滿生活的深情嚮往。

3.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九月初九又稱之為重陽節,每個重要的節日我們都會有一些傳統的習俗一起看看,我收集的關於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1

1、飲重陽酒、菊花酒

重陽節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習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起於上古、由杜康創造、另一說是起於漢初、源自宮廷。但不論何種說法、將菊花和酒緊密聯系、並賦予文化內涵、影響深遠的是晉代陶淵明。陶淵明一生酷愛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閑居》詩序中寫到:「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魏晉之後唐代也盛行飲菊花酒。權德輿《嘉興九日寄丹陽親故》詩雲:「草露荷衣冷、山風菊酒香」。歷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對菊花人文風格的大力推崇有著緊密聯系。

當然茱萸和菊花並不是完全分開的、茱萸也可以吃、菊花也可以插。如《夢梁錄》雲:「今世之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姑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而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詩:「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可見除了飲菊花酒之外還有簪菊花的習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頭上之外還可以吃、也可以佩帶於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等。這種習俗後來發展成各種變俗、如重陽節在門窗上掛菊花枝葉或貼剪紙、或者把彩繒剪成茱萸、菊花形狀來相贈佩帶等。

2、登高嘯詠、群聚宴飲

登高是重陽節的典型習俗、無論是驅邪祈壽還是宴飲狂歡、古人過重陽節一般都將其和登高這一習俗緊密結合在一起。登高是一項古老的活動、它首要的是和先民的狩獵、採集等活動有關、後來慢慢地與人類關於祭祀、山神崇拜、登高避禍、登高升仙等認識或活動發生聯系、從而賦予登高一種特殊含義。

3、重陽騎射、重陽競射

先秦九月舉行大規模田獵和軍事操練的習俗、在漢代以後也得到流傳。據《南齊書》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規定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檢閱軍隊的日期——而這可能就是後世「沙場秋點兵」的起源。[12]而後世流行的重陽糕相傳就是當年發給士兵干糧的遺制。到了唐代、「重陽騎射」發展成「重陽競射」、成為唐宋時期一項重要的重陽節競技習俗、據說當時的王公貴族都樂此不疲。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2

1、登高

登高最初的意義或是躲避災禍、後來也有強健身體、觀賞美景等目的、登高望遠、會使人想起遠方的親人、這樣又有思親的含義。唐朝大詩人王維有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七絕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反映的就是重陽登高、插茱萸和思念親人的情況。

從農時節氣來說、在霜降前後、晝暖夜涼、風清氣爽、楓葉紅時、依然是戶外活動的好時機。秋風蕭瑟、落葉紛紛、長空雁叫、其聲悲戚、此時登高、感悟人生、真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道教登高有接近天的意思、渴望得道成為永生的神仙。

登高與野炊結合起來、則是重陽節發展過程的一種時尚。重陽出遊、親近自然、觀賞自然、感激自然、回歸自然、帶上食品飲料、家人團聚、親戚相伴、友人相邀、鄰居相應、遠離喧囂、拋去煩惱、徜徉山水之間、品嘗美味佳餚、當是其樂融融的。

2、賞菊

九月稱「菊月」、正是菊黃蟹肥時。百花凋零、唯菊花凌霜開放、一團團、一簇簇、千姿百態的花朵、清新高雅的神韻、使秋日多了生氣、多了艷麗的色彩、令人賞心悅目。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菊花以黃色為主、秋季屬金、金為黃色、黃色菊花不僅合於九月時令、更是重陽佳節觀賞菊花的主色。菊花又以其素雅堅貞、凌霜傲骨為文人士大夫所欣賞。古代未婚女子稱為「黃花閨女」、言其金貴和高雅、女孩在重陽節、不但賞菊、還要戴菊、「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詩)。文人墨客還有重陽畫菊、贈菊、詠菊的習俗。

3、飲菊花酒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離騷》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早在戰國時就有餐飲菊花的風俗。菊花是我國常用中葯、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之功效。菊花在秋日冷霜中開放、氣味芬芳。人們認為它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古人稱菊花為「延壽客」。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便將其花蕾莖葉一起採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製成酒、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開壇飲用。飲菊花酒可以活血行氣、延遲衰老、延年益壽、還可以避災免難、長期飲用、對身體有極大好處。民間更多的是飲菊花茶、菊花味苦平、「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4、插茱萸

插茱萸的習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別名「避邪翁」。是一種葯用植物、有益於內臟。晉朝的時候、人們就已認識到它的葯用價值、並開始種植。重陽時節、人們折下茱萸插在室內各處和頭上、據說這樣可以抵禦寒冷、躲避災難。隋唐時茱萸的作用被誇大、成為驅邪的神物。飲茱萸酒、佩茱萸囊、戴茱萸花、室內插茱萸辟邪蔚成風氣。宋朝以後、插茱萸的風俗逐漸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視為神物、僅僅是作為葯材使用了。隨著重陽民俗重心從辟邪消災轉到延年益壽、插茱萸這一風俗漸漸式微。

5、吃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應時食物、就如同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陽糕是以米粉麵粉為原料、加上棗、栗子、石榴籽或其它乾果蒸製成的.。講究的重陽糕要做九層、象徵寶山、上面做兩只小羊、兆九九重陽。在糕上插一些小紙旗、代替茱萸、置蠟燭燈、用點燈、吃糕、諧意「登高」。最初、吃重陽糕有辟邪和祭祀的寓意、之後、重陽糕演變為一種對美好生活的祝福。糕點上裝飾紅棗、栗子、有傳統的早生貴子意義、是祈子的象徵物。明清的時候、在九月初九這日清晨、長輩們將重陽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額頭上、口中還祝福道:「願我的孩子事事皆高。」這是取「糕」與「高」同音、表達了人們對兒女的殷切祝福。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徵著未來的日子步步皆高。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3

一、插茱萸

古代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茱萸節。茱萸香味濃郁、有驅蟲去濕、去除風邪的作用、也有消積食、治寒熱的功能、可以入葯、也可以制酒養生祛病。所以在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有佩帶茱萸或者登高望遠時插茱萸的習俗、還可以將茱萸當作禮物送給親朋好友、以求辟邪求吉、延年益壽。

二、飲菊花酒

菊花酒清涼甘美、有明目、補肝氣、安腸胃、利血、治頭昏、降血壓、減肥之功效、是強身益壽的佳品。飲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經開始盛行。在我國民俗中、人們在菊花盛開之時、採集菊花的莖葉、與穀物摻在一起釀酒、等到來年九月九日飲用。

三 、登高望遠

在重陽節這一天、民間有一個普遍的習俗、就是人們要在這一天外出登高望遠。關於它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1、古代人們崇拜山神、認為「九九老陽、陽極必變」、所以在九月九日、要前往山上登高望遠、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後來逐漸演化為一種娛樂活動。

2、重陽時節、農忙秋收大多已經結束、這時候老百姓比較清閑、山裡的野果、葯材又是成熟季節、所以人們這時候就會去山上採集野果、葯材等等、後來逐漸將活動集中到重陽這一天、演變成重陽節登高望遠的習俗。

四、賞菊花

在九九重陽節期間、各種各樣的菊花正是盛開的時候、觀賞菊花自然就成為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除了觀賞明目繁多的菊花、同時還會點燃菊燈、舉辦酒宴、樂鼓並作、大慶重陽節。

五、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是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代表性食品。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為了慶祝糧食豐收、喜嘗新糧。因為「高」與「糕」諧音、有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後來才有了重陽節登高吃糕的習俗。

4. 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活動

重陽節是一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登高出遊,也稱「老人節」,那麼你對重陽節還有什麼了解呢?以下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活動」,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活動

1、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2、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3、登高出遊

古人重陽登高,本是為了避邪。唐人王維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這種情景的寫照。茱萸,是一種中葯植物,氣味辛烈。燃薰後可以辟蟲虺。古人習慣在九月佩戴以驅邪。

4、簪,菊花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5、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6、宴師

舊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學董牽頭,組織村民殺一隻羊做飯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時商討本村下一年的教書事宜,或繼續留聘,或另請高明。今天學校教師多為公職人員,不少農村仍然習慣在這一天宴請老師。

7、尊老敬老

九九重陽節,今天成了象徵老年人長壽的佳節。是日習慣慰問老人。老人們喜歡到門外遛達遛達,鍛煉鍛煉。體魄強壯者還要登上附近的高處,極目遠舒,以壯暮志。

重陽節的別稱

1、重九節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節。

2、登高節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3、女兒節

重陽節又名「女兒節」,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贈送重陽旗與時鮮盒,稱為送「重陽節盒」。據晉代《搜神記》記載,丁氏女遭惡婆婆虐待,永無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於九月九懸梁自盡,死後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勸人家善待媳婦,請於重陽節讓她們休息。於是人們為丁氏女立祠祭祀。後來每逢重陽節,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兒接回來團聚,稱之為過女兒節,實質上也是讓婦女休息之意。

4、茱萸節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5、老人節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故而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一些地方把農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我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重陽節的主要寓意

生命長久、健康長壽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重陽節各地特色習俗

河北省: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占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河南省:中國開封菊花花會始辦於1983年,開封是以菊花每年舉行一次年會的唯一的城市。

上海市: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省: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江西省:廣豐縣九月九日打糍粑,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山東省: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卜湯,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娘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安徽省: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我特別推薦

5. 關於重陽節的風俗傳統作文(精選10篇)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來了,重陽節除了登高還有哪些風俗傳統?一起寫一篇關於重陽節的風俗傳統的作文吧!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重陽節的風俗傳統作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篇一:關於重陽節的風俗傳統作文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歷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戶外活動,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

農歷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節俗活動是登高,登高之俗始於西漢,劉歆《西京雜記》雲:「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將重九與重三相對,並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九登高,並不僅僅登臨飲宴、賦詩作文而已,它還有其他活動。這些活動綜合而成為「登高會」。登高會也叫「茱萸會」,因此也被稱為「茱萸節」。

篇二:關於重陽節的風俗傳統作文

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了。大院的重陽節有一種傳統,喜歡晚餐湊在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著菊花酒、二鍋頭,吃著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沖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著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著祥和的氣氛。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讓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於長壽。

賞菊花是市民多年傳統風俗,戴菊花防災去病也是人們舊時一大習慣。重陽節到來各大公園將舉辦菊花展,北海、天壇、紫竹院、植物園名聲最大。

重陽節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雲淡的季節。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清代時老北京人放飛之舉極為熱鬧盛行,店鋪集市都出售各種紙鳶,花市賣的風箏種類最全質量上乘。

如今,曾經住過的大雜院早已變遷,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桐祥慎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著花糕,喝著清茶說笑聊天的溫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夥伴。不知不覺當中想起毛澤東的詩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篇三:關於重陽節的風俗傳統作文

今天是重陽節,你們打算干什麼呢?對多數人來說,可能對重陽節沒什麼紀念意義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陽節不但是宴尺有紀念性也是有意義性的。接下來我就說說重陽局敬節的起源吧:

「中秋過後又重陽」,起源於漢初的重陽節有著悠久的歷史。要說重陽節的來歷,那可不是一個輕松的活兒!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傳承至今,重陽節已經演變成為了一個活動豐富、情趣盎然的佳節,各地人們通過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活動來歡度這個歷史悠久的節日。

篇四:關於重陽節的風俗傳統作文

重陽節的一天來到了,我們一家子准備去爬山。車開到了半山的地方,我們就下車開始爬山。我們爬呀爬呀,爬了好一會兒,才爬到半山腰,我們看到了一個亭子,於是就坐在亭子里休息了一會。

我們就繼續爬,我和爸爸走了一會山路,又走了一會樓梯,我爬呀爬呀終於爬到山路的一半。爸爸說我們爬不上去了,於是我們就下來沿著樓梯繼續往上走,又看到一座亭子,我們爬到了亭子的第三層,我從窗外望出去,看見了外面的高高低低的房子、看到了環球中心、高鐵上的火車在開,還看到了錢塘江,就像一條白色的線。這時候我想起了一首詩《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在亭子里休息完了後,我們都覺得時間有點晚了,於是就下山准備走,我們走到了山下坐到車里走了。我覺得爬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我還學會了怎樣爬山哦。

篇五:關於重陽節的風俗傳統作文

你們知道重陽節的來歷嗎?不知道的話,就請看下面的內容吧!

重陽節來源於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相傳在汝河裡有一個瘟魔,他每年都要到人間來走一走,它走到哪裡,哪裡就會鬧瘟疫。這瘟疫傳到了一個名叫桓景的小夥子家裡,他的父母在這場瘟疫中去世了。他小時候聽人家說汝河裡有一個瘟魔為了報仇,他去拜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為師。費長房傳授給他降妖劍法,桓景不分晝夜,披星戴月地練降妖劍法。這天,費長房對桓景說:「瘟魔又要來了,你快去為民除害吧!」費長房還給他一瓶菊花酒,茱萸葉,青龍劍。桓景回到家鄉讓百姓每人喝一口菊花酒,戴上茱萸,爬到山上去,自己去把瘟魔殺死。為了紀念這天,每年的今天都要飲菊花酒,戴茱萸,登高。

篇六:關於重陽節的風俗傳統作文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就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重陽節有登高賞秋,尊老敬老的傳統,故而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今年的重陽節,爸爸媽媽為了讓我有所感悟,帶著奶奶和我,一起來到了西山公園賞菊。一進公園大門,一朵巨大的菊花造型映入眼簾,造型下面圍繞的是形態各異的一盆盆菊花,在秋霜中熱烈綻放。

再向前走,只見各種顏色的菊花,層層疊疊,一簇簇堆在一起,卻又按照顏色分開排列,一排排,整整齊齊。看!它們一個個揚著腦袋,挺著胸脯,坐得端端正正迎接著來觀賞的朋友們,絲毫不敢有一點兒怠慢。

我們不禁駐足細賞。瞧,那一盆金黃色的菊花昴首挺胸,花瓣緊緊簇擁在一起,花蕊黃得鮮亮,花瓣金燦燦的耀眼,開得那麼高貴;看,那一盆玫紅色的菊花嬌艷欲滴,分明是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好象把她的美姿盡數展現在我們眼前;哇,再看那一朵晶瑩欲滴的翠綠菊花,我還是頭一次見呢,花瓣濃綠,你會不會聯想到碧波仙子?奶奶也被這一簇簇菊花深深的吸引了,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順勢再望向遠處,鮮綠色的莖干,翠綠色的葉子,搭配著各種顏色的菊花,公園似乎鋪成了一片菊花的海洋,讓人賞心悅目。我們看的目不暇接,奶奶看的入了神,似乎想起了過去的事情,我似乎看到了奶奶眼裡的老鄰居們正在說笑聊天的溫馨場面。

也許奶奶並不知道什麼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看著奶奶滿臉的滄桑,還在陷入深深的回憶,我似乎長大了,明白了:孝敬老人竟是這么簡單的事,只要你有心,總會找到帶給他們快樂的機會!

篇七:關於重陽節的風俗傳統作文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今天是重陽節也是xx個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溫馨的節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黃金甲正隨著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家鄉,重陽節雖沒有什麼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糍粑是很普遍的。只記得每年重陽節的時候,奶奶就會宰殺自己養的雞鴨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們前來享用。其實反哺之情,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能體會此時的父母親自宰殺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實用意呢?一對坐在家樂福門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爺、老太太,他們攜著手,顯得無比的親近。他們對重陽節有這深厚的感情,子女們成天忙於工作,他們只有兩個字「理解」。今天購點好東西,晚上等他們回來吃個團員飯。很多人不知道父親節,也遺忘了母親節。更多的人也淡忘了今天的重陽節也是老人記節。一句問候,一個不長的電話他們都會會心的甜蜜一笑的。

篇八:關於重陽節的風俗傳統作文

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節到了。我踏上了家鄉的路。往日泥濘的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陽節,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人,不經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歡聲笑語,又在我腦海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強烈。

幾年前的一個重陽節。那時外公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很可愛的「老小孩」,因為他有一顆常青的心,又有寬廣的胸懷。他的笑。是那麼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著身邊的人。

可生老病死—這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終究讓外公從此成為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回憶,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壓在心頭。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長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何謂親情,明白在世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一切。

如今重陽節,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習習秋風,夾雜著思念,吹亂了我的思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悲秋。又值重陽,我終於明白這「悲」從何而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時此刻,我反復咀嚼著這句詩的韻味,嘗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往的追憶。我於這迷離的秋色中,試圖尋找昨日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不知不覺,太陽已滑到了山間,像一隻泛黃的大石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心裡默念著,踏向了歸途……

篇九:關於重陽節的風俗傳統作文

農歷九月九日,便是「重九」日,因為「九」是八卦中的陽爻,所以又稱「重陽節」。同時,九九也稱為長久之意。所以這天也是「老人節」。

重陽節有些習俗,比如要看望老人,節日通常插茱萸、賞秋、賞菊、登高、踏秋;傳統食物為重陽糕、菊花酒;節日重在敬祖、敬老、感恩。

這一天,是我外公的生日。

早晨,為外公生日做准備,拿出我的零花錢,出門去了。我小跑著,去了文具店,買來彩紙和筆,又跑去蛋糕店,買來一塊小蛋糕,小心翼翼地走回家,把蛋糕放在桌子上,拿出彩色卡紙,開始寫賀卡。

中午到了,我的賀卡也做好了。上面有幾朵立體花朵,還有一個正方形窗子,裡面寫「一場秋雨帶去一份溫馨,一縷陽光送去一份暖意,一份友情送去一份思念,在這重陽佳節的日子裡,希望你健康快樂」翻開一頁,四角上有金色花紋,依稀能看見幾匹形態各異,生龍活虎的馬,左邊是一幅畫,一個笑眯眯的老人坐在藤條大木椅上,看著桌子;一個小孩在桌子旁給老人捶背;桌上有一個精緻漂亮的小蛋糕,上面用奶油寫著:「生日快樂」四個字;牆上掛一個日歷,上面寫著:「九月九日」、「重陽節」旁邊還有幾個小字:「外公生日」。右邊是我從網上搜到的20個成語:一帆風順、二龍戲珠、三陽開泰、四平八穩、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報喜、八面威風、九九歸一、十全十美、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招財進寶、金玉滿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吉星高照、旭日東升、欣欣向榮。

中午,我來到外公家,把賀卡和蛋糕交給他,外公樂壞了,我又給他捶背,他心裡別提多舒服了。我把蛋糕給外公,他說:「我不會切,你來吧。」我迫不及待地切開了蛋糕,雖然是給外公的,但我也是想吃的。切成六塊,給外公、外婆、媽媽、我、舅舅、舅媽,給外公的那塊,老人蛋糕吃在嘴裡,甜在心裡。

篇十:關於重陽節的風俗傳統作文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傳統節日,同時它也不像春節、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節日,而為漢族所獨有。

重陽節是一個歲時節日。在中國歲時節令中有7個重復月日數字,如正月正(春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後成了習俗節日。九月九日,日月並陽,所以它在歲時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數字。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以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20xx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6. 重陽節的習俗是什麼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的習俗有:歸寧父母,吃羊肉面,賞菊,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曬秋,放紙鳶,登高,祭祖,佩茱萸等。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的民俗4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陌生老人稱呼什麼 瀏覽:295
親戚給父母掃墓怎麼答謝 瀏覽:458
老河口駕駛員體檢在哪裡 瀏覽:285
重陽節郊遊通訊稿 瀏覽:563
現代人長壽的是 瀏覽:80
富順哪裡有養生 瀏覽:608
浦北為什麼有長壽之鄉 瀏覽:729
父母都在工地受傷了該怎麼辦 瀏覽:537
農村養老費多少 瀏覽:897
新聞中心走進老年大學拍攝 瀏覽:525
累計繳納社保多少年可以辦理退休 瀏覽:115
癌症體檢怎麼做最有效 瀏覽:575
今年徵兵體檢在哪裡河北 瀏覽:391
老年人肺臟主要變化 瀏覽:31
老人不聽話怎麼辦視頻 瀏覽:123
長壽是指 瀏覽:165
2017至2020山東養老金上調多少 瀏覽:753
社保繳15年未到退休年齡怎麼辦 瀏覽:837
養老院常用物品清潔消毒制度 瀏覽:878
花葉長壽花是什麼品種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