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父母為自己積福

孝順父母為自己積福

發布時間:2023-07-22 12:33:07

A. 孝順父母會有大福報,是嗎

在伊斯蘭教的倫理體系中,「孝」被賦予了特殊的內涵和意義,提升到了信仰的高度:行孝不僅是人道的一種體現,也是接近天道的一種途徑。尊老敬老被看作是「萬善之首」,善待父母、孝敬雙親成為每個穆斯林必備的道德修養。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研究伊斯蘭教「孝」的理念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伊斯蘭教「孝」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孝敬父母是真主所命之事。

在伊斯蘭教文化中,以孝敬父母為核心的敬老思想,在穆斯林的思想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響並支配他們的言行,有著明顯的教化作用。在穆斯林看來,孝敬父母、善待老人是真主所命之事,是信仰完善的一種體現。伊斯蘭教提倡天道和人道的結合:崇拜真主,是天道的要求;孝敬父母,是人道的基本。《古蘭經》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真主),應當孝敬父母。」

伊斯蘭教把孝敬父母與崇拜真主、感謝真主緊緊聯系在一起,從中足以看出「孝」的重要性。所以,忤逆父母是大罪。敬畏真主,孝敬父母,這是穆斯林的人格標准。

第二,不僅在物質方面、更要在精神方面孝敬父母。

伊斯蘭教要求孝敬父母,不僅要關心他們物質上缺什麼,還要在精神方面善待他們,甚至以仁慈的眼光看父母都是善功。

第三,善待親緣。

伊斯蘭教要求子女在父母在世時要孝順,他們過世後照看親朋並保持良好的關系也是行孝,父母同樣因子女的善行而受到真主的恩澤。

第四,根據自身的能力去盡孝。

伊斯蘭教主張憑借個人的能力,通過合法的手段和方式盡孝,因為「真主只依個人的能力而加以責成」。改善老人生活狀況,讓老人高興、幸福,其所得必須合法、正當,凡是超過個人能力或運用非法的形式行孝,都是伊斯蘭教明令禁止的。《古蘭經》說:「真主要你們便利,不要你們困難。」按自己的生活條件、收入、能力善待老人就是孝,就是在認真地力行人道。這樣人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條件去履行主命,也使「孝」理念更加貼近現實生活,讓老人時時得享天倫之樂,而並非等到子女功成名就之後才擁有幸福。

第五,即使擁有不同的信仰,也必須行孝。

伊斯蘭教「孝」理念中也包括對非穆斯林父母的孝敬。孝敬非穆斯林父母,同樣是子女在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古蘭經》中指出:「如果他倆勒令你以你所不知道的東西配我,那麼,你不要服從他倆,在今世,你應當依禮義而奉事他倆,你應當遵守歸依我者的道路。」

這就是說,不能盲從父母而放棄伊斯蘭教,但是也不能因此而疏遠他們或不理他們,要愛他們、善待他們、盡心盡力地贍養他們。

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蘭學者馬注根據伊斯蘭精神開拓和發展了傳統的善的概念,他在《清真指南》提出了「四善」說:「能慈骨肉者,謂之獨善;能慈同教者,謂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謂之公善;能慈禽獸、昆蟲、草木者,謂之普善。」其中的「公善」,就是對慈愛外教者、孝敬外教父母的最好解讀。



從上面的探討可以看出,伊斯蘭教的「孝」理念十分獨特,其中有不少是我們現在可以借鑒的。

第一,伊斯蘭教的「孝」理念對於我國緩解老齡化的壓力,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伊斯蘭教將孝敬父母定做敬主的一部分,《古蘭經》說:「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親弱上加弱地懷著他,他的斷乳,是在兩年之中——(我說):『你應當感謝我和你的父母;惟我是最後的歸宿。』」這些經文,用命令的口吻表現出孝敬父母是真主不可更改的意旨,以「弱上加弱」等詞語表現父母對兒女的恩惠之重,將孝敬父母視為僅次於侍奉真主的宗教善功,讓每一個穆斯林在一生當中始終與孝心、孝行相伴。將「孝」理念融入生活,能更好地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第二,與儒家文化結合,更加充實了「孝」理念的內涵。

伊斯蘭教文化中尊老敬老理念和儒家文化的孝道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並成功地交融結合而成了「伊斯蘭教孝文化」,在穆斯林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仍然具有積極作用與強大的生命力。在今天的穆斯林家庭中,老人仍然普遍受到尊重和照顧,老人一般不會因年邁而憂愁,老人多數與兒孫們共同居住,兒孫們對老人都比較孝敬和熱心照料,家庭氣氛和睦溫馨。如果誰家對老人不養不敬,就會受到左鄰右舍的批評和指責。平時晚輩見了長輩要停下來道「色倆目」,向長輩問好。每逢伊斯蘭教的節日,清真寺的阿訇和毛拉都要看望和慰問老人,許多穆斯林群眾也以宗教的方式救濟生活有困難的老年人。任何一個穆斯林都知道「父母悅者,主喜之;父母怒者,主惱之」,照看年邁的父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真主會喜悅。這與儒家的「承顏膝下,以盡子道」相得益彰。

第三,伊斯蘭教孝文化中提倡「厚養薄葬」,父母在世時,作為子女應該真誠地孝敬他們,細心地侍奉和供養他們,禮貌地對待他們。父母一旦去世,應本著節約的精神,力行薄葬。伊斯蘭教反對大辦喪事,反對以「孝的名義鋪張浪費」,伊斯蘭教的「厚養薄葬」對現代社會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孝」可以使家親密和諧、溫馨幸福,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在我國老齡化日漸加劇的今天,伊斯蘭教「孝」理念對維系家庭正常運轉、化解壓力、促進社會和諧有著很多借鑒意義。

B. 孝順父母,行善積德,真是有好報嗎何解我諸多不順

一定有好報的,好報不見得就諸事順利,總有一些不順利留在生活里,畢竟生活太復雜了,而且災難也太多了。不過,你應該相信,你做的好,自己已經有了改變。你想想,大家對你是尊敬的,家人是和睦的,其實已經避免了許多問題,應該感到慶幸的。行善積德,是我們的信條,有了它,別人會從你這里得福,你自然也會得到。只是不如你相信的那麼大。

C. 如何孝順父母

如何孝順父母

大家知不知道應該如何孝順父母呢?對養育我們的父母盡一份孝道,是我們每一個做子女的責任,唯有孝敬父母才得福,那麼如何孝順父母呢?下面就和我們一起來學習了解一下應該如何孝敬父母吧。

如何孝順父母1

一、悅親

悅親是養親的第一要訣、使父母常生歡喜心、可以增進他們的健康、這是壽親之道。在父母前萬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無論我們的環境是順還是逆、都應該克制感情、以悅親為主。對於「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 亦敬之、」這是孝順父母應該有的態度。

二、幫父母做家務

佛說:孝順父母是最大的福田、我們在為父母做家務、其實是在為自己培植福報。想要學業順利、事業發展、婚姻幸福、都要先在父母這塊福田上下功夫、努力耕作。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大多數都在外地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那就更要珍惜這難能可貴的機會、多為父母做家務分擔辛勞。

三、禮敬父母

佛經中常說:父母是家裡的兩尊佛、我們要向禮敬佛陀、那樣禮敬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顏悅色、要知道我們的每一次頂撞、不耐煩、都會極大的減損我們的福報。永遠都不要和父母說:煩死了、真啰嗦、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等等這樣的話。這種行為言氣最傷父母的心、切記、在任何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要禮敬父母、尊重父母體會他們的感受。

四、對父母常懷恭敬之心

在父母面前要常懷恭敬之心、做人懂得禮敬退讓、也懂得心懷感恩、很多人覺得自己翅膀硬了、不需要父母照顧了、就不在理會父母、即使偶爾想起來、也只是象徵性的給父母買點衣服、送點錢、覺得自己孝順父母了、其實這種行為就是最大的不孝。真正的孝順不在貧窮、不在物質、不論何時何地、貴在那顆心。

五、給父母磕頭

這里告訴大家一個改變命運的訣竅、那就是給父母磕頭。曾經有一個人經常頂撞母親、甚至和父母對打、結果生活上出現了各種不順、頭莫名其妙的劇痛、想盡各種辦法治療就是好不了。後來、一位得道高僧告訴他、這是不孝順父母所造成的、讓他改過自新、回去給父母磕頭就好了。他知道錯了、回去後給母親磕了108個頭、頭痛的毛病立馬就好了。父母就是我們的根、如果我們對根不好、自己肯定也不好、營養輸送不上來。現在我們用跪拜的方式、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敬意、其實就是在維護我們做人的根。有些年輕人會覺得難為情、其實不能這么想、多想想父母生育養我們、從來無私的、不計回報的、付出了多少心血、而這一個頭又算得了什麼呢?如果大家覺得生活中有很多的不順、名反省自己平日里對父母有沒有做好、若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那更要趕緊懺悔給父母磕頭、這便是咱們養德的開始。

如何孝順父母2

一、給父母過生日

作為子女,如果連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記得,那未免就有些尷尬了。如果你是一個十分孝順的子女,給自己的父母過生日是一定要做到的。不管你生活中有多麼的'忙,在爸媽生日的時候一定要回去看看他們,給他們過一個美滿的生日。

二、不能和父母吵架

我們的父母年紀大了,有時候會喜歡多嘮叨幾句,這個時候有些子女就會顯得不耐煩,和父母吵起來。這種做法是不孝順的表現,父母的嘮叨都是為了我們好,父母年紀大了,我們更要順著他們的意,讓他們過得更舒心。

三、聽父母的話

我這里說的,聽父母的話,並不是說父母說的都是對的。我們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千萬不要違背他們的意願,至於你實際上按不按照他們說的做,那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了。

四、關心父母的身體

父母的年紀大了,身體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在父母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如果情況有些嚴重的話,最好去醫院做一個全面的檢查,按照醫生的叮囑去照顧自己的父母。

五、把父母交代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很多子女都是把父母的話放當做耳旁風。跟自己的父母也是說一套做一套,有時候自己父母交待的事情要麼不做,要麼拖很長時間才做,這讓父母很寒心。父母把我們養育成人,我們更應該尊重他們,他們交代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去做。

D. 關於孝敬父母報答養育恩的詩句

1.不忘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的古詩句有哪

1、《蓼莪》——先秦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譯文: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看那莪蒿相依偎,卻非莪蒿只是蔚。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勞累!

2、《送母回鄉》——唐代李商隱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譯文:母親對自己養育之恩都無法報答,人生還有什麼事情值得追求呢?

3、《遊子吟》——唐孟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釋義: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4、《古別離》

唐代:孟郊

欲別牽郎衣,郞今到何處?

不恨歸來遲,莫向臨邛去。

釋義:

臨近分別的時候牽者支付的衣服問道:這次你到哪兒去?

我不會責怪你回來遲了,你千萬不要到臨邛那裡去。

5、《國風·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譯文:

和風煦煦自南方,吹在棗樹嫩芽上。棗樹芽心嫩又壯,母親養兒辛苦忙。

和風煦煦自南方,棗樹成柴風吹長。母親明理又善良,兒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涼,源頭就在浚邑旁。母親養育兒七個,兒子長成累壞娘。

黃雀婉轉在鳴唱,悅耳動聽真嘹亮。母親養育兒七個,難慰母親不應當。

2.關於我們報答不盡母愛的詩句

關於我們報答不盡母愛的詩句: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遊子吟》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遊子吟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勸孝歌》

清末 徐熙

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

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

胎嬰未成人,十月懷母腹。

渴飲母之血,飢食母之肉。

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

惟恐生產時,身為鬼眷屬。

一旦兒見面,母命喜再續。

愛之若珍寶,日夜勤撫鞠。

母卧濕簟席,兒眠干被褥。

兒睡正安穩,母不敢伸縮。

兒穢不嫌臭,兒病身甘贖。

兒要能步履,舉止慮顛狀。

哺乳經三年,汗血耗千斛。

兒要能飲食,省口姿所欲。

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勞,愚怠憂碌碌。

有善先表揚,有過則教育。

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

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

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

勸孝歌.百孝篇

朱柏廬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為人須當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兒照樣還。自古賢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孝廉。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動天。福祿皆因孝字得,天將孝子另眼觀。

孝子貧窮終能好,不孝雖富難平安。諸事不順因不孝,回心復孝天理還。

孝貴心誠無它妙,孝字不分女共男。 男兒盡孝須和悅,婦女盡孝多耐煩。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男兒。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和睦兄弟就為孝,這孝叫做順氣丸。和睦娌妯就是孝,這孝家中大小歡。

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女的淑名先學孝,三從四德孝為先。

孝字傳家孝是寶,孝字門高孝路寬。能孝何在貧和富,量力盡心孝不難。

富孝鼎烹能致孝,貧孝菽水可承歡。富孝孝中有樂趣,貧孝孝中有吉緣。

富孝瑞氣滿潭府,貧孝祥光透青天。孝從難處見真孝,孝心不容一時寬。

趕緊孝來孝孝孝,親由我孝壽由天。親在當孝不知孝,孝歿知孝孝難全。

生前盡孝親心悅,死後盡孝子心酸。孝經孝文把孝勸,孝父孝母孝祖先。

為人能把祖先孝,這孝能使子孫賢。賢孝子孫錢難買,這孝買來不用錢。

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孝字齊家家能好,孝字治國國能安。

天下兒孫盡學孝,一孝就是太平年。戒淫戒賭都是孝,孝子成才親心歡。

戒殺放生都是孝,能積親壽孝通天。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積親福孝非凡。

真心為善是真孝,萬善都在孝里邊。孝子行孝吉福護,為人不孝禍無邊。

孝子在世聲價重,孝子去世萬古傳。此篇句句不離孝,離孝人倫難周全。

念的十遍千個孝,消災免難百孝篇。

3.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白話文釋義: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唐代:孟郊《遊子吟》

白話文釋義: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話文釋義: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春秋《禮記》

白話文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出自秦漢《孝經·聖治章第九》

白話文釋義: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為尊貴。人類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重要的了。

4.報答父母恩的詩句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詩人心中的父親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作品】:好了歌

【內容】: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年代】:北宋

【作者】:梅堯臣

【作品】:汝墳貧女

【內容】:

汝墳貧家女,行哭音凄愴。

自言有老父,孤獨無丁壯。

郡吏來何暴,官家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龍種去攜杖。

勤勤囑四鄰,幸願相依傍。

適聞閭里歸,問訊疑猶強。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質無以托,橫屍無以葬。

生女不如男,雖存何所當。

拊膺呼蒼天,生死將奈向。

5.關於孝敬父母的古詩

勸孝歌(清末徐熙) 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胎嬰未成人,十月懷母腹。渴飲母之血,飢食母之肉。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惟恐生產時,身為鬼眷屬。一旦兒見面,母命喜再續。愛之若珍寶,日夜勤撫鞠。母卧濕簟席,兒眠干被褥。兒睡正安穩,母不敢伸縮。兒穢不嫌臭,兒病身甘贖。兒要能步履,舉止慮顛狀。哺乳經三年,汗血耗千斛。兒要能飲食,省口姿所欲。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慧敏恐疲勞,愚怠憂碌碌。有善先表揚,有過則教育。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

遊子吟(唐朝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時她忙著縫兒子遠征的衣服,又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誰能說像萱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6.關於孝敬父母的詩歌

古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關於孝敬父母的現代詩歌

歲月,拋落我一雙又一雙鞋子

風雨,脫掉我一件又一件衣裳

家園,賜於我一座又一座路標

母親,永不疲倦地向我凝望

古老而又永恆的關愛

有時,母親的手送我一程

有時,母親的心送我一程

其實,送與不送都一樣

我早已經知道

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

都是你心頭的牽掛

在歲月的山路上,我為你寫下腳印

在風雨的旅途中,我記住你的笑容

在歲月的風雨中——

我會帶著感恩和虔誠,為你祝福

7.報答父母恩的詩句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詩人心中的父親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作品】:好了歌

【內容】: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年代】:北宋

【作者】:梅堯臣

【作品】:汝墳貧女

【內容】:

汝墳貧家女,行哭音凄愴。

自言有老父,孤獨無丁壯。

郡吏來何暴,官家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龍種去攜杖。

勤勤囑四鄰,幸願相依傍。

適聞閭里歸,問訊疑猶強。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質無以托,橫屍無以葬。

生女不如男,雖存何所當。

拊膺呼蒼天,生死將奈向。

E. 為什麼說孝順父母是聚財智慧

為什麼說孝順父母是聚財智慧?
不孝順父母——必然破財,
孝順父母了——必然聚財。
孝,即孝敬,是發自內心的尊敬推崇父母;
順,即順從,是順從父母取悅父母的智慧;
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家庭美德。

古籍雲: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即是行善;中國道家思想勸善書《太上感應篇》認為:心存善念,天必佑之,福祿隨之,眾神衛之,眾邪遠之,眾人成之。

孝為德之本——孝順父母即是積德;《論語●里仁》曰:德不孤,必有鄰。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與他為伴、與他為鄰。換言之,修德可以聚人,可以形成人脈磁場。

由此可見,孝順父母是吸引人才、經營人心、管理人性、聚集財富的智慧。

F. 為何孝順父母,才配享天降福報

先賢古聖曾教導我們,父母是我們人生中最大的福田。行孝道就是在種福田。

人生在世,一切的福德與善因的初始,便是孝道。如果我們拜佛供養佛菩薩是為了通過虔心瞻仰佛菩薩的廣大行願而祈福自身積累功德,積蓄福德。那麼前提我們先要學會恭敬孝順的對待自己的父母,虔心的供養與呵護他們。

佛經中有過記載,佛陀在世時曾遇到災年,無數百姓都死於飢餓,佛陀也瘦骨嶙峋托著飯缽連著三天討不到飯食,飢餓難耐。

此時,一位向佛陀請教問題的出家人見此情景尤為心酸。覺得佛陀乃無上福田,理應受到眾生所供養與擁護,怎可受如此磨難,於是將自己僅有的衣物與飯缽賣掉,換來一點點飯食想要供養佛陀。

但是佛陀知道後,並沒有接受他的供養,因為他的父母還在飽受飢餓的折磨。佛陀說:「衣衫乃諸佛之壯相,因緣極恩,極重,極尊。你竟拿去變賣換一口飯食。此等的供養只有你的父母才能消受,而我也沒有這樣的福報。

索達吉堪布曾說過:「父母之恩,深似大海、高如須彌。我們不要指使父母為自己做事。父母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裡?如果不恭敬父母,佛也曾遭報應。」

父母是我們此生最大的菩薩,也是與我們緣分最深恩德最重的人。如若連至親都不在乎,不供養甚至惡言相待的話,還有何面目求佛相佑,談什麼福報與功德。

所以要想求佛護佑,渴望福報相隨,首先應該恭敬,供養你生命中最大的菩薩。百善孝為先,只有孝順父母,方可積累無量的功德與福報。

G. 佛說孝順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議

《本事經》里說:「世間聰慧人,恭敬於父母,恆時修供養,常生歡喜心」。意思是說,世間有智慧的人,都會對父母特別恭敬,恆時供養,讓父母心生歡喜。

釋迦牟尼佛在多部經典中宣說了子女孝順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

1.世間和出世間的恩德有四種:第一種就是父母恩。

2.母親對我的恩,我用一劫(百千萬億年)的時間來說也說不完。媽媽思念孩子,沒有什麼比得上。從懷孕開始十個月,行住坐卧受苦惱卻不能說出來。想要吃什麼穿什麼,雖然得到了也不歡喜,擔憂的心沒有一刻休息,一心就想著好好生下這個孩子。當遇到產難時,就像百千把刀來割。如果平安生下孩子,大家都歡歡喜喜,寶寶一聲哭啼,十個月受的苦,媽媽都忘光了,就像聽到美妙的音樂一樣快樂。寶寶睡在媽媽的肚子里,由媽媽的甘露泉喂養,這個恩德,就算高山也比這低,就算大海也比這淺。如果能夠隨順母親,不違背母親的心意,天人都要護念他,福德是無盡的。如果用一劫的時間,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軀的肉來養父母,這樣都不能報答父母對我一天的恩。

3.世界上誰最富有,誰最貧窮?家裡有媽媽在,這叫做富。媽媽不在,叫做窮。媽媽在的時候,叫做日中,媽媽不在了,叫做日落。媽媽在時,叫做月明,媽媽不在了,叫做黑夜。所以大家要好好孝養父母,這和供養佛的福德是一樣,沒有差別的。

4.有福的人,請一百個持戒高僧大德,一百個仙人,一百個朋友到裝滿七寶的地方,供養百千種上妙珍膳,垂瓔珞,以百寶庄嚴床卧具,以百葯治療病。就這樣做百千劫,這樣得到的福德,還不如一念孝順心,用一丁點東西,供養自己的父母,侍奉自己的父母,不如供養父母功德的百千萬分之一。

5.佛說:從地上積累珍寶,積累到二十八天,拿這么多珍寶去布施別人,不如供養自己的父母。

6.最大的善,不會大過孝;最大的惡,不會大過不孝。

7.世上要是沒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

8.如果把父親放在左肩上,母親放在右肩上,這樣千萬年,衣被飲食,床座卧具,病瘦醫葯,即於肩上放屎尿,也報不了父母恩。

9.在家居士,如果不供養父母師長,這是「失意罪」。

10.修世間法的時候,要從供養父母師長里修。

11.我曾經因為四件事情舍棄我的生命,一是,為破眾生各種煩惱。二是,為了讓眾生平安快樂。三是,為了除掉自己貪著自己的身體。四是,為了報答父母生我養我的大恩。

12.我不但今天贊嘆孝順父母,我在無量劫中經常贊嘆的。

13.如果人少許供養父母,這樣獲得的福德無量,而少許不順父母,罪也無量。

14.有八種人,你要毫不猶豫的去布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遠來之人、六遠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15.有四種恩最難報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來恩,四是法師恩。所以供養這四種人,會得到無量福報。

16.用飯食供養賢聖,這不如孝順侍奉父母親。

17.我世世都奉持諸佛至孝之行,所以我德高福盛,然後成為天中之天,三界獨步。

18.世上的父母應該極親極愛的,可是眾生輕慢父母不尊重;我現在為了摧伏這種我慢,所以為此出家救護。

19.菩薩世世都用時令鮮果供養佛陀比丘和父母,菩薩世世都這樣對父母——如果父母睡著了,不敢吵醒父母,如果要叫醒父母,都用好聽的聲音。如果有好吃的,不會獨吃,總是先給父母吃。

20.人生世間,不孝父母,不敬沙門,不行仁義,不學經戒,不畏後世者,其人身死,當墮地獄。

21.眾罪最惡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孝父母。

22.如果不孝順父母,自己的東西都拿給妻子兒女,或者把父母的東西,自私給妻子兒女。父母好話,自己不肯聽從,甚至為護老婆而罵父母,這種人叫做「世間最大劫賊」。

23.不孝父母,輕慢尊長,將墮落三惡道。

24.想往生西方凈土,要修三種福。第一種就是孝順供養父母師長,不殺生,修十善業。第二種是受三皈依戒,不犯戒,不犯威儀。第三種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也勸別人讀。

25.得到大財物,要先供養父母師長和尚法師。

26.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孝養父母,衣服飲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為這樣孝順供養父母的因緣,自致成佛。

27.眾僧是出三界的福田,父母是三界內的最大勝福田。

28.佛告訴迦葉長老說,眾生惱亂父母,讓父母心憂惱,得多病報。供養自己父母和病人,得少病報。對父母沒有愛敬心,得醜陋報;愛敬父母尊長,得端正報。

29.佛對阿難說,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慈心孝順供養父母,這個功德殊勝難量。我過去世,慈心孝順,供養父母,甚至捨身肉濟救父母危急苦厄。我以這個孝順供養父母的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都是因為孝順父母的福報。

30.如果讓父母生氣,子女會遇到生活中的各種不順,牴觸頂撞父母,沖父母發脾氣,很快就會有不順。

願所有眾生都能夠孝順父母,供養父母。願我們把一切布施、一點一滴善行的功德全部都迴向給父母。願一切如母眾生皆能遠離痛苦煩惱,究竟解脫。

閱讀全文

與孝順父母為自己積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曲靖老年大學地址 瀏覽:656
退休倒掛養老金怎麼算 瀏覽:989
為什麼退休年齡是60歲 瀏覽:880
農民養老金每月多少錢呢 瀏覽:468
父母農村有多少存款可以養老 瀏覽:552
50歲大媽像少女拍寫真 瀏覽:205
新娘被父母拆散是什麼意思 瀏覽:634
退休金會往社保卡轉嗎 瀏覽:268
重陽節上賦白菊詩意 瀏覽:78
養老保險回老家劃算嗎 瀏覽:52
教育局體檢要多少錢 瀏覽:318
河北邯鄲交養老保險需要下載什麼軟體 瀏覽:121
莫沙必利片導致老年痴呆 瀏覽:796
戶口變動與退休金 瀏覽:381
甘肅省企業女職工退休年齡是多少 瀏覽:560
老人腿長骨刺怎麼辦 瀏覽:459
進監獄之前為什麼體檢 瀏覽:76
退休領養老金一定要檔案嗎 瀏覽:652
養老金入市時間2017 瀏覽:700
怒江社保企業退休公示 瀏覽:974